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艘航母需要多少錢?

老虎1544131


現代大型武器裝備都是“燒錢”大戶,各類武器裝備中如果按照單體價格對比的話,航母絕對稱得上最貴的裝備!當然,航母按照體型也分為大、中、小型不同級別,按照動力形式則可分為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兩種,其中,以大型核動力航母的造價最高,

美國最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首艦CVN-78“福特號”目前整體造價已達145億美元以上(含研發和正在進行的改造費用),即便所有技術、裝備成熟、穩定,後續艦的單價也不會低於120億美元(不考慮通貨膨脹),航母有多“燒錢”可見一斑!建造中的“福特號”核動力航母是迄今噸位最大、造價最高的航母!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最後一艘“喬治.W.布什號”造價約70億美元

不同尺寸、不同結構形式的航母,造價差別巨大,如泰國裝備的1.1萬噸的“查克里 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其採購價格約為4億美元(1997年購自西班牙);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4.5萬噸級“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的改裝費用最初為約10億美元,但到交貨時投入的總經費達到了29億美元之巨;法國4.2萬噸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初期造價約為20億美元,加上後期的維修、改造等總價也超過了30億美元;我們的“遼寧號”航母當初已“廢鐵”價格購買時花了2000萬人民幣,據報道從2002年開始改造至2012年服役“遼寧號”航母總共投入了約200億人民幣!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美國以外唯一的核動力航母

據推測“遼寧號”航母的改造費用約在200億人民幣左右

以技術難度最高、投入最大的大型核動力航母威力,從結構上來說,相對於其他艦艇最大的差別是體型龐大,美國“福特號”航母艦長約333米、吃水線寬約41米、滿載排水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12000噸,是迄今為止尺寸、噸位最大的艦艇。“福特號”超高的造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昂的研發費用,作為新一代航母首艦,“福特號”的造價自然也包含型號研發的費用,如新型A1B反應堆、電磁彈射/助降系統、艦載雙波段相控陣雷達的研發以及總體設計等;

第二是建造材料、設備,包括航母專用特種鋼材、各種電氣/管閥/結構件、反應堆/汽輪機/發動機/推進系統/電子探測系統/作戰指揮系統等相關設備以及造船廠建造需要配套的各種設施等;第三是人員和調試費用等,包括建造人員、管理人員、調試/維護支持等。費用比例最高的是設備和材料費用,個人推測1座A1B反應堆的造價在5億美元左右,還不包括其他與之配套的系統設備!“福特號”航母上的A1B反應堆“福特號”艦島上裝備的雙波段相控陣雷達
“福特號”航母總體佈局,電磁彈射系統是革新性的裝備!

雖然大型核動力航母造價驚人,但是如果按照單位造價的話戰略核潛艇的造價更勝一籌!近日美國正式開工建造了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水下排水量約21000噸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造價約為130億美元,單位造價是“福特號”航母的5倍以上!現代先進武器裝備的燒錢能力越來越強,門檻也越來越高,如果沒有足夠強的國力,就無法支撐軍工研發,也正是不斷提升的國力才有我國海軍近些年的快速發展,繼續奮進吧!

法國1.5萬噸級的“凱旋級”戰略核潛艇造價約為40億歐元,單位造價約為“福特號”航母的2倍!美國2萬噸級的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造價達130億美元,單位造價約為“福特號”航母的5倍!


威吶解析


航母與航母不一樣,美國最新型航母“福特”級,已經花了129億美元,入役即返廠,再花20億可能完成,但也完全可能完不成。英國6.5萬噸級的女王級,每艘造價45億美元,這還是使用民船建造標準而打造的,不似美國,從來造航母不怕花錢,嚴格按照軍用標準而打造;中國國產航母也接近了30億美元,我們當然使用的是軍標,軍標完全不能等同於民標。航母越來越貴是實事,美國“尼米茲”級首艦不過15億,到了最後一艘,達到了60億美金,正然這樣水漲船高,也不只是水漲船高,航母製造是國力的產物,沒錢的當然造不起,有力氣沒技術也不成呢。

“維克蘭特”的例子。2006年開工時計劃的建造費用7億美元,西方專家估計,僅裸艦建造完成,70億美元不會太寬鬆。從7億到70億,翻了10倍,從來就沒人這樣幹過,已不是嚴重超支,而是隨心所欲。所謂國產,無非貼上國產的標籤而已,從開工到現在,印度只是提出一個想法,接下來的事,就成了甩手掌櫃,什麼也不用操心,只是一件事,一次次開箱子拿銀子罷了。不帶這樣玩的,也沒人像印度這樣玩過,一個不受控制的項目,花了錢不知成不成,能不能用,到頭來什麼也沒學會,只落得一個好名聲。

美國是最好的。價格也好,有個公式基本能算得清楚,一支航母戰鬥群的終生費用=4*航母建造費用。其中包括艦載戰鬥機、編隊艦隻和終身運轉和維護費用。這麼說,“福特”這樣的一支,要450億美元之巨,這真是潑天富貴的美國,啥也不怕呀。


魂舞大漠


航母的價格高低不一,貴的比如說美國海軍新的“福特”號航母,價格高達138億美元一艘;低的比如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因為是免費贈送,只是出了改裝費,所以價格僅為26億美元,不過作為改裝而言,這個價格就太高了。

圖為“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最早的設計,使用彈射器和阻攔裝置,價格高昂。

圖為最終建成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只使用了滑躍起飛方式和垂直降落回收,造價一下子降低了數十億美元。


航母的價格和航母的技術狀態有很大關係。比如,航母的噸位、電子設備、動力系統、武器配備、航空操作能力、維護保障能力、是否為核動力等。舉個例子:英國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原來打算使用彈射器和阻攔索等裝備,打算裝備3部左右的彈射器,加上使用彈射器的管路系統、能量佈置,總的價格就超過了100億美元,但是由於價格太高,削減了彈射器,改為使用垂直起降戰鬥機,航母造價一下子砍到了65億美元。

圖為印度海軍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他目前還在“磨洋工”中,其建造費用先不說耗材的價格,光是延長工期,多發的工人工資,就是不少錢。


配置較高的航母,比如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因為使用了複雜的核反應堆+蒸汽輪機系統,並且還使用了C-13B型彈射器,因此整個航母的造價就非常高,在上世紀90年代服役時就達到了20億美元(當時幣值),相當於如今70億美元花費,還是比較貴的。這種幣值的差距在航母批量建造中體現的較為明顯,過去看上去較少的花費,現在換算一下也是很貴的。

圖為美國海軍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他的造價高達100億美元以上,第一艘“福特”號的造價是138億美元,世界最貴的航母就是他了。


比如說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航母,他的首艦在1968年開建,當時一艘這種航母的價格為8億美元左右(當時幣值),但是到了2002年編列預算的“尼米茲”級航母最後一艘“喬治·布什”號,建造花費就接近了90億美元,其實這兩個看上去差距很大的花費,如果考慮到幣值貶值的因素,其實還是差不多的。

圖為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他的造價換算成現在幣值接近70億美元。


另外,航母建造的熟練程度和生產線的熟練程度也影響到航母的花費,比如美國海軍第一艘“福特”級航母的造價是138億美元,但是第二艘,也就是“約翰·肯尼迪”號就降低到了118億美元,可想而知,第3艘的價格和後續各艦的價格還會降低。這種生產線的成熟度主要是零件批量生產價格降低、施工失誤率下降、施工進度加快帶來的,要知道對於大型工程而言,每延長一天,就是不少開銷,畢竟工程延長1天,就要多發1天的工資、多用1天的水電耗材。

圖為意大利海軍的“加富爾”號輕型航母,由於噸位小,且使用了垂直起降戰機,因此他的造價是14億美元,非常便宜。


對於我國而言,我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和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造價是差不多的,因為他們本身都是同一個艦型基礎。我國是世界上造船量最大的國家,也是造船技術比較先進的國家,在航母建造上自然能夠享受到生產水平高帶來的廉價好處,畢竟很多設備不需要專門採購,很多工人也不需要專門培訓,做好分段直接就能開裝。所以,我國的軍艦一般單價非常低,比如世界最先進的055型大型驅逐艦的造價也只有差不多60億元,航母的造價也只有210億元(30億美元)左右。

圖為我國海軍的“山東”號航母,他的造價大約是30億美元左右。


這些都是航母本身採購時的製造費用,但是實際上,航母作為只有大國才能用得起的裝備,還在於其系統配置和全壽命使用的價格高昂。比如說,一個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把航母、“伯克”級驅逐艦、“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供應”級補給艦算在內,總的生產價格超過了300億美元,而全壽命使用的價格將會接近400億美元。這已經是一個二流軍事強國一年的軍費開銷總額了。

圖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他的改造費用是26億美元。


所以航母是很貴的,但是也是物有所值的,畢竟在海戰中,航母戰鬥群依然是最強的戰役單位,航母起碼在未來30年內還將會是最強大的水面作戰軍艦,除非有新重大技術變革出現,才會改變航母的地位。


海事先鋒


你的看誰來造,由於軍工這東西每個國家都是高度封閉,所以價格差距奇大,比如中國的航母如果按噸位來算基本上就是如今世界上最便宜的航母了。

由於不同時期貨幣的購買能力本來就不同,而且航母的使用週期又長,顧只列舉同一時期建造下水的航母

我們的山東號(6萬噸級)根據估算造價大約在200到250億人民幣之間(30億美元左右)

同級別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6萬噸)航母造價大約在50億美元左右

印度維克蘭特號(4萬噸級)造價目前已經突破了70億美元還沒完工

美國的福特級(10萬噸級)造價大約是140億美元

造價差距還是蠻大的。


開著皮卡打坦克


航母的誕生已經超過了100年的時間,理論上航母的建造應該逐漸普遍下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航母的建造門檻卻是“水漲船高”,全球在建航母的數量越來越少,特別是建造航母那高昂的造價更是逐年攀升,令大多數國家聞之卻步。那建造1艘航母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8萬噸的“小鷹號”航母下水於1960年,當年美國的軍費約為480億美元,而“小鷹號”航母的造價約為4億美元,約佔美國當年軍費的0.8%;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母的首艦“尼米茲號”下水於1972年,當年美國的軍費約為790億美元,“尼米茲號”的造價為8.5億美元,約佔美國當年軍費的1%。

而到了滿載排水量12萬噸的新一代“福特級”核動力航母,首艦“福特號”的造價則達到了120億美元(加上研發均攤費約為137億美元),該艦下水於2013年,當年美國軍費約為6300億美元,如此一來,建造一艘“福特號”航母的造價約佔美國當年軍費的1.9%。

雖然美國航母造價所佔軍費比例是一路水漲“水漲船高”,但佔比卻不是最高的,因為美國有著鉅額的軍費數額做支撐,小國就有些無力承擔了。以英國皇家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為例,1艘“女王級”航母的造價約為50億美元(2013年的報價),當年英國全年的軍費約為6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一艘航母的建造費用就“吃掉了”英國當年8.3%的軍費。

而以我們的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為例,雖然我們的人力物力相比其他國家都比較便宜,根據相關數據推算的話,6萬噸的“山東艦”的造價也在30億美元左右,並不比其他國家航母的造價便宜太多。如果說是建造1艘8萬噸級的彈射型航母,其造價必定會超過50億美元。

總之,建造一艘航母所需要的費用必不會因為其國力的強弱所改變,像美國建造一艘12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所需要的費用在當年軍費中佔比並不會超過2%,還可以接受。而像英國這樣的國家想要擁有1艘6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母,卻需要拿出當年軍費8%以上,對於其他實力不足的國家來說佔比則就更高了。

當然,上面提及的各時期各型航母的建造費用都還只是1艘航母本身的建造費用,並未包括艦上各種艦載機、武器彈藥、燃油等物資的採購費用,如果再加上這些,建造一艘航母再配好裝備,所需要的費用會比之前的數據翻一番,對於英國來說可能就需要當年軍費的15%以上了,這也是為何越小的國家越玩不起航母的原因!


天下布武


舉幾個例子吧,美國海軍最後的退役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在1961年建造時的費用是2.65億美元,這相當於當時美軍10艘“大比目魚”級攻擊核潛艇的造價。1975年服役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造價是18.8億美元,相當於9艘“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的總費用。美國海軍最新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單艘造價將超過110億美元,可見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是根本造不起航空母艦這樣的“重器”的,就算勉強能造出來也“養不起”,航空母艦的維護費用同樣高昂,更不用說還要為航空母艦配備強大的護航艦艇了。



“養不起”航空母艦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英國了,英國是世界上製造航空母艦最早的國家,在航空母艦和航母戰鬥群的發展中長期處於領先的位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最高擁有26艘航空母艦。但是經歷了殘酷的二戰,英國的國力已經大大下降,再也無法維持一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海軍了,大量的航空母艦被出售、贈送或者退役。1986年英國將“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以5000萬英鎊賣給了印度,2010年將“無敵”號航母以200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土耳其的一家拆船廠。2011年英國國防部曾準備將造價達2億英鎊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以350萬英鎊的低價出賣,足見以英國現有的國防預算的緊張。


以最強大的美國航母戰鬥群為例,通常一支大型航母戰鬥群將配備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2艘核潛艇和80架左右的艦載機。1艘10萬噸級的航母造價是70億美元,1艘配備“宙斯盾”的驅逐艦造價是15億美元,1艘大型護衛艦的造價是8億美元,1艘大型核潛艇的造價是25億美元,1架艦載機的平均造價在5000萬美元,大概的算一下,僅僅是打造一支美國海軍級別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就需要230億美元左右。

我們國家僅在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的改造費用就超過了200億人民幣,正在建造的002號國產航空母艦的造價預計也至少在300億左右,這還僅僅是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噸位也沒有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大,不同於美國非常成熟的航空母艦建造體系,技術和經驗均不足的國家在航空母艦的發展中,所付出的成本將更加高昂,甚至是翻倍的。


戰略論


航母作為目前設計最為先進,配套系統最為複雜的艦艇,其價格可以用寸鐵寸金來形容。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材料和人工費一起是128億美元,如果再算上47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價格超過170億美元。縱向對比來看,當年的小鷹級航母造價只有區區2.6億美元,而企業級航母採用了核動力裝置,造價也不過5億美元出頭,尼米茲級航母從1975年開始建造,價格也水漲船高,第一艘尼米茲號只花費了6億美元,最後一艘2003年開工的布什號則已經超過了40億美元!
▲福特級航母複雜的結構


航母造價之所以越往後推,價格越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物價的上漲因素,無論是人工費還是材料費,數十年的增長都翻了好幾倍。其次,航母在多批次的建造中,會不斷地進行改進和加入新技術,這些在原有基礎上的改動都會讓航母成本不斷增長。也正是因為這樣,同樣都是尼米茲級航母,第一批次的價格和最後一批次的價格,已經達到了將近7倍的差距!

▲福特級航母建造

而從橫向對比來看,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和我國的遼寧艦,其造價約15億美元,相當於同時期美國航母約一半的價格。而蘇聯最後一型的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其價格約25億美元,已經和美軍航母幾乎一樣。俄羅斯在2000年以1美元的象徵價格出售給印度一艘基輔級航母,但是後續的改造價格卻達到了27億美元,與購買一艘新航母已經沒多大差別。英國最新服役的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總造價預計為50億美元,單艘造價約25億美元,但是實際造價已經超過了30億美元。


▲俄羅斯幫印度改造中的基輔級航母
維特拉馬蒂亞號

橫向對比可以看出,無論是蘇聯航母還是我國國產航母,亦或是英國航母,其價格大多要比同時期的美國航母貴上1/3以上。而這主要與美國航母的技術更為複雜有關,例如美國航母採用的都是核動力裝置,航母核反應堆要求體積小、功率大、安全可靠,因此其單位價格比民用反應堆要高出不少。尼米茲級航母上所採用的西屋A4W艦用反應堆,其單價超過3億美元,更換一次高丰度核燃料的價格也達到2億美元之巨。而傳統的燃油蒸汽輪機價格通常在一千萬美元以下,裝填一次燃油的價格也不過一兩百美元。核動力和常規動力裝置的價格相差至少十倍,自然也會嚴重影響航母的整體造價。


▲俄羅斯開發的艦用小型核反應堆,就是這麼點大的東西,可以驅動幾萬噸的航母,價格自然不可能便宜

再其次,其他國家航母一般都是使用物美價廉的滑越甲板起飛,而美國航母則採用性能強同時價格居高不下的彈射起飛裝置,而這玩意兒也是最為吃錢的玩意兒之一。世界上唯一服役的C13蒸汽彈射裝置,一套價格約為1500萬美元,尼米茲航母一共裝備了4套,價格為6000萬美元。福特級使用技術更為先進的電磁彈射裝置,四部電磁彈射器價格接近10億美元,已經是一艘大型區域防空型驅逐艦的價格!


▲福特級的電磁彈射裝置結構

除了以上兩個美國航母最燒錢的特點之外,航母所使用的數以萬噸計的高屈服度合金鋼材、數十架各型艦載機、艦載機降落攔阻裝置、高性能的相控陣雷達以及各種配套的諸如數據鏈系統、戰場信息指揮控制系統等等電子設備也是燒錢大戶。而在生活設施上,航母還要安裝大型淨水器,建造洗衣房、餐廳、遊戲廳甚至電影院這樣的休閒娛樂設施。可以說航母作為一座海上移動機場,不僅武器系統貴,生活設施也貴,福特級接近140億的價格也就可以稍微理解了!


▲福特級航母鋼板切割儀式


軍武吐槽君


造一艘航母需要多少錢


其實,問造一艘航母需要多少錢,意義不大。

航母是奢侈品,絕對是花錢如流水——貴的是建造費,更貴的是給航母配備能發揮作戰效能的艦載機和護航編隊,還有貴得讓人吃不消的使用費。只要和航母有關的任何一個系統或裝備,都是天價。比如,美國航母使用的彈射器,一艘航母配備4套,每套就是1200萬美元;航母上一架提供作戰指揮的E-2C預警機,單價超過2億美元;為航母提供防空屏障的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由於配備了強大的“宙斯盾”雷達,單艦造價12億美元。以下是一張大致的價格表:大型航母(排水量60000噸以上):最新造價是45億美元,配備70架各型艦載機40億美元,組建護航編隊(包含導彈巡洋艦或驅逐艦2-3艘、護衛艦2艘、潛艇2艘)60億美元,沒有150億美元拿不下。中型航母(30000噸-60000噸)航母:造價15億美元,加上艦載機和護航編隊需50億美元。


輕型航母(30000噸以內):造價5億美元,總計約20億美元。法國建造“戴高樂”號航母時屢次遇到資金短缺問題,嚴重影響交付時間。而且,由於在彈射器、預警機等關鍵裝備上需要依賴美國提供,被狠狠宰了幾刀,E-2C預警機被賣到2.5億美元一架


我們知道我國造得航母排水量是在六萬噸右右,也就是光用鋼材就就近5.5萬噸以上,以普通鋼材加加工費4500元算是4萬噸鋼材是1.8億,高級鋼防禦鋼材最高的能防原子彈衝擊,每噸300萬算7幹噸,是210億元,其餘的算每噸100萬的八幹噸是80億,淨鋼材價值就是290多億,其它其沒有算,不知道但都是精華大價錢。有人說個羅絲都在200萬以上,我們估算100億。合計算400億以內350億以上。是有可能,最少不會下到300億。算上艦載飛機應該不會高過450億。也不會低於350億,這是我計算結果。


航母是象徵國家強大的東西。在我國現代化國防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著我國海軍,從黃水戰艦進入蘭水戰艦。進入世界強大海軍的行列。其意義就是宣告中國人,有能力在國際舞臺上大展英姿。發揮具大作用。發揮我們應有作用和應該享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權力。讓中國人昂首挺胸步入歷史舞臺。


軍武兔


造一艘航空母艦具體要花多少錢,當然這個要根據多種情況來具體分析了。時代,噸位,配置等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艘航空母艦的費用,當然航空母艦在升級改造換代也會產生大量的研製開發費用,這也是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擁有航母的重要原因,航母不是一般國家玩得起的。

航母建造最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一口氣建造了上百艘航母。現代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所不能比擬的,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大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成,稱為護航航空母艦,這些護航航空母艦主要是為了配合艦隊航空母艦進行作戰。這些航母在大型輪船上面鋪上一層甲板,供艦載機起飛,當然這樣也不會花費太多的人力和財力,更加強悍的是美國在一年之內竟然造出了50艘護航航空母艦,可見美國強大的軍工實力和財政實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個國家都開始意識到了航空母艦的重要性,紛紛加入研製航空母艦的隊列中,其中以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最具代表性。

企業號航空母艦——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其造價4.5億美元,我們按照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3%來算,那麼就是4.5乘以(1+3%)的59次方,大約就是25.74億美元。在現在看來當時一艘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價格不菲啊!畢竟安裝了八臺核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94000噸。


再進一步,美國的航空母艦又更新換代了,一口氣服役了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而且排水量均是十萬噸級。造價更是不菲,達到了驚人的40億美元。但是相比較接下來美國最新服役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來說,40億那只是一個零頭,單考慮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費用就高達150億美元,我們還沒有將航空母艦的研製開發費用計算其中,可見航空母艦並不是一般國家能夠玩的起的。當然美國不僅在造航空母艦上大手筆,我們熟知的B-2隱身轟炸機同樣如此,一架單價23億美金,如果整機按照重量計算的話,比當時的黃金還要貴三倍,這使他國望而卻步。


當然世界上也有其他國家裝備有航空母艦,意大利的加富爾號航空母艦建造費用約為10億美元。作為“萬國牌”印度也毫不示弱,如今下水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建造費用遠超預期,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28億美元,怪不得美國和俄羅斯爭著搶著和印度做買賣。


Global防尉


航空母艦的造價與航母的噸位,所用技術,所在國家等諸多因素有關,並不是由單方面因素決定的。一般來說,噸位越大,技術越先進的航空母艦造價就越高。例如,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造價高達150億美元,山東號航空母艦的造價在30億美元左右,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造價為50億美元,戴高樂號航母的造價為20億美元。由此可知,航空母艦的造價大概遵循這個規律。


航空母艦的整體造價分佈:第一:基本平臺(材料和工時費用)約佔30%;第二:船電系統,彈射器,阻攔回收,自衛武器,核動力系統約佔54%;第三:艦載機所用的燃油和航空彈藥存儲分配系統,飛機升降機,艦載機維護保障設施等約佔16%。

所以說,航空母艦究竟貴在哪裡就很清楚了。以福特級航空母艦為例,其150億美元的造價。其中,45億美元用於建造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基礎結構,24億美元用於建造與艦載機相關的設備,81億美元用於建造其他設備。可見,在航母建造中佔大頭的還是船電系統等設備,換句花說,也就是航空母艦用的技術和設備越先進,造價就越高。



而山東艦和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噸位相近,但是造價卻幾乎差了一倍,除了我國和英國的國情不同之外,也就剩航母所安裝的各種設備了。山東艦使用的是蒸汽輪機,伊麗莎白女王級使用的是燃氣輪機,燃氣輪機的造價可不是蒸汽輪機能比的,更何況是MT30這種世界頂尖的燃氣輪機,那價格就更貴了。另外,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還採用了全電推進,這又是一個高價值的系統。除此之外,那就是英國的人工費用比較高。


如果說,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由我國製造,而山東艦由英國製造,那兩者的價格又該交換了。這也就是說,同一件武器裝備,在不同的國家造價是不同的,這是因為不同國家的物價不同,人工成本不同,所以製造出來的武器價格肯定也不同。

僅僅建造航空母艦就需要用去數萬噸鋼材,如美國建造斯坦尼斯號航母時用了6萬噸的鋼材,而建造林肯號航母時用了7萬噸的鋼材,塔塔鋼鐵(沒錯,你沒看錯,就是印度的塔塔集團)為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生產了4萬噸的鋼材。航母所用鋼板的附加價值也不低,其擁有耐腐蝕性,高強度,高韌性,抗爆炸性。想要研製成功這種鋼板,經濟投入也不少,另外,還要製造出來,這些都是成本。



由此可知,航空母艦的造價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物價,人工成本而發生改變。但是無論怎麼變,也逃不出噸位越大,越先進造價就越高的規律。所以說,航空母艦並不是一般國家玩的起來的,也只有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才可以。(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