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會興華苑位於三門峽黃河公園東部會興一側。

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園以鎮名,會興做為一個古鎮,歷史悠久。據說,以前此地只是一個小村,明朝初期村裡常有廟會,也就是我們當地常說的趕會,因為是渡口,南來北往的客商比較多,逐步形成市面。清嘉慶十年改稱“會興頭”,由於商行店鋪林立形成街道。同治四年改稱“會興街”

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會興華苑的楹聯主要分佈在耕雲廊,攬月廊。杏林春韻。和公園北側可俯瞰黃河的涼亭。

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耕雲廊對聯,非常的富有詩情畫意。既有對農耕時代的懷念,又結合了此處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因素,充滿了勞動人民浪漫主義的情懷。揮扇遠望耕曉雨,反陶淵明,“草盛豆苗稀,戴月荷鋤歸”,健康積極樂觀向上。三門峽建市之初,會興貢獻了大片的土地。如今三門峽市區臺上區域大部分是會興的土地和良田。公園下部原來的田地也改成了黃河公園。雖無田可耕,但卻保有對土地的深情厚意。

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至北側涼亭,遠眺黃河,北望山西 ,亭之右下側為會興渡口。 亭前對聯大氣磅礴,“擁三門襟三省俯仰崤函皆是景”, 形象地寫出了會興渡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和此處雄壯的景色。

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從古至今古渡口發生了很多的故事 , 渡口與對面山西的茅津村相對, 古統稱為茅津渡,明時改稱會興渡。會興渡地勢險惡, 自古就是豫晉物資交流的水上通道和軍事要地。晉“假虞滅虢”即是由該渡口過河。 秦伐晉也是由此北渡,也是歷代的黃金水道和中轉站。 對聯中“跨九曲攬九州傳承道德永留春”的不以險自恃, 而注重道德教化的用意,也恰當的表現

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了會興古樸的民風。

攬月廊緊鄰八角樓的東北側渡口的左上方。修建的連廊結構建築,古色古香。名攬月廊,月明星稀之時,勞作之餘,三五好友聚於此處,俯覽古渡,既是放鬆休閒,又是對往事的懷念

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好一幅月下的古渡圖。

另外關愛健康也是公園的另外一個主題。連廊向南行,有一幅杏林之春楹聯。體現了對健康的重視和關愛,好景好心情才有好健康。

歲月已逝,由於新的交通方式的興起,會興渡口的作用已經不再凸顯。會興鎮也沒有以前那麼繁華興盛了。

河南三門峽會興華苑

而今於華苑公園,俯瞰渡口,遙望黃河,追憶祖先曾有的勤勞智慧和曾經有過的輝煌。會興曾經輝煌,會興也必將再次興盛。這既是美好的期盼,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