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要藐視東吳全是鼠輩?

桑太太


關羽確實比較蔑視東吳君臣,稱他們為“鼠輩”。

什麼是“鼠輩”呢?一是怯懦膽小,二是能力低微。至少從表像上,東吳君臣的表現給人這樣的直觀印象。


曹操以弱勝強,擊敗袁紹後,挾勝勢兵進荊州,劉琮不戰而降,曹軍聚兵江北,有吞併江東之志。

劉備領兵不過三五千,戰將不過關張趙,謀士止一諸葛亮,尚能以弱敵強,死戰不屈,可謂猛士。而孫吳割據江東,已有三世,水軍強大,兵精糧足,卻為是戰是降而爭執不休,主公孫權也猶豫不定,全無主見。兩相比較,劉備要比孫權的骨頭硬得多。

孫權的基礎和掌握的實力遠超劉備,卻只知被動防禦,沒有侵吞天下的理想和行動。

這是關羽對東吳第一個瞧不上眼。


關羽隨劉備到訪東吳,周瑜設宴款待,欲在席間加害劉備,而得知劉備背後所立之護衛之將乃是斬顏良、誅文丑、過關斬將的關雲長,頓時嚇得汗流浹背,不敢造次。

周瑜死後,諸葛亮赴柴桑弔孝,江東諸將忿怒,欲為都督報仇,但見諸葛亮隨護之將乃是大鬧長坂坡的猛將趙子龍,頓時萎縮心怯,不敢言語。

魯肅為討荊州,約關羽談判,關羽單刀赴會,挾住魯肅,嚇得魯肅腿腳發軟,全身癱軟,江東諸將無人敢動。

這是關羽對江東第二個瞧不上眼。


江東素來缺乏勇於陣前廝殺的猛將。東吳猛將太史慈雖被公認為江東第一勇士,但一生中從來沒有斬殺過一個有名有姓的敵將,面對張遼的挑戰,七八十合戰成平手。在關羽眼中,充其量不過如此而已。

江東諸將中悍猛不畏生死者無過於周泰。但在合淝之戰中,周泰與韓當聯手夾擊,三十合奈何不得許禇;後起之秀淩統也只能和曹魏的樂進打成平手;而關羽曾經在土山之戰中,獨力擊退許禇與徐晃的聯手。在關羽眼中,東吳所謂猛將們都武藝平平,不過而而。

這是關羽對江東第三個瞧不上眼。


江東歷任都督,周瑜雖有智謀,居然以一介女子做為誘餌,設下美人計對付劉備,賠了夫人又折兵。

魯肅為都督,性情忠厚,老實低調,努力維繫孫劉聯盟,從來不敢得罪坐鎮荊州的關羽。

呂蒙為都督,表現也是俯低認小,忍氣吞聲,處處謹慎,關羽也不放在眼裡。

陸遜為都督,差人往荊州送來重禮,屈節婉言,以求和睦相處,勿生事端。被關羽視為怯懦。

這是關羽對東吳第四個瞧不上眼。


所以說,在關羽的眼中,東吳的君主、大臣、主帥、將士皆是畏怯鼠輩,不足為慮。

但很要命的是,這完全是個誤判。東吳諸人絕非是鼠,而是一條在假寐中目不轉睛,窺伺良久,只等著你放鬆警惕,轉過身去那一剎那間,立即撲上來的惡狼。只要下口,就會一擊必殺,將人置於死地!

把豺狼誤看成老鼠,是關羽最大的失策。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羽藐視東吳,是壓倒自己兵敗身死的最後一根稻草。至於關羽為何藐視東吳,而且還罵他們全是鼠輩,也是有原由的。


首先,這歸咎到關羽個人。關羽本身就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除了劉備以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裡。別說關羽看不起孫權,就是曹操,在關羽眼裡也沒有地位。就是因為自己這高傲的性格,導致了後來一連串的悲劇發生。


其次,孫權的江山,是哥哥孫策給他的,並不是孫權自己打下來的,對於這種行為,關羽是看不上的。而且當時的劉備勢力那麼弱小還積極抵抗曹操,可是擁有江東地盤的孫權卻是一味的向曹操稱臣,沒有主動向曹操發起一次進攻,在關羽眼裡,這就是懦弱,也導致戰勝關羽很是看不起東吳的人。



再者,在劉備集團和東吳集團聯盟時期,東吳集團對劉備勢力表現出的是巴結,示弱,這讓關羽以為東吳集團為了抗衡曹操集團,非聯盟劉備不可,使得關羽有一種優越感。


最後,東吳的前三任都督,給關羽的印象都不好,這在關羽眼裡就是沒有人才的表現。周瑜雖然有遠見,有大志,但是在《三國演義》裡的人設卻是小肚雞腸,人品極差;魯肅更是有名的聯劉抗曹派,以至於在魯肅當都督期間,把荊州借走了劉備集團,更加說明東吳離不開劉備集團;而呂蒙在關羽北伐期間,更是寫信“巴結”關羽,讓關羽有一種錯覺,就是呂蒙連魯肅都不如。



其實東吳政權能在亂世中生存下來,並且在劉備之前就有了一份自己的家業,不得不說明東吳政權是有人才的,實力也是非凡的,孫權更是有能力的。至於東吳上下對劉備乃至關羽的“示弱”,其實是一種大智慧的表現。就說關羽北伐期間,呂蒙自降身段誇關羽,不就使得關羽放鬆了警戒,被呂蒙成功偷襲了嘛。


可是在關羽眼裡,東吳上下的表現居然就變成了孬種的行為,使得孫權想與關羽結為親家,居然被關羽一口回絕,還說了“虎女焉能嫁犬子”來羞辱孫權,這也給關羽悲慘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對此,你覺得關羽為什麼藐視東吳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三國演義》中,關羽對於孫吳,可謂是一直瞧不上眼,當孫權派人向關羽求親時,關羽居然輕蔑地說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當著東吳使者的面兒,把孫權的龍子稱作是犬子,這等於變相罵孫權是狗。於是乎,孫權徹底放棄了和關羽拉關係的打算,對關羽起了殺心。再後來,當關羽在樊城前線被徐晃擊敗的同時,東吳呂蒙白衣渡江,拿下了關羽的大後方荊州。關二爺可謂是上天無地,入地無門,最終將星隕落於小小麥城。

江東孫氏,也是當時天下的一方霸主,孫堅,孫策威名傳於天下,關二爺為何會如此看不起孫權?

根據三國演義中的設定,孫吳可謂是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勢力(當然,在真實的歷史上並不是如此),可謂“雙吳”政權,無名臣,無名將。

《三國演義》的世界構架中,能被稱為名將者,武藝是個硬指標。那麼,孫吳有拿下拿得出手的武功高強之將領?太史慈算是東吳三代武將中,武藝最為高強的一個,但他有何戰績?不過是和孫策打成平手,面對曹魏名將張郃不能取勝;而被孫權看作是新一代武將希望的淩統,居然只能和曹營的樂進不相上下,要知道,樂進的武藝,在曹營中是根本排不上號的。孫吳經營江東三世,居然連個拿得出手的名將都沒有,作為頂級名將的關二爺,當然是瞧他不上。

東吳謀士雖多,但真正能頂用的,並沒有多少。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東吳第一謀士周瑜氣量狹小,且謀略不精,赤壁之戰全賴諸葛亮的出色運籌;魯肅是個憨厚的老實之人,胸無城府,用現代化說,就是個鐵憨憨;張昭之輩,在曹軍飲馬長江之時居然勸孫權主動投降,可謂是膽小如鼠。江東之地,號稱名士輩出,居然連一個能拿得出手的都沒有,關羽如何能瞧得起?

這樣一個“二無”政權,以關二爺的眼光,安能看得上?更要命的是,孫權似乎從來沒有主動進攻過曹操,赤壁之戰後,反倒是經常覬覦盟友劉備的地盤荊州,屢次想通過搞陰謀來拿下荊州,比如讓孫夫人劫持阿斗;比如給關公設鴻門宴。關公平生光明磊落,孫權的這些舉動,在它看來,不過是蛇鼠兩頭,陰險狡詐的小人所為。對於這種小人,任他是一代帝王,關二爺也絲毫瞧他不上。


庭州行者


三國中,吳主孫權是一個能屈能伸、抱負遠大的君主。東吳文臣有張昭、張紘、步騭、諸葛瑾,他們都是能言善辯,有經天緯地之才;三軍統帥中,周瑜死了有魯肅,魯肅死了有呂蒙,呂蒙死了陸遜,陸遜還是文武全才。毫不誇張地說,東吳是人才濟濟、猛將如雲,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可是我們會發現,在關羽看來,東吳都是一些無能之輩,關羽藐視他們全是“鼠輩”。所謂“鼠輩”,就是一些貪生怕死之徒,為了榮華富貴,苟且偷生。

那麼,關羽為什麼要藐視東吳全是鼠輩呢?

下面筆者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為以下三個原因,其三才是根本原因。

首先,關羽眼中的東吳,是漢朝的“反臣”,他們都偏安一隅,不敢為天下先。

大家都知道,關羽是一個堅定的擁漢者,他畢生的目標就是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在演義中第一回合,關羽本去應徵入伍,想加入劉焉的部隊,共同討伐黃巾賊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碰到了劉備、張飛,三人性情相同,都要為國家出力,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於是他們桃園三結義,開始了幾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

反觀東吳,在江東已厲三世,群臣上下卻不思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沒有一點家國情懷,只知道割據一方,為了自己的私慾,走向了漢朝的對立面。這樣的行為,很讓關羽不齒。因為在他看來,身為臣子,就應該誅殺國賊(指曹操),興復漢室,怎麼能苟安一隅,霸佔一方呢?可以說,關羽內心極強的家國情懷,使他逐漸有了一種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讓他骨子裡瞧不起東吳那些人。

舉個例子說明。

在演義第六十回,關羽應魯肅之邀,單刀赴會。在宴席間,魯肅希望劉皇叔能夠履行約定,歸還荊州。關羽卻說:“這是國家之事,宴席間不必談論。”魯肅不依不饒,又講了一番大道理,說他家主公曾有恩於劉皇叔,現在他都佔領了益州,理應歸還荊州。關羽回應道:“烏林之戰,我兄長冒著槍林彈雨,擊退敵軍,立下了蓋世奇勳!怎麼能將荊州歸還呢?”

由此可見,在關羽看來,荊州是漢朝土地,不能給東吳。

其次,東吳那些人的表現,實在乏善可陳。

①先說孫權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討伐荊州,劉琮不戰而降。當時劉備將不過關羽、張飛、趙雲,兵不過萬,尚且敢跟曹操對抗。劉備集團雖一路敗退,最終依附了江夏的劉琦。而孫權,作為東吳之主,聽聞曹操來勢洶洶,竟不知所措,問群臣應該怎麼辦。要不是魯肅和周瑜的勸諫,孫權說不定就投降曹操了。

②再說周瑜

周瑜氣量狹窄,小肚雞腸,對比他更厲害的諸葛亮,是羨慕嫉妒恨,巴不得置他於死地。於是,周瑜想盡了一切法子要殺諸葛亮,如令他十日內造成十萬支箭,否則軍法從事。為了對付劉備,周瑜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竟想到讓孫權招劉備為女婿,然後設下伏兵誅殺他,結果卻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

③最後說魯肅

魯肅,缺乏勇氣。單刀赴會後,關羽以醉酒為名,左手“挾持”魯肅,右手拿起大刀。魯肅被嚇得魂不附體,直接被關羽扯到了江邊。

最後,關羽剛愎自用,骨子裡有一種傲慢,幾乎是誰都瞧不起。

關羽驍勇善戰、武藝高強,他的骨子裡,就有一種驕傲,他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甚至是“天下無敵”。在虎牢關前,華雄接連斬殺多位戰功,可謂是威風凜凜。關羽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馬弓手,卻請命出戰,誓斬華雄,否則甘當軍法。

關羽當上前將軍後,本來的職責是鎮守荊州,他卻悍然發動“襄樊戰爭”,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在此期間,東吳的主帥,由呂蒙換成了陸遜。在關羽看來,陸遜乃是一介書生,不足為懼,於是將荊州的部隊都調到樊城前線。最終,關羽敗走麥城,為東吳所殺。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關羽呢?


元哥說三國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用八個字概括哪裡還須多言,否則蜀漢一半江山怎會斷送在關二手上呢?《四枝發達,大腦簡單》。若東吳是《鼠輩》關羽就是《大米》!



9紫氣東來


趣談史間奇事,曉悟歷朝真理!

關羽藐視東吳,並且認為東吳都是鼠輩,並不是野史杜撰而是真實歷史發生的。這一點主要與兩方面有關:第一點是關羽的脾氣秉性就在這裡擺著,指望著他平心靜氣的和別人一較高下,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第二點則是暴發戶心態。

事件分析

我們先講一下第二點所說的暴發戶心態是什麼意思?

我們發現關羽和張飛最終都慘遭不測,儘管慘遭不測的情形各有所異,可最終也算得上沒能壽終正寢,關羽敗走麥城自然身亡,張飛更慘,睡著睡著覺發現脖子沒了。

脖子一沒,跟著脖子的腦袋也不見了。人還在蜀漢的張飛腦袋已經跑到了東吳,一般人誰能受得了?

劉關張三兄弟最開始的時候雖然不是平民,可是也比平民高點有限,他們最開始僅僅在一個縣裡面有一點點的威望,能夠拉攏出三五十人的隊伍來。

緊隨其後在各方面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態之下,劉備佔領了蜀中和荊州兩大片土地,按理來說只要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劉備從荊州和蜀中同時出兵擊潰曹魏,一統天下唾手可得。

可是從之前的窮小子突然之間變成了現在佔有大片土地的大將軍、大軍閥,自己的兄弟慢慢地飄飄然,不知所措。

關羽不把東吳放在眼裡,張飛不把士兵放在眼裡,這都是從低層猛然之間竄到高層,並且沒有及時的把握心態所造成的後果。

沒錯,這就是事實

接下來我們需要講一下,除了這些表象以及關於張飛、劉備飛黃騰達之後的心態轉變之外的另一重緣由,也正是在這一重原因之下,讓關羽更加蔑視東吳,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姓名。

東吳最開始放出話來,希望能夠與關羽聯姻,讓關羽的女兒嫁給自家兒子,原本是一件你好不好大家好的事情,可是關羽並不領情,並且說到虎女焉能嫁犬子?

關羽所說這句話的時候有兩點政治訴求,第一點政治訴求是此時蜀中基本已經被自己大哥奪了下來,蜀國從名義上來看已經比吳國要強盛一些,甚至蜀國在關羽,張飛,劉備以及軍事諸葛亮和自己的好朋友趙雲的統帥之下有一定的能力去直接擊潰曹魏大軍,並且一統天下,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關羽自然不願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即將亡國的吳國。

為什麼說吳國即將滅亡呢?當然並不是歷史這樣說,而是關羽這樣認為的,因為一旦消滅曹魏,東吳必然不能長久的生存下去。

第2點,關羽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心中已經有了部分怨氣,只不過這部分怨氣並不是對東吳和孫權說的,而是對自己大哥說的。劉備率領著一大批的軍隊前往蜀中攻佔城池,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一個封賞的問題,關羽沒有參與其中,想要討到封賞的話就很困難,所以關羽此事也悶悶不樂,為什麼讓自己留守著無聊的荊州,而其他人可以跟隨自己大哥一起去攻城略地呢?

當然,甭管怎樣在那個時間節點關羽正處在氣頭上,而且伴隨著蜀國越來越強盛,他也早已把東吳和臭棋簍子放在了一起。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1、當時蜀國國力不如,東吳。諸葛亮認為伐吳應該從長計較;2、而劉備急於給關羽報仇,因此帶著諸葛亮不能統一軍心,自己的行動也會遭到束縛;3、為了避免魏國乘火打劫,在伐吳國的同時,也需要有人鎮守蜀國,因此諸葛亮沒有和劉備一起去;4、為了樹立君威,在此之前劉備都是在諸葛亮的提攜下獲得成功,因此他急於脫離諸葛亮的計謀,以顯示自己的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