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為什麼一直往南發展而不是往北?

木木56220586


合肥,未來的前途一定是沿江,一路向南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沿江城市,一方面,和上海南京杭州一起,成為長三角核心城市,另一方面,和上海南京武漢重慶一起,成為長江五虎。合肥,必將是"大湖名城,長江明珠"雙料城市。

合肥,可以向前邁出一小步,完成他由濱湖到沿江的華麗轉身。這就是,合肥可以代管合肥都市圈成員的桐城,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沿江城市,徹底擺脫人們對合肥是一個與長江無關的內陸城市的看法。

如果說,二十年前,合肥走出護城河區域,走向巢湖岸邊,開啟了合肥“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新時代,合肥開始突飛猛進,一躍成為省會經濟前十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那麼今天,合肥,沿著江淮運河的走向,由巢湖走向長江,成為“大湖名城,長江明珠“雙料城市,則揭開了合肥創建長江經濟帶特大城市的新篇章,合肥的經濟實力、影響力首位度必將大大提升,以合肥為代表的整個皖中的崛起,又必將提高整個安徽在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中的分量。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三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四大存儲基地之一的合肥必將迎來爆發式發展,向新一線城市邁進!


心語微言


我來合肥地圖放上來一看就知道了。

其實合肥不是一味往南發展,只是因為南邊發展早點而已。

現在合肥的西邊高新區和東北的新站區都在如火如荼的發展,速度一點也不比南邊慢。

合肥真正沒發展的地方是西北方向。

那麼為什麼呢?

請看下圖:

看到左上角那兩個大水庫了嗎?

那是合肥人的飲水來源,分別是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

水庫周邊屬於水源地保護範圍,不能進行大規模商業開發和工業用地。

只能做旅遊業和休閒業、農業。

所以,那邊的基礎設施一直薄弱,連路網都沒健全。


肉絲麵大雜燴


1.合肥往南發展是偶然的趨勢.

由於巢湖市達不到地級市的標準,撤地設縣級市,三市瓜分巢湖市,合肥獨佔巢湖,吞併了巢湖的南部,就使得合肥慢慢往南發展。

2.合肥往南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安徽的發展較好的城市大部分都分佈在南部,合肥得向南發展與這些城市進行融合與交流,合作,爭取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提高合肥的影響力、號召力、吸引力,也是為了壯大合肥城市圈。(抱團取暖)

“皖江經濟帶”的開發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合肥作為皖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必須向南靠攏,與下面城市進行融合才能更好地開發皖江。(國家戰略)

隨著安徽部分城市加入長三角,合肥作為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也積極配合長三角的工作,分擔長三角的壓力,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重心自然會向南傾斜。(謀求發展)

3.合肥不宜向北發展.

北部城市分佈較散,發展較慢,環境較差,難以聚攏發展。而且交通設施並不太好,沒有國家政策的扶持,僅靠安徽一省之力難以有多大起色。再加上淮河以北和以南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難以融合。

合肥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在國內大城市裡面,合肥並不出眾,反而經常被忽視。所以,他需要更多的機遇,更大的發展。他現在的能力還不足以獨當一面,更別提帶動皖北發展了!


我不會不在o


合肥向南發展,既有天然的區位優勢,也有明顯的戰略發展意圖。可以從一下幾點來回答。

首先,國家級濱湖新區的規劃。這個可以說是安徽的大手筆!巢湖是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濱湖新區位於合肥南部,毗鄰巢湖,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天津的濱海新區,上海的浦東,重慶的兩江新區,都是依水而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濱湖新區2006年啟動建設,2016年安徽省政府遷至濱湖,可以說,這個新區的戰略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濱湖啟動建設後不久,各大中小學教育資源,合肥最好的高中,相繼搬過去,六大國有銀行安徽分行總部搬過去,安徽人喜歡說舉全省之力建設合肥,而合肥呢,又要把濱湖作為重中之重!是不是還可以說,現在是舉全省之力建設濱湖新區!而一旦濱湖新區申報國家級新區獲批,就直接由省管轄!

這樣一個大的戰略規劃區在合肥的南部,合肥很自然就是要向南發展呀!

圍繞這個濱湖新區,近水樓臺先得月,合肥南部的肥西,西邊的高新區,都獲得了重大利好。濱湖原先的規劃,是要建金融中心,以金融產業為特色。剛建設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路邊的廣告牌上有時會打上這樣的標語,叫打造安徽的浦東。那麼這個定位現在不怎麼去突出宣傳它了,畢竟,安徽搞金融,的確沒有優勢,比較虛。我們看現在的濱湖新區的規劃,是濱湖科學城這個提法,濱湖科學城的範圍,就超出了濱湖新區了!那麼這個概念,主要囊括了肥西和高新的部分區域!那麼以後從行政區劃的角度來說,是不是要變化?這個不好說,但是從規劃上來說,合肥的南部,西南部,以及西部,乃至西北部的蜀山區、廬陽區一部分,可以說是在這個規劃下連成一片了。因為已經獲批的國家科學中心主體就在高新區,蜀山區和廬陽區也佔了一部分。

合肥的口號是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從政府關於濱湖科學城的這個規劃來看,戰略意圖是明顯的,優勢資源可以說都集中在南部和西部,既由區位優勢決定,也由原先的產業基礎決定。

今天就從濱湖新區這個角度來說說合肥為什麼向南邊發展。下次再談一談別的方面,比如教育,產業等。





雲上安徽


從合肥的城市宣傳口號就能看出“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合肥要打造一個品牌,對於一個地處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邊緣的城市,地理位置很難定位,只能把中國人都比較熟悉的巢湖圈起來給自己漲面子,讓巢湖成為自己的城市內湖。

其次一個是安徽省內的城市分佈就是南邊的相對北邊的經濟發展相對較好,文化底蘊相對豐厚,合肥也在急切想融入長三角城市區,所以想極力往南邊靠攏。

再次一個就是南邊的近一點的縣城舒城、廬江、無為、巢湖、桐城,遠一點的蕪湖、銅陵、馬鞍山、安慶相對於其他地級市距離合肥比較近一點。合肥要發展就得形成大城市群,形成對於其他地方的輻射照應,向南發展是在拉攏其他城市北向發展,與其形成呼應,就像北上廣一樣擁有自己的衛星城。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如有不恰當的歡迎你幫忙指出。


苗苗苗長林


我之所以沒看內容就敢評論,是因為我下面要講的跟內容無關!

使用pos機注意事項:

在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查不到的不能用。

在中國銀行能查到,但不能開展全國業務的不能用。

不能自選商戶,容易跳碼的不能用。

費率太低的不能用。

刷卡時不要老選擇同一家商戶。

銀盛pos機,各種機型,一應俱全,可在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查詢。先諮詢,後辦理。有任何疑問可以給我留言。(可全國辦理,公司在合肥,歡迎前來諮詢考察。)


用戶6547536700


因為南方有巢湖

五大淡水湖之一

有水的地方可以發展旅遊業,發展第三產業!



濱湖新區位於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之濱,是合肥通過巢湖,走入長江,融入長三角的水上門戶。

實現合肥從“環城”走向“濱湖”乃至“臨江”的戰略之舉。

濱湖新區行政區劃屬於包河區!



而合肥的北邊,北二環往北一點就是長豐縣了!

合肥暫時並沒有要撤縣劃區的打算,一來北城為長豐縣貢獻80%GDP,長豐縣不會同意,

就是對於巢湖也沒有化為合肥的區。

北邊卻沒有什麼可靠的地理資源。北城只能打造成合肥的北大門,作為合淮同城化的發展打基礎。



希望合肥別忘了北城的人民啊!


大合肥的小偵探


中國中部省份省會城市,按理說合肥靠近長三角城市群最有發展前景,但合肥交通樞紐確實有大問題,就是新橋機場沒有利用價值,形成不了大的交通樞紐,經濟很難發展。中部省份中看好武漢和長沙,這兩個城市已經形成了大的交通樞紐,未來發展可能會快一些。鄭州比合肥更差,交通樞紐也不行,機場與高鐵站相距太遠,千萬不能讓高鐵與機場隔市相望,高鐵要與機場在同一方向上,離市區不要太遠!


喜歡你520168


現在城市的發展和教育一樣講均衡發展!一個城市的發展在初期會有一個區域先發展,特別是合肥過去財力不夠的時候,實際上濱湖新區的發展已經過度和飽和了、特別是巢湖溼地和環境保護,已經不適合這樣的過度發展了。那些以炒房為主的人,自然希望濱湖房價越來越高,但是隨著巢湖溼地和環境的查處力度的不斷加強,現在誰也不敢越紅線發展了。從人口稠密度來看,北城最密!北城現在隨著人口不斷融入,交通和商場、醫院都在不斷完善。合肥最具有活力四射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北城。北城的範圍從雙墩、下塘和水湖,不斷擴展,特別是兩年輔導期雙鳳開發區就要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北城的經濟和居住的發展日新月異!那些陳舊觀念會被完全拋棄!


思想和思素


巢湖在合肥南面,通江達海正在逐步成為現實。引江入淮工程通航能力1千噸,合肥正不惜一切代價把引江入巢段通航能力提升到3千噸,海運船隻可直達合肥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