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開始的3+1+2高考模式,怎麼選有利於自己?

xuan兆利


高考改革方案已經確定,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還有自身的特點,還有將來想從事什麼行業,理性看待:首先語文,數學,英語這三科是必須要考,沒得選擇。

其次,在物理、歷史中選一門,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高中物理相對其他科目來說事最難的一門學科,特別是高二的電場和磁場,這也是歷年高考物理最後壓軸題大題的考點之一,分值20分,物理所涉及的物理公式,也比較多,更重要的需要進行理解,歷史相對來說屬於文科,背的知識相對較多,如果自身不喜歡記憶可以選擇物理,選了物理大學的很多理科專業都可以選。

最後,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選兩門

總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不建議還是按之前全部選,物,化,生,或者是政,史,地,建議文理各各搭配一下,將來選擇專業的機會也多一些。





數學老師楊


我孩子剛好趕上了遼寧第一屆新高考3+1+2政策,剛剛進入高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親身經歷了選科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比較有發言權。就拿我孩子學校來說,高二六個班級,除了語數外三科必選,有四個選純理科物化生的班,一個選純文科史地政的班,一個選科比較雜的班,選科比較雜的班也都選了物理,另兩科怎麼選的都有,這兩科上課時走班。可以看出,對於物理、歷史兩科二選一,六分之一選歷史,六分之五選物理,這與以前高考文理分科比例人數差不多,根本原因還是未來上理工科大學更好就業。對於物理、歷史之外的兩科的選擇,要根據自己以後就業方向、成績、愛好等來確定,比如明確想要學醫、化工行業等,一般高校要求必須得學化學,想考軍校一般要求必須學政治,在各高校招生網站上能查到相關專業要求必須學習哪科。其次根據自己成績,選擇自己成績最好的兩科,有利於賦分。最後再根據愛好選擇,選更願意付出心血、更適合自己興趣的科目。當然了,對於學霸來說,每科都是強項,都能在班級學校甚至全市全省名列前某的,不用費心思糾結選哪科,怎麼選清華北大都不在話下!更應該關注未來從事哪個職業方向,才能發揮自己潛能,才能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順便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輝煌!


大金融陽光燦爛


我看了一下其他幾個回答覺得過於簡單,我來回答一下,拋磚引玉。

3+1+2的高考模式:“3”指語數外,屬於必然要考的科目;“1”指物理和歷史必須二選一;“2”指在政治、地理、生物、化學這4科裡面選兩科。共12種組合(如下圖)。

如果是原來是文科和理科的高考省份,現在變為3+1+2的模式,新模式仍然被稱為“小文理科”模式。

如果你選擇歷史,將來大學的文科的70%的專業你都可以報;如果你選擇物理,將來大學的理工科的90%的專業你都可以報。

如何在物理和歷史兩科做出選擇,主要看是偏文還是偏理,文科特強選擇歷史,理科特強選擇物理。

假如你文科理科比較均衡,那麼你就根據你的學校排名來選擇。比如你所在學校去年本科上線1000人,其中理科上線800人,文科上線200人。而你高一物理排名600名,歷史排名200名,其實你的物理600名的含金量>歷史200名的含金量!你應該選擇物理。



剩下四科:政治、地理、生物、化學,選擇兩科,由於是賦分制,所以你的選擇相當重要!學霸型的學生可以任意選擇,而成績一般的大多數學生一定要注意選科原則: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就業意願,說白了就是你在學校裡這四科的排名哪兩科位置排在前面,你就選擇哪兩科。以後高考才會有一個好的賦分。

歡迎各位大神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


平淡是真oymlq


01、新高考選科出現的問題

新高考“3+1+2”模式,選科組合有12種,“3”是指語數外,並且部分省份對外語有兩次考試,以最高分數計入高考成績;“1”是指必修課,物理和歷史選擇一科;“2”是指政治、地理、生物、化學四門學科選擇兩門,高考會以賦分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那麼問題就來?

孩子喜歡化學卻不喜歡物理該如何選科?孩子喜歡歷史又喜歡物理該怎麼辦?孩子選擇歷史了,會影響學習工科專業麼?等等的選科問題,面對眾多孩子不懂、家長擔心的選科問題,我們該如何辦呢?

02、三點來談談選擇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第一點:理清文理各科可以報考哪些專業

在高考未改革前,一般是分為文、理科,文科(政治、歷史、地理)一般可以報考53%左右的專業,多為文科性質的專業,比如管理學、語言文學、人文學科等專業,工科類專業比如計算機類、設計類等專業,一般情況下報考文科的學生報考專業是不學習工科專業的,因為畢業比較困難。

理科(物理、化學、生物)可以報考90%左右的專業了,除了文科性質有具體要求的專業不能報考,比如歷史學、國際政治等,其它學科都可以報考,尤其工科類專業,並且學習理科的學生,一般都趨向於工科專業,要不是高考分數低同意調劑,我估計理科生學習文科類專業是很少的。

我們再看看各科趨向於什麼專業,物理一般與機械類、電氣類、醫學類、電子類、建築類等專業緊密相連;歷史大家都應該清楚了,與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等關聯較大;地理與氣象類、旅遊類、城市規劃、地質勘察類相關;化學與材料類、生物科學類、化工類、食品科學工程類、預防醫學類相關較大;生物與生物工程、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生產類、動物醫學、森林資源等有關;政治與經濟學類、社會學類、哲學類、法學類相關較大,這就是6科涉及的相關專業,所以在選科時我們必須理清各學科相關的專業是哪些,因為明白了各學科對應的專業,大家再選擇學科時就會更方便了更準確了。

第二點:如何選科

新高考“3+1+2”選科共有12種方法,我們首先要確定“1”的選擇,物理或歷史選擇一門,再確定“2”的選擇,老師用減法來分享選科方法。

1、物理組合選科

物理是一門有意思的學科,它更是眾多專業的基礎學科,其實從“3+3”高考模式向“3+1+2”高考模式的轉變,多變因為物理學科。物理的選科有6種:物理+化學+生物(純理科)、物理+化學+地理(99%的專業可報考)、物理+化學+政治、物理+生物+地理、物理+地理+政治。

選擇物理學科的學生,多半是衝著大學工科專業去的,因為物理是眾多高中生最頭疼的一門學科,如果不是為了報考工科專業,我想很多學生不會選擇物理吧,物理學科確定後,那就需要確定“2”的選擇了,反正有6種組合,每種組合對應的專業會有個別差異。

比如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組合完全是純理科了,90%專業可以報考,選擇物理+化學+地理報考專業高達99%,經個別省份報考數據,這兩種組合報考人數非常多,組合之間的差異性主要是部分對專業要求選擇學科的差異性,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學專業就要求政治學科,985高校的醫學專業會對生物或化學有明確的要求,如果學生不報一些有明確要求的專業,“2”的選擇就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成績選擇就行了。

2、歷史的選科

歷史選科組合:歷史+政治+地理(53%專業可報)、歷史+政治+化學、歷史+政治+生物、歷史+地理+生物、歷史+地理+化學、歷史+化學+生物

選擇歷史學科的學生多半偏向於文科專業,並且計算能力較弱,而這6種組合歷史+政治+地理可報考的專業數最低,其實選擇了歷史,考生報考專業多半趨向於管理類、人文類、財經類、師範類專業,只要注意個別專業就行,比如個別高校要求選擇財經類專業需要學習政治或法學類專業要求政治學科,選科時要注意這些問題。

第三點:選科注意的問題

新高考選科說難並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只要每位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和學習成績及未來發展是比較容易選擇組合的,就像老師講得,我們先確定物理或歷史其中一門,然後從6種組合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行了,但在選科時要注意三個問題。

1、不要盲目跟從

有學生見學霸們選擇了物理,自己也跟著選擇了物理,而自己的物理成績比較差,後期學習會很麻煩,所以在選科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選科。

有學生問:如果我選擇了歷史,想報考計算機類專業可以麼?老師在各科相關專業就很明白的告訴大家了,選擇歷史學科報考專業非常多,像工科類計算機專業、軟件工程專業等是可以報考的,只不過一旦學習文科了,在大學裡學習這些專業會比較吃力,但不影響報考。

2、正確認知自己,做好合理選擇

一般在高中選科時,會進行一次全方面的摸底考試,就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各科有一定的瞭解,考試成績單就是選科最重要的參考數據,因為成績不會說謊,首先看你歷史和物理的各自成績了,如果是滿分制,分數相差不大,就需要你想想未來想學什麼專業了,一般男孩比較喜歡工科,就可以選擇物理學科了,然後根據興趣選擇另外兩門學科。

當然,選擇學科一定要正確認知自己,一是認知自己的各科成績;二是認知自己未來想報考的專業;三是認知自己的家庭情況,比如選擇某個專業,畢業後家裡資源較好,可方便就業;所以選科時,要綜合的分析自己和家庭情況。

3、不要猶豫不決

昨天接到一位家長諮詢:“孩子已經選擇了物理和化學,另外一門地理和生物該如何選擇”?老師回答是如果孩子對某一類專業有特殊愛好,比如想學地質工程、城鄉規劃學等,肯定是選擇地理較好啊;比如想學醫學專業、食品專業,肯定選擇生物較好啊,因為這些個性化專業,部分高校是有明確要求的;而後這位家長又問:“如果選擇了地理,孩子容易考上名校麼?或者名校會不會因為學科而不招啊”?這個問題是完全不用擔心了,除了個別專業,名校是規定學科要求的,其它都是沒有明確要求的,都會以高考成績作為招生主要參考數據的!

所以在選科時,如果沒有對個別專業有要求的話,確定了學科,選擇就好,沒必要猶豫不決或患得患失,更沒必須顧慮太多。

新高考選科是一個全面考慮的過程,不僅考慮各科成績,更是考慮未來報考專業,只要我們理清了各個科目相關的專業,根據自身的學習成績和興趣,選科就不難,難的是我們選擇後是否努力,高中是三年,三年的努力更是至關重要,有時候,我們選擇的並一定是最好的,但我們可以努力把它變得更好,希望我的分析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幫助,加油吧!


學霸哥


3+1+2是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將使得考生學科選擇更加合理,降低選科難度,方便學校教學和管理。之前的“3+3”模式有很多弊端,物理不被看好,使得很多學校物理老師無課可教。

“3+1+2”的選科模式

“3”: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

“1”:從物理、歷史中任選一門作為選考科目;

“2”:從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選考科目。



選擇最利於自己的學科組合

選科要考慮到自己大學時候的專業選擇甚至是畢業後的職業選擇。新高考選科是一個較為複雜的過程,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和絕對優勢的組合。建議大家一定要結合專業覆蓋、學科難度和自身興趣等等方面,綜合考慮適合自己的選科組合!

  1. 考生可根據個人理想、興趣愛好、自身優勢等因素,按照對各科的喜好程度進行選擇。優勢的和有興趣的是最好的參考條件。
  2. 考生要結合報考院校相關專業選考科目要求進行選擇。
  3. 考生可根據所在高中的辦學條件、特色優勢等進行選擇。例如,學校有某個學科上教的好的老師,你可以嘗試一下。


上圖是提供給大家的選科參考,總體來說,理科方向可選性比較大。傳統文科“歷史+政治+地理”選擇範圍較窄。

在選科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選擇“物理+政治+地理”與“歷史+化學+生物”這兩種組合。因為這樣選擇是對學生理科或者文科思維的一種浪費,所以很少會有學生去這樣的進行選科。由於理科偏難,“物理+化學+生物”這種組合也要慎重,非學霸記得自我評估一下,“物理+化學+地理”就很不錯。


青藝影娛


大家好,我是臨沂袁老師

馬上開始的3+1+2高考模式,考生要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優勢等,選擇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才有利於自己。


那麼什麼是3+1+2高考模式呢?

“3”指的是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必考的科目,每科滿分是150分。

“1”指的是物理、歷史這兩科中必選一科,分值是100分。

“2”指的是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在這四門中任意選2門,每門是100分,總分是750分。

雖然在新高考模式選擇性多了,路也寬了,但是同時也使得高考程序越加的繁瑣,考生和家長又多了一大難題。

雖然我們在選科上要選擇自己比較有優勢的科目,但是還是不推薦考生選擇以下的組合:

歷史+政治+地理

原因:專業的選擇受到很大的限制

這三科是最傳統的,純文科的組合,最大的缺點就是所選專業受到很大的限制。因為院校部分專業是有要求必須選擇某一科的才能參考。

物理+化學+歷史

原因:競爭太激烈了

這三科是偏理科的組合,而理科最容易出現強隊手,如果強隊手太多,我們就會失去優勢,從而落下。


不過,無論高考的模式如何,最終都是用成績來說話的。所以還是需要考生不斷的學習,才能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我是臨沂袁老師,關注我,助您高考志願填報。


臨沂袁老師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選課對自己最有利?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是卻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有利於自己這個要求,是新高考選課的最高要求。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更何況這只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一個十四五歲的學生。

怎樣才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組合呢?我用四個字總結一下:性價比高!

什麼樣的組合才是性價比高的組合呢?我覺著應該包括以下四點:專業基本不受限、高考容易拿高分、學習感覺很輕鬆、大學發展很順利。下面我具體解釋一下:

1、專業基本不受限:選課必須要考慮專業,現在學生選課的一個誤區,就是隻看眼前利益,不看長遠利益,什麼好學選什麼。到大學志願填報時,有的學生就會哭了,這個專業沒法報,那個專業雖然能報,但是競爭太激烈,報了也會被刷出來。那個時候才會感嘆:現在眼裡流的淚,都是當初選課時腦子裡進的水。

解決方案:成績中上游的學生,儘量選擇物理,除非是物理確實太差或者歷史有絕對的優勢。因為物理不賦分,選擇了物理,即便總分低一些,報專業時就會發現這個分“更堅挺”,在教育部公佈的“選課指引”中,有18個理工科和1個管理類專業,要求必須物理,而且這些基本上都是各個學校的“王牌專業”,不選物理,那就和這些專業無緣了,分高又有什麼用?所以,選擇物理保專業,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2、高考容易拿高分:高考拿高分當然最重要,有了分數才有機會去報考更好的學校。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度,“3+1+2”模式下,有4科需要賦分,一共12個組合,這樣的選考,就像是田忌賽馬一樣,考驗學生的智商,那麼怎麼選才能得高分呢?

解決方案:既要選自己又要選對手:選自己,就是選擇自己最有優勢的學科,選對手就是選擇對手實力較弱的學科,兩個方面要綜合考慮。

(1)選擇自己擅長的:這個毫無疑問,自己最擅長的學科,優先選擇。比如地理和化學,雖然選擇化學可選專業要更廣,但是由於我不擅長學化學,而更擅長學地理,那麼我就要大膽的選地理,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學科,這是符合新高考的理念的。

(2)選擇人數較多的:人數多,意味著賦分更合理。舉個例子,假如選擇化學的有100人,全省前3%的學生可以賦分到90分以上,那麼只有3個人可以賦分90分以上;如果有1000個學生選擇了地理,那麼就會有30個學生賦分90分以上,其他各個檔次也是如此。在新高考下,由於地理和生物是偏中性的學科,難度相對較小,試卷更客觀,得分容易,所以選擇這兩個學科的人數一般都是最多的。

(3)選擇對手較弱的:如果你的學科沒有優勢,選擇人多的也許只能當成“分母”,比如你選擇了地理,雖然人數很多,由於你並沒有學的很好,所以賦分也不是很高。這個時候,你還有考慮對手的實力,只要對手比你弱,你的賦分就高。選擇那些學科的對手相對較弱?政治、生物、地理。比如在山東省,因為實行3+3模式,學生有20種組合可以選擇,但是結果選擇人數最多的組合,是最不被推薦的組合之一,也就是政史地的“老文綜”組合,這說明了什麼?學習差的學生太多,即便給他們更多的選擇,他們依然會選擇相對比較容易學的政史地。所以,在“3+1+2”模式下,選擇政治的人雖然多,但是學霸少,因為學霸選政治,也沒有把握能賦高分,這一科競爭對手是最弱的,其次是地理和生物。

3、學習感覺很輕鬆:傳統文理分科時,打算學理,只能學理化生這個組合,即便你有不擅長的學科,也沒法換,因為這是“套餐”,新高考給學生提供的是“自助餐”,學生可以把相對較難的學科,去掉之後重新組合,沒有必要都扎堆學理化生組合。

解決方案:如果成績較好,建議選擇理化生組合,因為學生有能力學好這個組合,而且是專業選擇最寬的組合;如果成績中等,沒有必要和學霸去硬拼,可以選擇物理保專業,然後選擇兩科學起來更容易,得分更高的學科進行組合,比如物理+生物+地理或者物理+生物+政治,這都是可以的。

4、大學發展很順利:新高考選課還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學生和老師都不關心大學專業學習情況,他們的目標,就是高考,至於以後如何,走一步算一步。於是就出現了選擇歷史+化學+生物這種奇葩的組合。新高考“3+1+2”,把物理和歷史作為必選,原因就是物理是理工科的基礎,歷史是文史類的基礎。沒有物理的基礎,大學的化學是沒法學好的。在化學、生物、化工、材料、環境等這些所謂泛化類工科專業裡,物理化學(需要熱力學、統計物理、量子力學)和化工原理(比較雜,含流體力學、傳熱學、流體機械等內容)都是最重要的兩大門專業課。

解決方案:如果大學打算學理工科,最好選擇物理,打算文史類最好選擇歷史。如果大學要學化學,儘量選物理,因為物理是化學的基礎;如果大學要學生物,儘量選化學,因為化學和生物有密切聯繫,而且和物理也有一定的聯繫。儘量避免歷史+化學+生物這樣的組合。

以上是我對新高考地區學生選課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給迷茫中的學生和家長提供一些幫助,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對新高考有較多研究,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選課這個技術活愁壞不少家長和學生,李老師真心替你們擔憂。

後悔的一大把,糾結的不計其數,無所適從的一大群。

到底怎麼選才有利於自己,這也把李老師給難住了,這個自己太多了,瞭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我只能講講利弊,讓你們懂新高考選科特點,至於選擇權最終還在你們手裡。

一、“3+1+2”選課的難點在哪裡?

第一個“3”不難,就是語數外,不用選,都得考。想必各位同學和家長都清楚。

1、 第一個難點在“1”裡面

,這個“1”是指要麼選物理,要麼選歷史,只能選其中一個。

問題是選物理還是選歷史呢?各位同學和家長可能比較犯愁。

李老師給你一個建議:如果你的物理很好,哪怕不太好都可以選物理。物理很好的意思就是,平時考試經常能考95分以上或者不低於90分。物理不太好的意思就是至少也要保證在80分以上。

李老師給你們這樣一個量化指標,這樣可以幫助你們如何判斷。

想選歷史學科,要求可以稍微低一些,因為歷史學科偏主觀,不像物理化學,說對就對,說錯就錯,答案只有一個唯一值。

歷史學科的選擇題當然只有一個答案,但是主觀題卻不同。比如說一道5分的題目,兩個老師同時改,有的可能給你5分,有的可能給你3分,如果再加一個老師改可能會給你4分。

這一點都不奇怪。所以,歷史學科對於絕大部分的同學來講都很難考出很高的分數。考90分對物理化學來講經常是必然的事,但是對歷史來講卻是偶然的事情。

李老師也給你們一個量化指標:如果你們的歷史成績平時能始終保持在80分左右,你就是優秀的行列,喜歡就選歷史,不用擔心。

如果平時成績能經常在75分以上,也可以考慮選歷史,這個成績也不算差。

2、 第二個難點就是這個“2”,“2”意思就是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這4門學科當中任意選出2門學科。

同學們和家長最糾結的就在這裡。到底應該怎麼選呢?李老師幫你們分析這四門學科的特點。

化學最難,需要做各種化學實驗,要面對有機化學,化學反應,化學平衡這些極度抽象的知識。

生物相對簡單,需要背誦的內容比較多,只有遺傳規律那一少部分內容相對不好理解。

地理也不是太簡單,很多偏文的同學比較頭疼地理,主要就是地理學當中有一部分知識比較抽象,比如地球運動,大氣循環等等。

政治學科最簡單,上課都能聽得懂,但做題和歷史一樣,主觀性太強,往往很難得高分。

二、到底怎麼選?

如果你的家族基因比較好,對於理科的知識,老師一講就懂一點就透,那麼你可以首選物理,不用太猶豫。

確定物理之後剩下的兩門學科,

如果你是學霸,可以選生物加化學,這是純理科。

如果你算不上學霸,但絕對不屬於學渣行列,你可以考慮物理+生物+地理,或者物理+生物+政治,再或者物理+地理+政治。

如果你的成績在班裡屬於中偏下的水平,你可以考慮首選歷史學科。

比如歷史+生物+地理,或者歷史+生物+政治,當然你也可以選歷史+政治+地理。

李老師強調一點:純政史地組合將來專業報考範圍會受限,也就是說很多理科專業你都沒法選擇。

比如你看到未來環保、基因等前沿學科比較好,如果你選擇了政史地,就不能報考這樣的專業。什麼樣的組合可以報考這樣的專業呢?換個生物就行。

當然,換了生物不一定行,你還得看一看那些高校在你所在的省份專業選課的要求。

以上是李老師給你們提供的簡便易操作的方法,供你們參考。


教師老李


一,高考3+3或3+1+2搞出十幾二十種組合,勞民傷財須叫停,應實行分三科高考:理科,文科,文理科,即語數外加理科綜合,文科綜合,文理綜合(三種綜合分值相同),分別約佔招生計劃1/2,1/4,1/4比例,既有分科又有合科,哪方面都能滿足!二,打通職業教育上升渠道,技師,高級技師,工程師對應專科,本科,碩士畢業生,在公務員等招錄中同等待遇,劃出較大比例。


稻城老表


首先這是個新模式,作為經歷過浙江新高考七選三的想說 性價比真的很重要 興趣和未來和得分難易都需要考慮

語數英是必考的這個沒啥好說

第二物理和歷史任選一門,就專業的選擇面來看 物理要更廣一些,我當年選的物生政,發現只要物生可以報的專業就基本是百分百了,歷史佔比要稍低一些,大多高中學子會覺得物理很難然後覺得歷史文科靠背相對簡單,其實不然,據同學反應浙江當年的歷史選考卷出的題來自犄角旮旯。建議對物理並不是特別排斥的同學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第三是4選2,這個可以建議大家好好考慮選可以得分高的,怎麼樣得分會高呢……浙江7選3裡其實還有一門是通用技術,然後有很多相對來說不是很好的學校選這門的同學特別多,而且前一兩年因為科目新穎卷子可能也比較簡單,就導致賦分賦得很高,我們學校當時基本都是90+…所以選課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然後結合行情進行考慮😂😂

建議文理搭配比較合適

新高考模式看似給了選擇的新機會,其實也會更難,所以大家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