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張載的“橫渠四句”


張載祠亦稱張子祠,位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城東26公里處的橫渠鎮。為中國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關學領袖張載的講學臺。張載祠前身為崇壽院,因張載年少時讀書與此而改為橫渠書院,現寶雞市眉縣有張載祠、張載墓與橫渠書院。寶雞文理學院也成立了寶雞文理學院橫渠書院。

張載,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其廟庭與周敦頤、邵雍、程頤廟、程顥廟合稱“北宋五子”廟。字子厚,漢族,祖籍大梁,徙家鳳翔郿縣橫渠鎮,人稱橫渠先生。

仁宗嘉祐二年,三十八歲的張載赴汴京應考,時值歐陽修主考,張載與蘇軾、蘇轍兄弟同登進士。

張載之弟監察御史張戩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與王安石發生激烈衝突,被貶至公安縣,張載估計自己要受到株連,於是辭官回到橫渠。

張載回到橫渠後,依靠家中數百畝薄田生活,整日講學讀書,“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半夜坐起,取燭以書……”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大量著作,對自己一生的學術成就進行了總結,並親自帶領學生進行恢復古禮和井田制兩項實踐。

橫渠四句 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北宋大家張載的名言。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將其稱作“橫渠四句”。由於其言簡意宏,一直被人們傳頌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