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詩中悟出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搜尋記


很多人知道楊慎,都源於他所作的一首詞《臨江仙》,後被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放到卷首作了開篇。

《臨江仙》(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意思:長江滾滾向東入海,千古的英雄們也像飛逝的浪花般。莫論是非成敗,到頭來一場空罷了。唯有兩岸的青山依舊,江上的夕陽落了又落。 江邊的白髮隱者,早已看慣了歲月悠悠,與老友相聚,痛快地飲酒,千古興亡事都融入談笑風聲中。

楊慎被稱為大明第一大才子,留詩兩千多首,為何這首廣為傳唱?

1 創作背景

如其他才華橫溢的人一樣,過於鋒芒畢露,往往都不得順意。

1488年,楊慎出生於高官之家,父親是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權傾一時。這樣的家庭,家教必好,飽讀詩書,才華出眾,而他的履歷更令人咋舌。

11歲寫詩,12歲賦文,13歲隨父入京,詩文一時轟動京城,連大明內閣首輔李東陽都收其為學生,稱之為小友。24歲,狀元及第,任翰林院修撰,登政治舞臺。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集家世與才華一身的楊慎便是華麗麗的一生,出色的政治家。也許是前二十年太過於順利,也許是文人的耿直較真,總要有些曲折磨難的,而對楊慎而言,卻是致命的。

他們父子二人與嘉靖皇帝怒懟上了。嘉靖皇帝的皇位是撿來的,老皇帝明孝宗沒有兒子,皇位便到了侄子嘉靖的手裡。嘉靖當了皇帝,非要追認自己的生父為“皇考”,而將老皇帝孝宗撇一邊了。楊廷和父子堅決反對,甚至集結朝中幾百人齊上書,嘉靖新上位,必然以儆效尤,廷杖朝官,讓他們閉嘴。最後,楊廷和被削官,被打得半死的楊慎充軍雲南,形同難民,且永不召回。

楊慎此後三十多年的艱難歲月基本上都是在雲南度過的。人生榮辱變化之快,容不得人半點猶豫。一身正氣,錚錚鐵骨,也斷送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仕途。

也如許多才華橫溢的人一樣,仕途失意,文學反而讓其不朽。

1524年,35歲的楊慎充軍滇南,這首詞或許就是寫於充軍的路上或充軍之後,感慨之作。

2 詞寫了什麼?

得益於它作為《三國演義》的開篇語。

到了明代,詞已沒落,明代詞家寥寥,楊慎這首詞可謂脫穎而出。

最大特點是,每一句都能看到借鑑化用的影子。

它有效仿或致敬蘇軾的地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化用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這兩句意思基本一致,只是詞牌格律不同而已,都有一種感嘆時間流逝,感慨千古英雄不再的惋惜與愐懷,更為深刻的,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發出自然永恆,人類短暫的哀嘆!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借鑑蘇軾的《前赤壁賦》“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抱明月而長終”。

這兩句意思也差不多,漁樵向來是文人的最愛,漁樵身上那種與世無爭,瀟灑超然的態度,是失意文人療傷的方式。

比如,王維《桃源行》:“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柳宗元《漁翁》:“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漁樵代表了那些淡泊致遠的隱士,這不是蘇軾與楊慎的始創,但卻同樣是蘇軾與楊慎共同嚮往的。

這兩句意思是,就算建功立業,名垂千古的英雄又如何,還不成了歷史中一朵浪花罷了,倒不如做個漁樵這樣的隱士,飲酒作樂,笑談古今,瀟灑悠遊。

經過天翻地覆的變化,大難不死的楊慎或許想到了三百多年前同樣遭遇被貶黃州,而有所徹悟成為東坡先生的蘇軾,以先人的姿態激勵自己歷劫不屈的人生。

還有借鑑的地方,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借鑑宋代李琳《木蘭花慢》:“興亡事空陳跡,只青山、淡淡夕陽明。”而青山,夕陽更是表達歷史興亡,世事滄桑常用的意象。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化用了陳與義的《臨江仙》:“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基本上整首詞都是化用或借鑑以往名句而成為名句,明白曉暢,自然更容易被傳唱,但也是被評價不高的原因。

3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什麼意思?

這句話很有意境,也有深意:滄海桑田,日月流轉,巍峨的青山不變,靜美的夕陽紅了又紅。

千百年前的英雄誰見了,是非成敗誰記得了,自然是永恆的,生命是短暫的,是非功過都不值得去計較,淡泊,寧靜,從容,達觀,才是真正的人生態度。

這是楊慎對自己過去爭名逐利的否定,或者是對那一段磨難經歷的放下,歷經生死,這樣的徹悟,多少有點心塞與無奈!

正如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然而這只是表面的。

於楊慎而言,仕途徹底終結,人生從此漂泊,對一個懷才濟世的人來說是致命的,充軍,永不召回,連希望都是沒有的,所以這種不計得失,沉著從容的心態,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生命感悟。

以前的楊慎是為名利而活,此後的楊慎才為自我而活。萬劫不復後,才真正看透,唯清高耿正的節操,唯真實的自我不可丟!

在充軍滇南的三十多年,依舊是個鬥士。地方土司叛亂,只有他帶著人去戰鬥,官吏盤剝百姓,只有他仗義直言,上書揭發。

他擅長研究經學、史學、哲學、語言學、著作頗豐,存詩兩千多首 ,文學評論《升庵詩話》,常被詞家用來註解。

所以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是:

青山不老,夕陽正好,不提過去,不畏將來,從容沉靜,活出自我!

做想做的,遵從內心,才能笑傲古今,像江邊的漁樵,不是消極避世,只是換一種活法罷了!

這種看淡與放下,才能全心投入到自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中去,才有思想文學大家的楊慎。

遭遇重創的司馬遷,正因看透,才有超然的高度,寫出《史記》。

1559年,72歲的楊慎死在了雲南,留有一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勉勵後人。直到死後,流亡雲南三十多年的楊慎才得以回葬故鄉。


一綠浮芳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但這首詞並不是羅貫中所寫,而是“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所作,是他《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全詞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要理解這句詞中的人生態度,先得了解詞人楊慎。

01楊慎

楊慎出生在書香門第,也是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幼聰慧過人,又勤而好學,少時便有才名。二十四歲那年,他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臺。

但楊慎的政治生涯並未一帆風順,而是非常坎坷艱辛的。

楊慎骨子裡有讀書人的執拗與正直。

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四處遊玩,別人視而不見,他卻不避斧鉞,敢於犯顏直諫。公元1517年,楊慎上奏指責朱厚照“輕舉妄動,非事而遊”,勸他停止這種荒唐行為。皇帝不理他,依舊我行我素,他氣不過,稱病告假,辭官歸裡。

1521年,武宗薨逝,明世宗朱厚熜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授楊慎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當時,以內閣首輔楊廷和(楊慎之父)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以“繼嗣”為由要求世宗改換父母。而當時觀政進士張璁上疏責廷臣之非,提出了“繼統”的理論。兩派之間發生鬥爭,一直到1524年世宗欽定大禮而結束,這次明朝有名的大事件史稱“大禮議”。


“大禮議”後,楊廷和被迫辭官,楊慎便再三上書辭職,言不願與張璁、桂萼等“無恥小人”共事。世宗怒極,正式下詔改稱生父為恭穆皇帝。楊慎認為這於禮不合,便“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世宗震怒,下令“命執首八人下詔獄”。消息傳出,群情激憤,楊慎便集合了二百多個官員跪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抗議,最後被廷杖兩次,發配充軍。

觸皇帝逆鱗,楊慎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盡頭。他被放逐後,總共遇上六次大赦,卻終不得還,年滿六十後按律可贖身歸家,但無人敢受理。最終,他死在了戍所。

正面跟皇帝剛,除了魏徵,古來怕也沒有幾人,楊慎是其一。他忠誠正直,卻執拗固執,在被放逐後寧願寄情山水,也不向世宗低頭認錯。


02《臨江仙》

再來看這首詞,一首典型的詠史詞,借歷史興衰抒發人生感慨。

歷史就是滾滾江水,任憑你再多豐功偉績,終究會逝去,過眼雲煙而已。古往今來,世事變遷,不變的只有那青山,就連夕陽都紅了又紅。

經歷過官場的爾虞我詐,在鬼門關徘徊過幾次,楊慎已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寄情山水,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

若逢知己,他一定拿出自己珍藏的酒來寬帶,把歷代王朝的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來助興,不再糾結於人生抱負。歷史變遷又如何?他自冷眼旁觀。

人生經歷豐富的楊慎,在多年的充軍生活中,一直保持著自我,比任何人都清醒,對於功業,他拿得起,放得下。終其一生,淡泊灑脫,倒也自在。

而詞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寫出了歷史變遷的客觀事實。青山依舊,看慣世態炎涼,幾度夕陽,如同朝代更替,不可避免。

這句話很有哲理性,說明歷史總是往前,逝者如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就該順其自然,在奔騰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些許的永恆,而非強求一時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

時間沒有盡頭,人生轉瞬即逝,珍惜當下的美好才是正解。


三葉草青青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註:

滾滾長江向東流去,多少英雄像翻騰的浪花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激流中。

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失了。

當年的青山依然還在那裡,太陽依舊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髮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

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

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於人們的談笑之中。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字用修,號升庵,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嘉靖三年,因“大禮儀”授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他被貶謫之後特多感慨,此詞就是在貶謫流放時所作。

這首詞慷慨悲壯,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讀來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也蘊含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這首詞讀起來蕩氣迴腸,細細品味,彷彿那奔騰而去的不是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彷彿聽到歷史的嘆息之聲,在這歷史的嘆息中尋找著生命永恆的價值。

其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發出“人生易老天難老”之慨嘆!述說著人世間的滄桑和悲涼。不變的青山,多變的是世事人生。時光匆匆而過,歲月風風雨雨,人生何其短暫,就像那滾滾東去的長江之水,消失在遠方、消失在如血的夕陽裡。

是與非、成與敗,一切都將隨著人生的消失而消失,歷盡紅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拋開,從人生的愛、恨、情、仇和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淡然處世,化繁為簡,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逍遙,豈不更美!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這樣風雨兼程!

愛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隨風!

狂笑一聲,長嘆一聲,快活一生!


戈壁灘上的駝鈴



這句詩詞出自楊慎的《臨江仙》。全篇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後人將此篇放在了《三國演義》的篇首,作為開篇詞引領全篇,傳襲愈久,經典非常。

全篇辭章以人世間的代謝興替為追溯根本,表露了作者參透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的大禪意、大智慧。

應該說,這是一篇看透了人世滄桑、喧囂紅塵的不朽詞作。和李白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同樣是吹慣了眼前風,看透了舊時月,楊慎卻和蘇子有著迥異的天性對待。蘇子面對過往的人生,大江東去,只能是早生華髮,一樽還酹江月。而楊慎同樣是舉杯邀古,卻自帶了喜眉笑眼——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愈發顯得豁達朗暢。

誰都逃不過命運的暗結,遲早都會變成前塵古蹟灰飛煙滅,莫不如盡享當下,舉起金樽邀明月,笑看古今風雲變幻。

這不僅是楊慎的態度,也應該成為我們的人生座標。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詩出自明代才子楊慎的《臨江仙》,這首詞的全文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大概意思是:滾滾長江,洶湧東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飛濺,千古英雄在箇中湮沒不聞。對也罷,錯也罷;成也好,敗也好,功名,事業,一轉眼的工夫就隨著江水流逝,煙消雲滅,不見蹤影。只有青山仍舊矗立眼前,看著一次又一次的夕陽西下。

在這凝固的歷史畫面上,白髮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江灣之畔意趣看慣了秋月春風,也習慣了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麼。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詩可以悟出兩種人生態度:

第一種:時不我待,當奮發努力。

千古英雄都隨滾滾長江水東流不復回,可見人生苦短,人這一輩子時光何其短暫,短短几十年稍縱即逝,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奮發努力,好好學習、努力工作,立下高遠之志,通過每天紮紮實實的努力,終有一日,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陶淵明所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人的一生按30000天來計算,也不過是83年的壽命,從出生到大學畢業22年,65歲到83歲18年退休養老,這兩個階段40年要除去,人生只剩下43年。期間又有多少時間要花在吃喝拉撒睡上面,一天工作8小時,也就是說43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也就是說,一個壽命83歲的人,正兒八經工作的時間就是14年多一點點。如此算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時光,不奮發努力呢?

第二種:豁達大氣,當看淡名利。

在歷史長河中,再偉大的人物也只是滄海之一粟,實在是渺小至極。中國歷史幾千年來,出了多少英雄人物?每一位英雄人物當年是何等威風?何等榮耀?但即便是改天換地的英雄人物,在滾滾歷史長河中,終究還是湮沒不見。所以,我們一方面既要努力奮鬥,又不要太苛求自己,對待名利不能看得太重,不能為名利所累,應當豁達大氣。

且看三國,東漢權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子曹丕篡漢創立魏國;曹魏權臣司馬懿操控政權,其孫司馬炎篡魏創立西晉。整個封建時期歷史就是如此循環往復,張三家的王朝被李四篡了,李四家的王朝又被王五篡了……王朝更迭只是這些權貴們爭奪榮華富貴的戲碼,芸芸蒼生淪為刀俎之肉,每個王朝的更替都是以屍首堆積如山、新鬼煩怨舊鬼哭為代價的。

追名逐利,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喬鞅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人的生命就是短短的一瞬間。與大自然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人生的日出日落是有限的。四季的輪迴,晝夜的交替,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大自然而言是無所謂。人類有與無,根本影響不了青山綠水。影響不了日月星辰,有規律地運轉。人類的幾十年,必須看透,看淡,看開。什麼功名利祿。人們富貴榮華。都是人生的附屬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吉凶禍福,都是生命演繹的一個過程。人生能夠每天看到日出日落。欣賞著世界上萬事萬物,給視覺上的一個盛宴。吃到口裡,給味蕾一個快樂。人的生命當中求什麼都沒有用。慾望越多,反而更加煩惱。人生沒有慾望了。反而心裡更清靜了。幾千年以來的各路豪傑。他們當年風光無限。彷彿就發生在昨天。今天的青山綠水,仍然是昨天的青山綠水。今天的太陽與昨天的太陽一樣,仍然在發光。地球上沒有了誰還是照樣轉。《金剛經》告訴人們釋懷了。就是過去心不可有,現在心不可有,未來心不可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有心的話就是執著了。沒有的話就是懷了。自然界也好,人身心也好,這個相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何必執著於所有自然之相呢?


慈音1


最初筆者知道這句話是在瓊瑤阿姨的電視劇的主題歌中。後來才知道這是大明才子楊慎寫的。他的《臨江仙》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而這首意境深遠的詞被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放在了小說的開頭。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一個人經歷了滾滾紅塵的風霜雪雨後的感悟。這種感悟是恬淡的,曾經擁有一切,權利,金錢,榮譽,當這一切都歸零,身邊還有青山常在,夕陽又紅幾度


詩詞本身也是楊慎一生真實的寫照,從一個天之驕子到被皇上貶到邊遠的地方,楊慎經歷了繁華,又迴歸平淡。一切如夢似幻,一切隨緣就好。


付虹醫生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出自明,楊慎《二十一史》彈詞,三章《說秦漢》開場詞《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山還是那坐山,太陽卻不停的反覆升起落下。歲月的流逝,難以捕捉。

人生的短暫,年華的逝去。世上的冷暖。英雄的偉業,就像是:夕陽雖然美好,確己是黃昏。太短暫。

佛學說,人生長短就在呼吸之間!如白駒過隙。

人說死就死了。活再當下最重要!平常人,過平常的生活。尋找自己的快樂。走完這短暫的人生之路!



過客ABC12332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芳華易度,流年似水,物換星移,歲月更迭。如同江水東去,一去不復返,曾經揚名立萬的英雄,也耐不住時間流逝,成為偶爾的飯後談資。人類和永恆的自然相比,太過渺小,百歲光陰一夢蝶,只有淡看榮辱得失,指點江山,方不過一笑莞爾。



落花醉幾回


這句詞,分明是對前三句的概括性的表達。僅從本句的直接表述,應該是說——青山年年依舊,夕陽歲歲深紅,大自然星轉鬥移、歲月悠長。而放在詞的上半闕中,顯然其意思就豐富起來。望著不息東去的滾滾長江,歷史上多少英雄人物皆隨波流逝,消失在史冊記憶之中,曾經所有的是是非非、成王敗寇均化作一場虛無縹緲,而唯有青山夕陽依舊,年年春夏秋冬,歲歲朝暮飛霞。

因此,本句作者表達的應該有幾種意思:人生短暫,歲月悠長;功名成敗,轉瞬即逝;時空無情,皆為過客;滄海桑田,空餘感嘆……總之,從正面去理解,應該就是看淡世事,從容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