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騰訊現在比阿里巴巴差那麼多?都差1200億美元了?

侃大山來了


格調不同,結果不同

我覺得這就是公司創業之初,設立的目標,決定了公司最終的市值和命運。阿里的馬雲致力於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騰訊的馬化騰致力於好像沒有口號,所以能看到的就是QQ、微信和遊戲。

助力發財的生意

其實我覺得阿里相當於是當一個創業的導師的角色,讓有頭腦的人,可以在網上開店做生意。同樣形成了良性的生態系統,方便大家購物在網上。這也造成了大家都更樂意宅在家,即使出去逛街也是看看樣式尺碼,回家網購。加上各種購物節,確實讓大多是人享受到購物的快樂,也節省了不少錢,就是實體店的商戶,很多沒有轉變思想的,無法適應的,都最後難以為繼,這不能怪阿里,相信沒有他們,也會有其他的誕生,這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經過。

助力墮落的生意

騰訊因為一開始的即時通訊起家,確實讓我們減少了很多溝通成本,讓幾大電信運營商少賺不少錢。而且視頻免費,非常的及時和高效。讓我們身在外地的人和親人的溝通實現了零距離,微信確實功不可沒 ,這是騰訊好的一面。騰訊壞的一面,就是遊戲業務,讓很多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雖然說,孩子們都不小了,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且我相信,即使不是騰訊,現在很多的遊戲公司都活的很滋潤。之所以騰訊被大家詬病,就是太大,樹大招風。大家講很多負面的都交給騰訊了,讓其他的小的網遊公司得以安然無恙。

最後總結

商場也是戰場,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樣的道理。所以阿里有更多的獲得民心,所有他的市值比較高,但是股市這玩意,就是個數字。說不定哪天騰訊又上來了,不要太當真,都是數字遊戲。看看就好,認真你就輸了。


張敬醫


阿里巴巴現在總市值約為42431億港元,划算美元為5420.55億美元。騰訊現在總市值約為31694.42億港元,划算美元為4048.95億美元。倆家公司的市值不是相差1200億美元,而是相差僅1371.6億美元。

首先,兩家公司都是十分優質的公司,也是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公司。當然兩家公司的市值相差千億美元也是事實。在這裡我們需要知曉,騰訊的資產約有9412億港元,負債約有4558.42港元。而阿里巴巴的資產約為12746.65億港元,負債約有4747億港元。從資產與負債方面,阿里巴巴要優於騰訊。

並且,阿里巴巴現在的估值約為24.5倍,而騰訊的估值約為33.3倍,從估值的角度講,阿里巴巴更為合理。當然,從估值方面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淨利潤要優於騰訊,2019年至今騰訊的淨利潤為950.58億港元,而阿里巴巴的淨利潤為1726.54億。

所以,兩家偉大的公司,在細分財報對比中,實際騰訊略遜色於阿里巴巴,兩者的市值也就有著差距。

其次,騰訊能做的,阿里巴巴也能做,而阿里巴巴能做的,騰訊不一定能做。這些年阿里巴巴一直在埋頭苦幹深入開發、研究大數據、雲計算等,而騰訊在這方面顯然是落後於阿里巴巴的。阿里巴巴除了現在除了核心商業為大頭營收以外,雲計算也在逐漸發力,佔比總收入已經達到約8%的水平,這一情況未來仍舊可能放大。騰訊的大頭營業收入,則是來自於增值服務,可以理解為遊戲。

那麼,雲計算以及阿里巴巴固有的商業模式,可能被其他公司一時間代替嗎?顯然是不會的,一些關鍵技術,阿里巴巴擁有知識產權,是不可能短時間被其他公司代替的。而騰訊呢?遊戲、社交,都有可能被後來居上的代替掉。

所以,阿里巴巴在技術方面擁有不可代替性,而騰訊具有可被代替性。這也是阿里巴巴淨利潤高於騰訊、市值大於騰訊的重要原因。

最後,這兩家公司已經深入至我們的生活,都是偉大的公司,相差千億市值並不能說明誰一定勝於誰。


厚金說


對於騰訊現在差阿里1200億美元的市值差距其實沒必要太過驚訝,最近這2年阿里和騰訊之間的市值一直處於交替領先中,有時騰訊領先,有時阿里領先,因為在我看來目前阿里領先1200億美元也屬於正常現象!

1、騰訊最高市值仍高於阿里:

2018年1月的時候騰訊股價曾到達474.279港元/股,按這個價格計算騰訊市值當時高達5600億美元,成為當時第一高市值中國上市企業。而阿里以截止到11月27的股價計算,最高市值也就是5300億美元。

因此,當前阿里的市值雖然高於騰訊,但並未突破當年騰訊創下的第一高市值,至少還差300億美元。

2、騰訊阿里市值交替領先:

就以往的市場情況而言,當前騰訊1200億美元市值的落後只能說是暫時的,並不代表騰訊從此一直落後於阿里。我們不妨將時間往前推,看看阿里上市5年來的股市曲線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2014年整體是阿里市值領先,2015、2016屬於兩家貼身肉搏階段,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初屬於騰訊領先,2018年1月創下高峰後騰訊整體略佔下風,當中曾經有短期的相同。

因此從整體情況來看,騰訊和阿里適中還是處於同等水平狀態,並沒有出現跟不上的情況。

3、騰訊阿里收益增長均穩定:

我們可以在看看阿里和騰訊的具體經營情況,從營收和利潤情況上來看,這2家在過去的幾年中增長比例幾乎相同。

阿里這幾年的營收和利潤基本都保持在50%左右的的增長率,騰訊的這兩方面的增速其實也是相當穩健的,最近7、8年淨利潤始終在26%左右的增長,營收則保持60%以上的增長。可以說騰訊整體情況是比較穩定的。

4、2019年騰訊數據不如阿里

騰訊現在差阿里1200億美元的市值,更多的是反映的當前的現狀,或者說2019年騰訊在各方面的增速上不如阿里。在過去的三個季度中整體營收騰訊少阿里500多億元,利潤上同樣也是不如阿里的。從今年的騰訊股價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最近半年整體處於下滑狀態。

而反觀阿里各方面數據都較好,因此股價上揚就不奇怪了,香港上市後整個市值高於騰訊也就很正常了。

5、阿里掌控更多關鍵領域

此外,阿里現在的市值也更多了反映了最近2年阿里的整體佈局!阿里現在滲透的領域越來越多,比如去年開始進軍了芯片產業已經開始有成果出來。同時阿里講究的是大戰略,滲透的領域和收購的企業都需要為整個大阿里服務。

而騰訊更多的是財務性投資,不多講究控股,更多的是提供資源合作的模式,這種情形下看似騰訊系產品很多,但正真能實現掌控的企業其實並不會太多。

這種狀態下阿里的把控能力會更強,騰訊就會相對較弱!

Lscssh科技官觀點:

綜合來說,騰訊差阿里1200億美元市值的差距在哪裡?其實核心就差在了我這裡說的第5點,阿里滲透的領域更多更全,並且屬於全權掌控。而騰訊的合作模式把控力度太低,再未來體系化的作戰中,不一定能贏過阿里。

但是,1200億的差距並不是很多,這種差距也只是暫時的!AT這兩家的競爭遠未結束,未來還將會有激烈的火拼。



Lscssh科技官


先看看兩者的最新市值比較


截止2019年11月28日中午收盤,騰訊控股總市值3.23萬億港元,阿里巴巴市值4.27萬億港元,騰訊足足比阿里少了1.04一萬以萬億港元市值,差距不少。阿里PE(TTM)為24.54,騰訊PE(TTM)為33.67%。

兩者差距這麼大的原因主要在於:


1、兩者總股本相差較大,目前騰訊總股本為95.5億股,而阿里總股本214億股,僅僅比較總市值而不考慮總股本,這個比較本身就不科學。


2、阿里巴巴港股和美股同時上市,在計算市值是港股加上美股總和,而騰訊僅僅在港股上市,如果騰訊也在美國上市,按照資本市場目前給兩隻股票估值的標準來看,騰訊市值大概率會高於阿里巴巴。


3、從兩家公司的業務和佈局來看,目前騰訊廣告和遊戲收入處於下滑態勢,且騰訊目前全面轉型,從一個遊戲廣告為主轉為同阿里一樣的平臺型,公司轉型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市場給予相應的市值是合情合理的。同時未來看,阿里各產業群佈局完成,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加清晰明瞭。


4、阿里是一家偉大的企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騰訊只是一家大企業,為了商業目的有點不擇手段,在投資這面前形象不一樣。


總之,看似同為互聯網企業,但是其實業務模式,佈局,股本以及投資者預期迥然不同,市值相差萬億港元也沒有啥驚詫,很正常!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騰訊和阿里都是世界頂級的互聯網龍頭企業。

以前都說阿里賺的是女人的錢,騰訊賺的是男人的錢。

但是如今來看,阿里確實比騰訊強了。

因為阿里不僅只有阿里,還有阿里雲,還有菜鳥聯盟,還有達摩院,還有螞蟻金服,還有其他各種生態,都是屬於獨角獸,頂級行業。

所以說,現在的騰訊和阿里確實有著一定的差距。

就拿剛剛在香港上市的阿里來說吧,僅僅用了一天的世界,就突破了4萬億港元的市值,超過了之前一直霸佔著榜首的騰訊港股之王地位。

對於騰訊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確實已經開始佈局了所謂互聯網生態的運作,但是對比阿里互聯網的生態來說,騰訊的互聯網生態可能還欠一些火候。

而這也是騰訊從遊戲,從社交,走向互聯網生態的一次轉型,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

面對阿里這裡不斷的用戶提升,雙11的不斷新高,明顯騰訊在遊戲上對於用戶的黏連度是下降的。

一個是賺著消費的錢,一個是賺著社交和遊戲的錢,兩者的差距居然慢慢拉開了,這就是馬化騰所擔心的,所以必須轉型和改革。

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的時候,遊戲的佔比是達到了55%,而到了2018年卻僅剩下33%;

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的時候,社交網絡的佔有率23%,而2018年依然是23%;

雖然其他的業務有所增長,但是騰訊兩大主營業務的佔比都出現了滯漲和下降的趨勢。導致了2018年,騰訊的營收利潤增速跌至歷史低谷。

所以,阿里巴巴再不斷地引流,而騰訊卻不斷地在流逝人流,自然也就造成了業績上的兩極分化!

2019年第一季度,在營業收入規模大致相當的情況下,阿里巴巴創造了51%的同比增長速度,而騰訊的收入增速則為16%。在淨利率方面,繼上季度大幅下降之後,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的利潤率恢復至32%;而這一季度阿里巴巴的利潤率則為28%,不過雖然相比騰訊略遜一籌,但是2019財年以來,阿里巴巴的利潤率已經連續兩個季度穩定在28%及以上。

不得不說,騰訊必須改革,必須改變。否則與阿里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要知道,人家馬雲手裡還有達摩院,還有菜鳥聯盟,還有螞蟻金服這幾張王牌沒啟動呢。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騰訊市值比阿里低一千多億美金,主要是在阿里香港二次上市以後。從騰訊和阿里來看,目前,騰訊已經是社交加遊戲加投資,而阿里則是電商加雲計算加投資。兩個互聯網巨頭基本上都是“中國互聯網一攬子投資組合etf”。

為什麼騰訊總市值比阿里低,我想在幾個方面造成:

第一,企業格局。阿里胸懷大志,有達摩研究院,平頭哥芯片研發,曾經也搞過手機操作系統。但是,目前,阿里營收中排名第二的是“雲計算”,而云計算是未來互聯網巨頭的第二戰場,目前,阿里雲計算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微軟。

第二,騰訊和阿里面對的威脅不同,從騰訊來看,其視頻受到優酷和愛奇藝的壓力,而其遊戲儘管獨大但是競爭者眾多,泛媒體則受到頭條等侵襲。反過來看,阿里在電商,受到京東和拼多多的競爭,雲計算這塊業務國內相對份額第一,競爭對手差距較大。

第三,從騰訊去年來看,作為其主要業務的遊戲,去年版號審批在遊戲產業都出現問題,這個嚴重影響了騰訊的股價表現,應該看到去年以來,騰訊股價下跌30-40%至今依舊在低位徘徊。而阿里股價基本上沒有什麼重大的下跌調整,維持在接近高位區間。

因此說,目前,騰訊市值低於阿里一千多億美金,未來要看騰訊的遊戲版號和變現能力是否加快釋放,是否在其他戰略上,有類似阿里在雲計算和達摩研究院那樣的前瞻和戰略佈局。



屠龍刀fei0598


近日,阿里巴巴風光赴港交所上市,首個交易的股價上漲達到6.59%,市值突破4萬億港元,一舉超越騰訊,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第一大上市公司。不過,有港交所人士稱,當前阿里的市值雖然高於騰訊,但並未突破2018年1月騰訊創下的第一高的市值。但不管怎麼説,阿里在上市的頭一天,就已經取代騰訊成為港股之王。

實際上,騰訊也算是一個巨無霸,此前長期佔據港股市值排行的第一名,目前市值超過了3.2萬億港元。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股價也漲了15倍之多,總體騰訊還是非常優秀的。其實,這次阿里市值超過騰訊,並不是騰訊不夠好,而相對於來説阿里更加優秀。騰訊在各個方面都與阿里有較大差距。

首先,騰訊主要從事的是社交、遊戲。除了微信就是QQ,還有遊戲,其他產品並不突出,發展得也不夠好。但阿里早已形成了互聯網生態圈,阿里不僅只有淘寶和天貓,還有菜鳥聯盟、達摩院、螞蟻金服,還有其他各種生態,而且都屬於獨角獸,頂級行業。就拿螞蟻金服來説,立足於互聯網金融服務,其估值已高達2000多億人民幣,一旦將來上市,必然又是一個行業獨角獸!一個是賺消費的錢,一個是賺社會和遊戲的錢,兩者的差距就慢慢拉開了。

再者,騰訊的兩大主營業務的佔比出現了滯漲和下降的趨勢。先看騰訊的社交網絡,2015年時,社交網絡的佔有率達23%,而到了2018年依然是23%。再看,2015年遊戲的佔比達到55%,而到了2018年卻僅剩下33%。雖然,騰訊的其他業務有所增長,但騰訊的主營業務已經快不行了,馬化騰現在要再佈局互聯網生態轉型,這位樣與阿里相比差距已經明顯拉開了。

此外,阿里現在的市值也更多了反映了最近2年阿里的整體佈局!阿里現在滲透的領域越來越多,比如去年開始進軍了芯片產業。同時阿里講究的是大戰略,滲透的領域和收購的企業都需要為整個阿里巴巴服務。而騰訊更多的是財務性投資,不多講究控股,更多的是提供資源合作的模式,這種情形下看似騰訊系產品很多,但正真能實現掌控的企業其實並不會太多。

最後,從財務數據上看,2019年第一季度,在營業收入規模大致相當的情況下,阿里巴巴創造了51%的同比增長速度,而騰訊的收入增速則為16%。在淨利率方面, 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的利潤率32%;而這一季度阿里巴巴的利潤率則為28%。雖然,阿里相比騰訊略遜一籌,但是2019財年以來,阿里巴巴的利潤率已經連續兩個季度穩定在28%及以上,後面第三、四季度,有可能會超越早已疲倦的騰訊。

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僅上市一天,其市值就超過了騰訊,阿里巴巴的實力確實要比騰訊略高一籌。從戰略佈局上看,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互聯網生態圈,而且阿里巴巴控股的企業都在行業內排名靠前。而騰訊除了社交和遊戲兩大業務之外,就沒有什麼亮點了,現在馬化騰終於想要佈局互聯網生態圈,為時已晚。此外,騰訊兩大主業已現疲態,未來業績增長勢頭難有樂觀。而阿里巴巴涉足控股了互聯網領域多個行業的優秀企業,業績都在蒸蒸日上,前途無量。所以,騰訊頭一天總市值被阿里巴巴超越就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不執著財經


騰訊和阿里巴巴作為我國互聯網的兩大巨頭,兩者一直在明爭暗鬥。阿里巴巴作為我國最大的電商平臺,而騰訊作為我國最大的社交平臺,雖然兩者的主營業務不一樣,但實際上兩者直接或間接在很多領域都有都有正面的競爭。

作為我國兩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最近幾年也一直霸佔著我國上市公司市值前2的位置,不是阿里巴巴第一就是騰訊第一。

不過最近幾年騰訊跟阿里巴巴的差距貌似正在逐漸拉大,這種差距不僅僅是營業收入,社會影響力的差距,還有市值的差距。

比如最近幾日阿里巴巴迴歸香港上市,只用一天的時間市值就超過4萬億港元,美股的市值目前也突破了5300億美元。而截止目前騰訊的市值只有3.2萬億港元,按照當前港元對美元的匯率計算,摺合4080億美元左右,這個市值比阿里巴巴少了1200億美元。

看到這估計很多網友都表示不理解,在互聯網行業市值的高低跟用戶數量有很大的關係,用戶數量越多活躍度越高,通常情況下對應的企業市值會越高,而騰訊目前擁有QQ跟微信兩大社交平臺,而且兩個平臺的用戶量都超過10億,平臺用戶活躍度也長期霸佔國內前三的位置。

比如在2019年10月移動APP活躍人數排名當中,騰訊旗下的兩個平臺微信和QQ位居前2位,其中微信的月活躍度達到9.6億人,而QQ的月活躍度也達到7.5億人。這兩個平臺均要比阿里巴巴旗下的兩大平臺淘寶和支付寶活躍度更高(其中淘寶的月活躍度是7億,支付寶月活躍度是6.75億)

當然騰訊除了微信和QQ之外,騰訊旗下的騰訊視頻,QQ瀏覽器,騰訊手機管家,應用寶都排在了前20的位置,而且用戶量都在2.7億以上。

如果單純從用戶量的角度來看,目前騰訊說國內第二,沒有人敢承認是第一。

既然騰訊的用戶量這麼龐大,為何騰訊會掉下國內上市公司市值第一的寶座呢?這裡面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但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營業增速放緩。

從2015年開始,騰訊營業收入呈現一個爆發式增長的階段,大多數年份增長的增速都達到40%以上,在最高峰的2015年其營業收入增速甚至超過了50%。

但到了2018年,騰訊整體營業收入是3126.94億元,同比增長32%,這個增速要比2017年下降了20個百分點以上,而且其淨利潤也只有787.2億人民幣,比市場所預估的822.9億人民幣低了將近40億。

進入2019年之後,騰訊的營收增速進一步下滑,其中2019年上半年總營收1742.86億元,同比增長18%,2019年第三季度總營收為972.36億元,同比增長21%。從騰訊2019年前三季的財務數據來看,預計2019年增速將會比2018年下降不少。

第二、用戶增長遇到瓶頸。

騰訊作為我國最大的社交平臺,很多用戶都離不開騰訊,但是我國的人口畢竟有限,再怎麼增長也就那麼14億人,騰訊跟QQ的用戶量已經長期徘徊在10億左右,沒有什麼進步了,而且還有下跌的可能,比如2019年10月份移動APP活躍用戶當中,微信的活躍人數就下降了0.12%。

雖然最近幾年騰訊一直在致力於拓展海外市場,但其海外市場表現並不太理想,很多國外用戶基本上都只是whatsAPP、facebook等平臺,真正使用微信的畢竟是少數,所以騰訊在拓展海外市場過程當中是困難重重,一直沒有突破性的發展。

如果未來騰訊的用戶量不能保持增長,那麼它就會面臨一個用戶增長的天花板,到時候其他業務也會受到影響,這對於騰訊嚴重依賴用戶流量變現的平臺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

第三、業務模式未來增長空間不足。

騰訊和阿里巴巴作為我國兩大巨頭,兩者的主營業務是不一樣的,阿里巴巴的主營業務主要是電商,但是最近幾年他們也在積極發展金融,物流,科技等其他行業。目前阿里巴巴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平臺,而是成為一家綜合性的科技集團,其旗下比較知名的平臺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巴巴,支付寶,阿里雲,菜鳥物流,聚划算,優酷,阿里文娛,達摩院等等。

這裡面任何一個平臺單獨列出來在行業裡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其業績增長空間是非常可觀的,而且從阿里巴巴的實際業務增長來看,其業務增速也比比騰訊更快。比如2020財年Q1,阿里巴巴實現營收1149.2億元,同比增長42%,高於市場預期的1115.9億元;2020財年Q2實現營收1190.2億元,同比增長40%,高於市場所預期的1166.95億元。

跟阿里巴巴全面開花相比,騰訊目前除了傳統的主營業務之外,它更像一家投資公司,目前騰訊的主營業務主要來自於廣告、遊戲、增值服務、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等幾個方面,此外還投資了700多家公司。

其中游戲一直是騰訊營收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最近幾年騰訊的遊戲增長並不太理想。比如2018年財年騰訊的智能手機遊戲收入778億元,同比增長24%,但這裡面第四季度同比增長只有12%;另外2018年個人電腦客戶端遊戲業務收入506億元,同比下降8%,其中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更是達到13%。因為遊戲業務下降比較厲害,到了2019財年,騰訊甚至在財報裡面都沒有單獨把遊戲列出來了。

從騰訊的業務模式來看,不論是遊戲,還是廣告收入,他們的增長空間都是比較小的,這點相比於阿里巴巴全面開花來說並不具有優勢。所以我們看到最近半年多時間,騰訊的市值總體是呈下降趨勢的,這種下降趨勢除了跟當前香港的形勢有關之外,我認為是跟騰訊自身的發展也有很大的關係。


貸款教授


現在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經明顯領先於騰訊了,截至當前,阿里巴巴的市值是4.24萬億港元/5347美元,而騰訊的市值是3.17萬億港元/3998億美元,騰訊的市值只有阿里巴巴的75%,或者說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經超過騰訊34%,這個差距已經不小了。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騰訊的增速放緩,以及阿里巴巴的營收已經明顯超過騰訊。

1、騰訊的增速放緩

在2018年的年中報表,騰訊的營收增速是38.66%,但是到了2019年的年中,營收增速已經下滑至18.4%,增速幾乎是腰斬的。而歸母淨利潤也從2018年前三季度27.17%的增速下滑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11.22%。


而阿里巴巴的增速雖然在過去的一年也在下滑,但是下滑的幅度比騰訊要小,而且絕對值也比阿里巴巴要高,2018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長是61%,而到了2019年第二季度依然有42%,雖然下滑了,但是依然保持有42%的增速,這個增速已經是騰訊的兩倍。

2、阿里巴巴的營收已經超過騰訊

第二個就是阿里巴巴的營收的絕對值已經超過了騰訊

,在2018年的自然年度,騰訊的營收是3127億元人民幣,而同期阿里巴巴的營收是超過了3400億人民幣的。

而到了2019年,兩者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開了,2019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連續兩個季度阿里巴巴的營收突破了1000億人民幣,而騰訊前三個季度的營收總額也才2715億元,而阿里巴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 總額已經達到了3274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騰訊2018年全年的營收。前三個季度的營收阿里巴巴已經超過騰訊20%了。

也正是因為阿里巴巴的營收絕對值已經超過了騰訊,淨利潤的絕對值也超過了騰訊 ,而且阿里巴巴的增速還是騰訊增速的兩倍,這些業績都實實在在的說明阿里巴巴比騰訊領先的事實。

3、市值取決於業績和估值

上文已經講到阿里巴巴的業績已經絕對的領先騰訊,這個差距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將進一步拉開,那麼騰訊唯一有機會超越的就是估值上能夠佔優勢,但是這個機會也沒有了。


目前阿里巴巴也回到了香港資本市場,兩個公司在同一個資本市場,估值是一樣的,而且又是同樣的互聯網行業,行業的估值還是一樣的。再一個兩個都是已經非常成熟的企業,所以估值也很理性,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兩者的估值是不會有明顯差別的,即便是有 ,那也是阿里巴巴會高於騰訊,因為阿里巴巴的增速更高,可以給與更高的估值。

雖然兩者的滾動市盈率有差別,但是從市銷率來 看

,兩者是一樣的,騰訊是8倍,而阿里巴巴是8.8倍。阿里巴巴上市以來股價接連上漲,這個導致了市銷率的估值阿里巴巴比騰訊高一些,在上市之初兩者的市銷率是一致的。


壹號股權


從最近幾年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公司市值的交替領先,到今天阿里巴巴拉開騰訊公司1200億的差距,證明了兩家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在資本方看來已經產生了比較大的差異,也印證了阿里巴巴的在未來格局規劃上更加清晰明瞭,特別是在收購這方面目前看阿里巴巴的全資收購納入阿里體系的做法,對於支撐未來企業更大的格局明顯有更大的好處,雖然很多企業在併入阿里巴巴體系之後變得不如之前那麼有靈氣,但阿里巴巴並不在乎此,因為阿里收購的目的就是為了納入大的阿里體系,為阿里巴巴整體的格局服務,正是阿里巴巴這種霸氣的做法,導致了阿里巴巴在控制力方面變得越來越強,辦事的效率也越來越高。

騰訊方面在社交方面的天然優勢,讓遊戲產業產值在去年已經取得了新高,但一家如果市值完全靠遊戲來拉動註定長久不了,而且遊戲的發展還和政策息息相關,所以騰訊公司從去年年底開始就開始進行了全面的整改,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以及在新的業務拓展上也在積極展開,像最近推出的看點表明了騰訊的觸角已經開始伸向了信息流方向,在這個領域字節跳動和百度屬於頭部玩家,未來信息流的發展也是一種趨勢,騰訊公司最近一直在內容方面深耕細作,所以進軍信息流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現在的騰訊公司也是一直在尋找變化,而且在研發投入上也在國內企業的前列,但整體感覺上還是距離阿里的格局差一些。

現在的騰訊公司另外一個角色是投資公司,在旗下數不清的投資企業,投資的目的是賺錢,是為了拓展自己的護城河,收益方面更加具備優勢,相對比阿里巴巴直接全資收購的模式,在支出上看似少了點,但是在控制力上明顯少了許多,所以阿里巴巴在調配流量方面以及整體的執行力方面更加的強大,所以在這方面騰訊有點落於下風,但騰訊公司也有自己非常明顯的優勢,因為從流量佔比來看還是佔據絕對的優勢,這種狀態下調整下思路也能很快殺回來。

阿里巴巴在技術方面,由於有了自主研發的阿里雲的牽動,幾乎所有的業務都圍繞著阿里雲展開,像智慧城市的推動以及線下支付的全面普及,在國內的滲透力也是領先於騰訊公司,現在國內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項目都是阿里巴巴在承辦,而且在人工智能阿里巴巴已經走在國內領先的地位,在新的技術領域的探索方面騰訊已經有些力不從心,當然就本身的實力而言還是非常的強大,同阿里巴巴相比已經有了差距,像阿里巴巴成立的達摩院也在慢慢開始花花結果發佈的AI芯片立即就在行業內引起了轟動,最近幾年騰訊公司除了圍繞老的業務開展之外,新的方向的探索和成果上已經落後了,馬雲的阿里巴巴的格局已經不拘泥於電商了,現在的阿里巴巴集團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帝國。

在資本運作上阿里巴巴迴歸到香港上市也是在為未來考慮,同時還能拿到更多資金辦更多的事情,現在的阿里巴巴在整體格局玩的越來越嗨,而且在國際影響力方面也領先於騰訊公司,最近幾年在境外的電商的投資經營已經初見成效,外圍的資本市場對於阿里巴巴也更高看一眼,騰訊公司主要還是立足於國內市場,所以在國際格局上已經展示出差距,互聯網時代就在於變化,現在就斷言騰訊公司已經被遠遠拋下,很明顯不符合現實畢竟調整期的騰訊相比較有點短淺,還是要看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