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親賀米舒斯金當選俄總理,這在西方不常見,傳遞了什麼信息?

華正先生


默克爾對米舒斯京出任俄羅斯政府總理一職表示祝賀,也是一個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從目前俄羅斯國內的權力結構體系來看,但凡是能夠坐上俄羅斯總統寶座的人,首先需要經歷的就是俄羅斯總理的職位,當初普京和梅德韋傑夫,也都是遵循著這條政治路徑,走上的俄羅斯總統的寶座。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默克爾在看到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名米舒斯京擔任總理一職之後,開始意識到米舒斯京很有可能會成為普京的權力繼承者,那麼在其就任總理的時候提前表示祝賀,實際上也隱含著提前恭祝他走上總統寶座的意味。

那麼默克爾為什麼要主動祝賀米舒斯京就任俄羅斯總理一職,這主要是出於俄德兩國今後戰略合作需要的角度,來進行考慮的。因為隨著俄羅斯國家實力,在近些年不斷地恢復,導致德國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強化與俄羅斯的合作,對德國進一步鞏固對歐洲國家的領導力,將會起到極為重要的幫助。

在目前的歐洲局勢中,美國對歐洲各國的經濟、軍事、政治的鉗制,已經表現的越來越明顯,迫使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在美國的打擊下損失慘重。

其中在經濟領域,美國不斷利用自身經濟上的優勢,對歐洲各國展開經濟打壓,強迫法、德等國,與自己簽訂對美國單方面有利的貿易協定,這種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歐洲各國的經濟利益。

而在軍事和政治領域,美國鼓動英國脫歐,以及在歐洲人為製造中東難民危機,也正嚴重削弱了歐洲對外的政治影響力和內部的社會穩定。

隨著美國對歐洲打壓的程度加深,以德國為首的歐盟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和隔閡,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已經很難再用談判的方式來加以調和,在這樣的形式下,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必須要國際上尋找新的盟友,以此共同應對來自美國壓力。

在這樣的形勢下,德國和俄羅斯都需要面對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美利堅合眾國,而在這種共同目標的驅使下,俄、德兩國在後普京時代繼續保持穩定的合作,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正是由於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導致德國今天的德國,在領導歐洲走向完全獨立的道路上步履維艱,迫使德國不得不放下過去對俄羅斯的恩怨,轉而與之展開新的合作。

因此從2018年開始,德國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較前些年,有了比較明顯的改變,特別是在俄烏天然氣衝突、敘利亞內戰、以及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上,德國都開始主動與俄羅斯展開合作,以此來逐步加強兩國的同盟關係。

由此可見,俄、德兩國在戰略上的相互靠攏,將會成為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段裡,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而德國為了保持這種勢頭,就必須要加強與俄羅斯領導人之間的友好關係。

隨著普京在2018年大選獲勝後宣佈不再參加2024年總統選舉,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只能將目光轉向俄羅斯下一屆的總統熱門人選----米舒斯京。

由於在事關國運的外交大事上,德國需要俄羅斯的鼎力支持,這迫使默克爾只能壓低身段,去和俄羅斯人搞好關係,而與普京這位“老同事”(默克爾和普京都曾經有過在本國間諜部門任職的經歷)

相比,默克爾與米舒斯京的關係很顯然要遠得多,所以用祝賀米舒斯京任職俄羅斯總理的方式,與之套套交情也就很正常了。


落下m


從國際慣例來看,祝賀他國政治人物首次就職是個常規程序。只不過會根據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意識形態的兼容性和某些方面的合作程度來匹配相對應的部門和職務。也可以根據當時特定的形勢與背景,選擇更合適的人選,通過對對方的祝賀表示認同,同時釋放某種善意的氣息。


就如同當年梅德韋傑夫就職俄羅斯總統的第一時間,所收到的第一個祝賀卻來自“敵對勢力陣營”的頭頭奧巴馬。現任美國總統上任後,普京也通過電話表示祝賀,甚至表示俄羅斯準備與美國展開“類似夥伴間的對話”。從這點來看,默克爾祝賀米舒斯金就任俄羅斯總理,無需過分解讀。因為這種祝賀即是外交禮儀,也奠定咯今後良性關係發展基礎。

從目前德國的國際定位來看,德國可以同任何一個國家進行平和互動進而展開合作。因為我們發現,自從二戰結束之後,德國沒有與任何一個國家拉過仇恨,也沒有與任何國家形成過真正的敵對關係。從對等外交層面來看,默克爾與米舒斯金同為總理(默克爾上面還有人: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只不過由於德國的聯邦議會共和制賦予總理更大的權力。


當朴槿惠,英拉,和昂山素季等政壇女傑都紛紛落馬或者遭遇重大危機之後,2005年執掌德國的默克爾大媽已經送走了3任美國總統,4任英國首相和6任意大利總理。在這期間,世界上分別發生了歐債危機,敘利亞內戰,克里米亞問題,CH問題,伊核問題,英國脫歐,敘利亞難民問題等大事。幾乎每件事情都和歐盟有關係,德國作為歐盟之首,當然無可避免的身處事件漩渦的中心。但每一次的巨大沖擊,默克爾都能帶領德國甚至帶領歐盟殺出困境,在充滿了巨大危機和遍佈陷阱的國際政治風雲中立於不敗之地。

慈祥而善意的笑容,配以標誌性“十指相對”的手勢,在所有場合都給人莫名的親近感。儘管歐美陣營與俄羅斯明爭暗鬥的複雜背景下,默克爾憑藉自己的特殊智慧和好人緣,仍然能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長袖善舞。在兩不得罪的情況下,還能最大程度保證德國的最大利益。不僅如此,她對國際大事的決斷中,仍然能夠以大局意識兼顧所有的歐盟成員國,這也是她能夠被歐洲諸國默認為領頭羊的原因。


長期以來,默克爾都在不厭其煩的為美俄關係“縫縫補補”,每當美俄雙方因為矛盾談不下去的時候,我們總能看到到默克爾前來滅火,通常是:“希望雙方顧全大局,為歐洲以及全世界的長遠未來,爭取以政治對話方式化解分歧”。德國身處美國陣營,儘管美國不願看到德國與俄羅斯走的太近,但為了國家利益,默克爾不會中斷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往來。而且,介於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力,歐洲在很多大事也必須依靠俄羅斯才能解決。反之,為了維護歐美陣營的牢固程度,其對俄羅斯的政治拉攏也相當冷靜。普京總統多次以“德國沒有主權”和“德國應該實現獨立防務”等話刺激默克爾的時候,都被默克爾不軟不硬的頂了回去。因為默克爾非常清楚,德國應該怎麼做。

“北溪2號”線即將竣工的12月20號,美國一紙《國防授權法案》,以制裁承建項目的公司個人為手段,迫使項目在最後階段被迫停工。這件事對俄羅斯無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德國也因此而受損。如果這根管子不能按時通氣,德國乃至歐洲就必須向其他油氣出口國(包括美國)購買更加昂貴的油氣,同時也可能失去俄羅斯巨大的能源市場。但德國失去的僅是眾多項目中的一個,而且還有相應的替代方案和補救辦法,德國不會因為一根管子與美國鬧翻,但默克爾也知道美國最怕的是什麼。因此,她必須讓美國知道,德國不會因為美國的阻撓而和俄羅斯斷絕往來。這也是德國拿捏美國最趁手的一件兵器。因此,不管是敘利亞撤軍,土耳其“入約”,烏克蘭問題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防務以及利比亞衝突降級國際會議,默克爾都會邀請普京前來“磋商”,而每次峰會之後的“全家福”中,她都有意無意的和俄羅斯代表站在一起,而美國代表則非常委屈的被擠到第三(又一次美國總統甚至被排在了第四位)。



此次俄羅斯政局的巨大調整,當然會被各方高度關注。技術經濟型的總理上任,暗中透露出俄羅斯今後將側重於國家經濟建設。這預示著俄德之間在未來的經濟合作中將有更多的交集。默克爾對俄羅斯新總理的祝賀所釋放的信任與期望,無疑讓美國再次忐忑不安,但這也許正是默克爾想要的另一個結果。至少這種與俄羅斯的親近姿態,也可以成為未來與美國在某些事務中討價還價的條件。


冷兵器TILLLINDEMANN



作為德國總理,電賀俄羅斯新總理就位,也很正常。當然,從賀電語氣可見,默克爾也是帶有欣賞、期待那樣的意思。從這點可知,是有不同尋常之處呢!

我們看到,這些年來,俄羅斯政壇始終是梅德韋傑夫當總理,即使曾經象徵性當了四年總統,實際也是總理職能。所以,一般人認為,或者梅德韋傑夫繼續總理做下去,之後接過普京卸任後真實總統大位;或者被普京實際心意的接班人換掉,交出總理的職位。沒想到,新年伊始普京就來真的,把梅德韋傑夫總理職務拿掉了,並且馬上換上稅務局長米舒斯金,任命他成為俄羅斯的新總理。顯然,這是普京積極進行的權力結構改革,讓自己周圍政治官僚們撤去包圍,形成技術經濟型組成的政府內閣。這樣,可以把政府實現真正經濟貿易發展方面的轉型,不是現在這種推諉扯皮,官僚腐敗體制中的苟且。所以,普京這麼作需要膽識,也是對維護自身權威體系的挑戰。必定,梅氏等都是維護自己的中堅力量。現在削掉了他們的權利,也是把自己放在人家的對立面,很不好說會是什麼結果。畢竟,弟兄們跟著普京大哥出來混,不是光做貢獻的。因此,普京的形勢也不見得好。



新總理的任命,當然也讓外國領導人眼前一亮。因為他們看來,畢竟經濟技術型人才當政,要比政治官僚們強的多。這也是默克爾發自肺腑歡迎米舒斯金擔任總理的原因。在默克爾等西方領導人看來,這些經濟型幹部,或許是改變俄羅斯沉悶空氣的開始。當然,普京重用他,也是出於經濟發展考慮,並不是讓他和西方套近乎,這點普京會牢牢控制住。甚至米舒斯金不過是頭驢,拉完磨就可以卸磨殺驢了。而且這位總理剛剛上任沒有幾天,就被腐敗、貪官的傳言搞的一頭髒水。下一步是否能夠穩固執行普京方案,還不好說了。所以默克爾們也不要太心急了!


張139558534


德國總理默克爾給俄羅斯新總理米舒斯京發賀電,沒毛病!在西方,這也是對等的。如果說默克爾給俄羅斯總統發賀電在德國總統之前,則有違外交禮儀。最少是對總統的不尊重。

默克爾給俄羅斯總理發賀電傳遞了什麼信息?

德國的經濟與俄羅斯的往來越來越密切,德國儼然成了俄羅斯最親密的戰友與夥伴。

北溪2號建設,德國頂住美國的制裁壓力,與俄羅斯發展能源產業,可以說是患難見真情。

俄羅斯侵佔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德國表現出的是最大的容忍,不象美英法三國那麼激進。德俄兩國的貿易往來,兩國之間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德國在俄羅斯投資,一共有1000多家企業,這對於受美國丶歐盟制裁的俄羅斯來說,是最大的支持。

俄羅斯與德國在一些重大的國際事務中,基本上立場一致。

1月19日,在德國柏林召開的利比亞事務會議,普京遲到了,默克爾一直焦慮不安,直到普京的到來,他指著峰會首腦站位的位置說,這就是你的位置,可見默克爾對俄羅斯的期盼。




※1月19日,在德國柏林召開的利比亞會期間,俄羅斯普京遲到,默克爾一直焦慮的盼望普京的到來,普京到來後,默克爾指著峰會首腦照相的位置說:這就是你的位置!

俄羅斯政治制度體制改革,總理的權力逐漸擴大,由過去的總統指定總理制度過渡到議會選舉總理制度,不管怎麼說,這是普京希望內閣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米舒斯京在俄羅斯嶄露頭角,被“議會選定"為新總理,默克爾“迫不及待"的向俄羅斯新總理表示祝賀,實際上是對普京“政改"的一種肯定,如其說是祝賀米舒斯京,不如說是在祝賀普京的權力達到頂峰!

同時,通過向米舒斯京傳遞友誼,當然是希望德俄之間長久的合作共事!


老狼48440790


米舒斯金成為俄羅斯總理,默克爾祝賀沒問題啊!因為,按照俄羅斯普京目前的設計,未來俄羅斯實權就會轉為議會選舉出的總理身上,俄羅斯總統有點類似德國的總統啊!

有點繞,但這是真事兒!這幾天忙著寫荒野挑戰的書,這裡簡單聊聊這才普京得操作。

1.梅德韋傑夫成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席,主席人選肯定是普京了。

2.普京昨天參加俄羅斯二戰老兵座談會,有不想重複上世紀80年代的事情,不搞總統終身制!所以,2024年,普京肯定不會再是總統。

3.但普京這樣操作更穩了!因為,普京所在政黨是俄羅斯第一大黨,未來可看到的十年,幾乎沒有其他政黨能與之抗衡!

4.核心來了,總理由議會選舉出來,總理就要負責國務大事兒,包括經濟發展。如果總理幹不好,或者懶政治,誰可以治他?議會啊!

經濟搞不好,那時本屆總理不行,可以換掉!議會選舉,第一大黨說了算啊!第一大黨睡說了算?普京啊!

5.這樣做的好處:經濟搞不好,總理班子負責背鍋!普京就可以繼續發揮自己特長,專注于軍事外交、對外拓展謀略上,多好!

所以,默克爾祝賀米舒斯金,沒毛病,但心裡清楚:還是普京說了算!


英武


(俄羅斯新總理米舒斯京)

國際政治風雲變幻,前面還是盟友,一轉身可能就是陌生了。

1月1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祝賀米舒斯京當選俄羅斯政府總理。看起來這是一個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舉動了。級別相同,都是總理,發表祝賀完全在對外事務的範圍之內。

但是,有個事情需要注意,那就是默克爾是率先祝賀的,是比其它西歐國家更早祝賀,也比美洲和亞洲國家更早。這說明了幾件事情。

一是,默克爾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願意和俄羅斯走得更近。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俄羅斯有豐富的能源,而德國現在成了俄羅斯能源的“歐洲中樞”(北溪1、2號的天然氣進入德國的總管道再分配到西歐各國)。可以說,默克爾是為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俄羅斯尋求親近。

二是,默克爾的做法表達了對美國的反感。美國特朗普,在2019年兩次和德國發生直接的思想對碰。

首先是漲軍費的問題,由於美國漲得太狠,默克爾直接提出“你們把軍隊撤走吧,沒有那麼多錢”

其次,美國人限制“北溪2號”工程的建設,只是因為這條管道是從俄羅斯來的,美國希望歐洲各國拒絕和俄羅斯的合作,轉而購買美國的高價天然氣。俄羅斯的天然氣質量又好,價格又便宜,放棄俄羅斯的優質天然氣,轉而購買美國的高價天然氣,這讓德國情何以堪?

因此,默克爾頂著美國壓力,第一時間祝福俄羅斯人,很大可能上就是在噁心特朗普等人。默克爾用行動告訴美國,俺德國得伸伸腰了,不能老看你老美臉色行事。

三是,默克爾的行動表明,曾經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歷史衝突已經淡化,在英國脫歐之後,德國不再孤立俄羅斯,願意接納俄羅斯和西歐各國進行更廣泛的合作。對俄羅斯來說,這是個好的信號。

從此之後,美國對歐盟的影響力會變小,對北約的影響力也會逐漸下降,正所謂沒有永遠的霸主,沒有永遠的聯盟,只有永遠的利益。

從以上分析來看,默克爾第一時間祝賀俄羅斯新總理,沒毛病!這符合德國人的利益。


藍風破曉


1月1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正式向俄羅斯新任總理表達了祝賀之意。因此,有網友提出默克爾此舉是否符合常規和有何深意的問題。其實,默克爾向俄羅斯新總理米舒斯金表示祝賀並無不妥。他們之間既對等又對口。儘管由於體制原因,默克爾是德國的實際掌權者。但她畢竟只是政府首腦,而非國家元首。總統才是德國形式上國家元首。所以,身為德國總理的默克爾向俄羅斯新任總理米舒斯金致賀符合外交禮儀和慣例。

之所以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無非是想凸顯和襯托德國正在和俄羅斯“走近”關係。其真正的用意顯然是想說明美國對德國的影響力在下降,控制力在減弱。無非是想隱晦的說明西方陣營正在分裂。其實,想多了!儘管西方陣營也是問題多多,矛盾重重,但卻不是根本矛盾,全面分裂的可能性並不大。其次,現在的德國政府是個務實的政府,德俄兩國之間確實有合作的空間,所以,彼此靠近也是天經地義。不過,從歷史經驗來說,德俄這兩個國家如果“過於”靠近的話,歐洲也未必就能太平!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儘管俄羅斯一直將自己定性為歐洲國家,但由於俄羅斯行為方式的另類,一直不能被歐洲國家所認可和接受。可是,由於俄羅斯的實力以及國際地位,加之俄羅斯在地理位置上與歐洲“無法割捨”的關係,在歐洲的一些事務中又不能無視俄羅斯的存在。直白的說,如果俄羅斯不配合,歐盟根本就無法解決歐洲的政治事務。比如格魯吉亞問題,烏克蘭問題,以及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等問題。而作為歐盟的老大,德國自然會和俄羅斯保持一定程度的聯繫。

從經濟層面來說,俄羅斯是個能源輸出國,且距離歐洲又近。而包括德國在內的大多數歐洲國家又是能源需求國。不管是從成本角度,還是從歐洲的能源戰略角度來看,德國自然希望和俄羅斯保持經貿關係。歐盟國家對能源戰略的定位就是“能源渠道”的多樣性。正因為此,歐盟中的英,法,德三國才不惜和美國在“伊朗核協議”上“不一致”。德國也才會出面主持利比亞問題會議。因為,歐盟和德國需要保持中東和東地中海這兩個能源渠道的“通暢”。鑑於此,歐盟和德國當然也不願因為政治問題放棄俄羅斯這個巨大的能源市場。因此才有了北溪1號和北溪2號線這類能源項目。

為了豐富自己的能源戰略,德國,法國等幾個歐盟成員國決定在北溪1項目的基礎上再修建一條北溪2號線,用於天然氣輸入。鑑於目前世界經濟的“買方性”,俄羅斯自然也是求之不得。所以,北溪2號線也就開建了!從德國的角度來說,也許僅僅是個經濟項目而已!但是,美國人卻不這麼認為。蘇聯解體後,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一直在進行東擴,目的顯然是以此“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以便徹底解除俄羅斯的威脅。而“北溪2”如果建成和運營的話,德國和其他歐盟中的北約國家必然會產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一旦依賴性增加,也就等於削弱了對俄羅斯安全的施壓,顯然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其次,自2014的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問題起,美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一直對俄羅斯實行了長達5年的經濟制裁。事實證明,對俄羅斯的制裁很有效果。制裁導致了俄羅斯經濟的嚴重下滑,財政狀況堪憂,民生問題凸顯。迫使普京不得不“忍痛割愛”的對俄羅斯政府進行“大換血”。在此制裁產生效果明顯的“節骨眼”上,德國和法國等美國的北約盟友卻要和俄羅斯運營北溪2號線,這無疑會使對俄羅斯的制裁“前功盡棄”。為此,美國不惜和法國,德國等盟友翻臉也要對北溪2線項目進行阻遏。

去年12月20日,美國的《2020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出爐,其中有針對北溪2號線項目的專門章節,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對北溪2號線項目的涉事企業和個人進行制裁。為此,承擔北溪2號線工程施工任務的瑞士一家公司因為擔憂美國的制裁導致公司破產,“撤了”!導致項目停工。為此,德國儘管表達了反對意見,但由於和美國的實力差距,以及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應對之法。所以,德國似乎有點寄望於俄羅斯在此問題和美國“硬碰硬”。所以,務實的默克爾要以祝賀俄羅斯新總理的方式“暗挺”俄羅斯。直白的說,德國當然希望俄羅斯能夠通報“博弈”使美國“放行”該項目,畢竟,在北溪2號線項目上,除了俄羅斯的利益最大外,就數德國的獲利最豐了!因為,德國是北溪2號線的歐洲“分流樞紐”。

美國之所以打壓北溪2項目,目的顯然是繼續樹立“俄羅斯威脅”這個標靶,並以此“凝聚”北約,從而控制歐洲,繼續保持美國在歐洲的存在。同時,美國亦有不願讓德國和俄羅斯太過靠近的意圖。從某種程度來說,美國的擔心似乎也有那麼一點點道理。因為,從歷史上來說,每當俄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關係密切”時,歐洲的一些國家可能就“不舒服”了,比如波蘭“被瓜分”,波羅的海三國“被合併”等。


人生觸底反彈


雖然美國高調宣佈對“北溪2”項目進行制裁,而俄羅斯總統普京表態,有能力獨立完成“北溪”2號天燃氣管道項目剩餘的工作。給自己的能源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俄德之間需要合作,建設天然氣項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因為,這代表著歐洲國家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臺階。它不再經過烏克蘭,而直接由俄羅斯經過海底隧道輸送到德國等歐洲國家。因此,他劃清了經過烏克蘭這道障礙,與俄羅斯和德國的人員合作增添了活力。

而米舒斯京又是俄羅斯新人的總理,而且,還很有可能會成為俄羅斯的總統接班人。因此,與米舒斯京走進,表示其親密,就充分的說明了,默克爾希望能夠和俄羅斯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並且,希望能夠讓兩個國家的關係走的更近,在各方面都能夠合作的更好。



米舒斯京代表著俄羅斯的未來,也代表著俄羅斯和德國之間未來的發展走向。兩國總理首次進行合作,進行暢談,就是為將來的合作增添光彩。因為 ,俄羅斯和德國之間還有許多項目需要合作,在國際上的許多重大問題上需要協調與溝通。所以 ,兩國總理親密的會談,就是為將來能夠進行更多的合作和更好的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建設俄羅斯和德國新的未來,做出自己的鋪墊與努力。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默克爾親賀米舒斯金當選俄總理,傳遞了德國和俄羅斯有特殊關係,並且想利用俄羅斯來制衡美國影響的信息。

1月19日,中新網據德國政府消息稱,該國總理默克爾祝賀米舒斯京出任俄羅斯政府總理一職,祝其在未來的任務中一切順利。據報道,德國政府援引默克爾的賀電電文稱,“熱烈祝賀您接受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的職務。兩國曆史上個人、公民、文化、經濟和政治聯繫,是我們雙邊關係的基礎。”

從外交規格上看,默克爾是德國總理,祝賀米舒斯金當選俄羅斯總理,正好門當戶對,不過從行動上說,默克爾可能是唯一,能給米舒斯金髮去賀電的西方國家真的寥寥無幾;


因為美國自從2014年的盧布危機以來,一直在打壓俄羅斯,意圖將俄羅斯從世界舞臺上趕下去,龜縮在歐洲板塊裡面,這樣美國就可以為所欲為!

但德國總理默克爾不願意看到美國再次回到本世紀初唯一超級大國的位置,那樣歐洲只能當小弟,事實上,歐盟的GDP已經和美國相差無幾,憑什麼只能當美國小弟,聽美國指揮和擺佈?


默克爾自從2005年當選德國總理,十幾年來一直執著的追求歐洲自立的夢想:

一方面強化歐元的地位,另一方面聯合法國搞歐洲聯軍,

如果這兩樣都搞成,歐盟基本就可以實現經濟上和軍事上獨立,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一極!


歐洲崛起,意味著美國失去了歐洲作為霸權後盾,現在歐洲國家之間的貿易還是用美元,他們自嘲買空客飛機,卻要支付美元,如果歐元能和美元平起平坐,不用美元支付國際貿易的話,那美國就失去了一大部分美元流通份額!

對美元霸權將是沉重打擊。


這當然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從上世紀末歐元誕生之日起,美國千方百計打壓歐洲,搞亂歐洲,不然歐洲崛起!這樣就可以把歐洲綁在美國戰車上,依舊稱霸世界;

想要擺脫美國的控制,作為歐盟老大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解決方法就是合縱連橫,和美國的對手俄羅斯拉近關係,表現在默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一直保持良好關係;正如默克爾在給米舒斯金的賀電裡所說:德國和俄羅斯在歷史上個人,公民,文化,經濟和政治聯繫,是我們雙邊關係的基礎。


沒錯,西方國家中和俄羅斯歷史關係最近的就算德國了:

遠的比如俄羅斯兩個稱得上大帝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就是德國女人,俄羅斯上層社會以講德語(還有法語)為榮,近的比如一戰結束後,德國率先承認蘇聯,並且在西方圍堵中和蘇聯做生意,算是患難見真情。


目前,歐盟是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資來源地,而德國是俄羅斯的歐盟中最大貿易伙伴,可見德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不是一般的緊密;

由此可見,德國和俄羅斯發展關係,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基礎,默克爾就是通過和俄羅斯發展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繫,借俄羅斯的勢來抵禦美國對歐盟,對德國的打壓,最終實現歐盟的經濟和軍事獨立。


在這個大背景下,德國總理默克爾發給俄羅斯新總理米舒斯金的賀電(可能是唯一的西方國家賀電)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就是給特朗普看看,歐盟和德國有俄羅斯這個朋友,你美國不要做的太過分。


你怎麼看默克爾給俄羅斯新總理的賀電?期待你的留言和討論:


老金看世界


如此看來,西方重量級代表默克爾跟俄羅斯,將改變原來的不友好敵對思想,要按我們偉大的思想家孔聖人的思想,以和為貴,建立友好互利共贏的事界和諧關係,這也是世界人民最願意看到的榜樣,國家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