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實力如何?何以屹立至今不倒?

另類物種


這是個常識性錯誤,伊朗並不是阿拉伯國家,頂多是伊朗境內有點阿拉伯人,剩下的和阿拉伯基本沒啥聯繫。伊朗是波斯國家,主要民族是波斯人,講的也是波斯語。伊朗這個波斯國家也是個什葉派,而阿拉伯國家以遜尼派為主。

阿拉伯國家包括沙特、埃及、伊拉克這幾個大哥級別的國家,剩下的是阿聯酋、也門、阿曼這些,總共22個國家,包括索馬里。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是對立的,古往今來,從來就沒緩和過。上世紀,最激烈的衝突就是兩伊戰爭了,兩伊戰爭期間,阿拉伯國家都是支持伊拉克的,嚴防的就是這個滿世界推銷伊斯蘭革命的伊朗。

伊朗在中東算是個地區大國,比伊拉克這些國家要大得多,土地面積也不小,1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伯世界裡的大國,也就是沙特埃及這一類的,伊拉克早年間得罪美國被打殘了,伊朗滲透進伊拉克,也擴大了自己的實力。伊朗也一直在往阿拉伯國家裡滲透,拉攏阿拉伯小國,去對抗阿拉伯大國。

類似沙特這類阿拉伯大國,屬於是錢多人傻級別的,除了有錢有石油以外,剩下啥也不是的那種,軍備什麼的都是靠外購,這麼看,伊朗還算可以,好歹自己能造出來彈道導彈,他的軍工還是相對比較完善的。伊朗的軍備上,在中東算是一個比較強橫的,畢竟其導彈可以覆蓋整個中東,也正是如此,其他阿拉伯國家也奈何不了他。

伊朗一直都想和阿拉伯大國分庭抗禮。當中東老大,但是實力,還是非常不足,所有阿拉伯國家基本都看他不順眼。他一直對外輸出伊斯蘭革命,四處扶植小規模勢力,但是始終不敢真刀真槍的和阿拉伯大國去打,畢竟,這些阿拉伯大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和他們動手,等於和美國動手。


軍武文齋


伊朗作為阿拉伯世界的一員,綜合實力可謂是一枝獨秀。尤其是在軍事和外交上,一貫以強硬的姿態直面矛盾,這是整個阿拉伯世界大洗牌後的一個結果。

伊朗雖同屬阿拉伯國家,但在本質上是一個伊斯蘭教的分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伊斯蘭國家遜尼派和什葉派之分。伊朗就是當前為數不多的什葉派阿拉伯國家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國家,由於宗教問題,什葉派的伊朗與其他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相處比較“默契”——不合作、不衝突。

正式因為上述原因,伊朗在政治、外交以及軍事上相對其他阿拉伯國家相對更加的獨立自主,選擇的靈活性也相對較強。

從伊斯蘭世界全盤佈局來看,整個伊斯蘭世界處於一個相對衰退的背景之下。在經歷幾次中東戰爭後,曾經的阿拉伯國家大哥埃及走向了衰弱,另一大“強國”沙特被歐美化,敘利亞又處於內戰之中,昔日霸主“薩達姆政權”先是與伊朗拉鋸了十年,後在海灣戰爭元氣大傷,十年後美國人徹底顛覆了這一政權,伊拉克也從此不復昔日之威。

由此可見,在整個阿拉伯世界中,幾個比較有實力的國家在最近的三四十年中相繼被終結,只剩下一個親西方的沙特和比較強勢的伊朗。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中東的亂局一直圍繞著以色列建國展開,逐步發展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一個利益鬥爭場。在歐美的支持下,以色列當前在中東處於一個相對主動的態勢之下,阿拉伯世界反而處於一個比較頹勢境地。

這一系列的舉動,都間接或直接重塑了伊朗的地區存在感,加之伊朗自從和歐美關係破裂後,一直打著的是一個反美的旗幟,先後經歷了伊核危機等一系列牽動全球的事件。從而在地緣政治、外交等諸多方面確立一個比較好的環境,這也是阿拉伯世界大洗牌後的結果。

伊朗相對其他的阿拉伯國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伊朗逐步發展、建立了一套相對應的軍事工業產業鏈,在歐美製裁的背景下,沒了外購之路,只能選擇獨立自主,因而催生了以彈道導彈為代表的相對完善的軍工體系建設。

在國防建設上,大部分武器都可以自給自足,不受制於人,與斥巨資採購大量歐美先進武器裝備的沙特形成鮮明的對比,就算是埃及也是望塵莫及,這是伊朗最大的優勢所在。這在局部國際問題上,伊朗更有底氣,算是在阿拉伯世界中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伊朗模式吧。

正是基於上述的多種因素綜合,伊朗在阿拉伯世界中整體上武器裝備技戰術指標不如沙特,但在裝備體系建設上實現獨立自主,有一套相對完整的軍工體系作為後盾,尤其是在彈道導彈領域在中東地區獨樹一幟,成為伊朗手中的一張核心底牌。

阿拉伯世界的洗牌和獨立自主的國防體系建設是伊朗擺脫了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命運的核心原因,確保了其在各大亂局中得以生存屹立不倒。


鷹鴿分析


當今世界各國,最堅韌的國家,其工業實力一般都不會太弱,而伊朗恰好是中東國家當中,為數不多的建立了工業體系的國家,另外兩個有以色列、土耳其,而伊朗通過其工業能力,不斷提升本國軍事武器裝備,基本能夠做到自給自足,這也是多年來伊朗面對美國的圍追堵截,卻依然能屹立不倒的底氣,目前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當中,綜合國力個人認為排在以色列、土耳其之後;

伊朗也屬於地區大國,國土面積大、地理位置重要,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戰略縱深;

伊朗國土面積大約165萬平方公里,此等面積在中東地區來說,儼然是一個地區大國,龐大的國土面積保證了自己的戰略縱深,當地方第一波打擊降臨之時,讓伊朗有足夠的地區倖免於難,保存反擊的武裝力量;中東的霍爾木茲海峽關口途徑伊朗,此海峽曾一度是全球80%左右的石油出口地區,雖然如今中東供給全球石油比例下降至45%左右,但是霍爾木茲海峽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交通要到之一,而伊朗恰好完全控制著這個海峽,也成為其多年來與美國博弈的最重要的籌碼;

伊朗素有中東“導彈庫”的稱號,逆向工程模仿我國反艦和防空導彈,得到俄羅斯的技術支援,保證了其無人機、導彈水平技術的提升;

通過打造不對稱系統,來彌補自己常年遭受西方制裁,高端工業進口零件無法滿足本國需求,只能在讓本國軍隊裝備較差的常規武器,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伊朗借鑑我國的不對稱戰略,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導彈庫,目前伊朗是整個中東擁有短程導彈數量最多的國家,據悉已經有各類型導彈2000枚左右,完全具備飽和式攻擊中東美軍、以色列的各類軍事基地,而且近年來在購買我國岸基反艦導彈或者防空導彈以後,伊朗往往都會逆向去模仿,然後進行本土化設計,其電子對抗技術得到俄羅斯的支援以後,在中東屢屢捕獲美國的“全球鷹”、“捕食者”等無人機,然後通過近幾年的逆向破解以後,伊朗無人機技術也得到巨大的提升,從而為其不對稱體系對抗增加了重要的一環;

伊朗工業水平居於中東前列,軍事實力雄厚,軍隊人數和戰時人口動員能力強大;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成為一個強國,那麼工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恰好在中東資源豐富的國家當中,伊朗擺脫了傳統上資源豐富的國家,就一味依賴出售資源作為主要收入的通病,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工業體系,保證了自己本國工業消費品的基本需求,伊朗人口8200多萬,且年齡段在15至64歲人口的百分比為70.9%,尚未踏入老齡化社會,目前還存在人口紅利,伊朗的軍事力量約有100萬人,其中軍隊有55萬人,伊斯蘭革命衛隊有12萬人,警察約有30萬人,戰時可動員1200萬人,所有都是伊朗國防安全的保證;


尖刀出鞘


阿拉伯世界?伊朗是波斯,和阿拉伯是兩碼子事。要說伊朗在穆斯林世界實力如何才對。

伊朗在穆斯林世界的實力是名列前茅的。雖說眼下遭受美國製裁鬧得油賣不出去,但是其工業化水平在穆斯林國家裡是坐頭把交椅的。畢竟能自力更生搞出彈道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戰鬥機、武裝直升機、坦克、驅逐艦的穆斯林國家還沒有第二個。雖說伊朗的上述武器大部分都是有藍本可抄的,但人家可一沒有設計圖紙,二沒有國外轉讓過來的生產線。這種仿造的難度比起一些國家的授權專利生產可要高多了。但伊朗居然幹下來了。足見伊朗的工業底子還是有一些的。伊朗工程師的反向設計能力不弱。

伊朗的領導層比較鐵腕,對付亂局不手軟。11月15日宣佈汽油價格上漲引發了騷亂,伊朗政府立即切斷互聯網,動手鎮壓。一週之內就把局勢穩定住了。而象埃及、利比亞之類的地方,搞個阿拉伯之春就全亂了套。這方面,伊朗當局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而且在霍梅尼死後,伊朗統治層比較現實,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也不再那麼極端,與美國的關係雖然長期冷淡,但與歐洲、俄羅斯、中國的交往都比較密切。與朝鮮等一些明確與美國交惡的國家關係更為緊密。伊朗的彈道導彈技術被認為是得到了朝鮮的較大幫助。

伊朗受封鎖多年而不倒還是與民族性有點關係。波斯畢竟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祖上也是闊氣過的。這種傳統在伊朗老百姓中間還是有影響的。再加上伊斯蘭革命多年,神權統治結合波斯文明曾經輝煌的歷史,對普通人群的感召力還是存在的,不至於有個風吹草動就動亂不已。


asiavikin


伊朗作為中東的大國,在地區中有極大的影響力,美伊的對立和加重伊朗的制裁,確給伊朗的經濟和國力造成很大的打擊和負面影響,尤在美退出伊朗核協議條款後,更增加中東地區的動盪和不確定,加之美國善變,多變的現政,在敘利亞,伊拉克等可見一斑。伊朗在地區事務中已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民族族性更體見伊朗的強悍和不屈,美國的現今的不濟和哀退也是不能為所欲為的主因!


周敏康801


基本常識: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


宋躍敏


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是波斯人。

伊朗是阿拉伯世界的敵人。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有總戰略的思維。


振客行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