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GDP增速或將破6“危”中“機”何在?

抗擊疫情 | 中國一季度GDP增速或將破6“危”中“機”何在?

ID:BMR2004

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進展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截至1月29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711例,現有重症病例1370例,累計死亡病例170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124例,共有疑似病例12167例。

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之際,隨著春節法定假期延長,湖北省及多地交通管制,景點、娛樂場所等人流密集區域關閉,以及民眾減少外出等,疫情對2020年經濟的影響備受關注。對於本次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潛在影響,《商學院》記者採訪了多位學者和行業專家,在影響中,也應看到希望之光。

第一季度GDP增速或將破6

據瞭解,“非典”累計病例數從0到5327例,用了將近9個月。目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確診感染人數已經超過非典,且爆發週期縮短為一個月以內,傳染性更強。但按照目前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統計,死亡率約2.2%,低於非典的6.5%。

國金證券研究所近日發佈報告稱,相比“非典”,本次防治措施更充分。此外,近年來醫學技術進步也將有助於本次疫情防治。整體分析認為,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影響或可能小於“非典”,但對於後續疫情的演進,投資者需持續的觀察。

該報告稱,社會零售品總額增速在2003年4-5月(非典爆發期)出現明顯下滑,7月控制期結束後恢復增長勢頭。中西藥品類和洗滌用品類、食品類銷售增長。住宿和餐飲市場受到嚴重影響。在疫情較重的5月份,全國餐飲業零售額同比下降15.5%。交通行業也是疫情影響的一個典型行業。2003年二季度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同比下降48.9%。

2003年,中國正處於經濟增長週期,“非典”對經濟增長影響主要發生在第二季度,但總體未改變經濟上行趨勢,四季度增速分別為11.1%、9.1%、10.0%、10.0%。

與“非典”時期不同,當下我國經濟正處於明顯增速下行週期,2019年全年GDP增速維持在6.1%。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表示,疫情將對第一季度經濟產經較大影響,特別是零售、旅遊、交通、影視等領域。他預計,第一季度GDP增速或將破6。“按季度統計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一個季度。”

疫情對消費方面的影響首當其衝。反觀2003年非典疫情時期,社會零售消費從2003年1月10.0%下滑至2003年5月4.3%。不過,隨後在6月份開始反彈。

由於此次疫情正值春節假期,對消費的影響更為明顯,特別旅遊、交通、娛樂、零售、餐飲等。

回顧去年春節黃金週的經濟增長數據,據商務部監測,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2018年增長8.5%。

在旅遊方面,經中國旅遊研究院綜合測算,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

受疫情影響,可預估今年將受到巨大沖擊。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馬亮教授在採訪中也指出,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顯著的,這不僅指春節假期對旅遊、出行等消費方面的影響,也包括疫情過後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比如,電影行業受到的影響非常明顯,春節檔是一年最重要的檔期,但是今年無片可放。

不過電影行業影響力大,但產值很小。2019年全年總票房只有640億元。雖然電影行業對GDP的拉動影響較小,但是疫情肆虐帶來的破壞是毋庸置疑的。某影投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商學院》記者表示,今年會非常難過。

有分析認為,疫情對中小企業的衝擊巨大。工廠停工、銀行還貸壓力、人力和房租等成本不減等都將壓垮眾多無力抵抗風險的中小企業主。

不過,1月26日,銀保監會下發通知指出,受疫情影響暫無收入人群可合理延後還貸,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通知。但是馬亮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春節假期延長三天,復工時間不會繼續推遲,對經濟影響不會太大。

對於春節返鄉的農民工來說,除湖北省內各地交通管制依然較嚴,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拐點,也將陸續正常返工。

疫情帶來的在線之“機”

壓力當前,馬亮認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也是有限的,特別是和2003年非典相比。

談及原因,他認為,目前數字經濟已經佔到中國經濟總量超過三分之一,數字經濟受疫情的影響並不明顯。所以,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會受到根本性影響,而隨著疫情在春季結束,經濟復甦的速度會是驚人的。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馬亮認為,疫情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取決於疫情防控工作進度,同時,還要看到經濟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影響,會抵消疫情的負面影響。

與非典在2003年3月春運過後集中爆發不同,此次肺炎疫情在春節期間大肆蔓延,與春節假期重合,減少了企業停產停業的誤工成本。

目前有不少企業確認假期結束後,短期內採用遠程辦公模式。一些科技企業紛紛推出了遠程協同辦公整體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正常復工。

同時,在線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宅經濟”的發展,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

根據七麥數據顯示,1月21-27日下載量上升最快的50款應用前三類為,休閒遊戲類、視頻影音、醫藥相關,分別佔比52%、8%和6%。比如玩吧(你畫我猜玩到一起)、狼人殺、我是謎(語聊交友劇本推理)、歡喜首映(瘋狂的外星人全網獨播)、平安好醫生、Sweet Snappy Photo Editor、阿里巴巴(1688)、口袋狼人殺(經典版本)等。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向《商學院》記者分析,疫情對商業形態產生的眾多不利影響中,客觀上會促進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比如遊戲、視頻、電商等都會受益。

他認為,在電商領域,由於平臺型電商受到一些商家無法正常復工生產的影響,可能恢復較慢。自營為主的電商企業在這一特殊時期,受益可能更大。其次,春節期間,對快消用品需求增加,比如天貓超市、京東超市、每日優鮮、美菜等生鮮電商會受益。但是對供應鏈和配送人力考驗更大。

“雖然法定春節假期只延期三天,但是從疫情目前的防控情況和後續影響看,對線下零售行業的衝擊短時期不會結束,可能會延遲到二月底。對於培養以及轉移用戶購買習慣來說,這個週期已經夠長。”李成東表示。

除了對電商行業影響,足不出戶,自我隔離也為在線教育的發展帶來契機。

1月23日,上海市要求各培訓機構和托育機構從即日起至2月29日暫緩開展線下服務(若有延長將另行告知)。

可見,線下培訓機構、遊學機構、研學機構、幼兒園等等都會迎來不同程度的衝擊。

拼圖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王磊認為,可以預見在至少在接下來的3-6個月的時間內,所有線下培訓機構和學歷教育機構都將面臨嚴峻考驗。

他指出,疫情對教培機構再次轉型會產生倒逼作用。雙師教育、在線直播、在線錄播、在線社群等各種形態會更加成為受歡迎的教育場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將大行其道,在線的比例也會逐步提升。

從1月24日到26日,北京學而思、北京新東方學校,以及山東大智教育、河南平行線教育等眾多地方教培機構相繼發佈公告稱,寒假班線下課程“平移”為線上課程,不少機構保證原授課老師,原上課時間,原課程內容。

2003年非典對教育培訓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據王磊回憶,新東方面臨著集中退費的生死劫,幾乎命垂一線,好在俞敏洪老師“保守”創業,始終未曾隨意動用預收的學費,挺過了危機。而幾乎同年創業的好未來,因此從一開始就探索在線教育。

而教育機構能否抓住機遇,成功轉型還需要實操層面的考驗。

疫情防治依然是工作重點

目前疫情防控依然處於關鍵時期,對經濟產生的持續影響還難以預估。不過,面對經濟增長的壓力,疫情防控仍是當下工作的重點。

據瞭解,目前一線醫護人員已找到了多種對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有明顯作用的藥物,包括一些治療艾滋病毒的抗病毒藥物。關於疫苗的研製也正在加緊進行。

不過,依然需要幾個月的等待。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1月28日接受採訪時,談到疫苗研製時指出,滿打滿算各方面支持,要三個月到四個月,但是也可能這還不夠,現在科技人員正在研究它的中和抗體。不過他指出,(疫情)應該在一週或者十天左右達到高峰,不會大規模增加了。

馬亮指出,在公共管理方面,此次疫情防控的一些問題值得關注。一是地方政府在應對疫情時的準備不足,無論是物資保障還是信息溝通都值得改進。二是跨層級、跨地區和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調方面還有待改善,出現很多信息不對稱、數據不一致、業務不協調的問題。三是在應用信息技術並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方面還有待提升,特別是要考慮如何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於防疫工作中。

從事醫療器械行業的企業負責人張偉(化名)向記者表示,後續國家對醫療特別是疾控系統的投入會越來越大。

不過,他也指出受疫情影響,對疫苗產業的刺激只是暫時的。因為此前的假疫苗事件,國家已經下大決心治理,疫苗市場會更安全、更透明。以後的疫苗市場國家監管會更嚴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