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PC電腦已經被智能手機邊緣化了,為何其價格屢高不下呢?

減肥與營養知識小課堂


近幾年來,智能手機的使用人數和使用時間大幅增加,而PC(個人電腦)的使用率卻略有下降。感覺PC似乎已經被智能手機邊緣化了。

實際上PC更是生產力工具,而智能手機更是消費品,PC並沒有被邊緣化。只不過PC作為生產力工具的特點更加明顯了。因為以前PC的部分“消費”功能逐步被智能手機所替代,使得PC的“生產”功能更加單純。

試想身邊的案例,十幾二十年前,鄉村路上跑的機動車中,貨車佔了很高的比例。而今天,轎車以絕對優勢的比例勝出。以前貨車也可以順便載人,而現在更多被轎車取代。小型貨物以前都是貨車拉,現在變成了轎車也可以拉一部分小型貨物(更多還是載人)。但是,不管怎麼樣,大宗貨物,絕對還是貨車的天下,它的本質功能一直沒有被替代。貨車的價格也沒有顯著下降。

貨車就好比是PC,轎車就好比是智能手機。

生產力工具的價格不僅不會降低,反而還略高於消費品。所以從供需關係來說,作為生產力工具的PC,不會因為智能手機的異軍突起而降價。

為什麼普通人覺得PC似乎已經被智能手機替代了,聲稱好幾個月都沒有開過電腦了呢?還是那個原因,PC的消費功能,也就是娛樂、生活的功能確實已經被智能手機替代得差不多了。而我們忽略了很大一部分人在工作中是靠PC吃飯的。這就是“生產”。這讓我想到一件事,頭條上很多人因為買菜的時候用不到高等數學,就否認數學的作用,這就是典型地沒有區分生活和生產。

在生產力上,PC主要用於辦公和設計。

所謂辦公就是類似於微軟office的那些功能:文字處理、基本的圖片視頻處理、電子表格、幻燈片,還有由此衍生的審閱、審批、批註、檢索、統計等功能。在辦公領域,智能手機也可以完成一小部分,但很有限。比如可以瀏覽公文,瀏覽幻燈片演示文件,可以修改,可以表示“同意”、“已閱”。但是真正花時間的工作卻都是在PC端完成的。典型地,PC負責“生產”文件,而智能手機可以用來使用文件。智能手機也可以生產文件,但是效率很低很低,應應急可以,要是日常都這麼用,這麼低效,肯定沒有市場競爭力,早被炒魷魚了。

PC最得意的領域,那一定是:設計!如果說在辦公領域,智能手機還能完成一小部分,那麼在設計領域,智能手機幾乎寸步難行。設計是很大一部分技術人員用來吃飯的主要技能。為什麼要學知識、學文化,從小學唸到大學、研究生,原因之一就是用來設計。

設計有很多種類,比如圖紙設計、機械設計、建築設計、遊戲設計、軟件設計、平面/3D設計、動畫設計,影視設計。從實物上說:高鐵、飛機、火箭、橋樑隧道、芯片、操作系統、5G、機器人等等等等,都離不開設計。而且無一例外,這些設計,都是PC的主戰場,智能手機幾乎一樣也幹不了。如果說智能手機在整個過程中也能派上用場,那也正如上面提到的,手機只是用來完成部分辦公,而不是設計。

除了辦公、設計,PC還可以用於研究。比如數學建模、受力分析、信號仿真、數據挖掘建模。科學家們離不開PC。這些功能是智能手機暫時無法替代的。

順便提一下,除了生產,PC還可以用於高端消費,比如AR/VR,大型3D遊戲、KTV/大型演出,等等。這些用智能手機是很吃力的。

當我們明白了,PC的功能竟然如此強大之後,就知道PC根本就沒有被邊緣化。它是強大的生產力工具。而智能手機更多地用於消費,比如娛樂、購物、出行、社交、音視頻觀賞、新聞閱讀等、學習等。

既然是生產力工具,它的價值就依然很大,不會因為相對於智能手機的市場比例變小而貶值。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也受成本影響。而PC的供求關係並沒有變得供大於求,成本也沒有顯著降低,因此價格一直很高。關於成本問題,既然是用來生產,用來掙錢的,當然性能不會太低。普通PC的性能遠遠高於智能手機,還能夠持續長時間工作。高性能,價格當然不會低。


犍為真人


誰說的?現在電腦相比以前便宜太多了。我2003年左右攢的電腦。賽揚700 15G硬盤 32兆內存 TNT2 顯卡 華碩P3B-F的主板(現在都不懂為啥我賽揚cpu要選這麼個主板)。當時花了7200元。今年雙十一淘寶攢了臺電腦5000元,i79700 gtx1660 nvme1tb 16g內存 。你還說電腦貴?


ztjmax


我從事電腦行業二十多年了。現在PC 電腦現在已經便宜很多很多了。

當年1-2萬元起的的家用電腦 到現在500甚至更低可以買一臺win10平板電腦 。

至於現在專門的家用電腦越來越少。不過我們的手機 平板 機頂盒 智能電視機 路由器 等等 不都是一臺臺的電腦嗎?


jinesc


  客觀地說,PC電腦被智能手機邊緣化這是一個假象。嚴格來說,在家庭中PC電腦確實被手機邊緣化了,企業辦公和政務處理,以及工廠的自動化生產,這些應用場景中PC電腦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PC電腦淡出家庭娛樂


  十年前,PC電腦還是主流的一個娛樂平臺。當時人們如果要玩網絡遊戲,或者是上網聊天,上網看電視居,基本都是通過PC電腦。智能手機普及後,很多人基本不再用電腦玩遊戲,直接手機玩遊戲,看電影大片。

  在家庭娛樂這個場景裡,PC電腦確實被智能手機給邊緣化了。現在,一些比較火爆的遊戲,也是基於手機平臺的,比如王者榮耀,還有出名的“吃雞”類遊戲,都是手機遊戲。


  PC電腦是辦公的首選


  娛樂僅僅是PC電腦的一項應用,除此之外,電腦還有更多的應用。比如,企業辦公,基本上還是要靠電腦。拿最簡單的文檔撰寫來說,用電腦寫稿件要比手機的效率高多了。

  雖說電腦也可以寫文檔,做表格,但不如電腦用起來方便。此外,諸如建築設計,還有圖像處理這些工作,智能手機是無法完成的,只能用電腦。再說大一點,工廠的一些自動化控制,都是需要靠電腦。


  與智能手機相比,電腦可以長時間工作,而且操作界面更舒服一些。所以,辦公、政務處理和工廠的自動化管理是無法離開電腦的。

  綜合來看,電腦和手機是兩個定位完全不同的產品。在娛樂應用層面,手機與電腦的區別已經越來越小了。不過,在商業辦公領域,電腦還是最佳的平臺。  正是因為電腦市場前景廣闊,電腦的價格才會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畢竟PC技術也需要合理的利潤去支撐產業升級。


賈敬華


PC電腦的價格,普通配置組裝的電腦,價格還算是有所降落,但是高端電腦的價格,的確是居高不下。

為什麼手機已經佔領了本來屬於電腦的那麼大的市場,而電腦的價格卻沒有出現崩盤式的下價呢?

小迷認為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普通配置的電腦價格

普通配置的電腦,其用戶,一般是辦公單位,或者家用需求不高的用戶。

這類電腦,其實相比較五六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價格已經降低了不少了。

目前的價格算是穩定在一個平衡點。

什麼叫平衡點?

就是電腦的所有硬件的價格加起來的這個總的成本價,肯定是必須比售價要低的。

現在的售價已經非常接近成本價了,所以普通電腦的價格,已經下落到一定的程度了,無法在下壓了。

二、高端配置的電腦價格

高端配置電腦的價格,的確是高高在上,因為有使用價值所以有存在價值呀。

而高端電腦,一般存在於特殊的行業,或者尖端的行業,這種行業裡,高配電腦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小迷的單位,設計到整個學校的視頻拍攝及影視後期編輯,這種工作性質,對電腦的配置要求很高。

前年,小迷辦公室統一更換了windows系統工作站,每臺價格在5萬元,尤其是工作站配置的專業顯卡,使得視頻後期編輯,更加的方便。

又在去年,還買了一款蘋果垃圾桶造型的電腦,價值14萬,但是做影視後期,數據處理的速度的確比windows系統工作站,快了五六倍。

同樣的情況還存在於專業遊戲、特效開發師、廣告編輯、動畫製作、藝術總監、程序員等行業。

所以,電腦是永遠不可能被手機徹底取代的。


電腦裡有隻毛毛蟲


邊緣化?

是是你之前對電腦的使用就不多,很多娛樂,網絡瀏覽功能本來就可以被現在的手機輕易取代.

但電腦不是隻用來玩小遊戲和上上網,看看電影等.

電腦是生產力工具,就連IPAD等平板都不能稱之為生產力工具.微軟surface屬於平板電腦,不同於蘋果安卓的pad.

大型遊戲,動輒幾十上百G.手機跑個試試.

工程軟件都是基於電腦的.

編程還得靠電腦,用手機平板寫代碼.頭髮掉光是小,不提前完成可是要扣KPI的.

手機APP最終連入互聯網的還是靠一臺臺服務器.電腦

只是原來對電腦依賴很少的少部分人,現在可以脫離電腦.一部手機足以.

這個量也確實對個人消費電腦市場有一定影響.但很多大的電腦產商主要靠企業業務部分.消費級市場的這點縮小.影響並不是太大.

只能是經過這麼多年,需求市場相對飽和.公司更換電腦的速度有所下滑.比如我們公司,6年才更換一次電腦.對於大量的服務器來說,更換週期也較長.所以看起來電腦廠商的整體業績近幾年都下降了.


八零蝸牛


如題所述

你認為智能手機,已經非常普及,並且代替電腦的部分原有功能,為何價格還居高不下?

先不說智能手機,就來說說臺式電腦的部件組成,CPU,內存,主板,以及硬盤

對於CPU來講,除了國外進口中國的生產原料,核心部件CPU,現在基本是靠進口,內存顆粒,雖然前一段時間紫光的內存條已經投入生產,但目前來說,主體的內存顆粒,基本還是靠進口,主板CPU旁邊的供電電容,全部是進口,基本用的是日本貨,還沒有聽說主板的CPU的供電電容大規模的使用中國貨,還有就是主板的芯片,基本也是全靠進口,硬盤的控制電路,核心技術,就包括機械硬盤的磁盤,目前,國內還是生產不了吧?

包含這麼多的因素,你覺得臺式電腦或者筆記本價格能降到什麼程度?

再來說功能,對臺式電腦或者筆記本電腦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對於臺式電腦或者筆記本電腦的認知太少

拋開玩遊戲,瀏覽網頁,辦公自動化,在你的眼裡面,最多是一個遊戲機,而不是計算機,在專業領域裡面,比如視頻渲染,3D建模,航拍數據處理,大型數據處理,雲服務器,等等,要是舉例的話,估計篇幅不夠用

所以臺式電腦,即便是你不玩了,不代表在專業領域裡面能夠被手機取代

仔細觀察,手機現在的作用,就是玩遊戲,玩微信,看視頻,包括一些辦公自動化的軟件,你來給我講講,手機還能做什麼?除了能使人變成近視眼,手機控,貢獻是什麼?


俠客挨踢數碼


PC的價格盛宴在2010年之前,三千塊就能買一臺高配臺式機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有十幾個廠家在瘋狂競爭,除了蘋果和IBM,其它都在猛打價格戰,甚至出來一千多塊錢的上網本,那個價格真叫一個慘。

2015年左右,智能機已發展到鼎盛時期,一部華為旗艦手機都要四五千了,賣的依然是火爆的不行,為什麼?因為用戶都不用電腦了,都去用手機了。電腦市場需求一下子萎縮沒了,原來那十幾個廠家一下子死了一大批, 沒死的也不敢打價格戰,標個高價有價無市的裝死。所以看上去沒什麼買,但價格都很高。


新科技觀察員


先說結論:PC電腦遠沒有被智能手機邊緣化。

題主之所以會感覺PC電腦已經被智能手機邊緣化了,肯定是自身平常只是用電腦上網聊天看新聞,所以覺得手機出來以後,上網聊天看新聞完全可以用手機代替,電腦這東西已經可有可無了。

其實如果你僅僅想用你的電腦來實現上網聊天看新聞的功能,價格可以說真的很便宜了,買一臺不過時的全新電腦,現在也就一千出頭的樣子,跟一部底端手機的價格都差不多了。

但題主看的那些價格居高不下的電腦,大概率就是那種I7+2070級別的,分分鐘上萬元閃瞎人的眼睛,價格直逼最新款的IPHONE,但可惜這類電腦真的不是用來上網辦公看電源的,這類電腦都是用來實現手機不能實現的功能,比如說工程製圖,玩大型遊戲,編程等等,而要實現這些功能,對電腦性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遠不是那種一千多元的電腦能夠相提並論的。

頭條上經常有此類相關的問題,終歸還是因為提問者對電腦信息瞭解的少,對電腦的一些高級功能感觸不深,以為電腦也是主要上網聊天看電源用的。


EXCEL乾貨君


PC並沒有被邊緣化,而且目前不可能邊緣化。

很多人一直認為智能手機將取代一切PC設備,包括我們經常用的電腦。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替代的關係,手機固然有很多電腦無法做到的功能和便捷性,但同樣電腦也有手機無法實現的一些東西,比如辦公的條件手機就顯然不如電腦來的快捷和方便,所以更客觀地說,電腦和手機更像是一種互補的關係,而不是相互替代。電腦和手機是兩個定位完全不同的產品。在娛樂應用領域,手機與電腦的區別已經越來越小了。不過,在商業辦公領域,電腦還是最佳的平臺。正是因為電腦市場前景廣闊,電腦的價格就會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畢竟PC技術也需要合理的利潤去支撐產業升級。


價格屢高不下的原因我想主要是主要組件依賴進口。

對於CPU而言,除了國外進口的中國的生產原料,核心部件CPU,現在基本是靠進口,內存顆粒,雖然前多次紫光的內存條已經投入生產,但目前而言,主體的內存顆粒,基本還是靠進口,主板CPU旁邊的電源電容,全部是進口。圖片來源於dramx


根據Canalys,IDC,Gartner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報告2019Q3全球PC市場回暖。

圖片來自Canalys

從統計中我們可以看到,相比於2018年同期,前五大PC廠商2019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均實現了增長,其中聯想和惠普的增長分為達到7.2%和8.5%。2019第三季度PC市場總出貨量達到7086.1萬臺,相比2018年同期有著4.7%的增加,PC市場整體呈現復甦態勢。

圖片來自IDC

而在IDC的統計數據中,2019年第三季度PC市場相比去年同期有著3.0%的增加,前五大廠商的排序與Canalys一致,但在具體數據上略有不同(兩家機構統計方法存在差異)。

圖片來自Gartner

10月10日,Gartner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報告中也是同樣的結果。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PC總出貨量為6811.5萬臺,同比增長為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