貝加爾湖是中國淡水總量的8倍多,它是怎麼形成的,何以能佔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淡水資源?

dongpoyue


貝加爾湖淡水儲量真讓人眼暈,讓我們懷疑它的真實性,我國是一個水資源非常貧乏的國家,一個湖泊就是中國淡水總量的8倍多,相當於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淡水資源。歷史上是我們國家的領土。

中國江河湖冰川總計約2.8萬億立方米,而貝加爾湖 23.6萬億立方米,23.6/2.8=8.4倍。這麼多水從哪裡來的呢,我們先看看貝加爾湖是怎麼形成的?

上圖,貝加爾湖長約湖長636千米,相當於北京到鄭州的距離,平均水深730米,最深處達1637米,把泰山放進去,還看不到山頂,堪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我們知道湖泊成因可分為河跡湖、冰蝕湖、海瀉湖,構造湖,很顯然它由於地層斷裂陷落形成構造湖。

兩個板塊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若板塊內部張裂就會形成大裂谷(上圖紅色箭頭指示),事實上貝加爾湖也同東非大裂谷一樣,受張力作用形成的裂谷區,被水填滿後形成了湖泊。這也是地球內部最深的“傷疤”,未來也有可能成為新大洋的胚胎。

上圖是多組斷層構造帶地質剖面,裡面斷層多多,這些斷層與地下水相通,會補給湖泊,湖水清澈,水質非常好,優質飲用水,被譽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

貝加爾湖處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北冰洋水汽影響,降水量達471mm (伊爾庫茨克) ,由於氣溫較低,蒸發量較小,地表發育著許多河流,接受著約336條河流補給,最大的一條色楞格河,佔湖泊補給量的50%,由於它發源於內蒙古區半乾旱區,河流的泥沙含量很高,在湖裡形成了沖積三角洲。圖1

安加拉河作為湖泊的排洩河流,保持著湖泊穩定的水文特徵,不會形成鹹水湖。


地理縱橫


貝加爾湖被稱作“西伯利亞藍色眼睛”,是世界上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大約3.15萬平方公里的貝加爾湖蘊藏淡水總量超過驚人的23.6萬億立方米,這是什麼概念呢?北歐的波羅的海總的蓄水量也不過23萬億立方米而已,北美五大淡水湖的淡水總量也只與貝加爾湖相當。中原古籍將貝加爾湖稱為“北海”,以水量來計,貝加爾湖也無愧“海”之名。

貝加爾湖的面積,在世界主要湖泊之中雖然也算大,卻也並不是最大,面積比貝加爾湖大的湖泊也有不少,然而論水量沒一個能夠比得上貝加爾湖的。貝加爾湖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多的淡水量,主要是其足夠深,而且形成時間也比較長,經歷了漫長歲月的蓄水。除此之外貝加爾湖周圍區域的氣候常較冷,蒸發量低,加上人類活動又少,所以淡水損失量也就相當低。

貝加爾湖大致形成於兩千多萬年前,是板塊碰撞產生強烈地震之後形成的巨型湖泊,原本貝加爾湖也是古代海洋的殘留部分,經過地殼變化與海洋隔絕,加上淡水不斷注入才最終變成淡水湖。也因此,貝加爾湖之中至今還有大量的“海洋生物”。貝加爾湖形成的年代非常久遠,在世界上也屬於非常古老的湖泊,這也讓貝加爾湖有足夠長的時間來存水

由於當初形成之時的強烈地殼震動,將貝加爾湖周圍的陸地撕開了一道很寬也很深的裂口,也就是如今的貝加爾湖。貝加爾湖呈東北西南走向,形狀狹長,面積雖說不是最大卻也不算小。而貝加爾湖之所以能存貯如此多的淡水,並不在於面積大,而在於深度深。貝加爾湖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卻是世界上深度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的深,深到驚人

作為一個大型的地殼斷層湖泊,貝加爾湖地質構造非常奇特,目前探明其最深的地方超過1600米,平均的深度也在700米以上,這怎麼說呢,要知道黃海的平均深度也才70米上下,東海不過100米上下,渤海更是隻有18米上下。世界上大多數的非大洋海域深度,都無法跟貝加爾湖相比,連海洋都比不了,那就更別說那些內陸湖泊了

從地理環境上來看,注入貝加爾湖的大小河流超過300條,然而從貝加爾湖湧出的河流卻並不多,僅有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安加拉河的水量並不大,理論上來說,全球所有河流都湧入貝加爾湖需要一年才能灌滿貝加爾湖。如果沒有河流注入,也沒有其他水源而光靠安加拉河流出,那需要40年才能耗盡貝加爾湖的湖水,貝加爾湖常年都處於“進賬多於支出”狀態

除了這些,氣候跟人類活動也是影響水源變化的重要因素,比如羅布泊這個曾經的超級大湖,就因為人類活動跟氣候變化而乾涸消失。貝加爾湖地處西伯利亞的腹地之中,周圍高山眾多,主要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貝加爾湖一帶常年冰封,除了短暫的夏季之外大多時候都比較寒冷,雖說貝加爾湖流域降水不多,可蒸發量也非常有限,湖水的損耗極少

無論是當年的中原歷代王朝、逐牧高原的突厥蒙古,還是近現代的俄人,貝加爾湖都被視作荒僻之地,要麼認為沒啥價值棄如敝履,要麼覺得要保護環境限制開發,總之數千年過去貝加爾湖周圍也沒多少人口,經濟也不發達,人類活動對於流域內的相關影響非常小。貝加爾湖能夠聚集全球五分之一的地表液態淡水,也是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方面的優勢


澹奕


貝加爾湖,中國舊稱北海,蘇武牧羊的故事即發生於此,其亦是中國古代文獻所記載的極北苦寒之地。貝加爾湖自古以來就和中國有著淵源流長的歷史。時至今日,貝加爾湖在國人心中仍然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緣。

貝加爾湖位於今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長、容量最大和最深的淡水湖。

貝加爾湖的形狀像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的美譽,更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

貝加爾湖南北長約636公里,東西寬約48公里,平均水深730多米(最深處達1600米)其總面積約為3.15萬平方公里,湖容量約為23.6萬億立方米。其淡水總儲量遠超北美五大湖淡水量的總和,其儲存的淡水資源可供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

貝加爾湖有許多未解之謎。它是一個純淡水湖,但卻生活著我們在大海中常見的海豹、海魚、龍蝦等生物。這也使得現代人對其成因充滿好奇與遐想。

據考證,貝加爾已有超過2500萬年的歷史。而關於貝加爾湖形成的原因有多種說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

[1]、板塊擠壓碰撞形成(構造湖)

從地質構造上看,貝加爾湖處在一個斷谷的凹部,在一個深入到地下15到20千米深處的大裂口。這點與其萬里之外,聞名世界的東非大裂谷非常相似。

貝加爾湖處在歐亞板塊和阿穆爾板塊之間的裂口區。由於這一地區地殼板塊不穩定,活動頻繁,故貝加爾湖地區是地震多發區。隨著板塊的不斷變動,時至今日,貝加爾湖仍然處在不斷擴展當中。

據此推斷,貝加爾湖是在地殼活動中形成的一個巨大斷層湖。

大約在25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超強地震。震後,今貝加爾湖地區出現了巨大且深的斷裂帶。經過數千萬年雨水和河水的不斷流入,最終形成了今天浩瀚無邊的巨大淡水湖。

像貝加爾湖這種,在地理學上按其成因歸屬為為構造湖。



所謂構造湖,就是這種在地殼內力作用下形成的構造盆地,且經過漫長時間的儲水而形成的湖泊。

構造湖的最大特點就是湖形狹長、湖岸陡峭,湖水深且清澈。

除了本文敘述的貝加爾湖,位於東非大裂谷沿線的馬拉維湖,以及位於我國新疆的喀納斯湖、青海省的青海湖、雲南省的滇池等都屬於同類型湖泊。它們也都是在地殼裂變運動後形成,皆呈現湖水清澈且深。

[2]、海水退卻,自然形成(海成湖)

這種說法主要來源於最近幾年流傳的“地球崩裂說”。

按此理論,貝加爾湖所在地區幾億年前是一片海洋。後來地球發生了數次大規模崩裂,導致大部分海水通過裂開的地縫流進地殼內,造成地球表面海洋麵積大規模較少,陸地面積增多。貝加爾湖所在的地區也在這期間逐步成為了廣袤的陸地。由於貝加爾湖地勢低窪,逐步留存了部分海水。如此一來,一些海洋生物便在貝加爾湖地區殘留下來。又過了不知多少億年,隨著降雨和河流的源源不斷流入。原來鹹的海水逐步變成了淡水。而那些生活在湖中的生物經過幾億年的演變也逐步適應了這種淡水環境。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會在貝加爾湖會看到海豹等動物。

在地理學上因為海水退卻形成的淡湖泊稱之為“海成湖”。除了貝加爾湖,我國著名的杭州西湖其形成過程也大致相同。

西湖所在地數萬年前也是一片淺海灣。後來由於錢塘江攜帶的泥沙不斷在灣口附近沉積,經年累月,最終使灣內海水與東海完全隔離,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西湖。此後也是因為降水和附近河流的注入,使得西湖由原來的鹹水灣變成淡水湖。



雖有以上兩種主流說法,但隨著近幾年對貝加爾湖周邊環境及湖區的勘探研究,第一種地殼斷裂形成說,變得更加具有說服力。


小司馬說


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東南部,是歐亞第一淡水湖, 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它的湖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湖面以下40米深處。其透明度居全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北海道的摩周湖。貝加爾湖因此又被譽為“西伯利亞的明眸”。

貝加爾湖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古稱“北海”,曾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主要活動地區,也是漢代蘇武牧羊之地。

(貝加爾湖)

“貝加爾”一詞源於布里亞特語,意為“天然之海”。它湖型狹長彎曲,宛如一輪明月鑲在西伯利亞南邊。湖長636千米,相當於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之間的距離。湖面平均寬48千米,最寬處79.4千米,總面積達31500平方千米。

貝加爾湖的平均深度達到了700多米,最深處超過1600米。其淡水儲量,達到了23600立方千米,約佔全球淡水湖總蓄水量的五分之一。

這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支流最豐富的湖泊,共有大大小小336條河流經年累月地注入其中。其最大的一條河流,名叫色楞格河。而發源於貝加爾湖的河流僅有一條安加拉河,它雖然湍急,但出水量並不大。安加拉河向北流去,奔向葉尼塞河,最終匯入北冰洋。

(貝加爾湖上的生物)

那麼,這樣巨大的一個湖泊,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科學家提出了這樣的解釋:大約在2000萬年前,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擠壓碰撞。一次強烈的地震由此誘發,地殼發生大斷裂,一片巨大的土地塌陷下去,形成了一塊巨大的盆地。所有地面上的動植物,都隨著地震被埋入地下,但地表水卻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注入了這個大盆子裡面,直到將它完全注滿,形成了煙波浩渺的貝加爾湖。

不過,這樣的解釋有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貝加爾湖中生存著大量的海洋生物,包括眾多的海豹、鯊魚、鱘魚、鯡魚、龍蝦、海螺等,只在海洋中才能見到的動物。

這個現象讓科學家們傷透了腦筋。於是又有人提出,貝加爾湖原本應該是北方的一片海洋,在地殼發生運動時,湖周圍的高山紛紛隆起,而它則緩緩下降,形成了一個內陸湖。千百年來,隨著300多條河流的不斷注入,貝加爾湖水的含鹽量逐漸降低,最終成為了淡水湖。

在貝加爾湖由海洋向淡水湖的漸變過程中,水中的海洋生物,也在努力適應著這種變化。大量的海洋生物無法完成進化,最終遭到滅頂之災。只有極少數適應能力超強的生物,慢慢適應了淡水環境,而得以生存下來。

貝加爾海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隨著貝加爾湖的由鹹變淡,最終進化成了獨特的淡水類海洋動物。

當然,也有科學家不贊成這種說法。他們認為貝加爾湖原本就是一個淡水湖,只不過它在歷史上曾和大海有著某些通道。而海洋生物正是沿著這些通道來到湖內生活的。

(貝加爾湖上的海豹)

前蘇聯的一位教授,曾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方面的材料推測,中生代侏羅紀時期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或許有過一個面積龐大的外貝加爾海,它連通著貝加爾湖,這些海洋生物來到浩瀚無垠的貝加爾湖裡後,不斷地適應新環境,並最終生存下來。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有關專家在貝加爾湖的周邊地區,打了幾口很深的鑽井,在取上來的巖芯樣品中,沒有發現任何中生代的沉積層,只有新生代的沉積岩層。這說明,貝加爾湖的廣大地區,一直都是陸地,沒有任何的海洋存在。貝加爾湖就是地殼斷裂活動而形成的斷層湖。

貝加爾湖除了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外,其湖水還特別清澈。透過湖面,人們可以清晰地目擊到幾十米深的湖底風光。這是因為,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即便湖面驚濤駭浪,湖下也依然異常的平靜。各種顆粒物逐漸沉澱,直至完全沉入湖底。

而且貝加爾湖生活著大量能分解動物屍體的生物,如鉤蝦等。這些生物能讓湖水始終保持清潔。同時,貝加爾湖還是一個營養物質相對貧乏的湖泊,水中的營養元素含量較低。

美麗的貝加爾湖,現已成為全世界的旅遊勝地,是俄羅斯最大的療養中心,被譽為俄羅斯的七大奇蹟之一。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問題之前回答過貝爾加湖能有巨量的淡水是因為它的體積大,能盛下水,正所謂有容乃大。它的面積雖然不大,3萬多平方公里,比五大湖群的24多萬平方公里小太多了,但它水很深,平均水深740米,最深超過1600米,而五大湖區平均深度不超過100米,所以二者容水體積居然差不多,貝爾加湖23600立方公里,五大湖群容水量22800立方公里,都接近地球地表淡水量的20%。

那麼它的形成卻有多種說法,一個是海退說,認為貝加爾湖曾經是海洋的一部分,隨著地殼運動留下了一個內陸湖泊,這個說法來源於現在貝加爾湖中的海豹等類似海洋動物。這些動物是被認為當初海洋退去時留下的。

另一個說法是因為印度板塊與亞歐大陸擠壓,這不僅造就青藏高原的隆起,還造成亞歐內部的斷裂,貝加爾湖區就是一個斷裂的大裂谷,湖下的地幔可能有一個巨大的斷層。現在貝加爾湖區每年有2000次多地震記錄(比較弱)。歷史也發生過大地震,例如1959年發生的大地震,造成湖底又下沉15-20米,又可以多盛水了。這一地區地熱資源豐富,有數不清的溫泉可以開發利用。此外大裂谷還每年以2釐米的速度向外擴張。這些都在說明貝爾加湖地區地質活動都非常活躍,現在有科學家認為貝加爾湖就是一個新生的海洋。下圖為海洋的形成示意圖,一般要經歷裂谷形成,蓄水成湖,擴張成海三個階段,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老祖宗喊它“北海”是沒有錯的。貝加爾湖還處於蓄水成湖向擴張成海的發育。也就是貝加爾湖還很年輕,未來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

目前關於貝加爾湖是一個大裂谷是有共識,但形成機制並沒有定論。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歡迎評論和關注!


崑崙還東國


感謝提問!前面講到了貝加爾湖實際上就是歷史上屬於我國的北海,即東海、西海(青海湖)、南海、北海。

貝加爾湖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深湖,最深處可達1637米,這個深度相當於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14.8%,同時由於湖區面積廣闊,總庫容可達23.6萬億立方米,比北美的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以及安大略湖這五大湖區的總蓄水量的22.798萬億立方米還要多802000000000立方米,這多出來的水幾乎可以填滿21個三峽水庫。因此可以說俄羅斯坐擁一個貝加爾湖就可以穩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量國的寶座。

據探明,我國的淡水資源儲量約為2.8萬億立方米,而貝加爾湖的總蓄水量相當於我國淡水儲量的約8倍,說它是“世界水瓶”一點都不誇張。

貝加爾湖擁有55.7萬平方公里的匯水面積和300多條河流的注入,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泊卻只有一條安加拉河外洩,而且外流河流經的區域是俄羅斯人口相對稀疏的中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可以說大量的淡水資源白花花的流向了北冰洋。

關於貝加爾湖的形成,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由於板塊的撞擊而形成的地震斷層陷落型湖泊,它的形成與東非大裂谷一樣都屬於地質構造的張裂區,這種張裂區往往地震等地質活動較為頻繁,而貝加爾湖湖區本來處於結構相對穩定的亞歐大陸內陸卻恰恰多地震活動就能證明這一點,由於地質時期貝加爾湖湖區地帶地殼的不斷運動,逐漸形成湖泊並不斷擴大,最終形成淡水湖。

另一種說法就是“海退說”,意思就是由於地質活動造成本該是一片汪洋的區域海水逐漸消退而形成一個內陸湖泊,這一點可以從貝加爾湖中仍保留了海豹、鯊魚類似於海洋中的生物加以證明,並且貝加爾湖還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環境。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雖然貝加爾湖只是世界第七大湖,卻擁有地表最大的淡水容量,貯存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淡水。它的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30米。貝加爾湖在西伯利亞人心中佔有很高的地位,西伯利亞人認為貝加爾湖是一片神聖不可侵犯的“榮耀之海”。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湖泊水量幾乎都是逐年減少,唯獨貝加爾湖的水量在逐年增加。

目前在貝加爾湖地區,已發現有1550種動物和1085種植物,其中至少有1000種以上是本地所獨有的生物。整個湖區以及附近一帶生存著1200多種動物和600多種植物,其中三分之二是地球上其他地方很少有的特種生物,有些生物極其珍貴,只在幾萬年甚至幾億年前的古老地層裡才發現過與其類似的化石。還有不少生物要到相隔甚遠的熱帶和亞熱帶的某些地方才能發現它們的同種或近親。例如,有種蘚蟲類生物,它的近親卻生活在印度的湖泊裡,還有種長臂蝦,只在北美洲的湖泊裡才有它的同種。

貝加爾湖的秘密不僅限於此。眾所周知,貝加爾湖是淡水湖,令科學家感興趣的是,貝加爾湖中生活著海豹、鯊魚、海螺、奧木爾魚等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貝加爾湖的湖底生長著茂盛濃密的海綿,而海綿也是在海水中生活的,海綿中還生長著外形奇特的龍蝦。世界上任何一座其他的淡水湖都不像貝加爾湖一樣能養活海洋生物。為什麼淡水湖中會生長著數量如此眾多的海洋生物?科學家們對此疑惑不解。

關於貝加爾湖的形成,一些科學家認為,歷史上貝加爾湖是和大海相連的,海洋生物是從古代的海洋進入貝加爾湖的。蘇聯科學家維列夏金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方面的材料推測,中生代侏羅紀時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曾有過一個浩瀚的外貝加爾海,後來由於地殼變動,外貝加爾海被陸地一分為二,形成了內陸湖泊——貝加爾湖,海洋生物也是當時遺留下來的。隨著雨水、河水的不斷加入,鹹水變淡,使貝加爾湖成為了淡水湖,當初的海洋生物也逐漸適應了淡水環境。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20世紀50年代初對貝加爾湖的考察活動中,人們在貝加爾湖邊打了幾個很深的鑽井,在取上來的岩石層樣品中,沒有發現任何中生代的沉積層,只有新生代的沉積岩層,這就說明中生代這裡沒有形成過外貝加爾海。其他的一些材料也證明,貝加爾湖地區長時間以來一直是陸地,貝加爾湖是地殼斷裂活動中形成的斷層湖,從而否定了湖中海洋生物是海退遺留的說法。海水生物的來源又成了謎。

科學界對貝加爾湖的探索還在繼續。關於貝加爾湖的形成過程並沒有確切的答案。


迷你百科全書


貝加爾湖的淡水來源於西伯利亞荒原數萬年冰雪溶化之水,貝加爾湖原來也是海後經地殼變遷變成了內海,經過數十萬年的冰雪溶化,加之鹽份沉澱至海底因此上層已變成淡水,貝加爾湖中的海豹就是貝加爾湖曾是海的證明,貝加爾湖位於蒙古高原北部冬季寒冷風大雪厚,待到春季冰雪融化又無外流的大江大河只能流入貝加爾湖,久而久之貝加爾湖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了,遺憾的是貝加爾湖曾是中囯的疆土。漢代曾有中國人到過那裡也曾有蘇武牧羊在北海的故事,可惜那都成了往事。


棲雁林


由於貝加爾湖如此之深,所以使得貝加爾湖的湖水量也十分巨大,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貝加爾湖水體總量約為23.6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總和,湖水可供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貝加爾湖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於歐亞板塊內部,從成因上來看貝加爾湖屬於“構造湖”,是由於斷裂陷落而形成的湖泊。

科學家普遍認為貝加爾湖形成於大約三千萬年前到兩千萬年前。貝加爾湖的產生據說是因為亞洲所在的地殼沿著一條斷層慢慢張裂拉開,出現了一條地溝,該地溝的深度超過了8千米,隨著歲月的流逝,地溝逐漸被河流攜帶的泥沙等沉積物填塞,逐漸變淺,形成目前的貝加爾湖。


地理沙龍


貝加爾是全球最深的淡水湖,最深處達1700米,面積廣大,古時稱為北海,蘇武曾在此牧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