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天文學家除名的冥王星,未來會重回“九大行星”嗎?

如果說一切都是錯的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由於當時的技術並不能對其進行詳細分析,所以天文學家界普遍接受了“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事實”


然而隨著技天文學家術的不斷進步,1992年起天文學家陸續在冥王星附近的柯伊伯帶內發現了更多的“新天體”,而這些新天體的質量和直徑幾乎都超過了冥王星的質量和直徑,這意味著如果冥王星都算“行星”的話,太陽系內的行星數量很可能要增加到數十個,可以說這時候天文學界就意識到了過去對於“行星”的定義太過於寬泛了。

於是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對“行星”進行了重新定義:

  1. 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
  2. 質量必須大到足以維持靜力平衡從而呈現圓球狀
  3. 運行軌道範圍內不能再有其他質量相似的天體,也就是所謂的“淨空軌道”


這三條規矩下達以後,冥王星便因為自身質量太小被“趕下了臺”,但國際天文聯合會專門又劃分了一個叫“矮行星”的分類,目的就是安排那些和冥王星質量體積相似的類冥天體,所以冥王星從“行星”位置上退下來後馬上就走馬上任到了“矮行星”中做老大。

2006年1月19日NASA發射了“新視野號”探測器,其主要目的就是近距離探測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但礙於技術限制新視野號直到2015年7月14日才抵達冥王星附近,由於此時新視野號的速度已經達到了每小時5萬公里,所以它註定只能用“拍照片”的方式記錄冥王星。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才有幸看到了太陽系邊緣的巨大白色“愛心”


可惜的是在目前的天文學規定下,冥王星不可能再回到“行星”隊伍中,而天文學界在經常發現的太陽系邊緣天體中也沒有找到一個質量體積接近行星標準的天體,因此未來太陽系很可能會一直維持“八大行星”的格局。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行星的分類方式

想要了解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以及冥王星未來會不會被重新列入行星的行列,首先要知道科學家對於行星的分類方式。

我們知道,最早科學家研究天文,是根據人眼的觀察,於是,他們把那些觀測到會動的星星,命名為行星,包括金星、木星、火星、土星以及太陽和月亮。而在天上幾乎不動的行星,則命名為恆星。

雖然這個分類方式比較粗糙,但由於沒有科學儀器的幫助,再加上“地心說”深入人心,因此這樣的分類方式在早期沒什麼不對。

後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簡單來說就是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是繞著太陽運動,這時人們認為,太陽是不動的,而地球是動的。因此科學家把太陽歸類為恆星,把繞著恆星轉動的天體命名為行星,所以,也把月球排除在行星之外。

這時,行星的數量從太陽、月亮、金、木、水、火、土星7大行星,變為地球、金、木、水、火、土6大行星。

1687年,牛頓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具體內容是指:

這個理論直接終結了日心說與地心說,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可以得知,任意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作用力,那麼,天體之間應該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慢慢、慢慢地靠近,並最終縮成一個點。而現實是,天體之間並沒有相互靠近。

當時在牛頓那個時代,觀測天文的儀器還不夠精確,因此牛頓未能解決這個問題,但他為了解釋這個悖論,給出了一個說法,即:宇宙是無限大的,也就是說宇宙各處受到的引力是相同的,因此彼此之間的力抵消了。就不會在引力的作用下彼此靠近。(現在我們知道,宇宙中不僅存在著引力,還存在著斥力,而且宇宙是在加速膨脹的。)

牛頓提出宇宙是無限大的說法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也不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人們才意識到恆星也是在運動的,所以把恆星的定義改為:“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原來對恆星的定義是“天空中幾乎不動的星星。”)太陽,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

後來,科學家們在高倍望遠鏡的幫助下, 發現了許多行星,比如天王星。

1801年,科學家又發現了穀神星,並把它也當成一顆行星。隨著越來越多的小行星被發現,天文學家發現,不能再把穀神星命名為行星,因為像它這樣大小的天體,在太陽系內有許多個,因此1850年,科學家對行星的定義提出了新變化:行星必須為直接圍繞著太陽公轉,以及足夠大。

在這個條件下,人類又發現了冥王星,自從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都把它當成是太陽系內的第9顆行星。但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發現了與它體積相差無幾的更多星體,且還有一顆比它更大的星體鬩神星。

如果把冥王星定位為行星,那麼鬩神星也要被定義成行星,更多與冥王星差不多的星體也要被定義成行星,這顯然不利於科學研究,於是科學家們又一次對行星的定義做出了修改:

1: 繞著太陽公轉。
2:有足夠的質量,能讓自身接近於圓形球體。
3,能將自身軌道附近的天體清除。
4:沒有發生核聚變。

而冥王星沒有滿足把自身軌道附近的天體清除,具體來說是這樣,冥王星所在的柯伊伯帶,有許多小型天體,冥王星也在其中,因此,他沒有把自身軌道附近的天體清除(側面也說明它的質量不夠大)。

因此,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成為矮行星。

未來冥王星會重新歸類為行星嗎?

看完冥王星為什麼會被降級成為矮行星你就會知道,科學家對於行星的定義,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變化的一個過程。具體而言是對一個天體的分類方式越來越詳細,越來越規範。因此,未來冥王星不會重新被歸類為行星。


鍾銘聊科學


目前來看是不可能的,畢竟天文學家們早在2006年就對行星有了重新定義,正是那次重新定義讓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成為如今的八大行星!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天文學家質疑冥王星是否應該屬於行星行列,不過當時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2006年,天文學家們召開國際會議,重新給出了行星的定義。

要想成為太陽的行星,總的來說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圍繞太陽公轉,這是必須的,也是最基本的條件。2.公轉的運行軌道要近似圓形。3.要能夠清除運行軌道內其他天體。

冥王星顯然不符合第二和第三個條件,尤其是第三個條件。冥王星的運行軌道太過橢圓化,近日點和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幾乎相差2倍。更重要的是冥王星的運行軌道與海王星有部分重合,既然海王星屬於行星,冥王星就很難成為行星。於是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

事實上冥王星被降級如今看來一點也不冤枉,天文學家們在柯伊伯帶發現了比冥王星更大的星球,比如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直徑比冥王星還要大,鬩神星一度被認為是太陽系內第十大行星,不過也正是鬩神星的發現,加快了冥王星降級的步伐。此外,還有穀神星妊神星和鳥神星等都屬於矮行星。

如此來看,冥王星重回九大行星的幾率幾乎為零,如果重回九大行星,鬩神星等其他矮行星也應該成為行星,如此一來,太陽系的行星數量可能會達到十幾個。所以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確實更有道理!

不過,不管是行星還是矮行星,都是人為的一種定義,並不影響冥王星的實際存在和意義,天文學家也不會放棄對矮行星的研究探索!


宇宙探索


不會。

從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2006年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冥王星作為太陽系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行星中臥底76年,

其實,在1992年時,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就得到了挑戰,當時,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就已經開始挑戰冥王星的行星地位。而在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這為除名做好了準備。未來是否還能回到行星之列,再次成就九大行星,這就要了解行星和矮行星的區別。

什麼是行星:一是行星就是要圍繞太陽進行公轉;二是要有足夠大的質量,能夠通過自身重力作用,依靠流體靜力學平衡,使自身形狀達到近似球形;三是公轉區域中起著支配性的作用,不受軌道上相鄰天體的干擾。按照該方案,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為太陽系八行星。什麼是矮行星:一是要繞著太陽公轉;二是有足夠大的質量,要能夠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過流體靜力學平衡,使自身形狀達到近似球形;三是該天體在公轉區域中不具備支配性的作用,受軌道上相鄰天體的干擾;四是該天體不是衛星。


lee的平方


在我們讀書的時候,都是說九大行星,不知道什麼時候,冥王星就被除名了,除名的理由是:冥王星因為質量太小達不到標準被降級除名。

那麼冥王星有機會迴歸嗎?科學家對行星的定義:一是必須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三是這個軌道附近應該沒有其他物體。也就是說不同時滿足這是三個要求,冥王星很難迴歸九大行星。


按這樣定義的劃分,太陽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星這八顆。 與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冥王星相符。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相符,但是冥王星沒有能夠清空其軌道上的其他物體,因此降級為矮行星。


而同樣具有足夠質量、成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稱為"矮行星",冥王星恰好符合這一定義,並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認是一顆"矮行星"。所以冥王星被歸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從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


有科學家表示,在冥王星再往外的太陽系邊緣地方,或許存在著一顆我們尚未發現的“九號行星”,這顆行星又被科學家們稱作神秘的“X”行星,它倒是非常有可能日後進入太陽系九大行星的陣營,不過,關於太陽系邊緣的情況如何,科學們知之甚少,關於這顆“X”行星到底存不存在,也需要很多的觀測數據加以佐證。



YOUR611


在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冥王星太暗了,無法確切算出它的大小,最初估計比地球要大一些,被列入九大行星行列。

冥王星算不算是一顆大行星?爭論一直沒有停息過。

科技在發展。伴隨著觀察研究的深入,知道冥王星的直徑是2370公里,比月球還小很多。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在海王星的軌道之外叫做柯伊伯帶地區,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天體。2005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爾布朗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又發現了一顆如今叫作系神星的太陽系外圍星球。據估算,比冥王星的體積要大,理應該歸入大行星行列。加上柯伊佰帶發現的好多個比冥王星小一點的天體,也算做大行星的話,這個行星序列會而越龐大。

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開會投票,修定給出大行星的標準。必須符合①圍繞著恆星(太陽)運轉的天體②如足夠大的質量。達到平衡狀態,接近圓球型狀。③必須可自己清空軌道上其他天體。

冥王星有著詭異的公轉軌道,結合夲身質量及特性,是很特殊的一個星球。與現實標準完全不符。因此,在2006年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行列。

儘管如此,我們對冥王星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願以後的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好消息。

有很多聲音要求冥王星重歸九大行星行列。按現行標準,大多天文學家是不同意的。看來冥王星重歸九大行星行列,還是遙遙無期。不管算不算是九大行星?反正它還是存在那星系之中。

在太陽系的邊緣地方,不可能只有冥王星。九大行星必須有,這也是我們古人的科學智慧。可能有另外一顆尚未發現的大行星,會加入我們的九大行星行列。情況到底如何?需要科學家繼續努力,用更多的觀察數據佐證,揭開宇宙空間神秘的面紗吧!


木婉清vs霧霾清


尊重客觀宇宙事實,處在銀河恆星系邊緣的太陽系是從冥王星以外開始,朝太陽位置在一次次的大旋轉大碰撞,大拋撒反彈分離再旋轉碰撞拋撒的形成至水星的。若以冥王星為起點,理論上講太陽系應該有與地球自轉公轉路線相同的十個行星球,包括火星木星之間提丟斯2,8位置隕星石帶。總歸,有正就有反,既然有自西向東自轉與公轉的地球這組行星球 ,自然就要有和地球這組行星球截然相反對應的另一組行星球的存在機遇。所以說,地球人無權來開除冥王星的太陽系行星球的球籍。


蓋天宣夜說


個人認為,為什麼要重回行星家族呢?可能不!就算給也好假啊!因為冥王星根本不是行星來的…冥王星就安安靜靜做一個ᝰ鶴立雞群的星體不好嗎?少一個行星也好記一點啊!…😃









GG-琪琪


冥王星既然被降級成為了矮行星,被重新歸類為行星的希望可謂十分渺茫了,除非它的運行軌道忽然發生了變化,滿足了成為行星的條件。

冥王星當初之所以被降級為矮行星,是由於2006年8月24日舉辦的“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IAU)”上,通過了新的行星定義標準。

按照新的標準,天體必須同時滿足三大條件才能稱之為“行星”。

  1. 必須圍繞恆星公轉。

  2. 質量必須足以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狀態,成為近似於圓球的形態。

  3. 已經清空了自身運行軌道附近的其他天體。

就冥王星而言,前兩個條件它都能滿足,唯獨第三條標準沒能達到,

正如下圖所示,冥王星與海王星的運行軌道產生了交叉。


存在交叉就意味著冥王星的軌道上還存在其他天體,它沒有清空自己的軌道說白了就是沒有落實好IAU制定的“

門前三包”政策。

在新標準中,這種只滿足了條件一和條件二,沒有“掃清門前雪”的天體被定義為“矮行星”,所以冥王星就順理成章地被降級成了矮行星。

這裡可能有人會感到疑惑,兩個星球的軌道都交叉了,為何它們不會相撞呢?

這是由於冥王星和海王星存在著3:2的軌道共振——冥王星公轉兩圈時,海王星正好公轉三圈,這使得它兩的相對位置始終在按照某種固定規律不斷循環,永遠不會同時位於交叉點上。

上圖就是軌道共振的示意圖,由內向外數,第一條軌道上的星球,和第二條軌道上的星球存在2:1的軌道共振,和第三條軌道上的星球存在4:1的軌道共振,按照圖中的運動規律,它們永遠不會同時運動到整個系統的最右側。

如此一來,即使我們假設它們的軌道在最右側有所交叉,它們也永遠不會相撞。

不過,相撞的問題雖然解決了,卻還存在著另一個問題:雙方的軌道存在交叉,同時意味著冥王星與海王星都沒能清除對方,為何被降級的只有冥王星,海王星卻逃過了一劫呢?

這一方面是由於冥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小太多,另一方面是冥王星還存在著其他的一些問題。

冥王星的軌道過於傾斜。

上圖中那條藍色的軌道就是冥王星的軌道,可以看出它相對於其他星球的軌道而言,傾斜得十分嚴重,完全沒有與大噶夥步調一致的觀念,簡直就是太陽系大家族中的一個“刺兒頭”。

雖然IAU沒有在行星定義標準中明確規定運行軌道的角度,但這種過於離經叛道的行為多多少少也成為了冥王星的降級的因素之一。

冥王星的質量太小

冥王星的質量雖然達到了行星的標準,可是由於質量實在太小,導致連它自己的衛星都在欺負“它”。

眾所知周,在正常情況下,衛星必定是圍繞著行星在旋轉的,可是冥王星卻由於自身質量不足,一直在跟它的衛星“卡戎”攜手繞圈圈。

上圖中,左側是地球和月球的運行方式,右側是冥王星和卡戎的運行方式,可以看出它們所環繞的質心已經完全位於冥王星之外了。

非但如此,冥王星和卡戎還相互被對方潮汐鎖定了,雙方都始終以同一面朝著對方。

卡戎是環繞冥王星的五顆衛星中最大的一顆,也被稱為冥衛一,但是按照它們的這種運動方式,嚴格來說已經不能被稱為衛星和母星了,應該屬於雙星系統。

只不過IAU目前還沒有對行星和衛星的定義做出明確的規定,所以“卡戎”的衛星身份暫時還沒有受到動搖。

基於以上種種因素,冥王星最終被降級成為了矮行星,雖然也有部分天文學家希望IAU能網開一面,恢復冥王星的行星身份,但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


科學矩陣


冥王星迴歸“九大行星”家族,應該是不可能的了。

1、目前科學界對行星做出了新的定義,也就是這個定義,冥王星才被踢出局,如果要回來,現在的科學家不是被啪啪打臉了?

2、在冥王星的外側,發現了更多類似於冥王星的小行星,如果冥王星迴歸了,到時就不是九大行星,就會出現十大,十一大,十二大等行星。

3、如果某一天,有外部因數,使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匯變成一顆大的行星,冥王星就會迴歸九大行星家族。

4、聽說,在柯伊伯帶外,可能存大一顆我們未發現的行星,行星X,但只是推論,目前為止還未證實發現,只是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