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美同為二黨制國家,但美國是二黨輪流坐莊而英國一直是保守黨執政?

旋轉的人生2


其實美國與英國都是二黨輪流執政,不過英國與美國的兩個黨構成是不同的,他們輪流執政的原因不同。



英國其實不是兩黨政治,而是三黨政治。

英國保守黨:也叫託利黨,或者叫“帝黨”,是由封建貴族壟斷利益集團組成,維護君主利益,擁護君主與內個權力。

英國自由黨:由工商資產階級組成,屬於資產階級政黨,反對君主,反對內閣權力太大,維護國會權力最大的政黨。

英國工黨:勞工黨,這是勞動者組成的政黨,屬於工人政黨,代表工人利益,反君主,反內閣,反貴族,主張社會福利。

現在英國政治是保守黨自成一派,而自由黨與工黨合作對抗保守黨。

如果工黨沒有自由黨的支持是無法執政的。假如自由黨沒有工黨這個盟友,那麼英國工、商資產階級的利益就沒辦法維護。

由此英國保守黨其實就是代表英國貴族的利益,而工黨與自由黨聯盟就是代表資產階級與工人的利益。

英國貴族很多的,女王時不時的就封一個爵位。這麼多年下來,英國的貴族有多少,你們是可以想象的。

由於英國貴族勢力太強大,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無法單獨與貴族對抗,由此要組成聯盟,由於工黨雖然作為聯盟主導者,不能單單考慮工人的利益,還要考慮資產階級的利益,一旦工黨的政策太極端,會遭到自由黨拋棄的。

科爾賓這次帶領聯盟與保守黨競爭,在大選中遭到慘敗,其中一點就是不顧資產階級利益,要增加稅收,被部分自由黨人拋棄了。

因此,在英國,當自由黨的與工黨合作的很好的時候,那麼工黨就會上臺執政。而當自由黨與工黨合作不好的時候,保守黨就會上臺執政。

英國保守黨長期執政,只能說明,自由黨與工黨合作存在問題。



美國兩黨都是一個複雜的政治組織,他們能夠上臺的執政是多樣性的原因,但是也都關鍵的核心原因。

美國現在的共和黨與民主黨來自於同一個政黨,也就前面的“共和民主黨”。

美國當時的“共和民主黨”主要是為了對抗當時的“聯邦黨”。

聯邦黨,目的是要建立一個高度集權的聯邦,也就是加強聯邦權力,削弱州的權力。

共和民主黨,就是維護共和制,維護州權政治為核心的國會權力制度。

後來“共和民主黨”分裂,一部分人組建“國家共和黨”,一部分人組建了“民主黨”。

當時:

“國家共和黨”是一個凸出精英的資產階級政黨,

“民主黨”是一個擁護平權的資產階級政黨。

後來“國家共和黨”改名輝格黨,再後臺輝格黨解散,又與一些精英資產階級團體組建“共和黨”。

總的來看,美國共和黨就是一個由資產精英領導的政黨,而民主黨則是強調“平權”的資產階級政黨。



美國兩黨在長期發展中,共和黨不斷的吸收資產階級精英的大資產家,而民主黨由於強調“平權”所以不斷的吸收工人與小資產家。

由此過去的美國的現代化,都是共和黨推動的,因為他們是資產階級精英,隨著資產的擴張需要市場,需要勞動。

美國如今社會新的價值觀理念,都是民主黨建立的,他們先是防備資產階級精英獲得大量財富後不僅僅滿足於財產,想高人一等,想當君主,當貴族。因此民主黨一直通過各種聯邦立法阻止資產階級精英朝這個方面發展。

發展到今天,美國共和黨的精英依然叫“資產精英”,而民主黨的精英叫“社會價值觀念理念精英”。

共和黨的資精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斷的竊取更多利益,更多的財富。

民主黨的價值精英,他們的目的,就是不斷的維護社會平等權。但是社會平等權,也包括財富平等權,由此通過立法限制共和黨資產精英的財富的過度擴張,也是民主黨精英的任務。

不過由於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兩黨構造已經發生了改變。

共和黨除了以金錢為目的之外,還要保護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文化的目的,就是以傳統文化與民主黨的先進價值觀對抗,目的還是為了保護他們的錢。

民主黨現在更強調“平權”,尤其是“財富權”上的平等權,民主黨目前所提倡的所有新的社會價值觀,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從資產階級精英手奪取更多的錢。



兩國兩黨輪流坐莊,是因為美國兩黨的核心理念都對人性有吸引力。

美國共和黨的理念是:有錢,更有錢,少交稅,多賺錢,有資本的人都希望擁有更多的資本?

美國民主黨的理是除了保證人人平等之外,還要保證財富平等,所以他們提倡:福利,更多的福利,窮人都喜歡福利。

美國的經濟發展的越好,美國共和黨執政的幾率就越大,那時候大家都有工作,有收入,而稅收是減少他們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那時候美國人往往會支持共和黨,因為共和黨主張減稅。

美國經濟不好的時候,失業的人就多,而沒有了經濟來源的美國人就需要社會福利。因此那時候美國往往支持民主黨,因為民主黨主張福利。

除了“財富”這個內核之外,保守與先進的社會價值觀,也已經成為了美國大選中的武器。


一號風手


英國是議會制國家,採取責任內閣制,美國是總統共和制國家,二者有明顯的差別。首先總統共和制國家是三權分立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國會多數黨與執政黨並不一定相同。

然而在議會制國家,不論是君主立憲也好還是德國那種共和制也好,立法權與行政權是不分家的,也就是說議會制國家並不是三權分立。

國會多數黨的黨魁自動出任首相/總理,黨魁屬於黨內選舉,不是像美國總統一樣需要人民來投票的。議會共和制國家的總統也不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而是由總理提名產生的,比如德國總統施泰因就是總理默克爾提名的,國會批准後就任的總統。

也就是說議會制國家,選民只能投票選舉立法機關的議員,誰贏了多數誰自動取得行政權。比如剛剛辭職的英國外相,他在任內是兼任國會議員的,辭職外相以後依舊保留議員席位。這種事是三權分立的美國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說這樣其實增加了政權更迭的難度,因為如果你不喜歡一個首相,那麼需要選民親心協力把整個政黨從國會里趕出去才行。但實際上因為首相/總理並無任期限制,也不需要大選產生,所以如果選民不喜歡一個首相了,那麼政黨可以很快的靈活操作,直接黨內開會換掉即可,隨時隨地。不需要像總統制國家那樣那麼麻煩又得彈劾又得聽證會的,還有憲法賦予的任期保護。這也就是為什麼議會制國家可以出現默克爾這種長期執政的常青藤,也會出現安倍再次就任之前跑馬燈一樣的更換首相的的情況出現。這種制度下選任政府首腦是很靈活的,選民喜歡,一直做幾十年都沒問題,不喜歡了,黨內就會很快把你換掉,這樣就保證了政權穩定,執政黨黨可以長期執政。


張斌940


題主明顯是沒有了解過英國政壇情況,英國政壇也是“保守黨”與“工黨”進行輪流執政的,也就是這幾年“保守黨”贏的多一點,以前“工黨”也贏過多次了。

很多西方民主國家都是輪流執政的,包括以色列都是這樣,以色列的“工黨”與“利庫德集團”也是經常輪替執政的,只是這些年中是“利庫德集團”贏的比較多而已。

說起這個“政黨輪替”問題,其實“一黨專政”與“二黨輪替”各有優缺點:

一黨專政的優點是遇到好的政策就會有連貫性,缺點是容易造成貪腐現象。

二黨輪替的優點是民主公開,不會有貪腐(二黨相互制約),否則下一屆就輪不到你。缺點是有些好的政策沒有連貫性,為了反對而反對。

一黨執政的委內瑞拉,從查韋斯到馬杜羅本來在經濟政策上就有嚴重錯誤,又產生貪腐,查韋斯母親帶著大量的金錢去了美國,最後被美國驅逐出境。馬杜羅兒子的私人公司與美國大量做生意。

二黨輪替執政比如美國,奧巴馬時期有些政策是好的,但是特朗普上臺之後,為了反奧巴馬,不管什麼政策好壞一律推翻。但是優點是這些國家沒有政黨貪腐現象(因為二黨相互制約)。

因此說“一黨專政”與“二黨輪替”各有優缺點,沒有誰是絕對的正確!


黃家老爹


您恐怕弄錯了:事實上英國的政黨政治比美國更豐富,其表現形式,恰是第一,曾經組閣過的政黨更多,第二,議會內的政黨也更多——而且英國根本就不是什麼二黨制國家。

從1721年第一位由國會循程序產生的首相羅波爾Sir Robert Walpole起,英國先後有四個政黨曾經組閣,即託利黨(後來演變成現代保守黨)、輝格黨(後來演變為自由黨,又演變為自由民主黨)、工黨和保守黨(老保守黨,曾短時間和託利黨並存)。

而有資格入閣的政黨就更多了,就拿12月12日剛剛選出的這一屆來說,國會下院650個議席,其中保守黨365,工黨202,前者議席過半單獨組閣,後者成為“官方反對黨”,而剩下的議席則分別歸屬蘇格蘭民族黨(48)、自民黨(11)、民主統一黨(8)、威爾士黨(4)、社會民主工黨(2)、綠黨(1)、北愛爾蘭聯盟黨(1),以及新芬黨(7,因故被凍結),一屆議會有10個左右政黨進入議會,在主要國家中算是比較多的了。

而美國呢?在建國初短暫出現過的幾個政黨很快分化組閣,自1853年之後就只有民主黨和共和黨能夠出現總統,而國會里也只剩下這兩個黨的議員和少數無黨籍議員,以本屆為例,參院100席,共和黨53,民主黨45,無黨籍(其實就是從兩黨中脫黨的)2;眾院435席,民主黨233,共和黨197,無黨籍1.

英美國會政黨分佈圖,上為英國下院,中、下為美國參眾兩院,看看到底哪個的多黨色彩更鮮明


事實上英國是傳統的代議制國家,政黨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強存在”,國家元首(君主)只是象徵性存在,實權掌握在內閣手裡,而內閣是由下院中席位最多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的,所有閣員都是當選下議員,首相則必然是這個席位最多政黨、或政黨聯盟中領導政黨的黨領,且同樣必須是當選下議員。在這種體制下,政黨必然是日常的、強勢的存在,且有鮮明的立場。

而美國的政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個選舉集團,各級地方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安排各級選舉事宜,議會和總統都是直選,內閣人選由總統提名任命,總統和議會都不是當選議員,也不需要對議會負責。而且美國實行的是“選舉人制”,除佛蒙特等一兩個特例外,總統大選時各州都是設定若干“選舉人票”,在該州得票領先的政黨候選人可以“通吃”全州的選舉人票,票多者獲勝,因此普通選票比對手少的特朗普、小布什都可以當選,而民主、共和兩黨以外的其它政黨候選人,近幾十年來都在為贏得一張選舉人票而努力——而且還沒成功過。

所以,您的命題本身就是完全錯誤的,美國總統是兩黨輪流坐莊,國會則只是兩黨的遊戲,而英國則是多黨制而不是兩黨制——且不說本屆國會有多達9-10個政黨組成,即以執政黨論,儘管保守黨近年來在位較多,但上一位工黨首相布朗. Gordon Brown2010年才退位(2007年當選),僅伊麗莎白女王在位期間工黨就有4人曾經組閣(威爾遜Harold Wilson兩次、卡拉漢James Callaghan、布萊爾Tony Blair三次、布朗),而最後一任自由黨首相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雖然1922年就退位,但作為巴黎和會的風雲人物,您別告訴我沒聽說過他。

上一位工黨首相布朗,2010年5月11日退位,2007年6月27日就職,他的前任布萊爾也是工黨的。


那麼問題來了——您所謂“一直是保守黨執政”,說的是哪個英國?翻翻書再來設問很難麼?


李厚何


美國和英國都是多黨制,只不過有些小的政黨沒有實力,贏得大選上臺執政而已。兩個國家都有很多沒能上臺執政的在野黨和反對黨。


新怡21


英國可不是兩黨制。

英國是議會制的多黨制,目前是兩大兩中多小的政黨組合。除保守黨和工黨之外,中號政黨是自由民主黨與蘇格蘭民族黨。

自由民主黨與工黨、保守黨都有過合作組閣歷史,2010年大選後,開始與保守黨合作成為執政黨,擁有5個內閣席位。

工黨自1900年成立,最初是自由民主黨的小兄弟,1924年後伴隨社會主義運動崛起基本取代自由民主黨地位,與保守黨輪流執政。因為英國國民整體偏保守意識形態及英格蘭人對歐洲的普遍不信任態度(工黨主張融入歐洲),工黨執政時間遠少於保守黨。

依據2017年大選結果,650議員中保守黨佔據315席,較2015年上次選舉丟失17席,失去獨立組閣能力,因此依舊維持2010年與自由民主黨(12席)的執政聯盟。此外工黨獲得了261席,保持著強力反對黨身份。蘇格蘭民族黨35席位(此為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政黨,工黨保守黨均不敢與之合作),其餘27席為綠黨、英國獨立黨等小政黨與獨立議員。

值得注意的是,蘇格蘭議員席位59,但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只獲得35席,雖然佔據主體優勢,但依舊有40%的蘇格蘭人選擇保守黨與工黨,說明獨立並非所有蘇格蘭人的願望。



美國也同樣不是法定的兩黨制,依舊存在社會黨等其他小黨。不過因為小選區制度對兩黨制的加持作用,自19世紀中期形成兩黨制以後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第三黨能在總統選舉突破零選舉人票,比如1992年億萬富翁佩羅自掏腰包參加總統選舉,哪怕獲得19%普選票...也沒得到一張選舉人票。

而在美國國會中,參議員只有一兩位通常依附於民主黨的獨立議員,435名眾議員也多不過20名獨立議員,這對於控制國會的兩黨來說基本可以忽略。

所以,美國是事實上的兩黨制。

英美政治差距的原因,一在於議會制與總統制的區別,而議會制下的議員競選比總統選舉門檻低很多。二在於英國屬於主體民族控制下的多元民族自治/聯邦體制。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各有議會與政府,獨自行使國防外交之外的國家權力,這必然導致地方政治力量的小黨有較多機會進入國會,並以這些席位在兩大政黨競爭中獲得生存與利益。

而美國是純移民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佔據絕對優勢,因此也就形成信奉新教的日耳曼(德國後裔與英國後裔)白人聯盟而勉強超過半數人口的政治局面。因此聯邦制下的美國沒有民族自治,沒有英國的複雜地方政治。


四川達州


這個問題簡直一答。首先,誰告訴你英美都是兩黨制國家的??兩國各自的兩黨規模大實力強這是事實,但是你認為是兩黨制是你不知道其他小規模政黨的存在好吧?第二,你哪隻眼睛看到英國一直是保守黨執政了?你去看看布萊爾和戈登·布朗是哪個政黨的?拜託提問之前先確保自己有必須的基礎知識好不好?


帝國海岸


不管那個黨派執政,出臺什麼政策議會都要審核吧,是當選者說了算嗎?


小桃紅222539826


戰後英國也是以保守黨跟工黨為主輪流執政的


出生在河邊的孩子


英國工黨1997年一2olO年不也是在執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