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很多人被坑後都不再計較,朱仝的反應為何這麼強烈乃至李逵都躲了起來?

戴草帽的小老鼠


題主考慮問題一定很喜歡走逆向思維,畢竟從正常思維來講,那些被坑上梁山卻毫無怨言的人才更奇怪吧,怎麼唯一一個反應正常的朱仝反倒成了異類了呢?

先說兩個腦子絕對有泡人吧。第一個是秦明,秦明是實力毋庸置疑,這也是宋江進入江湖之後遇到的最猛的人,可宋江是怎麼對待秦明的,為了讓秦明與慕容彥達交惡,宋江命清風山三匪徒帶著嘍囉們假扮成秦明軍隊的模樣在青州城內劫掠,慕容知府因此殺了秦明全家。秦明走投無路又被宋江接納,還把花榮的妹妹許配給了他。從常理角度來講,秦明應該先殺宋江,再殺花榮,接著與清風山眾匪徒同歸於盡吧,但秦明只是說你們的招式也忒狠了就完事了,這是正常人的舉動嗎?

第二個是扈三娘,扈三娘在被林沖活捉後就被直接押上了梁山,這期間宋太公收其為義女,這也無可厚非。但後來梁山打破祝家莊後,李逵不僅砍了祝彪,還順帶殺盡了扈家莊的人,只跑了扈成一個,就算扈三娘再冷血,全家人都被梁山所殺,她怎麼也得報仇或者自盡吧。但我們發現家人的死對她來說毫無打擊,她還不拒絕與王英的婚事,並且還愛上了王英,這讓人實在想不通。

從小說角度來說,大家都是妖星下凡,彼此都是互敬互愛的,所以有什麼矛盾也都可以解決。但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二人其實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患者罷了,這點我之前也說過,今天不再闡述。

但是,在騙朱仝上山這一篇章中,朱仝對於李逵的殘忍,卻表現的不像個妖星。

朱仝在私放雷橫後被刺配滄州,滄州知府的兒子小衙內很喜歡這個大鬍子叔叔,再加上朱仝儀表非俗,知府就很放心的讓他當起了奶爸。朱仝對於小衙內的照顧也很上心,可以說他是全書最幸福的刺配犯了,不難想象按照這個進展,朱仝完全可以洗白自己,繼續為朝廷效力。

已經上梁山的雷橫覺得對不起朱大哥,就想拉他一起上梁山,但朱仝表示自己的日子過得不錯,並沒有落草的打算。可讓朱仝沒有想到的是,宋江和吳用壓根就沒有放過朱仝的意思,為了逼他上梁山,居然讓李逵殺死了年僅四歲的小衙內。

李逵這一斧子,砍斷了朱仝的前程,朱仝去找李逵拼命,並不是覺得李逵讓他丟了差事,而是感嘆怎麼李逵等人能殘忍到連四歲小孩都不放過呢。

想讓朱仝上山,朱仝說了,把李逵那廝殺了我便答應,李逵雖然沒腦子,但這人老實,聽到朱仝要殺他,也很不高興,直接放出這麼一句話:

教你咬我鳥!晁、宋二位哥哥將令,幹我屁事!

也就是說,人家李逵是“奉旨行事”,你朱仝覺得委屈,直接去砍宋江和晁蓋啊?

所以,沒腦子的李逵只是晁、宋二人手中的刀,真正噁心的人,並不是他。

知府見小衙內身亡,悲痛欲絕,朱仝在他心裡的形象也被顛覆了。當然,滄州知府和朱仝的故事在《水滸傳》中已經結束了,可在《蕩寇志》中,知府還有個大兒子在鄆城縣當知縣,當地百姓可是呼其為蓋青天,他就是蓋天錫!最終朱仝如願被凌遲,這當然不是《水滸傳》的情節,哈哈。


朱仝其實是自作自受。


邏輯文史游


朱仝是《水滸傳》中文學人物,綽號“美髯公”,原為鄆城縣馬兵都頭,後改任當牢節級,他的哥們雷橫失手打死了,新任知縣的相好白繡英,被判押解濟州,由朱仝押送。朱仝在半路中偷偷地將雷橫放跑,自己回去投案自首,被“斷了二十脊枝,刺配滄州牢城”。

朱仝一表堂堂,面如重棗,一束美髯。深受知府賞識,知府的小兒子也很喜歡朱仝的鬍子,知府便讓朱仝帶衙內玩耍。宋江派吳用、雷橫、李逵去找朱仝,勸他上山,被朱仝拒絕。在他們說話時,李逵把小衙衛劫持,等朱仝在樹林中找到了小衛衛時,發現孩子的頭己被劈成兩絆,死在那裡。當時朱仝心下大怒,奔出林中去找李逵拼命。李逵一路把朱仝引進柴進府中,柴進迎了出來,說道:“近間有個愛友,和足下亦是近交,目今在梁山泊做頭領,名喚及時雨宋公明,寫有一封密書,令吳學究、雷橫、黑旋風俱在敝莊安歇,禮請足下上山,同聚大義,因見足下推阻不從,故意教李逵殺害了小衙內,先絕了足下歸路,只得上山坐把坐椅。”

通過柴進的話,我們可以知道,宋江、吳用是多麼狠毒,為了逼朱仝上山,競濫殺無辜,這還是個只有四歲的娃娃,這個孩子,朱仝帶他也有半月有餘,想必也很有感情。所以,書中描寫他一見李逵,“心頭一把無明業火高三千丈,按納不下,起身搶近前來,要和李逵性命相搏。”

由上面的故事得知,朱仝上梁山,完全是被宋江、吳用設毒計給逼上梁山的。


海娃國學


《水滸傳》裡,確實是三步一小坑,五步一大坑,很多人被坑了還不能反抗,只能無可奈何與梁山一夥人同流合汙,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為非作歹,作威作福。

被坑得最慘的當數盧俊義,本來家大業大,被坑之後,老婆沒了,家業沒了,聲譽沒了,最悲慘的是最後落得被毒死的下場。

朱仝同樣是被坑,他相對盧俊義好一些,一家老小可以全帶到梁山,但是朱仝對李逵非常有意見,甚至可以說對整個梁山都氣憤。



朱仝是大宋良民,只想上班下班,平平安安,不求大富大貴,不願做鴻鵠,甘當一隻燕雀,平平淡淡過日子。然而,人在江湖。

《水滸傳》的很多坑都是由女人開始,這次也不例外,都不知道施公與女人有什麼仇什麼怨,總與女人過不去。

一切由朱仝的兄弟雷橫與白秀英開始。知縣的情婦白秀英在賣唱,雷橫在看的時候,忘了帶銀兩打賞,白秀英依仗她是知縣的情婦,百般羞辱雷橫。雷橫哪受得了這氣,怒火中燒,狂毆了白秀英。

雷橫自然被捉起來,並且刺配處理,刺配之前,雷橫與老母拜別,哪知白秀英不知死活,又來責罵雷橫的老母。雷橫是大孝子,見老母受辱,用枷鎖敲死白秀英。



朱仝在衙門當差,與雷橫是兄弟,而雷橫的老母又來向朱仝求情,希望救救雷橫,說若能救得雷橫,視朱仝為再生父母。

朱仝本來生活安穩,但兄弟犯了這事,不得不幫,只能放棄自己生活的四平八穩,加上他也是孝順之人,兄弟的老母這番話讓他聽得心疼,在押解雷橫的半途中,非常義氣的放了雷橫,然後自己去自首,知縣將朱仝刺配滄州。

朱仝是位暖男,到了滄州,與人相處和氣,深得大家的喜愛,非常的有人緣,特別是滄州知府的四歲兒子小衙內,最喜歡與朱仝玩耍。滄州知府得知朱仝是孝順與義氣之人,很放心讓他與小衙內嬉耍玩樂。



此時,梁山一夥人開始挖坑,吳用來勸導一番朱仝,拉他入夥梁山,但朱仝不願意,畢竟他只想平平淡淡生活,原著中是這麼寫:

先生差矣,這話休題,恐被外人聽了不好。雷橫兄弟他自犯了該死的罪,我因義氣放了他,上山入夥,出身不得。我亦為他配在這裡,天可憐見,一年半載掙扎還鄉,復為良民。我卻如何肯做這等的事!

這裡,朱仝說得很清楚,希望一年半載之後,罪滿還鄉,繼續過自己的生活,復為良民,無論如何他是不願意入夥梁山的。



晁蓋、宋江帶頭,吳用設計,李逵實行,讓朱仝跳進大坑,朱仝怒不可遏,滿天找李逵算賬。

梁山一夥人見勸不轉朱仝,晁蓋、宋江、吳用便讓李逵在鬧市綁了滄州知府的兒子小衙內,朱仝去尋找時,李逵已經將四歲的小衙內劈成兩半。朱仝非常氣憤,與李逵拼命,兩個人的功夫半斤八兩,可李逵又不能傷了朱仝,只能忍氣邊打邊跑,給朱仝追得上氣不接下氣。

這時梁山一夥人粉墨登場,對朱仝軟硬兼施,硬的是小衙內已死,朱仝脫不了干係,他不上梁山也得上梁山,軟的是晁蓋、宋江、吳用等人都在,都是幕後大老闆,個個滿嘴仁義俠氣,兄弟前兄弟後,朱仝無奈,於情於理只能跳進這大坑。



但是朱仝心中不服,說不殺李逵,絕不上梁山,他的火氣全衝向李逵,見到李逵便要開殺,李逵躲無可躲,盛怒之下,只得告訴朱仝說:“教你咬我鳥!晁、宋二位哥哥將令,幹我屁事!”其實朱仝滿天跑想追殺李逵,無非以下原因:

一、李逵太沒有人性,連小孩子都殺,所謂滿嘴是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乾的這事,人神共憤,良心泯滅,慘絕人寰。

二、朱仝心中對梁山一夥人不滿,心中有怨氣,給他挖了大坑,毀了他的生活,他的怨氣只能向與他沒有交情的李逵發洩,其他幕後老闆個個都惹不起。

三、朱仝在面子上,既然要入夥,無論如何得打鬧一下,立一下威風,顯示自己不好欺負,也顯示自己連李逵都敢追殺,日後梁山一夥人,最好別招惹他。



都是被坑,朱仝相對而言,確實比其他人反應更強烈一些,這說明朱仝性格上,比較善良,也襯托了梁山一夥人,打著替天大旗,處處挖坑,而且專坑好人,對該坑的朝廷,反而是低頭的接受招安。



喜歡“悟空”是一種愛好,也是一種情懷。感恩相遇,更感謝您的關注、點贊和留評。


我就是竹韻


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句十分著名的話“來都來了”,並且因此引申出與之並列的幾句話“大過年的”“人都死了”“孩子還小”,並稱噁心四大名句。這裡面“來都來了”堪稱四大名句之首,很多時候人們用這個來安慰自己或他人充滿委屈厭倦的心境,比如有人被朋友騙去飯局,內心十分牴觸,但是一句“來都來了”,很多人就只有坐下來喝幾杯,你要扭頭就走,那小氣不知趣的帽子就扣上了。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最壞的事情已經發生了,當事人只能採取破罐子破摔的態度,因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事情已經這樣了,還想怎麼樣。梁山上面很多好漢都是陷入“來都來了”的困境,無法自救,只能違心接受。

梁山一開始時候是王倫當家,王倫是個氣量狹小的不第秀才,算是個讀書人,心腸卻挺壞,比如他下面打探消息的朱貴表面開著酒店,背地裡卻把肥胖客人做燈油,瘦客做肉乾,幹著殺人越貨勾當。林沖上山以後,王倫為了刁難他,非要他下山殺人立投名狀。而等到晁蓋取而代之的時候,梁山情況變了,晁蓋一條規定就是打劫為主,不準殺人,除非說來玩客旅反抗,否則不準殺人。晁蓋雖然是個粗人,心地卻比王倫好了很多,作為梁山頭領,晁蓋立了個好規矩。

然而,晁蓋規矩雖然好,卻不利於梁山的發展壯大,他來的時候梁山算上白勝一共才十二個頭領,經營多日毫無增加,直到宋江加入,一下帶來二十多人,梁山頭領一下達到四十之多,這才有了一個大山頭的樣子。宋江上山以後,以發展壯大梁山為第一要務,這時候什麼規矩都沒用了,玩的全是手段。

像秦明那種,是宋江未上梁山之前收復的,用的是反間計,逼官府殺死秦明全家,而扈三娘呢,這事是個意外,主要是宋江手下頭號打手李逵殺人興起所致,一樣是死了全家。秦明號稱霹靂火,脾氣暴躁,當他知道自己被宋江陷害,全家被殺之時,他是有反應的,但是一看對方還有花榮燕順等一堆人,自己火拼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不敢發作。宋江這時候馬上說你不是沒老婆了嗎,沒事,花榮妹妹嫁給你,秦明立馬老實了。而扈三娘呢,由於早早被宋江收為義妹,全家死後啥都沒說。從個人生存角度來說,這些人的選擇雖然卑微,卻是唯一的出路。這都落入賊窩了,要麼同流合汙要麼死,所謂來都來了,梁山上都上了,還想咋滴,惹那些事情是討不得好處的。你想發洩得罪了兄弟得罪了老大以後你難做人啊。


而朱仝呢,卻有些不一樣,不得不說,朱仝是個有血性的男人,但也絕非那種血性到底一根筋的好漢,只能說,他的表現要比秦明、扈三娘之流好一些。朱仝這人相貌堂堂,而且一臉大鬍子,大鬍子在今天很多人覺得噁心,但是以前那可是好東西,美髯公一詞就這麼來的。朱仝本來出身富貴之家,做了兵馬都頭,跟雷橫交好,後來跟梁山一夥人搭上關係,因此獲罪,獲罪以後他也沒遭什麼罪,由於他長得好本事不錯,得到滄州知府賞識,特別是滄州知府兒子小衙內格外喜歡他的大鬍子,朱仝一下子成了最佳奶爸。

一個人照顧孩子久了就很容易出感情,何況小衙內真心喜歡朱仝,朱仝自然也把他當自己親兒子一般。有著知府信任,又能照顧小孩子體驗當爸爸感覺,朱仝還是挺高興的。然而宋江卻見不得朱仝逍遙自在,他看上了朱仝,就一定要朱仝上山。朱仝雖然是獲罪之身,但是人家小日子過得不錯,哪裡願意當土匪呢。宋江一看朱仝如此不給面,寧願給人家伺候孩子也不上山,心想我還治不了你。你不是喜歡知府的孩子嗎,那我就弄死孩子,看你還怎麼呆。

這種殺人的事自然交給李逵來做最合適了,因為李逵天性弒殺,不過隨便殺一個小孩子的確不地道,宋江又把晁蓋拉過來,說這也是晁蓋的意思。後來小衙內被李逵劈死,這對朱仝來說就是死了自己兒子,朱仝大怒要跟李逵拼命,李逵丟出一句這是晁蓋宋江的意思,我只是個幹活的,把朱仝氣的夠嗆。但既然是老大意思,朱仝想小衙內被殺死,知府必定認為是朱仝使壞,會抓住朱仝一家老小抵命,朱仝最擔心的也是這個。不過宋江對朱仝勢在必得,所以早早安排好人把朱仝一家老小接上山。然後極力安撫朱仝,朱仝一看老大這麼給面子,自己再堅持就不識趣了,他血性的一面也就到此為止了。

朱仝那時候的確是沒有辦法做選擇了,家裡人都已經被接上了梁山,自己也被官府通緝,在梁山待著只有死路一條。留給朱仝的,除了接受宋江他們的“好意”,就只有自殺一條路。但是誰又不惜命呢,自己死了小衙內也活不過來了,就這樣接受命運安排吧。

實際上,在水滸裡面,朱仝這樣已經算是品德高尚的了。就好像那好漢魯智深是行俠仗義代表,孫二孃是專門殺人越貨做人肉包子的,在他被迷倒以後,待張青救下以後也是不聲不響就走了,也不說殺了孫二孃他們為民除害。所以永遠不要高估梁山好漢的道德水準,他們能有幾分血性的已經算不錯了。


一覽眾河小


巜水滸》一書中,宋江、吳用所設計三大巨坑,分別坑了小旋風柴進,玉麒麟盧俊義和撲天雕李應,使梁山財源大盛,能與朝庭抗衡……

第一名:柴大官人,因父被高廉毆打導致氣死,柴進有先皇御賜丹書鐵券,有地方說理,宋江表面報恩,卻時刻想著把柴家鉅額財產搬進山寨,大鬧高塘州,斷了柴進後路,和林沖相同,被逼上梁山。



第二名:河北玉麒麟盧俊義,京城富商,槍,棒、拳冠絕天下。宋江為坐梁山頭把交椅,引用盧俊義過度,捉了史文恭,宋江成功上位,也謀取了盧家財產。

盧俊義上梁山前,宋江、吳用許諾推行招安,盧俊義認為,憑自己一身本事,定能在招安前搏出功名,日後能成迖官顯貴,便悉心輔助宋江。勝方臘班師後,頭腦清醒的燕青,以“飛鳥盡,良弓藏”勸說盧俊義,及早抽身離開是非之地,但盧俊義已被功名燻昏,最終落得被殺結局。




第三名:撲天雕李應,當地富商,與柴進十分要好,卻為了一賊一雞(時遷偷雞),與祝家交惡被打傷。李應與祝家過去也互有往來,被祝彪射傷後雖已結仇,但也無毀寨和殺人之心。梁山三打祝家莊,李應並不參與,只是隔岸觀望。

其實梁山盯上了李應財產,經一連串的計謀,使李應最終落入圈套,李家莊成了一片廢墟,李應十分無耐,只得上山。

美髯公朱仝,不僅和宋江同鄉,也和宋江同一衙門共事,只是一從文,一個從武。倆人關係及好,也屬宋江心腹之一。

朱仝因私放打死人的雷橫,被刺配滄州,知府四歲兒子喜愛朱仝,朱仝也投入身心照顧,充滿慈愛。為逼朱仝上山,吳用唆使李逵,殘殺了小衙內,朱仝也沒了後路,只好上了梁山,但一遇李逵,便怒目圓睜,要拚死活。李逵雖是粗魯,也深知朱仝是宋江恩人,不敢造次,只有躲藏。


是龍就上天


謝謝@戴草帽的小老鼠的邀請,梁山泊聚齊了108位英雄好漢(包括三名女漢子),但這些好漢並不都是心甘情願主動落草的,有些人是被梁山設計,也是另一種的被“逼上梁山”。比較典型的有秦明、盧俊義還有朱仝。這些人中,朱仝曾經三次找黑旋風李逵拼命,只是旁邊有人,沒能殺掉李逵。可以說在這些被梁山設計的人當中,朱仝的反應是最強烈的,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朱仝的為人,在鄆城縣,真正能稱得上可以呼風喚雨的人物,也就只有宋江、朱仝兩人。上山之前的晃蓋、吳用,還有和朱仝同樣身為都頭的雷橫都無法和這兩人相比。宋江和朱仝在鄆城縣一文一武,但是兩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會做人。

朱仝這人特別講義氣,私放晁蓋、宋江都做得滴水不漏。結果到了雷橫的時候,實在無法可想了,他就主動承擔走失人犯的責任,又放了雷橫。即使這樣,要給自己粉頭報仇,必殺雷橫以後快的縣令也沒有難為朱仝,反而想替他開脫,只不過被白秀英的父親不依不饒, 最後才從輕發落,斷了個刺配滄州。由此可知,朱仝對人際關係的處理是相當好的。

朱仝到了滄州,仍然深受眾人喜愛。書上說朱仝送了些人情,但最重要的還是朱仝比較和氣。其實從這一點來說,朱仝比梁山絕大多數人,都更適應當時的社會規則。無論走到哪裡,朱仝都能混得風生水起,被人尊重。宋江要不是最後得了殺頭的罪名,也是不想上梁山的,朱仝自然也是如此。朱仝家境殷實,又會做人,雖然刺配在滄州,知府也對他高看一眼,根本沒有發到牢城營,而是在府內成為小衙內的玩伴。跟其它被逼上樑上之人走投無路完全不同,朱仝熬完一年半載的刑期,前途依然是光明的。

從朱仝私放晁蓋、宋江、雷橫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注重情義之人。而在滄州得到知府的優待,朱仝內心也是十分感激的。再加上年僅四歲的小衙內對他又如此親近和依賴,他對小衙內也同樣是有慈父情懷的。結果為了逼他上梁山,宋江、吳用讓李逵把一個無辜的四歲小孩一斧劈成兩半,同時也暗中派人把朱仝的家小搬到梁山。對於朱仝來說,一方面是梁山徹底斷絕了他的退路,另一方面李逵的做法喪盡天良、禽獸不如,已經超越了他為人的底線,所以他才會幾次找李逵拼命。

梁山眾將裡,朱仝的結局算是比較圓滿的,後來做到了太平軍節度使。可以說朱仝是真正的人才,放在哪裡都是會發光的,只可惜交友不慎,被如此毒計逼上梁山,也難怪他反應如此激烈了(姜郎)。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誠如好友車邏輯所答,在被梁山“好漢”設計陷害後,朱仝的反應才是正常的,反而扈三娘、秦明等的表現才更奇怪,他們全家被梁山害死後,居然毫無怨言,甘願與仇人當兄弟。相比秦明和扈三娘,朱仝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行為舉止也更符合常理,秦明和扈三孃的故事都不完整,而朱仝的故事卻是可以單獨成書的。

朱仝早期就同情梁山好漢,曾先後私自放走晁蓋和宋江,後來又冒死放走打死白秀英的好友雷橫,但不料晁蓋、宋江和雷橫都是忘恩負義之輩,他們絲毫不顧朱仝的意願,在請朱仝入夥遭拒後,居然讓李逵殺死無辜四歲孩子小衙內,以此斷絕朱仝退路,邀請朱仝上梁山一事表面看像是晁蓋宋江在報昔日私縱之恩,實際上卻是強買強賣、強拉入夥,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朱仝只是平庸之輩,他們又怎會大費周章設計此事?

小衙內被害的罪魁禍首是晁蓋和宋江,這是毫無疑問的,朱仝被逼上梁山後,表示只有殺了黑旋風才願意入夥,當時李逵就在急怒之下說出真相:

“教你咬我鳥!晁、宋二位哥哥將令,幹我屁事!”

但是宋江始終不願承認自己是幕後兇手,後來他居然又將責任推到軍師吳用身上:

“前者殺了小衙內,不幹李逵之事。卻是軍師吳學究因請兄長不肯上山,一時定的計策。”

朱仝當然也清楚李逵只是一把斧頭,持斧者還是晁蓋宋江,但是兩位頭領的“仁義形象”是不容顛覆的,所以他唯有一見李逵拔刀相向,在潛意識裡朱仝也是不願意接受小衙內因自己被害的,他想和李逵性命相搏既是無奈之舉,也有以死謝罪的想法,不過老奸巨猾的宋公明當然不會遂他所願,他放下身段央求李逵與朱仝陪話,李逵吃宋江逼住了,拜了朱仝兩拜,朱仝方才消了這口氣。

梁山一百零八將向來被人們視為敢於反抗強權的人物典型,但仔細推敲,其實除了朱仝外,大部分“好漢”都是當不起這個典型的,他們甚至連基本的人性良知都不具備,且看很多好漢被自己人陷害後上山入夥,落草時居然歡天喜地,轉身也去逼迫別人入夥,實在匪夷所思。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只能說凡事有度。

梁山以義氣為重,以除暴安良為己任,但幾乎沒做什麼安良的事兒。梁山圖謀柴進家產,圖謀盧俊義家產,挖坑讓他們跳,被坑地有家不能回,沒有辦法,只能入夥。這是強盜的行為,多叫幾聲“好兄弟”也還是強盜!但錢財身外物,沒了也就沒了,生逢亂世,民不聊生,也不太可能獨善其身,再加上吳用巧舌如簧,自然也就放下了。

朱仝不一樣。朱仝是宋江的同事,因私放了雷橫,發配滄州。知府的兒子喜歡朱仝,朱仝也全心喜歡這個天真可愛的只有四歲的孩子,天真可愛,吳用為逼朱仝上山,唆使李逵殘殺了小衙內,朱仝無奈,只得上梁山入夥。



或者說不是入夥,是上梁山找兇手算賬。梁山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視人命如草芥,連四歲的孩子都能下手,與他們反的那些人有什麼區別?!對於朱仝來說,小衙內已是他的親人一般,用殺死小孩子的辦法逼迫自己,實在不能接受。所以朱仝才不依不饒,李逵自知理虧,趕緊躲藏。


清淡滋味坊


朱仝在梁山排名第十二位,比魯智深和武松還要靠前。作者把朱仝當成再世關羽來寫,外貌如出一轍,言行更是一般無二。朱仝義字當頭,義釋晁蓋,義釋宋江,義釋雷橫,全然不顧個人安危,不計較個人得失。吳用亦以兄弟之義勸說朱仝入夥,朱仝卻說:“我因義氣放了他,出頭不得,上山入夥。我亦為他配在這裡,天可憐見,一年半載,掙扎還鄉,復為良民。我卻如何肯做這等的事?”

此時,朱仝忠的一面表現了出來,但他的忠不是忠於朝廷,而是忠於自我,忠於正統觀念。李逵殺了小衙內,斷了朱仝的前途和念想,朱仝肯定火大,此為其一;其二、“是則是你們弟兄好情意,只是忒毒些個!”,李逵的狠毒和殘忍讓朱仝無法接受;其三、李逵陷朱仝於不義,朱仝辜負了小衙內及其父親。之後,李逵的讓步和眾人的勸解給了朱仝一個“交代”,“好情意”消解了朱仝的部分原則,使得這個人物不再那麼高大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