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導讀

講述老鄭州,就不得不提到"老馮"。

“老馮”曾在河南留下了許多的故事。包括現如今很多的地名、路名,都與"老馮"有著不解之緣。今天的講述老鄭州,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在大鄭州乃至大河南,跟"老馮"有關的那些地名。

"老馮"是誰?

鄭州人口中的"老馮",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將軍——馮玉祥。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馮基善,字煥章。原籍安徽省巢縣 (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

“老馮”這個人外號很多:

因為從士兵一路幹到了將軍,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擁有數十萬人的軍隊,被人們稱為"布衣將軍";

因為一生8次倒戈,被人戲稱為"倒戈將軍"、"馮換章"(因為“老馮”字煥章,人們把它換成了換章二字,戲謔他經常倒戈,猶如打麻將經常換章);

因為受基督教的洗禮,皈依基督教,人們又送外號"基督將軍"。

……

1927年6月,“老馮”入駐河南,就任河南省委主席。

自此開始,河南省內的"換名"大賽,就拉開了序幕……

五縣

馮玉祥將軍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上任河南省委主席後,馮玉祥講軍就用孫中山先生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民權、民治"設立了在河南設立了五個縣。

自由縣

1927年,編洛陽縣、登封縣(現登封市)、伊陽縣(現汝陽縣)、臨汝縣(現汝州市)的部分地區設縣,命名為自由縣。

平等縣

1927年,編洛陽縣、嵩縣、伊陽縣(現汝陽縣)、宜陽縣4縣部分地區(位於伊河西岸)置縣,縣政府設在辛店(原屬洛陽縣,今洛陽市澗西區辛店街道辦事處),9月遷治辛營(原屬嵩縣,今伊川縣平等鄉)。

民治縣

1928年,編登封縣(今登封市)、禹縣(今禹州市)置,縣政府設在白沙(今禹州市花石鎮白沙村)。

以上三個縣存在時間較短,均在1931年撤縣,現如今只剩下"平等鄉"這個名字。

博愛縣

1927年,編沁陽縣清化鎮置縣,縣城在清化鎮(今博愛縣城)。1938年,日軍侵佔,更名清化縣,1945年日本投降,複名博愛縣;1960年,撤銷博愛縣,併入焦作市,1961年復置博愛縣,保留至今。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這個地方就不用多提了,就算你沒去過博愛縣,你還沒吃過博愛丸子湯麼?我起初一直以為博愛是這個丸子湯的品牌,後來有一次出差經過博愛縣,才恍然大悟。

現在一提起博愛,就想到丸子湯,一想到丸子湯,必然想起"老閃記",哎呀,口水嘩嘩的。

但老張從來沒吃過當地正宗的博愛丸子湯,改日一定去嘗一嘗。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民權縣

1928年,編睢縣、杞縣北部置縣,縣政府在李壩集(今民權縣城西北老城)。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民權縣,吃的有民權麻花,喝的有民權葡萄酒,這裡更是莊子故里,明朝名臣于謙的故鄉。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鄭州地名

鄭州的很多道路名稱,也都跟“老馮”有關係。

"老馮"直接命名的街道:

管城街

在民國時期,馮玉祥將軍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將管城街(彼時叫衙前街)改名為中山前街。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東、西、南、北大街

和管城區同時期,改名為中山東街。與之相似的還有中山西街、中山南街和中山北街,分別為現在的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清真寺街

清真寺街是幾條小衚衕合併後的名字。因為清真寺坐落在這裡,所以馮玉祥將軍將裡營街、外營街、寺衚衕、五道廟衚衕合併為一個Y字型的街,並改名為清真寺街。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大同路

二十世紀初期,盧漢鐵路和汴洛鐵路在鄭州交匯,大量鐵路工人在附近居住,久而久之,這條通向老城區的路就成了繁華熱鬧的商業街,被命名為馬路大街。

1916年改名為大通路,意為"四通八達"。

之後,馮玉祥將軍用孫中山先生"天下大同"的口號,將大通路改名為大同路。

博愛街

博愛街其實更多時候被看作北大街南部的延伸,命名方式和博愛縣一樣,現如今也是小吃雲集的美食聚集地。

鼎新街

和博愛街類似,以前這裡叫火神廟后街,博愛街叫火神廟街,馮玉祥將軍下令拆除了火神廟後,這兩條街就叫了現在的名字。

平等街

因為蘆醫廟在這裡,所以這條路之前叫做蘆醫廟街(一說蘆醫廟衚衕),後來馮玉祥根據"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改名為了平等街。

碧沙崗

碧沙崗原名白沙崗,馮玉祥將軍為了紀念北伐軍陣亡將士,在這片無法種植莊稼的林地上建起了陵園(不佔用耕地),取"碧血丹心。血殷黃沙"之意,改名碧沙崗。碧沙崗的牌匾以及院內"碧血丹心、血殷黃沙"的石碑,均為馮玉祥將軍親筆書寫。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和"老馮"有關的街道

德化街

取道德風化之意。

操場街

馮玉祥的部隊當時在此操練。

銘功路

銘功路是直奉軍閥鄭州之戰後留下的道路。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天,彭象乾團長奮勇抗擊,最後中彈身亡。戰後為了紀念彭團長及陣亡將士們,修建了"銘功園"。

為方便各方人士來弔唁,便修建了這條"通往銘功園的道路",所以叫做銘功路。而後,"銘功園"改名彭公祠。

現在的彭公祠位於人民公園內靠近西門處。

那些與“老馮”有關的鄭州地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