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有多少溫州投資商,浙江有多少江蘇投資商?

zhchso


浙江很窮的,看看浙江的馬路,跟江蘇比,那叫機耕路,除了杭州有幾根高架橋,其他城市幾乎沒有,江蘇哪個城市沒有幾根高架?我是地道浙江人,原來也以為浙江很富,但江蘇去多了,就認識到江蘇比浙江富多了。浙江的小老闆是多,但現在小老闆比不上打工的有錢了,打工的錢都在自己口袋裡,老闆是有利潤了,國家要交稅,工人要獎金,留下的沒多少了。虧損的時候,國家和工人的不能少,虧損的自己拿出來。所以江蘇比浙江富很多


山裡樵夫896


我分享一下我旁邊的情況,座標吳江經濟開發區,我認識的旁邊差不多有十二個公司是浙江溫州蒼南的,我是在我表哥公司當管理,分年紅,這邊溫州的比較多,蘇州領導到溫州招商引資的,我們上來建廠房有補貼,水電半價。


蘇州敏華實業


這應該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也沒誰會花時間去統計這樣的數據吧。

浙江和江蘇都是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但浙江人善於經商是出了名的,據統計每9個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闆,每26個浙江人中就有一家企業,浙商也是全國最大的商人團體之一,它們把生意做到了國內外,因此在江蘇來自浙江的投資商應該不少,不過卻很少聽說江蘇投資商。



溫州在浙江乃至全國的知名度都很高,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曾經的“溫州模式”與“蘇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並立,享譽一時,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溫州人做生意也是槓槓的,炒房團是出了名的。而且溫州人愛闖蕩,有報告顯示,每10個溫州人裡就有3個在外地發展。省外的溫州人主要發佈在江蘇、廣東、上海、福建、北京等經濟發達省市,其中溫州人外出打拼最多的地方就是江蘇,2018年的數據顯示是15.9萬,至於有多少是投資商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吧,江蘇和浙江經濟發達,兩地經濟聯繫是非常密切的,由蘇南、上海和浙北組成的長三角就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而且兩地的大中小型企業都非常多,相互投資發展也不足為奇。


錦繡中源


此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如果是百強民營企業所屬省份的統計,尚且有數據支撐,而此問題還將範圍侷限在溫州投資商,那麼更加不好統計,只能以大概情況去衡量兩個省份各自的投資。
首先是浙江投資商,因為浙江商人其實遠遠不止溫州這一體系,包括杭州、紹興、寧波等城市都有大量的商人,這些城市所共同的群體才組成了著名的浙商。浙商群體在江蘇的投資是比較多的,因為浙江本身的地形,以及行業模式等並不是特別的政策優勢,以浙商群體有很大一部分產業設立在江蘇。
反觀江蘇省,雖然江蘇的民營企業在國內排名第二,但是單講民營投資,江蘇省外出投資的商人數量並沒有浙江那麼高。而且江蘇的民企雖然很多,大部分都是以生產製造業的配套產業的形式存在,工廠模式較高,不像浙江那樣投資全行業。此外上面說了江蘇省很多都是以配套產業形勢存在,而且江蘇適合建設工廠的地形更多,所以江蘇商人絕大多數還是在本省發展。整體而言,在江蘇投資的浙商群體人數更多,拒不完全統計,從改革開放至今的四十多年時間裡,浙江商人在江蘇的總投資額超過一萬億,設立的大小企業超過13萬家,這個數據量遠遠超過反向對比的江蘇在浙江投資。不但是在江蘇省的投資,浙江商會基本遍佈全國各地,北至東北、南至廣東、西至甘肅、青海等都有浙商群體活躍,不僅在小商品製造商,礦產、房地產多有涉及。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我們村200戶左右,大概有70戶在湛江叫丹陽的地方做眼鏡,40戶左右在蘇州吳江做布,江蘇應該感謝溫州人


鴻運270409956


浙商是行商,蘇商是坐商。主要是環境決定了兩者的區別。風調雨順,吃飽飯,誰會離開家鄉去外地!


一碗紹興黃酒


我國目前有兩大最著名的商人團體——浙商和粵商。這兩個商人團體擁有規模極大的社會財富,在我國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粵商的代表人物有李嘉誠、馬化騰、何享健、楊國強、黃光裕,等等;浙商的代表任務有宗慶後、馬雲、李書福、丁磊、郭廣昌,等等。


江蘇作為第二大經濟大省,當人也有規模龐大的商人團體,被稱為蘇商,目前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創辦京東的劉強東。但無論在規模還是實力上,蘇商是不能和浙商粵商相媲美的。

江蘇有多少溫州投資商,浙江又有多少江蘇投資商?這一點無從考證,也沒有官方數據。

有報道說浙江在省外的產業一年創造的財富可以和該省GDP相媲美。如果屬實,這是一個恐怖數字。2018年,浙江省GDP高達5.6萬億元。

在浙商中,溫州商人又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浙江溫州,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倒閉了。”這首歌為什麼說浙江溫州而不是浙江金華或者浙江寧波?

2009年之後,溫州商人相對平靜了一點。在這之前,全國各地有什麼行業好賺錢,那裡就有溫州商人,溫州炒房團、溫州煤老闆的名氣那是如雷貫耳,響徹南北。2009年經濟危機後,溫州產業鏈出了問題,溫州商人才相對清靜了下來。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共建立212家異地溫州商會,共覆蓋數萬家來自溫州的企業,產業規模近萬億元。170多萬溫州人在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創辦了500多個商品交易市場,擁有40多萬個營銷網點,年銷售產品達6650億元。還有60萬溫州人分佈在世界93個國家和地區,這些走南闖北的溫州商人,在全國17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溫州商會,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建立了溫州商會。



江蘇和浙江都是民營經濟發達的省份。民營經濟佔全省經濟中貢獻了絕大多數的就業行業,大部分的稅收和進出口貿易。相比之下,浙江的民營經濟比江蘇更為活躍。在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浙江有四五家民營企業入圍。


財經知識局


這個沒有專門的統計數據,只能從現有統計數據當中的相關資料進行估算。

蘇州是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據2018年蘇州市外來人口來源統計,浙江並不是主要的外省人口來源地。其數量在外省排名當中,處於第6名之外。總數量應該在5萬人以下。溫州只是作為浙江的一個組成部分納入統計,沒有單列。溫州人口約佔浙江1/5強,考慮到外出人口的比例較高,不妨記為1/3。由此估計,在蘇州常住的溫州人數量大約在2萬人不到。

蘇州的外來人口數據具有指標性意義,這是因為蘇州的外來人口,在蘇南城市當中首屈一指,而蘇南又是江蘇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蘇北實際上是一個人口流出地。按照蘇州佔全省1/3的比例算,在江蘇的溫州常住人口,大約就是5萬人。

在江蘇的這些溫州人,應該是包括各種類型的。其中既有大商人,也有個體戶,也有打工的。具體的比例需要通過調查統計才能得出。這裡只做一個簡單的推算,按照1:3:6的模式分配。也就是說,如果把個體戶也視為商人,那麼有40%的溫州外來人口可以被視為溫州商人,也就是2萬人。

當然,必須指出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些溫州商人,雖然在江蘇投資,但本身並不在江蘇定居,而這樣的人往往都是資本比較雄厚的大商人。換句話說,在江蘇的溫州商人人口,其實也不完全反映溫州商人在江蘇的經濟實力。

那麼江蘇在浙江的情況如何呢?

根據浙江省2010年外來人口統計數據。浙江的江蘇外來人口總量為34.2萬人,排名第十,佔比2.9%。假設這個比例不變,由於浙江近年來外來人口增速比較快,這個數據可以估算為大約在50萬左右。

同樣的,這個人口是包括了所有類型的外來人口。考慮到江蘇人的經商意願,確實沒有浙江人強烈。不妨把經商比例扣減為浙江人的一半,也就是說約有20%為商人或者個體戶。那麼這樣的話,江蘇在浙江的商人數量大約是10萬人。

和不在江蘇定居的浙商類似,其實也有不少蘇商並不在浙江定居,但也在浙江投資。外來人口數量也不完全反映商人的經濟實力。

這兩個數據出來之後,可能會讓很多人不滿意,所以下面做一點簡單的解釋。

首先,從絕對數量上看,10萬人比2萬人多,但是考慮到這是以一個省對應一個城市,因此這種比較本質上並不合理,但這是提問者的問題。

其次,從兩省的外來人口分佈來看,相互之間的關係其實不如想象中的密切。雙方都不是對方的主要外省人口來源地。江蘇最主要的外省人口來源地是安徽和河南。浙江則是安徽和江西。雙方都在各自的外省人口來源地中排名5名開外,比例都在5%以下。

再次,把個體戶和商人混同,有一定合理性,但確實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個體戶的經濟實力不一定不強,很多人選擇個體模式經營主要是為了控制企業的主導權。所以如果把個體戶全排除,就把這部分人的經濟力量排除掉了。但是總的來說,個體戶的經濟實力普遍偏弱,和商人有相當大的距離。如果真的要進行嚴格的研究,這個篩選過程當然是必須的,不過在目前各種資料比較匱乏的情況下,只能以這種方式做一個簡單的估計。

最後,相比較而言,商人數量遠不如投資額更能反映相互之間的經濟關係。根據2006年浙商雜誌的統計數據,當時浙商對外投資,最熱門的地區是上海,北京和廣東,都超過了2000億元。江蘇只有600多億元排名5名開外。另外說明一下,這是累計投資。這說明江蘇不是浙商投資的重點區域,倒是和兩者相互之間的人口流動一致。去年揚子晚報上報道江蘇浙江商會的活動時聲稱浙江已經在江蘇累計投資1萬億。從06年到18年,12年間從600億漲到1萬億,速度非常之快,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1萬億包含了大量的協議投資,真實的數據還會更小一些。按照實際投資打個6折計算,也就是6000億。除掉期初的600億,在除以12年,年投資大約在450億。考慮到增長性,早期數據應該會比較低,近期數據會比較高。現在的年投資額大約在600億左右。這個數據是比較合理的。

至於江蘇對外投資,沒有找到對浙江的投資數據。不過找到了前幾年對安徽投資的數據,大約為300億。這是年投資數據。考慮到蘇皖兩省由於人口流動和文化上更為親近一些,應該要比對浙江的投資多。按一半折算的話就是150億。考慮到近年來的增長,大約在200億左右。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存在著以上海為中介進行投資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江浙兩省都有,比如江蘇的企業在發展壯大以後遷到上海發展,成了上海企業,在計算投資的時候就變成了上海企業,向浙江投資就進入了上海對浙江的投資。浙江也有此類情況。從統計原則上講可以不予考慮。如果要考慮此類問題,那麼就沒完沒了,其他各省的投資也要考慮這種最終來源地問題,整個統計將無法進行。從總體來看,遷往上海發展的浙江企業,確實有,但佔比也不是很大,這種情況在江蘇企業當中也是如此。不會整體上扭曲統計數據。

比較之後就會發現,兩者的投資差額大約為400億左右。這說明總的來說,浙江資本確實更多參與了江蘇的經濟發展建設,但就這個具體數值而言,在江蘇的整個投資規模當中佔比很小,不具備主導作用。

總的來看,無論是商人人口還是投資額,應該說並不和一般人心目中的印象相一致。長三角當中,江浙之間的互動是不足的,兩者之間更多還是以上海為中介,展開經濟合作。相互之間的經濟影響力,比很多人預想的要小得多。


用戶4325101516


只有浙江投資商,很少聽說江蘇投資商


聚焦之火太陽能


浙江重商,而且都是和老百姓息息抯關的,所以感覺哪裡都有浙商。江蘇重實體,不是老百姓的消費品,而且蘇商低調。就象現在曰本制裁韓國。中國離開浙江還能說得過去,但離開江蘇一定傷筋動骨。本人常年在外,江蘇牌照轎車真比浙江的多。江蘇人十分重手藝的,走上社會必學一門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