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有一百萬是買房還是做理財?

wo型wo塑


任何商品都有周期,都有繁榮與衰落房子也一樣,經過連年的大漲,房價已是頂部區域,而股價卻在相對低檔,有100萬的話,建議做期權,50etf,不要做賣方,要做只做買方可以先學習,慢慢了解,趕上牛市資產翻翻再翻翻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學會止盈止損,也很適合做長線定投。投資和投機都是相對的,現在房市相當於投機,很多人認為買了房子,國人觀念認為是固定資產至少不會賠錢,可是事實上現在處於高位的房價,最好的情況就是房價不跌,城市裡中年人身家幾套房的筆筆皆是,這是隱患,當大家都認為房子不值得投資的時候,想出手變現就會成為很大的問題。在牛市可期的前提下,有一定量的資產做可跟隨資產週期的配置方式,是有效的跟隨經濟發展的快速成為中產的方式。當然不懂就別瞎做了,還是學習為主。眼光要放長遠,世界經濟都是相通的,別國以前經歷的我們正在經歷,或許速度還會更快。


已是穀雨


首先你得有個大前提,買房的情況很多,全款?貸款?

從目前情況來看,銀行貸款利率逆天的高,3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51%,相當於基準利率1.124倍,同比去年3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4.46%,上升 23.54%。首套房最低為上海的5.11%,最高為鄭州的5.96%。

看看這利率,如果你是全款買房,你這100萬在二線城市上車也就買個小戶型,成都、武漢啥的就別考慮了。有升值空間的也就重慶比較大,但是能買到堪比中大獎,全憑運氣。

如果你計劃去個好點的二線甚至是一線城市,那就要揹負鉅額債務了,自身償還能力好的話,你去試試吧,如果不好的話,那就不介意買房了。畢竟,全家的幸福指數是靠現金流砸出來的,節衣縮食地去理財投資,完全沒必要。

還有一點,在權衡買房與理財這個問題上,你可以算算投資回報率麼。以現在重慶的房價來估算一下,未來應該還有3000元/平米的升值空間,也就則意味著12%左右的年化漲幅。找個可靠的P2P,完全可以實現12%的年化收益吧。如果有能力,有水平,炒股,這可不止12%,遠勝您揹著貸款買房投資吧。


對於純粹投資或投機的,現在不介意買房了,如果放在前兩年,你大可不必考慮,直接入手。如果你是剛需,自住,現在能買就買吧,畢竟此時居住屬性大,以後回過頭來,那房價又高不可攀時,理財那點收益根本填不了這坑。


天天說錢


在過去的二十年,手裡有一百萬的話顯然是買房合適,升值三五倍都很正常。但是這是過來人回頭看得出的結論,放在之前,多數人未必有這個膽量或眼光。

我自2017年就曾經說過,2018年起房產將失去投資價值,無論是商品房還是商鋪。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理財,哪怕年回報率只有4%,也不要再買房了。


銀行信貸收緊,商品房限購,緊隨美國加息,二手房出售需要拿到不動產證後至少兩年,一系列的舉措,都是為了防範金融風險。


所以,自2018年起,房產的流動性將大幅降低。而自2018年起買房的人,跟當年股市6000點時入市一樣,會吞下自己親手摘下的苦果。


如果是全款買房的剛需,家底厚,反正是自住,不管何時買,反正不賣,也就不管漲跌了。

但是如果需要貸款,設想一種情況,房價幾年間下跌30%甚至50%的話,房價尚且不夠銀行沒還的貸款時,你是還錢還是把房子直接交給銀行呢?問題是即使你想拒絕還貸,銀行還可以拿著合同,收了你的房,還能找你要差價,因為你的房總價值現在不夠當初的貸款了!

現在的理財產品,達到年收益5%不難。但是如果買了房,租金期望收回5%的房價,顯然不可能,不管是商鋪還是商品房。100萬的房子據我觀察一般只能租到2-3萬元,收益率尚且不足3%。如果是銀行貸款的話租金未必夠還銀行的房貸。假如你找不到接盤俠的話,賺哪門子錢?


至於如何理財,適當分散投資,求穩就考慮銀行定期,求高收益就理財產品。當然現在銀行現在的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了,需要注意風險。至於國債、基金、P2P、股票,綜合考慮吧,就不多說了。


財智成功:加百利網創立者,公眾號(加百利點靠木)敬請關注!


財智成功


手上有100萬元,那麼你要給自己的錢計劃一下,生活中有急用錢的地方嗎?在可預見的未來,有沒有必須

從這100萬元裡支付的開銷?如果沒有,那這100萬就在買房和理財兩者中做個選擇。

1.如果你沒有住房,住房對你來說是必須要買的,那麼我建議你首先要考慮買房,雖然市場上房價漲漲跌跌,但目前來看,房價大漲沒有可能,大跌也基本上不會發生,房價變化對剛需來說影響不是太大,如果看到比較合適的房子,能買首先考慮買房。

2.如果已經有了住房,那麼從投資角度考慮,目前不建議買房,房價高峰期已經過去,穩中有降是主流地區房價的一個趨勢,所以現在投資很難獲得良好的預期收益。

3.如果有了住房,那麼100萬就可以用來做理財。隨著市場實際利率的提升,從去年年底,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就一直在上漲,現在銀行的1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達到了5.5%,而大型理財平臺的1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更是達到了7.6%。所以理財產品還是適合當下理財。

除了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還有黃金也有不錯表現,但影響金價因素很多,收益也不像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那麼穩定。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是首選,其次考慮黃金,其他變動收益率理財產品不適合穩健型大眾理財。

作者簡介:財務專家、財經問題研究專家,具有多年的不同行業財經領域實戰經驗。本頭條號解讀大眾關心的樓市、財經話題,用專業眼光幫你分析問題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對本內容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吧!


財務總監日記


手裡有這麼多錢,說明本身資金流動性還是比較好的,只是需要找項目來獲得更好的資金收益。

從房產投資角度來說,前十年確實是房產投資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十年裡全國各地房地產漲勢明顯,很多人依靠手裡的房產獲得很高的收益。

但是,如果現在貿然進入房市,而且不是自住需求,還是建議不要進入,現在房市雖然也是漲勢明顯,但是要看到起存量房也不少,即便房地不跌,也基本失去了投資價值。

就房子而言,房子本身就有折舊的因素在內,加上貨幣超發,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通脹。

相對來說,房價上漲和房子價值沒有什麼關係,收入增長跑不過通脹,這個時候來投資房產沒有意義,搞不好還會被套。

所以,斑馬消費建議將手裡的資金分成多份,進行穩健理財比較符合預期,可以考慮國債等金融產品,也可以考慮現金流比較好的行業,比如餐飲行業等。


斑馬消費


首先要恭喜一下,雖然通貨膨脹這麼嚴重,但真正手裡有一百萬現金的人還真不多。

目前階段坤鵬論的建議是要把這個錢用於理財吧。

房產在過去二十年漲的非常多,可以不誇張的說,從2000年往後數15年,無論你是在什麼時候買的房子,哪怕在後來一兩年看是處於高點接盤的,現在看來也都賺了很多。保守估計漲個50%問題不大,大多數漲幅都會超過100%。



這與之前國家政策相關,也與國人一直以來對房子的情懷有關。

不過隨著政策的改變,現在房價已遠不如之前漲的那麼猛了,目前房產已不是最好的投資產品。

坤鵬論仍然相信,一些超大城市的熱門地段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搶手的,比如北京三環以內。如果能在手裡拿10年以上,在這些地段買房子肯定不虧。比如之前坤鵬論去轉過,北京馬家堡、角門附近還有總價在300萬以內的房子,只是面積小了一些,30-40平吧,單價在7萬/平米以上。100萬如果是首套房的話可以夠個首付。現在那邊的租金可以達到4000元/月。

所以如果你是在這種地段買房子的話,坤鵬論是支持的。

如果說在二三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買房子,如果是剛需那沒啥可說的,如果是為了投資,坤鵬論是真心不建議。一是租售比太低,靠出租掙不回月供的錢,短期看未來上漲空間有限,變現又不靈活。



不過目前理財也沒有特別好的途徑,P2P是肯定不能考慮了。銀行理財現在普遍低於4%,不過100萬的話,找找商業銀行或城商行,或者可以談一個不錯的收益,5%左右吧,再高感覺就不安全了。不要奢望太多。


坤鵬論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得答案,關鍵在於個人得具體情況。因為30歲的人和60歲的人可能選擇就不一樣,在3線城市和在北上廣的人選擇也不一樣,也就是說得看情況,不是廢話,是真的要看情況,我們舉例來說:

為什麼選擇買房

如果你沒有房子,還年輕,不論在哪個城市,我覺得還是優先選擇買房子好一些。有以下幾個原因:

1、長遠來看,買房子比投資投資要穩定,且好處多

經濟好的時候,買房可以順應市場發展得到紅利,房價上漲你升值。

經濟不好的時候,有一所房子,可以抵抗惡性的通貨膨脹,你是有房一族,不用慌。

回頭看,2007年後的兩年經濟危機,國內的房價開始起飛,如果你在自己發展的地區有一所自己的房子,那對於工作,生活,都是很穩定的,少了很多焦慮,也升值不少。

2、買房和投資理財,人的心態不一樣

美國著名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就做過這樣一個觀察,一般家庭持有一套房子的平均時間是七年。人們在買房子的時候總是看了又看,選了又選,因為在人們心理這是一件大事,事關家庭,事關人生。

而反觀人們在投資理財的時候,股票、基金、銀行理財、各種交易可能只是在手機動動手指就完成了,交易的頻率要高的多。很多人腦子一熱就買了,然後心底一虛又賣了,如此反覆,看不見的損失在一次次的刺激中就這麼積累了下來。反而是買了房子可以穩定的持有很多年。


再來說說

為什麼選擇理財

1、純投資來看,不夠穩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房子不是你的剛需,如果100萬用來買房子,似乎資金的流動性就會受限制,同時關於買房的政策可能隨時影響到你的收益,很多不可控因素。從這方面角度考慮,這種情況下還是穩定一些投資為好。


2、資金流動性更強

反觀100萬的流動資金,可以選擇的理財項目就很多了,年化收益起碼保證在5~6%是可以實現的,而買房之後不但背了利息,如果房價上漲不如預期,壓力可能更大。不要想你還可以通過租金來養房,買房到交房再到你可以租出去,中間浪費的時間就已經拉低了你的資金利用率。同時你還要考慮如何租,如何賣的問題,這幾點有一點不順利,都會給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因人而異,記得靈活用槓桿

正如上面所講,100萬的錢,用於買房子還是用於理財,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決定,這個不再多解釋。

想提到的是,如果買房,記得靈活規劃資金流向,對於老百姓來說,能享受的最大福利之一就是公積金貸款了,利息低,兩人一起貸款的話,額度應該足夠買房。例如2016年的西安市,如果你有100萬,不追求黃金地段和高端小區,你可以留出30~40萬的錢來理財,你需要做的是讓這些理財收益高於還貸款的利息,然後繼續正常工作。這樣來說壓力小一些,而且人也有了生活的核心。我有幾個朋友就是這樣,現在生活節奏調整的很不錯,

最後有一個觀點和大家分享:無論買房還是理財,都是對生活的投資,生活好不好不只是看錢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看法,歡迎交流。


潘帕斯


這個不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我現在是個年輕人手中有100萬,在選擇是否買房還是理財,我會這樣衡量:

買房是不是剛需

如果是剛需,自己每個月還要花幾千元去租住處,那還是趕緊去買房比較好。畢竟房租價格說不準哪天就上漲了,用100萬去理財賺取的那點收益也只是便宜了房東,而且房價和銀行的利率也時常變化,一旦上漲,那今年的100萬的購買力也許來年貶值,只有80、90萬的效用了。

不是剛需情況下,買房要看地段是否合適

過去10年只要你在一二線城市買房,無論是買哪個地段的房子價格都會大漲,隨著調控政策的落實,房價趨穩緩漲,過去這種哪裡都大漲情況不一定能出現了,要看這個地方未來潛力,是否學區,未來配套設施是否完善,小區的環境和房齡如何。

有些在老舊小區且非學區的房子價格就難以上去,這種情況下不如購買理財。如果是新小區,規劃中未來有好學校入住或者地鐵通車,或者周邊有萬達等商業綜合體的建設,那這種房子升值潛力會比較大,如果我手中有100萬,那會毫不猶豫的買房。

100萬資金雖然在房價高企的今天不算多大的資產,但對於普通人而言仍然是不容易積累的,所以在如何操作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衡量,一念之差有時候能決定你今後一生的命運。


喜者寡言


如果不是急著買房結婚的剛需的話,買房這件事可以緩緩,畢竟房價經過十多年的上漲已經很高 了,這時再去介入不可取,即便是上漲,空間也是有限的,而如果一旦下跌,則可能會像2007年的股市一樣在高位站崗,一時半會很難解套,所以,如果不是剛需的話,還是做理財比較好,原因如下:

一、買房短期來看是一種負債,而理財是筆收入:

100萬如果是在一二線城市買房,也只夠首付的,而買房之後,每個月要還房貸,這樣就成了一種負債,不僅不能改善生活質量,反而增加了生活負擔,而如果是去做理財,不管賺多賺少,起碼是有錢進賬,而且這筆錢還可以應對不時之需,而如果是買了房,則活錢變死錢,無法應對以後可能出現的風險。

二、理財的方式:

為了保證個人家庭財產的流動性,同時又確保收益最大化,我們可以將這100萬資金做一個短中長線的理財組合:

1、短線:20萬

買一些貨幣型基金,例如餘額寶、百度錢包等都屬於此類,這些既沒風險,也能保證有一定的利息收入,而且隨時可以提現,非常方便。

2、中線:30萬

A、可以做一些債券逆回購:時間週期隨你選擇(幾天幾個月都可以),而且也是沒風險,有一定的利息收入

B、存銀行定期:可以存1到3年的定期

3、長線:50萬

A、存定期:3到5年皆可

B、購買國債:3年或5年的皆可,利息比存定期稍微高一點

注:以上三種方式都是無風險下的利息收入,而且考慮到了短期資金的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確保了收益的最大化!

當然銀行、證券以及保險公司也有其他的理財產品,但是那些理財產品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是否配置這些理財產品就看你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了,另外,如果你有多年的股市經驗,也可以考慮配置部分股票做中長線(如果是股市小白,那就算了)



K濤資本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看你需要什麼了!支撐房價除了供需還有一點就是國人對不動產的鐘情。古往今來,富人標配良田百畝。所以不要以為平均一個家庭一套房,房地產就飽和了,說實話差得很遠。中產以上家庭三套房很正常,況且城市化進城還在繼續,棚改還在如火如荼,多數二三四線房價還有不小升幅。房價過萬的時候都說完崩盤,結果呢,三萬多了還在調控,限購的更多的意思是搶手。所以買房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你根本不會理財,只知道把錢存在銀行,利率只有2%左右,在通脹的影響下錢只會越來越貶值,購買力會越來越低,如果房價漲幅與通脹率相同,100萬的存款買到的房子會越來越小。與其任由錢貶值,還不如購買房子來抵抗通脹,畢竟從長期來看,房價下跌的可能性還是相對較低。


流動資金就買理財,打算長遠投資就買房,別忘了還有通貨膨脹,打個簡單的比方,通貨膨脹10倍,你今天的100萬,1年後理財成130萬,但是物價是原來的10倍了,你的錢只相當於13萬而已,但是如果你買房,房價是隨著物價一起膨脹的,就算房價不漲,最後計算房產就是1000萬!所以呢看你個人怎麼考慮這個問題了,理財的話如果水平高的話,也是很好的選擇!




我的選擇是,堅決不買房!用100萬買理財產品,保守按5釐算,一年5萬,用於租房住,手裡一直有“一疙瘩貨",心裡不慌,隨時用,隨時取(每次理幾個月就好,反覆運作),走完自己一生,給兒女留錢多好(不相信他(她)不要),你就是有千套萬間房,豪車無數輛,結局和我一樣吧?都帶不走!所以我不買房,人各有志看你怎麼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