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古代有關夕陽的詩詞有那些呢

《天淨沙 秋思》元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

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前行。

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古代有關夕陽的詩詞有那些呢

《樂遊原》唐朝·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我心情抑鬱,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歌《樂遊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樂遊原》是作者讚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和表達自己的感受。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句詩也表示:人到晚年,過往的良辰美景早已遠去,不禁嘆息光陰易逝,青春不再。這是遲暮者對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於生命的偉大與不可超越,而藉此抒發一下內心的無奈感受。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古代有關夕陽的詩詞有那些呢

《登鸛雀樓》唐朝·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後二句,常常被引用,藉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古代有關夕陽的詩詞有那些呢

《烏衣巷》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這是一首撫今弔古的詩,是《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雲,成為歷史的陳跡。詩中沒有一句議論,而是通過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繫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古代有關夕陽的詩詞有那些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夜暮降臨,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天氣寒冷,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半夜裡一陣犬吠聲把我驚醒,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對“歸”的理解上。一種意見認為“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一般。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雪夜歸。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裡。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後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後兩句在屋內。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古代有關夕陽的詩詞有那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