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字行書,有一定基礎,推薦一下學什麼帖比較合適?

指揮控制中心主任


如果說有一定的鋼筆字基礎,想練行書的話,選帖有兩種思路:一是臨現代人的硬筆行書;二是臨古人的毛筆行書。這個看自己的興趣愛好了,我一般建議是選毛筆小行書來練,更有韻味。

今人的硬筆行書字帖

目前市面上見得比較多的硬筆行書字帖,主要是田英章、荊霄鵬、吳玉生三位老師的,也是我比較欣賞的三位老師。三個人的行書各有特點,就看你喜歡誰家的了,沒有高下之分。

田英章老師的“田楷”雖然有很多爭議,但是他的硬筆書法確實得到很多人的好評。他因為有深厚的毛筆書法功底,因此他的硬筆行書非常有意韻。只不過他的硬筆行書牽絲縈帶比較多一些,初學者學的話要注意,可能不太好學。

荊霄鵬是田英章老師弟子,但是硬筆行書自有面目。他的行書更偏行楷,能看出深厚的小楷功底。他的硬筆行書,不像田老師那樣牽絲多,比較中規中矩,適合初學者來練。

吳玉生老師的硬筆行書,我是很喜歡的,很有古代文人書法的氣韻。他的行書俊美、靈動,也能看出他深厚的毛筆書法功底,風格介於田英章和荊霄鵬之間,牽絲不像田那麼多,也不像荊霄鵬那樣偏於楷,不論是有無基礎的人都可以來練。

古人的行書字帖

相比於今人的硬筆行書字帖,我更願意推薦古人的毛筆行書作為字帖。我比較推薦是米芾、趙孟頫、文徵明和當地書法大家啟功先生的毛筆小字行書。

米芾的毛筆一直很喜歡,他的字轉化為硬筆來寫得話一樣很漂亮。還記得85年那次全國鋼筆書法大賽的特等獎嗎?其中有一位老師曹寶麟,他就以寫米芾見長,把米芾的行書用鋼筆寫出來,令人驚豔。學米芾的話,三大帖:《蜀素帖》、《苕溪詩》、《杭州方圓庵記》。

趙孟頫的行書字帖傳世比較多,而且很多都是小字行書,也非常適合拿來作鋼筆字帖。趙氏的行書秀美妍麗,屬於那種雅俗共賞的風格。田英章、吳玉生老師學趙的書法都是比較多的。我小時候也臨過趙孟頫的《洛神賦》,前段時間還臨過他的《心經》收穫很多。代表作很多:《洛神賦》《秋聲賦》《秋興賦》《前後赤壁賦》等等,都是很好的法帖。

文徵明的行書也是那種雅俗共賞型的,用來作為硬筆字帖寫出來也很好看的。文徵明走的也是王羲之、趙孟頫這一條路,傳世作品也很多。代表作:《滕王閣序》等。

當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的小字是公認很漂亮的那種,溫潤秀美,雅俗共賞,獨具特點。他的書法有很高的辨識度,結體很漂亮。他留下了很多小行楷書,都是那種手稿形質的,所以給人感覺很平易近人,不是那種刻意造作寫出來的。這裡推薦兩本,也是南山本人一直在臨摹的:《啟功論書絕句百首》、《啟功絮語》。另外如果喜歡啟功先生的字的朋友,歡迎來頭條本人成立的《啟功書法愛好者交流圈》,為大家提供了啟功先生的各種書畫作品3000多幅電子資料,供大家學習參考。

以上就是南山推薦的行書字帖,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注翰墨今香,關注傳統書法文化,感謝您的支持。


翰墨今香


推薦看是給小孩還是成年人這個得分清楚一下小朋友一定要規範方塊字可以推薦龐中華的楷書。成年人可以練習一下田英章楷書字帖都不錯的。



塑造未來


看了很多別人的回答,有人說要學習龐中華的,有人說要學習田英章的。我敢肯定,說這些的人絕對都是外行,龐中華的字體千萬不能學,那是要誤人子弟的。田英章的楷書、行書都是中規中矩,如果是剛入門的學生練習,是沒有多大問題,但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來說,建議不要學。

學習書法一定要學古人的,學名家的,像二王,歐顏柳趙,蘇黃米蔡這些。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有人說,人家問的是硬筆書法,不是軟筆書法,我知道。硬筆書法也是一個道理,也是要學習古人的,學習名家的。這裡給大家推薦《聖教序》,非常適合硬筆行書練習,《聖教序》是碑刻書法,跟硬筆用筆方法非常接近,硬筆相對於軟筆更加簡單,沒有筆法變化,只要掌握結構和節奏就可以了,所以練習硬筆行書,把《聖教序》作為字帖非常合適。


同一本書


王羲之蘭亭集序


早193066771


硬筆字帖


望仙閣美術館


懇請批評!



用戶2677935376200


毛筆


li4995


陸柬之《文賦》

唐懷仁《集聖教序》

李邕《李思訓碑》

不建議學硬筆字帖


清揚有儀


推薦學習龐中華的硬筆書法


青蓮雲興


龐中華硬筆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