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第一件、【 元 龍泉窯粉青鏤空蜂窩紋筆筒】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釉色青綠淡雅,光澤柔和,溫潤如玉,蜂窩鏤空,通體施以青白釉,端莊典雅,釉面色澤淡雅,沉穩而又不失奢華。文房用品,賞心之悅目,屬文房之精品!

第二件、【元 龍泉窯粉青釉高足杯】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粉青釉,乃是龍泉窯首創。釉色青綠淡雅,釉面釉面光澤柔和,達到類玉的效果,為青釉中最佳色調之一。此物系高足,上呈一碗,色澤淡雅,端莊美麗,開片自然,實屬為精品!

第二件、【元 龍泉窯印花雙耳三足爐】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製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此物三足,雙耳,帶有印花,通體施以青釉,端莊典雅,乃觀賞之重器!

第四件、【十七世紀 龍泉窯青瓷盤】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第五件、【元 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 】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第六件、【宋元 龍泉窯 雙龍耳大簋爐 】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第七件、【元 龍泉窯貫耳瓶】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南宋龍泉窯穿帶貫耳瓶的製作由三部分組成:器身、貫耳、圈足。該器在作出器身後再堆貼貫耳和圈足,這種分塊作法的器多為高檔陳設器,該瓶整器為橢圓形穿帶貫耳,口外撇,長頸,豐腹,高圈足,圈足在器身正面對稱置兩橢圓形穿帶,整器莊重尤如青銅重器。貫耳瓶為高雅的粉青釉,薄胎,圈足露胎處呈紅褐色。這類貫耳瓶以往被許多中外學者認為是南宋官窯。著名的陶瓷鉅著《世界陶瓷全集》也把日本博物館收藏的同類器物定名為十二—十三世紀的“官窯”(見附圖)。事實上,這件貫耳瓶稱其為“官窯”也是正確的,但它不是特定的南宋官窯,而應該是龍泉窯為官方生產的陳列器,故準確地講這是一件南宋龍泉窯官式穿帶貫耳瓶,是龍泉窯中的官器。此瓶品相完美,是距今為止中外拍賣史上最為完整的同類器物,其收藏價值不言自明。

第八件、【元代 龍泉窯點斑雙環耳盤口瓶】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第九件、【南宋 龍泉窯粉青釉簋式爐】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宋人仿古尚美,宋器美在古意盎然,此器形體較大,工整美觀。口沿外撇,頸部有兩道凸弦紋。鼓腹,腹壁上有一對龍耳,蒼勁有力、比例協調。通體施嬌豔的粉青釉,釉色肥厚瑩潤,具有青玉般的效果。器口一圈芒口,足底露胎,胎體加入含鐵的紫金土,故胎色白中帶灰,符合粉青釉瓷器的特徵。這件東西特別是具有以下幾點珍貴之處:一是其釉色和造型,釉色是最純正的粉青,造型是龍泉青瓷中最高檔的仿商周青銅器的器形,屬陳設用器;就憑這兩點就足以證明這件東西絕對是當年跟南宋官窯並行進宮的御用器。尤其是它的圈足,不是常見的那種平面直立的,而是極其罕見的折角狀,這就完全逼真於商周的青銅簋之圈足,然而瓷器做這種圈足的難度是極高的;再加上其雙龍耳,真可謂是顛峰之作!簋是西周非常重要的禮器,與鼎配套使用。使用鼎和簋是西周貴族的特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周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其他貴族使用數量受到嚴格限制,亂用鼎簋則被視為“僭越”,為大逆之罪。故瓷器用此器形,即證明了其絕對的高貴性。二是其稀罕性,據權威資料顯示,類似器物國內僅為3件,一件是四川遂寧市金魚村窖藏出土的,可惜已殘缺;第二件是浙江金輪集團花費285萬元人民幣從國外購回,作為鎮館之寶珍藏於其集團博物館;第三件就是這一件。且前兩件的圈足皆為常見的平面直立型。三是其來源極為可靠。此爐的原先主人是蜚聲國際的古陶瓷泰斗、原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館長三上次男先生(已故),是這位大師極為珍愛的至寶。1987年,我國陶瓷界的3位泰斗—故宮博物院的馮先銘先生(已故)、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朱伯謙先生和原上海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汪慶正先生(已故)帶領中國文物考察團去日本訪問、考察、交流。因朱伯謙先生與三上次男先生是多年的莫逆之交,三上次男先生多次到浙江考察青瓷窯址,朱老都不辭辛勞、不顧山高路峭親自陪同到各個窯址現場,所以三上次男先生為了感謝朱老的這份情誼,將這件自己視若拱璧的簋式爐慷慨相贈,使得在場的馮先銘和汪慶正二位先生是既羨慕又驚喜,拿在手中更是愛不釋手。時光匆匆已20年矣,如今三位先生皆已仙逝,而此件讓我國當代三大泰斗愛不釋手的簋式爐也已在朱老家中20年整,其珍貴程度已不容任何晚輩後學們質疑其萬一。

第十件、【元代 龍泉窯點斑如意耳扁瓶 】

十件龍泉窯青釉瓷器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