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究竟應該是雅俗共賞還是曲高和寡?

Freedom20180214


我們說,一方面,藝術有它的社會屬性,藝術是為大眾服務的,雅俗共賞應該是藝術發展的重點和方向。一方面,藝術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藝術的前瞻和創新以及個性化又使它有時候會出現“曲高和寡”的情況。我理解,對於藝術,雅俗共賞是主流,“曲高和寡”也正常。

以油畫來說。寫實類油畫如古典主義油畫、洛可可主義油畫、現實主義油畫和超寫實主義油畫等,因為是比較真實客觀地描繪和還原生活物象的本真面貌,直觀明確,人們容易看懂,一目瞭然,通常被認為是“雅俗共賞的藝術。比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魯本斯、安格爾、布格羅等寫實藝術大師的油畫。

印象主義油畫雖然不刻意追求具象的寫實,很多油畫畫面人物朦朧,遠不如寫實油畫那樣清晰,但其表情形體造型具象還帶有些寫實的特徵,大多也屬於雅俗共賞的藝術。如馬奈、德加、雷洛阿、高更等印象油畫大師的作品。

而立體抽象主義油畫和超現實主義油畫如畢加索達利們的油畫就比較不大容易看懂了,就很難說是“雅俗共賞”的藝術了。

但是藝術就是這樣,不能因為某類某種藝術“雅俗共賞”而一成不變地固守某類某種藝術,藝術總要發展,要發展就要創新。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可能會為大眾普遍接受,“雅俗共賞”,也可能只有很少人能理解,也就是“曲高和寡”,這些都是正常的。

所以說,於藝術,“雅俗共賞”要有,“曲高和寡”也要有。





燈影書畫


藝術是一個永久都討論不完的話題,我們大略的從古看到今,或多或少可以看出藝術的發展有些規律,“化繁為簡”的概念被演繹的越來越通俗化了,原來的“簡”是簡約而不簡單,現在的“簡”直接是簡單了,問題來了:藝術究竟應該是雅俗共賞還是曲高和寡?


藝術應該雅俗共賞

首先要理解清楚的是,這“雅俗共賞”與“曲高和寡”的實質含義,雅俗共賞是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欣賞、理解藝術所表達的寓意;曲高和寡是指少數才懂得藝術所要表達的寓意,當我們把“雅俗共賞”與“曲高和寡”兩者的意思理解清楚之後,對於藝術究竟應該是雅俗共賞還是曲高和寡,心裡就有桿秤了,


我們都知道,人們的審美態度決定了藝術的價值,任何時代的藝術只有迎合人們的審美,才有意義價值,當然了,人們是指大多數人,不論身份地位、文化水平,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整個西方藝術史,哪個時期的藝術最容易讓人理解呢?毫無疑問,肯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因為它的題材都來自於聖經裡的宗教神話故事,

所以藝術家筆下的油畫作品要表達的寓意,很容易讓人理解,人們可以通過

聖經裡的故事來了解,這叫有據可查,所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最受人們的歡迎,無形之中就雅俗共賞了;然而,從此之後,每個時期的藝術在新流派剛誕生時,藝術家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爭議,就連19世紀畫家庫爾貝的《草地上的午餐》《畫室》這樣的寫實作品一開始也受到很大的爭議,很大部分人並不認可作品的表現形式、藝術價值,

最悲哀、遺憾的是梵高的作品,在他本人有生之年都沒被人認可,只有少數的幾個同行可以看懂他的作品,認可梵高,但這並沒有一點作用,畢竟大部分人看不懂、理解不了梵高的作品,導致梵高抱憾終身,

這一切都是因為梵高選擇了“曲高和寡”的藝術創作;除了梵高之外,在當代還有很多書畫家的藝術是曲高和寡的,比如,書法中的“亂書、醜書、俗書”,沒有人看得懂的。


詩夜城主


藝術是以美的形象為人們提供審美的享受。藝術是表達藝術家的思想情感,所創作出的具有藝術風格的藝術作品。藝術應該是雅俗共賞的滿足大多數人們的需要,而曲高和寡只是少數專家和藝術家們對藝術所做的學術研究和創作。



一、雅俗共賞是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的合稱,是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和沒有文化的人都可以欣賞和看懂的藝術,所表達對藝術的審美感受,曲高和寡是指少數專家和藝術家對藝術所做的學術研究和創作。在當代社會,藝術應該是雅俗共賞地滿足大多數人們的審美需要。



二、高雅的藝術作品能激發人們的情感,能被藝術魅力所感染,促使人們對美好的崇高的事物產生一種審美理想。高雅的藝術可分為油畫和國畫、書法、古今中外經典音樂、芭蕾舞和民族舞、雕塑和攝影等形式。



三、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改變,精神文化也不斷地提高,對通俗藝術的欣賞和享受越來越產生興趣愛好,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人們對通俗藝術的欣賞能力逐步提高,並對通俗藝術更加喜歡和歡迎,滿足了人們對藝術審美情趣的需要。


黃智637


藝術,因站在各層次的人的認知觀點不同也有高低層次之分,所以站在一般普通人的觀點,當然還是雅俗共賞更討人喜歡,而那些行為藝術,抽象派藝術在普通人看來根本不認為是藝術,反而認為是不堪入目的垃圾,只有從事藝術的人才去欣賞,所以才成了曲高和寡的處境。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雅俗共賞的為宜。不信你將人體畫展及抽象派的粗線條藝術放到大庭廣眾中去試試看,不罵聲一遍才怪!相反,你若將美好的風光景物用藝術形式展現在世人眼前,必得到的是讚美之聲不絕於耳!在普通人看來,維納斯只不過是一個殘疾人而已,反而古代的仕女畫才是最美的。俗語說站在什麼山唱什麼歌。當年毛澤東主席正是深知文學藝術的作用,發表了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學藝術要服務了大眾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雅俗共賞,為下里巴人普遍接受,喜聞樂見的才是比較好的,那些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只是供藝術家們欣賞和收藏的東西。所以"雅俗共賞”和"曲高和寡"孰優孰劣只有交給世人與評了。


有靈通


藝術的“雅俗共賞”和“曲高和寡”是一個討論幾十年的話題了。人民群眾和藝術領域專家都有一定的發言權。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明瞭文藝為誰服務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文藝活動就能做到雅俗共賞廣大的藝術家在創作文藝作品時,就能用通俗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創作作品。

歌劇是一個西方劇種,意大利歌劇很有名,就是現在,我們能坐在歌劇院欣賞一部西方歌劇的人,也不太多吧。中國的民族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隊”之所以能成為傳世之作,就是廣大的藝術創作者植根民族土壤,心繫普通群眾,從地方戲劇方言汲取營養,裡面的唱段到現在還被廣大群眾傳唱,它們是“雅俗共賞”的代表作。

曲高和寡如果從專業研究和探索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是正常的,每一項藝術專業研究,在開始階段,高峰時期,都要“曲高和寡”,西洋樂器剛傳入我國時,群眾也不欣賞,比如小提琴吧,吱吱呀呀群眾不愛聽,但是後來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卻被億萬聽眾接受。畫家齊白石的作品做到了“雅俗共賞”,深受群眾喜愛,“八大山人”和徐渭,黃賓虹這些古代畫家的作品,就遇到了“曲高和寡”,群眾不瞭解也看不懂。但是他們的作品在古代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西方油畫家凡高,名畫“向日葵”的作者,他的畫生前無人理解,每天辛苦作畫,肚子都吃不飽,生活壓迫最後自殺了。死後他的畫價值千萬、一畫難求。

藝術領域的“雅俗共賞”和“曲高和寡”不是對立的矛盾關係,而是藝術發展的一個階段,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老胡視角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藝術,應該雅俗共賞還是曲高和寡

個人拙見,比如美術作品,西方美術史上,許多繪畫流派,大體分為傳統寫實古典油畫流派,表現主義流派,抽象繪畫流派

個人拙見,其中,做到雅俗共賞的繪畫流派,是古典主義油畫流派,包括佛羅倫薩畫派,洛可可畫派,威尼斯畫派等等



比如洛可可畫派,比如畫家弗拉戈納爾的作品《鞦韆》,描繪了男女間風流豔事為主題,還有作品《偷吻》《約會》等以調情,愛情主題的油畫

洛可可畫派,以浮華奢侈的格調,畫面流光溢彩的氛圍,畫中人物濃妝豔抹,風格濃豔奢靡,特別迎合上流社會貴族的藝術趣味

雖然 畫面風格有些低俗,甚至有些色情,弗拉戈納爾的作品,為了迎合上流社會的審美品味,但是,從畫面的構圖,用色,人物的刻畫,還是值得我們學習

安格爾作品《泉》,《大宮女》,《土耳其浴室》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

大眾能看懂畫中柔美,豐滿,修長,渾圓的女人體,畫面含蓄的古典色彩,冷豔聖潔的格調,又不失作品高雅的古典格調

西方美術史上的古典油畫流派,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大眾能看懂,但是又不是古典的美感,超凡脫俗的高雅的美感

還有西方現代藝術的波普藝術,以廣告,啤酒瓶,明星照片,海報為創作素材,拼貼重組,反覆複製

波普藝術,也是大眾都能看懂,淺顯易懂的藝術創作,雖然不及古典油畫那麼高雅,但是經過藝術家的創意拼貼 ,作品也具備藝術感

真正曲高和寡的藝術,是抽象畫

波普藝術,提倡創作貼近大眾化流行趨勢,打破了抽象畫晦澀難懂的藝術風格

曲高和寡的繪畫,很難形成大眾化的流行趨勢,與波普藝術是對立的

抽象畫藝術,印象派繪畫,往往一時不被大眾認可,甚至被評論家嘲諷,如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被認為是荒誕,不可理喻的畫作

馬蒂斯的作品《舞蹈》,在巴黎公展遭到嘲諷,被認為是低劣,弱智的作品

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被嘲笑為連糊牆紙都不如

但是,曲高和寡的抽象藝術,也有非凡的藝術精神價值,抽象藝術,體現了藝術的創新精神,開拓了藝術形式全新的表達形式

藝術應該雅俗共賞,還是曲高和寡

藝術創作,雅俗共賞當然最好,你的藝術風格,是自己自己熱衷於表現的題材,風格,形式,是你原創個性化才華的體現,但是同時大眾又喜歡你的藝術風格,何樂而不為

但是,如果繪畫創作,你喜歡畫大眾難懂的抽象畫,你怕一味迎合大眾的口味,而失去了你的個性化的的藝術表達,正如洛可可畫家弗拉戈納爾,被人說是為混飯吃而粗製濫造作品的畫家

如果親不為生計發愁,大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堅持畫自己喜歡的,擅長的畫風即可。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條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嗎?


藝術狂人2



源流追溯64300126


我認為藝術應該是雅俗共賞。

曲高和寡的東西沒有傳播性。

沒有傳播性就沒有價值,藝術是必須有人欣賞,並且產生共鳴才有價值的。

就像古代的賦,駢體文,八股等文體,基本除了專業人士,現在沒有人關注了。

就是因為高深,曲高和寡。

屈原的離騷是千古好文,可惜沒有幾個讀懂的。

曾經風靡一時的駢體文章,因為常常是華麗辭藻的堆砌,所以也從歷史中消失了。

八股更被今人論為糟粕。

可見時間能沉澱一切。真正的藝術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為什麼唐詩宋詞流傳千古,就是因為它簡單,用詞達意,不賣弄文字,文化很淺的人也能看懂。

在這方面唐代詩人白居易可謂是首屈一指。

他寫詩要先念給老奶奶聽,老太太聽懂了,他才覺得可以。

這說明,他是很在意流傳性的。

不能流傳,這藝術作品就是死的。

它不能為社會服務,不能教化眾人,那還有什麼意義?

現在有很多藝術家走極端的個性道路。

畫一些看不懂的畫,寫一些亂七八糟的書法,唱一些古怪不知所云的曲子,還有很多奇怪的行為藝術。

更有甚者很多人給他們捧場,似乎懂得了就是高手,是真正的文化人。

我認為這是文化的扭曲。

或者說是拿藝術作秀。

畢加索的抽象派不是亂畫的。

梵高的向日葵也不是胡亂塗成的。

真正的藝術是有思想的,它的內涵裡面是作者複雜的思想的表現。

大師到了晚年都會返璞歸真。

很多藝術家會像一個老頑童一樣,畫一些童趣的畫。

你看黃永玉的畫,越來越有趣。

還有齊白石,他在晚年的作品都很簡單。

韓美林,他也是一個老百姓都愛戴的藝術家。就是因為他了解民俗藝術。

大道至簡,樸素即是最美。

所以那些曲高和寡,故弄玄虛的藝術是長久不了的。

我們也應該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美學能力。

這個要多看多聽名家作品,流傳越廣的,越深入人心的,越是好東西。








蜜糖扳指


純粹的藝術,其存在當是藝術家發自內心,不摻雜任何外界因素,出於對藝術的熱愛,或借藝術的手段,表達自己某種情愫的一種展現方式。

因此,雅俗共賞還是曲高和寡,其差別應當是來源於藝術本身,並不存在“應該是”或“不應該是”之分。

在各種藝術形式中,總有個別創作者由於本人的人生經歷或思維模式與眾不同,而創作出非大眾模式的藝術作品。

這些作品質量很高,然則受眾很少,不被大眾接受,無法廣為流傳,因此被稱為“曲高和寡”,這似乎成了一個貶義詞。

我總是在為梵高落淚的同時,情不自禁的想到委拉斯貴茲,曲高和寡和雅俗共賞,哪個更高一籌呢?無法判斷。

有的人,天生就是曲高和寡的,如果強迫他做到雅俗共賞,那是暴殄天物。有的人,隨意就可以做到雅俗共賞,但也許他很難同時做到曲高和寡。

因此,所謂藝術,沒有應不應該。遵循藝術創作者本身的才華,隨性而作,真實的呈現,就是對藝術最大的尊重。我們作為旁觀者,也大可不必對其分門別類妄做評判,純粹的欣賞就好。


JoJo的哲思冥想


藝術,可以簡單分為雅藝術、俗藝術。雅藝術,曲高和寡。俗藝術,滿足(取悅)大眾。比如,中國書畫是雅藝術,沒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則難以真正的賞析。相聲小品包括電視節目,是俗藝術。二者難以做到雅俗共賞。而相聲因為太俗,為了標明自己雅,於是乎就穿上一身不倫不類的長袍馬褂。所以,俗藝術也叫娛樂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