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控食活的好好的,打胰素的人卻有很多併發症,胰島素是不是騙局?

弘陽真人


治療糖尿病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控制血糖達標則是實現這一目的最重要的措施。在降血糖措施的選擇上,胰島 β 細胞的功能不同,治療方案也不一樣:部分患者可通過非藥物治療控制血糖,部分患者則需要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樣是降血糖的治療方案,為什麼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卻發生了不少併發症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升階梯過程,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儘量不要使用口服降糖藥;能通過口服藥控制血糖,儘量不要啟動胰島素治療。究竟使用何種治療方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胰β細胞的功能狀態。胰島β細胞的主要作用是分泌胰島素,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與儲存;當胰島 β 細胞功能較好時,可分泌適量胰島素控制血糖,此時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如運動、控制飲食、減輕體重等措施控制血糖,治療無效者可增加口服藥控制血糖;當胰島 β 細胞功能低下時,胰島素分泌不足以致口服藥降糖效果較差,需要啟動胰島素才能使血糖達標。因此,糖尿病治療方案的選擇由病情的嚴重程度所決定,必要時只有啟動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

選擇了合適的治療方案,是不是就不會出現併發症了呢?當然不是。糖尿病的靶器官損害可發生在糖尿病診斷之前,也可發生在診斷後。多數併發症在早期病變較輕,臨床症狀不顯著,以致患者誤認為還未出現併發症。降血糖治療的目的是為了延緩併發症的發生,不一定能阻止併發症的進展。治療方案的選擇,也可反映出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需要通過胰島素控制血糖,說明病程通常較長,靶器官損害的程度可能也較嚴重,後期出現併發症的幾率相對較高;如果可僅僅通過非藥物治療方式控制血糖達標,說明病情相對較輕,靶器官損害可能也較輕,若血糖長期控制達標,後期出現併發症的幾率相對較低。因此,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出現了併發症,並非由胰島素所致,而是病情的進展所致。所以,作為降血糖的最後防線,胰島素並非騙局。

綜上,糖尿病患者使用非藥物治療還是胰島素控制血糖,由胰島 β 細胞功能與病情共同決定;使用胰島素降血糖的患者,通常病情較長、靶器官損害較嚴重,出現併發症的幾率也較高,胰島素並非是治療糖尿病的騙局。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我家有兩位糖尿病病人,我奶奶86歲了,糖尿病幾十年,僅僅口服降糖藥物,配合控制飲食,幾十年了不注射胰島素,身體還算硬朗,沒有出現明顯的併發症。

另外一位糖尿病病人是我媽媽,她糖尿病十幾年了,每天口服降糖藥物,還要配合注射胰島素。儘管如此,她還是出現了一些周圍神經病變的併發症,住了一段時間的院。

為啥我奶奶糖尿病幾十年,不打胰島素照樣好好的,而我媽媽明明還吃藥還有注射胰島素,卻出現了併發症呢?難道胰島素是騙局嗎?

當然不是!首先,我奶奶的糖尿病發現的早,血糖也只是輕度升高。我奶奶平時啥也不幹,生活安逸,天天就是溜達溜達,鍛鍊鍛鍊,所以可以控制的很好。

而我媽媽,發現糖尿病的時候,已經消瘦有一段時間,一直沒有時間去檢查,因為工作太累,總以為是累的了。當時去查,血糖已經到了20,服用一段時間降糖藥物,效果不佳,於是採用注射胰島素配合藥物的方法。

我媽媽在婦產科三十年,每天上班非常緊張,晚上做手術不睡覺是經常事兒,神經總是高度緊張,因為婦產科不出事兒,只要出事肯定是大事兒。長期的休息不好,神經緊繃,她的血糖控制,經常不夠理想。如果不是注射胰島素,可能更嚴重的併發症早出現了!

所以,同樣的糖尿病,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發病情況也不一樣,自然治療的效果也可能不一樣。不能因為片面之詞,而否定科學道理,這種不是思考,是抬槓。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有些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飲食控制就活的好好的,但打胰島素就出現了一堆併發症?不是這樣看待問題的,因為你可能根本不瞭解個體的情況,而且,道聽途說,不能就看到身邊幾個人的情況就得出這樣的結論。

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全身性疾病,也是一種代謝病,除了比較特殊的妊娠糖尿病及1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的發展一般是需要經歷一個漫長過程,只是身體內部的變化,肉眼看不出來而已。任何一種疾病,很可能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醫生會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不能簡單下結論。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有些糖尿病通過運動飲食可以控制好血糖,看上去就正常人沒什麼區別,還有一些人卻必須打胰島素,其實這是因為這些人很可能患有的糖尿病類型不同、胰島功能受損情況不同、患病年齡以及個體的身體情況等也不同。

1、為何有的人通過飲食運動就可以控制好血糖?

這種一般屬於2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因為這兩種情況很多是由於生活方式不健康引發的。

而且,在患病初期,主要存在胰島素抵抗,一般胰島功能還沒受到大的傷害,通過飲食運動等好好調理,血糖還是可以保持正常的,這時候可以停藥,即很多人聽到過的糖尿病“逆轉”,但這並不代表糖尿病治癒,其實只是因為治療得當,控制得比較好,人體暫時與胰島“和諧”共存。

有些2型糖尿病人患病時間久,但常年堅持控糖,病情也控制得不錯,前期及中期都可以通過飲食及運動控制好血糖,但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功能受損越來越嚴重,慢慢是無法阻止併發症的發生的,這時候就需要胰島素來維持胰島的正常運轉。

2、為什麼打胰島素的人有很多併發症?

並不是打胰島素的人有很多併發症,而是這些人可能本身就是1型糖尿病,胰島素絕對不足,不靠外部補充,身體根本不能自發產生,如果不打胰島素,連生命都不能得到保障。

還有一些2型糖尿病在進行強化治療或存在肝腎功能受損、感染、外傷等特殊情況或胰島功能已經嚴重受損時,通過服用降糖藥已經不能起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時,不得不注射胰島素,這樣才能控制好血糖。

所以,如果不瞭解實際情況,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說打胰島素會引起併發症,打胰島素是為了避免病情惡化,建議糖尿病人最好聽從醫囑,不要道聽途說,耽誤治療,當然,注射胰島素是會產生副作用,比如低血糖、體重增加、屈光不正、過敏反應等,但這些副作用,在生命面前,就微不足道了。


三諾講糖


這個問題太有意思了!

用這種說法來說明胰島素是騙局,其實就相當於說我們國家五六十年代窮一些,沒人欺負我們,現在國家富強了,誰都想來欺負一下,富強就不好一樣道理。

不同的治療方案是基於不同的血糖水平,如果為初發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在10mmol/L左右,這種情況按照指南的要求採用飲食運動治療,血糖確實是可以下降的,並且這樣的血糖,患者的自己症狀也不明顯,沒有相關的併發症出現,當然可以活得好好的。但是表面上好好的,並不能說明病情沒有什麼變化,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各種併發症也會悄悄地出現。

對於應用胰島素的那部分患者,一般來說血糖都是比較高,病史比較長,合併多種併發症的患者,這樣的患者在使用長時間的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以後,血糖長期不能達標,不得不採用胰島素治療。因此這部分患者病情一般比較重,胰島功能比較差。

這部分患者需要應用胰島素,才能穩定病情。事實上,這部分病人就是使用了胰島素,才能將病情基本保持穩定,減少多種口服降糖藥物對胃、肝、腎的刺激,血糖儘可能的平穩,防止併發症的加重出現致殘致死的可能。

有些人危言聳聽,說出了看似正確的錯誤言論誤導許多人,這也是醫生對那些百度看病或者人說不能......等深惡痛絕的原因。

醫患互信才能攜手共同對待我們的敵人,維護我們的健康。


孫醫生講糖


首先有些糖尿病前期或部分輕度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先不用藥,通過控制飲食、加強運動把血糖控制好的。

關於打胰島素出現合併症,不是胰島素的問題,是你沒有控制好,與胰島素無關。首先胰島素如果使用過量會引起低血糖的!低血糖會損傷人的腦細胞,使人的大腦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有些糖友會產生一些錯誤觀念,比如認為打胰島素就可以不控制飲食,可以隨便吃,再或者有的糖友雖然積極控制了,但缺乏糖尿病相關知識,一路盲目的調整,結果血糖越調越亂,難於控制。

另外,你還要明白,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在我們控糖的同時,還要限鹽限油,保持一個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否則,即使血糖正常也有可能出現病發症的。

最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多學習一些糖尿病相關的知識,多與大夫交流,積極控制血糖!


玻璃樽190601


這裡原因一是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

和飲食療法血糖控制理想,也沒有併發症,故患者像正常人一樣,活的好好的。二是糖尿病患者通過運動和飲食控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的也不好,才選用胰島素治療,病情比較嚴重,故身體也受到影響。三是大多數患者有了併發症,才選用胰島素,故患者的身體肯定不好,活的也不好。四是胰島素是目前控制血糖最好的藥物之一,療效肯定確切。五是糖尿病患者都是用其他方法不能有效控制血糖,並且多伴有合併症,才選胰島素治療,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單憑胰島素也不能控制合併症的發展。所以到後期選用胰島素,病人也不一定活的好好的。


孫建業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首先,胰島素絕對不是騙局,胰島素的發現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甚至挽救了一部分人的生命。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用了胰島素反而還不如不用?這幾年藏著的問題不僅僅單純是胰島素的問題,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1.我們來了解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我們常見的分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常常在青少年時期發病,一般偏瘦,是指身體的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這一類人最好打胰島素,藥物治療效果差。2型糖尿病就是我們常常提到,口中常說的糖尿病,這一類病人大多數是中青年以後發病,體型偏胖,是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說你身體分泌的胰島素身體本身抵抗它就不能把血糖降下來。

2.瞭解一下常見的降糖的藥物:

我們常見的有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拜糖平)、瑞格列奈、格列酮類的等等。這些藥物的降糖原理基本上是促進我們身體胰島素的分泌(這個前提必須是身體的分泌胰島素胰島細胞功能好,還能產生胰島素);要麼是緩解葡萄糖的吸收,避免血糖升高。以上的降糖藥物都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否則部分藥物會導致頑固性低血糖,很難糾正,甚至會出現生命危險。

3.平常使用胰島素是什麼?

胰島素是全身唯一一個可以降糖的物質,它可以促進糖、脂肪、蛋白質的合成,所以可能會出現發胖情況。對於1型糖尿病病人而言,無非是救命稻草一樣存在,相當於缺啥補啥;對於2型糖尿病病人,如果胰島素缺乏了一點,可以相對補充,如果對胰島素產生抵抗,那麼可以配合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一起應用。

胰島素有一個副作用:低血糖。我們常常覺得低血糖不就是吃顆糖就解決的問題嗎? 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我們身體的運作一刻也離不開糖,如果出現低血糖,那麼我們大腦的能量輸入就斷掉,出現缺氧,超過一定的時間就可能昏迷,甚至出現不可逆轉的大腦損傷,有些老年人自己一個人在家,低血糖來臨之後不能及時補充糖,可能送了性命。

在急診科經常遇見一大家子人推個老太太或者老爺子過來說,剛剛家裡發現昏迷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急診測血糖都是低血糖,推入高糖後神志慢慢清楚,那麼如果家人沒有及時發現得多麼可怕。

4.糖尿病常見併發症有什麼?

糖尿病腎病、神經病變、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等。糖尿病腎病最終發展成為腎衰竭—尿毒症,是糖尿病病人常見死亡因素之一;酮症酸中毒是身體血糖叫高,酮體代謝不了,對身體產生毒性,可以使人昏迷、胡言亂語等;糖尿病病人神經末梢感覺會減退,跟全身血糖長期處於較高水平刺激有關;糖尿病足,就是我們以前見到的爛腳,是真的生蛆了都不會感覺到痛,通常會截肢。

我們知道了胰島素,知道了降糖藥,知道了糖尿病可怕的併發症,我們還要知道對於糖尿病病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飲食和運動,因為控制飲食可以減少經口攝入的糖,增加運動可以消耗身體內的糖,控制輸入,增加輸出,身體的糖分自然會減少。

5.那麼怎麼就用了胰島素反而出現更多的併發症呢?

  • 1.如果一個人可以通過飲食和運動控制好血糖,那麼他的血糖值一定不是非常高:日常生活也比較有節制,最起碼是個自律的人,基本上也不需要什麼藥物干預。這樣的人血糖控制良好,併發症的出現可以很慢或者到老了也可能才有一點,並不危及生命。
  • 2.用胰島素的病人,血糖水平高:經過飲食和運動血糖控制不理想,仍忽高忽低或者居高不下,甚至有些人還需要配合藥物一起才能把血糖降下來,並且這一類人的生活方式應該是:測血糖—打胰島素—吃飯。一般是按照血糖水平打胰島素,按照血糖水平分配吃飯的量,基本很少有人會這麼做,她們都會有一個心理狀態:反正我用的有胰島素,吃多了胰島素也會降下來;她們有一種依賴心理,因為打了胰島素就不在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並不是因為用了胰島素就不用控制飲食和運動,而是運動和控制飲食過後血糖扔不能降下來,這前後邏輯總是被渾渾噩噩的理解。
  • 3.用胰島素的病人,只要能把血糖控制在安全水平,和那些通過飲食運動就能控制血糖的人在併發症的出現時間上沒有差別:併發症的出現全部都是血糖水平在作怪,並不是胰島素的問題,只能說用了胰島素的人,他們對飲食和運動的重視程度降低了,導致用了胰島素還不如那些沒用胰島素的人血糖控制的好。 那這些用胰島素的人不用胰島素不就好了嗎? 我們想一下,配合著降血糖的胰島素都沒把血糖降低,這一類人如果不用胰島素血糖水平得高成什麼樣子?併發症只能更快的找到他們而已。
  • 4.用了胰島素就會上癮,再也去不掉! 這句話是錯誤的:對於剛發現糖尿病的病人,我們一般建議先注射胰島素,是因為我們外源的加入胰島素,就可以讓自身的胰島細胞休息休息,等穩定以後再讓他們工作,配合飲食跟運動,自身的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就夠自身使用,並不是用了就上癮,用了就撤不掉的人,血糖控制確實不好;還有就是,用胰島素控制好的話,當然選胰島素了,副作用少,比起藥物會引起一些肝臟、腎臟的損害,胰島素可以算是最佳選擇。

最後小結:希望從專業角度能讓大家明白,胰島素並不可怕,它真的是一種非常好的降糖藥物,它的問世拯救了千千萬萬的生命,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堅持檢測血糖,找專業醫生調整藥物,不要隨便到藥店買降糖藥,如果不適合自己很有可能帶來其他的麻煩。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血糖難控制,用胰島素沒錯;早期強化治療也沒有錯,但使用要注意一些問題。

胰島素的用量要與進食量、活動量,讓熱量平衡,不要多吃東西,就用大劑量胰島素去降血糖,這樣體重會增加,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會加重,胰島素量會更多,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大劑量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癥,高濃度胰島素會刺激血管內皮,會導致大血管病變,特別是2型糖尿病,最容易得以冠心病為代表的大血管病變。

要多次監測血糖,不要為了,把血糖控制非常好,冒著低血糖的風險,經常低血糖,一次嚴重的低血糖,會抵消多年胰島素強化治療帶來的益處。血糖控制水平,要根據自己的病情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

對於血糖難控制的患者可以選擇胰島素泵治療,胰島素泵應用可調程序微型電子計算機控制速效胰島素皮下輸注,模擬胰島素持續基礎分泌和進食時的脈衝式釋放,均可通過設置計算機程序來控制,使血糖較強化治療更接近生理水平,血糖更穩定。

所以,胰島素不是不能用,是要合理科學使用。糖助手建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盧大夫講糖


胰島素不是騙局,讓你誤解“胰島素”、服用保健品的才是騙局

糖尿病的併發症常見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和打胰島素沒有絲毫關係,是長期高血糖狀態侵害的結果。打胰島素的目的是控制血糖,這恰恰能減緩停止這一損害。

胰島素是自身胰島B細胞分泌的物質,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病因和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相對不足密切相關。也就是說自己分泌的胰島素不夠自己降糖用了,需要幫助胰島素降血糖。

提供這類幫助的有:口服降糖藥,比如增加胰島素分泌的、增強胰島素作用的、減緩腸道吸收糖分的;外源性的補充胰島素。

很多人都認為糖尿病的治療目的是“血糖指標下降”,其實更重要的目的是改善代謝紊亂、恢復胰島功能、防止和減緩併發症。達到這一目的的治療方式恰恰是你不重視、醫生最開始對你說:

控制飲食、體育鍛煉、減輕體重。

》》關注趙一帆醫生,獲得更多健康知識。


趙一帆醫生


即使目前醫學科技發展如此迅速,但依然無法明確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所以我們針對糖尿病的治療措施還是以降糖為主,並通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幾率。在治療的過程中,療效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現象主要源自治療方式的選擇。



對於發病時間短、胰島功能尚可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建議積通過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因為生活方式的干預是治療糖尿病的的基礎,也是最穩定安全的治療措施,經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大多數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好轉甚至恢復正常。這裡所謂的生活方式干預一般指的是控制飲食、合理運動、穩定情緒、戒菸戒酒、控制體重、心態樂觀、作息規律等。

對於良好生活方式下血糖水平卻仍不達標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議加用口服藥物治療,比如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等藥物;另外,對於長期使用胰島素促泌劑的患者還應該密切注意血糖水平的變化,因為該藥物的效用源自於患者尚存的胰島功能,實際上,每年都有1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胰島功能的持續喪失而導致該類藥物失效。



對於胰島功能微弱甚至喪失的、有嚴重併發症或藥物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來說,積極應用胰島素是此時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它可以為我們補充自身分泌不足的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異常波動,進而減少各種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幾率,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並延長其預期壽命,另外,值得一說的是,胰島素的副作用相對於口服藥物而言要少的多。所以,建議適合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要儘早使用,以提前受益。

糖尿病治療方式的選擇需要以患者的病情現狀為依據,經過醫生的專業評估後再考慮具體的治療方案,不能因為外界的一些謠傳而擅自更改醫生為您個體化的治療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