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些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你怎麼看?

猛禽950


之前談論過一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的畫作和平淡的畫作之間的區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構圖,正確合理的構圖,讓一幅畫作的主題鮮明突出,且豐富了畫作的藝術效果,欣賞時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問題來了:現在有一些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你怎麼看?



現在有一些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

20世紀初,“以醜為美”的抽象派繪畫的誕生,震驚了世界畫壇,同時也讓觀者感到無比驚訝,如此之醜的抽象畫竟然成為了“藝術潮流”,甚至有些畫作賣了很高的價錢,還供不應求,以致於越來越多的畫家參與其中,所以說,現在有一些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就是為了“名利”,


稍微瞭解西方油畫藝術的人都知道,20世紀的畢加索是“以醜畫為生”的最大受益者,生前就名利雙收,至今為止都還受人追捧,那麼現在的一些畫家也就是在模仿學習畢加索,都認為跟著大師的風格走,必然就會有成名的時候,為了和大師風格有所區別,就只好越畫越醜,

為什麼現在有一些畫家敢將作品越畫越醜呢?這也是讓人感到好奇的事情,如果只是純粹為了“名利”,那這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比如,畫賣不出去,生活陷入困境;

“名人效應”已成為當代人衡量一件藝術作品價值的重要標準了,沒有一定名氣的畫家或者說生活狀況不是很好的畫家,是絕對不敢輕易創作“醜畫”的,

經上段所述,現在有些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是藝術認知有缺陷,不能深刻理解,繪畫是一種再現的藝術,以大自然為師,而且是對現實世界高度還原,那句“以醜為美”本身就很荒謬,直接點說,就是沒有審美能力,所以才把作品越畫越醜,還沾沾自喜,因為畫出風格意境。



詩夜城主


不可否認,現在普通大眾的審美習慣大多還傾向於寫實主義繪畫領域,評價標準也基本停留在像與不像、漂不漂亮的層面。不得不說,這樣的審美已經是兩個世紀前的標準了。當一些新的藝術形式和繪畫風格出現時,很多人會有一種越畫越醜的感覺,實屬正常。


在印象派出現之前,繪畫更多的起到作為描繪和記錄作用,服務對象基本侷限於皇室和貴族群體,藝術追求基本就是畫得越逼真越好。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安格爾的《泉》等經典作品莫不如此。就算是後來以反映底層人民的生活著稱的寫實主義畫家庫爾貝,更加崇尚真實地描繪對象,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

隨著攝影技術的誕生和飛速發展,當代繪畫藝術無疑會產生全然不同的藝術追求。有人說攝影的誕生宣告了繪畫的死亡,大概就是因為攝影技術對於真實地描繪對象更為簡便、更容易讓人接受。但是,我們換個角度去想,攝影技術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繪畫藝術,畫家創作時不再被畫得像不像所束縛,讓繪畫可以更加自由的表現情感與思想。


不再追求逼真的當代繪畫,尤其是那些抽象主義繪畫作品,是很難被大眾的審美習慣所接受的。因為大眾的審美能力沒有提高,審美習慣依然沒有改變,他們還是希望能看懂一幅畫畫了什麼、畫得像不像。當一些畫家從寫實主義繪畫風格轉變為抽象主義繪畫風格時,自然會有很多人就會覺得他們的作品越畫越醜了。

驚龍軒在前面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過羅中立先生,自從他的油畫作品《父親》一舉成名後,也奠定了他在中國寫實主義油畫領域代表畫家的地位。不過,之後的羅中立先生在有機會遊學歐洲,零距離接觸到那些大師的經典作品後,藝術創作思維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於是羅中立先生的油畫作品越來越令人看不懂了,儘管這與他的藝術水準無關。


必須要承認,當代畫家大多是解放了的獨立創作者,當代繪畫藝術也不再是僅僅為皇室、貴族服務,所以創作的目的也越來越廣泛,繪畫形式和繪畫風格不斷翻新。從印象派、後印象派,到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那些你看上去理解不了的作品,藝術家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的美學思維和創作理念,而非僅僅是為了讓外人享受。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認為藝術終究還是應該為大眾服務,對那些大眾接受不了的繪畫風格展開了抨擊。雖然這樣的觀念並非全無道理,卻並不符合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首先要確定這個“醜”是粗製濫造應酬之作的意思,無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一、為了應付,不認真去揣摩構思,有點意思就動筆繪製,這樣不用心積極的去創作作品,只有失敗,只有越來越沒品味,失去了作品應有的美麗。

二、年齡大了,精神頭不夠了,不能長時間集中精力創作。體力也不夠,握筆不易掌握力道,影響了畫作的質量。

三、正在新的嘗試,突破以前,重新塑造個性,這就是所謂的“變法”,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鷲峰沙駝油畫室


如果真要說是醜,也只能說是一些造型能力不過關的人物畫家,刻意誇張隱瞞自己的缺陷,再加上本身的筆墨出了問題,那畫出來的人物畫確實不美,但這種畫家還是極少數,不能以偏概全,不代表大多數勤奮努力的畫家。


黃賓虹山水

都知道,畫家是標新立異的一個群體,和他們所從事的藝術有關,要知道,藝術的本質是唯一,獨具一格,獨此一家才有存在的價值,山水畫大家黃賓虹的畫不“醜”嗎?想當年送人人不要,當手紙都嫌黑,可後來,他的畫價值連城,人們才意識到,這種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市場上,更多的是黃老對中國山水畫筆墨的貢獻,這一種“醜”多一點不更好嗎?


黃賓虹山水


黃賓虹山水

品畫者多些畫理方面的知識,切不可隨波逐流八卦碎語,要有自己的觀念和主見,切切實實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吧。


陳莊水墨畫家


繪畫是以表達真善美為基本審美趣味的視覺藝術,真,就是要有真情實感,畫面形象要真實,要貼近物象本來的真面目。雖然中國畫以寫意為主,在畫畫中,畫家可以根據自己審美理想對物象的形象做適當的誇張和變形,但大致輪廓還是要符合原貌,不能把馬畫成牛,或者把牡丹畫成月季,或者把華山畫成黃山,那樣就貽笑大方了,連古人都說國畫要“應物象形”。

善,就是要在畫面中傳達出一種博愛情懷和悲憫意識,表現積極向上,能給人帶來正能量的普世價值,比如,畫家通過花草樹木和高山大川,來表現生命的堅貞不屈,表現理想的崇高偉大,都屬於善的範疇。

美,很好理解,在視覺上能讓人賞心悅目的元素都是美的存在。

正是基於對真善美的不斷追求和探索,在人類意識中,不管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對真善美的理解都是一致的,它們也成為人類共同的審美趣味。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繪畫中,表達人類約定俗成的審美共性,這樣的作品肯定是好作品。

到近現代,西方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個性解放,越來越出現一些反傳統的姿態,逐漸把“審美”變成了“審醜”,越是怪異、誇張、醜陋的東西,越被藝術家推崇和喜愛,並且被藝術家認為是表達現代人精神困惑的最好渠道。經過東西方文化交流後,這種理念逐漸傳進我國,並深刻影響了許多國畫家的創作。

現在一些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除過受西方現代藝術理念的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虛張聲勢,就輕避重。畫家本身的藝術修養和繪畫功底不過關,他無法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趣味的作品,所以,只能把畫畫的醜到極致,以此來吸引眼球,以此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這種做法從長遠來看,無異於拔苗助長,早晚會毀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鴻鵠迎罡


字畫是藝術的載體,深受大家的歡迎,那為什麼現在有些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呢?小編在這裡有一些這方面的經驗,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1、畫家年輕的時候更願意花精力創作,會比較注重一幅作品的好壞程度。為了讓自己能更有知名度,讓作品廣為人知,會用盡渾身本事創作一幅畫,所以每幅都是精品。到後續年齡稍長,名氣也有了,就不肯花功夫,敷衍了事,所以導致作品越畫越醜。

2、畫得"醜"不是真的"醜",一幅好畫往往很多人是欣賞不了的,就像西方畫家梵高的向日葵、中國畫家齊白石的國畫大寫意就很難欣賞。所以不排除有些畫家越到後面境界越高,畫出來的作品不是那麼容易看懂,大家就會覺得這位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

3、畫家正在嘗試突破原有的風格,與其他風格相融合,兩種或者多種風格相沖突,導致外觀上顯得不倫不類,以至於越畫越""醜"








藝術真藏


美和醜是相對而言的。繪畫作品的美與醜取決於構圖、色彩、線條、氣韻、意境等元素,中國山水畫中則強調“六法”,其實是一個道理。

有些畫家越畫越醜,在我看來,不外乎這樣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的急功近利所致。繪畫藝術是寂寞之道,要靜得下心來,潛心研習,切不可心浮氣躁,心一浮躁,畫必醜陋。二是作者繪畫功底不實所致。繪畫創新是畫家夢寐以求的事,不過創新是有前提的,要求畫家有紮實的傳統功底和對繪畫歷史有系統的瞭解,三腳貓功夫,便迫不及待的去搞創新是不可取的,也是極其膚淺的,結果只能是醜態百出!

從藝,若惟名利是圖,必成俗格!


清風道上行


現在有些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這個醜是現實生活的“醜”,還是藝術的“醜”要區別開。搞清楚了再評論畫家的作品越畫越醜這個問題。現在大多是評論繪畫中的“醜”,越來越沒有藝術價值。如果繪畫是藝術的“醜”,那就是襯托藝術的美,就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如果繪畫沒有 藝術性的“醜”,那就不是藝術品。



繪畫是屬於藝術的門類,繪畫中的藝術美與藝術醜是相互聯繫、相互區別的統一。藝術中的美是藝術家塑造藝術形象的審美理想。繪畫藝術中的醜是藝術家運用幾何圖形、醜陋的符號,表現出抽象、滑稽的藝術形象。現實生活的美不等於藝術美;現實生活中的醜不等於藝術醜,應嚴格區分開,有利於人們對藝術的審美享受。



藝術美來源於現實社會生活,是現實美的形態在人們心中的心靈感應,是藝術家創作勞動的豐碩成果。是藝術家以審美情感和現實生活中美的形式結合一起的統一。藝術美比現實生活美更高、更強烈、具有典型的審美價值。



藝術“醜”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通過典型化的描繪,更加揭露醜的本質,這種揭露在藝術效果上是一種審美理想。藝術中的“醜”是藝術家從醜的角度來直接反映襯托美的形式。



我國現在有些畫家受西方現代繪畫藝術的影響,在創作繪畫作品中有怪異、醜陋、晦澀等表現手法,讓人們看不懂,是醜陋不堪的作品,是沒有藝術的審美價值,是越畫越醜陋的應當垃圾扔掉。


黃智637


近幾十年來,美術界確實出現了一些面貌奇怪,作品看起來缺乏傳統美感的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各異,畫法不同,畫材不同,題材不同,但共同點是,畫人則歪鼻子斜眼,或口眼歪斜,或翻著白眼,呆站或呆坐,或如智障者呆滯的眼神,面無表情,或做著奇怪的手勢。畫風景則窮山惡水,野怪亂黑,要麼怪石亂樹,黑雲濃霧繚繞,不知要表現什麼?或者畫面上線條紛亂,色塊斑駁,堆積很厚如髒泥亂抹。所畫為何?不得而知。表現物象肌理,不如去自然界看更其有味。總之就是不知所云,既不是漫畫誇張變形,又不是小兒繪畫,皆由天性,稚拙之美也讓人心動。這些作品有得顯然暗藏意味,以怪黑亂躁或呆滯醜惡來諷嘲社會。也有些是江郎才盡,窮其搜刮剩餘智識,言不達意。或閉門造車,盲目求變,思想空虛,才不配技,德不配智,技與文化素質皆不如人只好曲盡附會,只能在形而上學上狂奔,形式主義猖獗。這樣產生的作品必是醜惡的,也是不會受到觀者歡迎的。


大漠風神1


醜書醜畫的出現應是普及率過高,參與者門坎降低,以及審美觀的不完善,以及由於眼力不足對一些名家畫作產生誤解而出現的東施效顰。但是大浪淘沙,時間會慢慢的還書畫的一片乾淨和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