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瘦金體為何不稱為宋體或趙體?瘦金體的意思是什麼?

靳興良


說到瘦金體我們就會想到宋徽宗,提起宋徽宗我們就能想到瘦金書,書與人合為一體,整個書法史上恐怕也是就此一家,別無分店。

很多人都以為瘦金書是宋徽宗所創,其實不然,根據歷史記載,瘦金體始於唐而成於宋,遊壽在《書苑鏤錦》中雲:

“近者把玩唐人石刻......至武週中此瘦勁書成一風氣,每畫起止用筆挫折,特見鋒芒,尤以宮人墓誌全是此種書體。與宋徽宗之瘦金書相似,唯唐人書多筋勁,宋書柔媚,結體取勝。”

“瘦金書”原稱“瘦筋書”,是宋徽宗趙佶所書代表書體。趙佶自號其為“瘦金書”。所以“瘦金體”沒有稱作“宋體”或“趙體”,因為這是宋徽宗本人的意願,我們還是要尊重知識產權的,尊重原創作者的稱謂。瘦金體的意思是宋徽宗遵循古人“書貴瘦硬始通神”的理念,又根據他經常作畫的需要,“瘦不剩肉”、“拋筋露骨”是其特徵,因此自號“瘦金書”。

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雲:


“徽宗諱佶,哲宗弟,萬機之餘,翰墨不倦。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

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很喜歡瘦金書的。不過瘦金書本身也有它的一些侷限性,因為瘦金書的筆畫特徵非常鮮明,因此整體字形勢態有些程式化傾向,所以一旦寫得字比較多了就會個人一種單調的感覺。另外瘦金書宜小不宜大,寫得大了就會顯得筆畫單薄而少了精氣神,因此瘦金書往往適合於題簽或者題跋。

宋徽宗是一個道教的狂熱愛好者,自稱道君太上皇帝。“書,心畫也”,瘦金書的很好地表現了宋徽宗的道教思想沉澱為藝術審美的本體。瘦金書的橫畫,瘦直帶鉤,似風流不羈,飄飄然然;豎畫細長帶點似悠然零落。而工整規範的佈局又蘊藏著儒家倫常有序的理念,展現了他儒道互補的特色。

瘦金書因為其侷限性,雖不失為一種書體,但是後期因為不能宏逸,因此後世鮮有習成者。


翰墨今香


稱呼一種書體,未必非要以時代和作者的姓氏來稱呼,稱呼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比如說以書體的特徵也可以稱呼。“瘦金體”這個稱呼是對於宋徽宗趙佶楷書特徵的高度概括,用瘦金體來稱呼,當然是可以的。

具體的原因,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種:

1、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徵。

歷代的書法家沒有和他的書體有雷同的,風格非常的獨特,獨一無二。一說瘦金體,大家都知道是宋徽宗的字體,如果稱呼這種書體為“宋體”或者“趙體”則有可能和別的書法家又重複,容易造成誤解,比如本來就已經有“宋體字”了,另外元代的“趙孟頫”的字也被稱為“趙體”。甚至之前的姓趙的書法家也有叫“趙體”的,可能沒有流傳下來。

2、“瘦金體”這三個字是對宋徽宗書法和人的一種概括。

首先這種書體的風格是非常瘦硬的,一個“瘦”字就形容了這種風格,其次“金”是金屬,表示力量感和力度,形容宋徽宗的字,除了瘦,還非常有力量,同時“金字”比較貴重,也代表了宋徽宗帝王的地位。所以稱“瘦金體”還是很合適的。

3、這個名字也比較好聽、好記,比“宋體”、“王體”、“宋體”聽起來舒服多了。


不二齋


宋徽宗的瘦金體為何不稱為宋體或趙體?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關於書體的這個問題。

什麼叫書體?楷行隸草篆這五種書體,就叫做書體。為什麼現在把歐顏柳趙的書法稱為歐體、顏體、柳體、趙體,卻沒有人把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稱為張體、鐘體、或王體?


歐顏柳趙稱為書體,本身就是現代的一個錯誤。這種稱法,始於七十年代。一些並不瞭解書法的出版物,把這四種風格的書法稱為了書體,並以他們的姓氏命名。這是一個典型的習非成是的錯誤。個人的書法,只有風格流派,歐顏柳趙,他們的書體是楷書中的一種風格流派。並沒有脫離出楷書的範圍。清代以前,也不存在楷書四大家的說法。他們對書家的風格,只說王書、鍾書……書體是總根系,每個風格流派,就是枝葉。瘦金體,自然就不會稱為趙體或是宋體。把他的書體命名為瘦金體,就已經是非常高的稱譽了。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獨創的一種筆畫勁瘦,字勢峻疾,結構疏朗的書體。這種書體個性十分強烈,需要有極強的控筆能力。由於這種個人風格十分獨特的書風,對學習者來說,很難突破他的束縛。所以在古代並沒有得到大家學習和推崇。現代學習瘦金體的人,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個時期。古人寫字,都希望有自己的面目。瘦金體由於細小的筆畫,限制了筆法的發展。既需要很深的控筆能力,又受限於單調的筆法應用。這是古人不願意去學習瘦金體。我們基本上找不到古代學習瘦金體的人來。


子衿書法


瘦金體為宋朝皇帝宋徽宗趙佶所創。

宋徽宗對於宋代畫院的建設,和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有突出貢獻。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

宋徽宗尤喜畫花鳥工筆畫,為所建"翰林圖畫院"形成院體畫,成今人學工筆畫必習課題。習工筆畫者,其畫線條多瘦硬,字多清秀。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而自成一體。"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其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就其書體形象,相比其它楷書,去肉得筋,而稱為"瘦筋體"。然“筋”對皇帝而言,多有不尊,則以"金"易"筋",以示尊重。引發世人以此為楷模而多臨習,特別是習工筆畫者作為題畫字。從此這種書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

“瘦金體”為何不稱宋體和趙體,這皆由歷代書家約定俗成。


深圳容園


宋徽宗是書畫奇才,他創造的瘦金體與其它楷書不同,纖細中帶有風骨,柔弱中帶有堅韌,特別適合在工筆重彩畫中作題款用,至於為什麼不叫宋體,不叫趙體是因為宋體,趙體在書法界已經有定論了,宋體字是蔡京發明的,因為極端工整平直,特別適合做印刷體,現在的印刷品大多數都用宋體字。因為蔡京是大奸臣,行為被後人不齒,原本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中的蔡原來是蔡京,被後人改成了蔡襄,他發明的宋體字原來叫蔡體 ,因為人們對他不齒就乾脆叫這種書體為宋體字了。至於趙體,是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他的書法大名鼎鼎,不是宋徽宗可以比的,他的書體叫趙體,宋徽宗的瘦金書就不可能叫趙體了。


鄞粵強


瘦金的合理性在於字面的意義,金本稀有,再加上瘦更是奇缺,瘦金書是一種希有奇特字體,與傳統書體大異,沒有融入漢字結字共法的潮流,歷代摩仿或達其水平者極少,所以未進入某氏某家也在情理之中了。


榜書書法


趙體在書法界已經有定論了,宋體字是蔡京發明的,因為極端工整平直,特別適合做印刷體,現在的印刷品大多數都用宋體字。因為蔡京是大奸臣,行為被後人不齒,原本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中的蔡原來是蔡京,被後人改成了蔡襄,他發明的宋體字原來叫蔡體 ,因為人們對他不齒就乾脆叫這種書體為宋體字了。至於趙體,是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他的書法大名鼎鼎,不是宋徽宗可以比的,他的書體叫趙體,宋徽宗的瘦金書就不可能叫趙體了。




萬堤方


都是後人加以冠名的


梵淨山ren


宋徽宗書畫俱佳,尤以瘦金體聞名於世。瘦金體峻秀挺拔,傲骨裸露。深得大家喜歡。至於為何不叫趙體或宋體,大家仔細的看一下就會明白,這字體是不是和我們常見的銘刻在各種金屬器物上的字很象?所以叫瘦金體。個人觀點,拋磚引玉。



童思澤


趙佶之瘦金體自創其風格,取名或被冠上瘦金體,究其實都屬楷書,若要稱之為趙體也旡不可。這瘦金體確有其特殊的美感,氣質清秀,飄逸流暢,活力充沛,頗有仙風道骨之韻味,絕旡俗氣。至於筆劃線條堅細,但也不見纖弱。書體更適宜作題花鳥類之國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