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棄繳納養老金,每月往銀行存一萬,30年後能養活自己嗎?

張立經


如果從錢上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就是笨辦法,有些可惜

30年,每月存1萬,咱們就先不算利息部分,這30年後的本金也有360萬了。

假設你60退休,每個月花1萬元,那麼也夠你活到90歲了。

咱們這裡及不算30年利息收益,也不算從60-90之間沒有花錢的錢存在銀行裡的錢。

如果家上利息的話,會更多。

所以,靠這個錢養老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是我們在這裡有一個疑問是:何必要用這種佔用資金100%的方式去養老呢?

如果有一種方式,在我們退休之後還是每個月能有1萬塊錢的養老金,但是在前期投入的時候,不用每個月交1萬塊錢,一年交2萬,交30年,共計繳費60萬。到60歲,就能達到一個月領取1萬塊錢的養老金不好麼?

現在很多商業養老保險都可以達到的這種水平,所以,聰明的人不會選擇佔用資金的100%去做這種養老規劃,而是隻是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做好長時間的安排,依靠時間的力量去攢錢,剩下的錢可以再做別的資產配置,用錢生錢。


莫吝金錢


肯定可以養活自己,應該妥妥的夠養老了。

一,我們首先算一筆收益賬。

每個月存1萬,連續存30年,到期會有多少錢呢?

假設是銀行存款,按照月利率2~4‰(即年利率2.4~4.8%)估算,到期本息合計將達到526~802萬元。

為了後續計算方便,我們不妨取個平均值,即664萬元。

二,其次,我們再算一筆花費賬。

存錢生息30年之後,銀行賬戶上有664萬元資金可以用來養老。

假設養老的時間為20~30年,銀行存款年利率為3~4%,把這筆錢等額花完,每年的花費額度大約為20~30萬元。

第三,夠不夠養老生活費?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445元,增長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955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我們按照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情況,估算30年之後的數據,也不過是13.65萬元/年。

因此,結論非常明顯,30年之後假如每年有20~30萬元的資金收入,那麼完全可以滿足一個人一年十幾萬元的消費支出需求。



最後有一點疑問:問題當中的“每月”存一萬,是不是“每年”存一萬的筆誤?

假如只有每年存一萬的能力,我的建議是——普通收入人群還是老老實實地投繳社保比較好,有錢人任性當然無所謂了。

不過,就算是有錢人,也沒必要對養老保險這麼牴觸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國家主辦的養老保險不會虧待你的。


有關個人投資理財與社保的比較,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查看有關文章和問答。主要結論是:投資理財年收益率低於8~10%的水平,遠不如養老保險的保障力度大。


顏開文


如果放棄繳納養老金,每月往銀行存一萬,30年後能養活自己嗎?

首先,要說題主是有錢人。一個月存一萬元用於養老,一年就是12萬元,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國人能達到這個標準?

我的老家在東北的一個邊陲小鎮,今年春節過年回家還聊起來工資的事,我的哥哥姐姐們大多接近退休的年齡,他們多數工作三十多年了,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2600-3000元之間。不吃不喝一個月也存不下一萬元啊。

筆者工作在北京做HR工作,所以瞭解整個集團近8000人的薪資情況,說實話,帝都算是高收入地區了,不說一個月這些同事能存下多少,就月稅前薪資過萬的也不過30%左右,這還是沒有扣除五險一金和個稅的前提下。


第二,就按您有能力一個月存一萬元來看一下吧。三十年本金360萬,按年化4%的利率累計計算,三十年後約有本息額為550萬元。就按壽命為平均壽命76歲來計算,在加上覆利,這些錢用於16年的生活費,一個月約有2.9萬元用於養老。

三十年後的2.9萬元是什麼概念呢?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可供借鑑。三十年前,也就是1989年,在那個年代,雖不似剛剛開放時期萬元戶極為稀缺,但也為數不多。多數人的工資也就是百元左右,而現在呢?估計剛參加工作的二千元以上了。也就是漲了20倍。簡單地理解,那時的2.9萬元可能會與現在的1450元左右相仿了。我們拿社會平均工資的變化來說吧,以北京為例,1995年的時候為679元,2017年為8467元。25年左右也增長了近12.5倍了。

您說夠用麼?如果過一般的生活,肯定可以養老了。

我記得有人曾計算過,說一萬元存銀行十年後,本息合計的購買力僅相當於現在的4900元左右。主要說的就是通貨膨脹的問題,貨幣存在著貶值呀。


第三,現在有能力月存12萬元的人,會在退休後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麼?每天為柴米油鹽去和商販討價還價?很難,因為已經養成了富足生活的習慣了。

其實,三十年後的養老金能達到多少,真的不好估量。但交納養老保險,退休後領取一份養老金的最大好處是生活有保障。道理很簡單,養老保險具有抗通脹的作用,因為他和退休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社會經濟發展快了,社會平均工資就會漲高,對應著退休那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高了,養老金就能多些。

最後說一句,有能力月存一萬元,就別差現在一個月也就一千元左右的養老保險了,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一份,到時多份保障不是?


老王觀職場


如果只是算經濟絕對值,那絕對夠,不僅夠,還多很多。但是如果算上通貨膨脹,就未必夠了。

我父親在95年下崗了,當時廠裡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是一次性補助一萬多,另一個是買斷今後的社保,60歲之前養老保險不用再交錢。要清楚95年的一萬多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我們家92年翻建房屋,兩百多平米房子推倒重建加裝修加家電也就不到兩萬。當年普通工人工資也就一兩百,一萬多不少了。但我父親還是選擇繳納養老金。現在他已經退休了,養老金每月兩千多一點,還有醫保,雖然不多,但自給自足夠了。當年繳納的一萬多隻需要半年時間就可以回本。

社保在計算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參數,就是當地平均工資,我們的貨幣一直處於貶值的過程中,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社會的平均工資是在增加的,對於底層來說,並沒有很好的投資渠道,雖然說不繳納社保投資銀行或者保險,從賬面上來看是賺的,但如果脫離了實際的物價則沒有絲毫意義。

這裡我再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農村老人每月70元養老金,夠不夠?顯而易見。但如果時間退回到30年前,每月70塊夠不夠?另一個是我以前看過的一則新聞,也是農村,一個老大爺三十年前一次性購買100元商業保險,100元在30年前也不小,之後每月可以領取一塊多養老金,保險公司乾脆每月給兩元。有什麼用?大家也清楚。

所以我們一定要動態眼光看問題,30年後是什麼工資,什麼物價我們現在不好說,但繳納社保起碼讓你餓不死,但如果將錢到其他渠道,能不能保證持續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就是能否抵禦通貨膨脹。

為了自己以後能夠不給兒女找麻煩,能交還是交了吧。


雲在藍天8480


放棄繳納養老金,每月往銀行裡存一萬元,30年後當然可以養活自己了,比繳納社保活的更滋潤。


30年的時間,一年存12萬元,總共360萬元,即使是在一線城市也夠用了。


即便是以保守的理財方式,按照年利率4.2%來看,360萬元一年也能有15萬元,一個月下來1.25萬元,顯然遠遠超出了當前的養老金水平。


要知道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養老金增長速度趨緩,30年後普通工人能有五六千元的養老金就已經很不錯了,達到萬八千元的概率極低。畢竟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單純從增長金額來看,普通人工人養老金20年的時間增長幅度不過2000元,按照這種增速,30年後五六千元是一個相對理想並且很難超越的數字(假如貨幣不快速超發的話)。


每月存一萬元,對於收入水平要求是極高的,起碼家庭年收入30萬元以上才有可能,還要持續30年保持這麼高的收入。


當然如果存夠360萬元的話,每個月吃利息就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養老金水平,而銀行的本金完全不用動,顯然處於財務自由的狀態。


實際上,對於普通人來說,有單位繳納自然是合適的,畢竟單位承擔了大頭。


如果如果沒有工作單位給繳納社保,能每年往銀行存一萬元,連續存30年,放棄繳納社保也是可行的。畢竟如果是個人繳納30年社保,每年一萬元,退休時也不過2000元左右養老金,如果壽命不夠長,沒領幾年養老金就去世了,非常不划算。


在這個年代,癌症高發,誰也不敢說能活多大年紀。一旦退休前離世,只能拿回個人賬戶裡的錢,基本相當於單位和個人總共繳納社保金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每年繳納一萬元,持續30年,按照4%的年收益率,30年後本息合計583050元。按照保守的理財方式,年利率4.2%來算,一年能有2.4萬元收益,也相當於每月2000元。不要忘了,利息可以隨時用,本金始終還有58萬元,即使提前去世,錢也可以全部留給家人。


由於一部分人養老金水平遠高於普通工人,隨著老齡化進程養老金缺口不斷加大。未來延遲退休一旦全面實施,對於普通人來說繳納社保的風險將會加大,會有相當比例的人領不到養老金就去世,或者沒領幾年就去世。所以不要只看到養老金會上漲,還要考慮退休年齡以及家族平均壽命。


最後一句話總結,如果有單位繳納社保,自然交比較好,如果沒有,那就自己來養老,努力存錢吧。


財智成功


我們很大部分人都會工作超過30年,一般來說,23歲開始工作,到55-60歲退休,那就需要工作32年到37年,而現在已經傳出,延遲退休,那差不多會工作35年或者以上了。每個月往銀行裡存一萬,現在看這不是小數目,而且還大大超過了社保繳納的水平。但是這幾乎肯定是有風險的。為什麼,我們計算的理由是基於今天,而不是35年後的情況。當時間足夠長的時候,我們說,這裡的情況就太複雜了。

我們不往前看,我們往後看,要是在2018年,看32年前,那是1986年,按照1986年來說,很多人能有超過50元的收入就不錯了。而一個人在1986年要是有1萬,和今天有1萬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相信很多人都相信這在今天超過500萬了。那麼我們怎麼能否認今天的1萬和35年後的1萬之間的比較呢。因為現在的銀行利息很低,我們能相信接下去利息能走高嗎,即使走高,要能走到多高,才能達到保值的目的呢。所以,大體上來說,35年後,1萬的存款不會有500倍的本利收入,那麼,自己放錢在銀行來替代社保是一件不合算的買賣。

而反過來看,一個1986年參加工作的人,今天要是退休了,那麼他大致能拿到3000+的退休工資,要是他的社保繳納是正常水平的話。我相信他從來都沒有在1986年剛參加工作時會想象到等他退休時能拿3000,而按照他當時的想法,能拿50元退休工資就不錯了。

貨幣的通脹總是存在,而貨幣的通脹要是足夠大的話,實際上銀行利息是不能涵蓋通脹的,所以,社保總是按照上一年度的情況來核發退休工資,而不是按照那個人當初繳納的數量。

明白了這一點,我相信,就不會做錯了。現在來說,社會上的錢,來得真的是越來越容易了。


大舟財經觀


首先如果你是通過每個月存入固定存款,然後想要30年後養活自己的,我勸你放棄吧!

舉個真實的例子告訴你,近日,一位遼寧的老人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老人表示:這筆被遺忘的錢共存了28年,按照當時的利息來說,月供只有7釐,一年的定期之後,就自動轉入活期存儲。老人取出時拿到的利息是514.48元!這2000元相當於28年一個普通上班工人的半年薪水,但是如今不到一個退休老人養老金的一半!所以存錢養老是行不通的!!!


其次如果放棄繳納養老金,每月往銀行存一萬,也就意味著你的一年收入起碼大於12萬吧!

根據2017年數據顯示,每年通貨膨脹率為7.5%,而銀行普遍存款收益為4%,那麼按照許多達人算出來的數據來看,如果每年存10000萬元的話,經過30年的通貨膨脹和利率對抗,最終1萬元僅僅相當於的3829元。而30年後積攢的每年1萬存款,累積的餘額只有68865元。


那麼你每年存款12萬的話,就相當於826380元,比總金額360萬本金+利息足足貶值了將近300多萬!養活自己應該沒問題,但是生活條件只會有減無增!!!

所以相比之下一定是繳納養老更划算!基礎養老金直接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掛鉤,而我們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保持8%到10%的增長速度不變。北京市2016年社會平均工資是7706元,2017年社會平均工資是8467元,增長9.8%。另外,我們退休之後養老金還會年年增加,而且國家為了照顧低收入人群,他們的養老金增加的比例最大。

所以如果只是存銀行,不投資,不做理財,不換取價值物品的話,一定是繳納養老金更好!!從現在來看整個30年你的投入將近要有360多萬,但是到時候僅僅獲得了80多萬的價值,貶值非常厲害,所以非常不值得!如果沒有更好的投資選擇,我建議還是老老實實繳納養老金吧!畢竟未來的物價是大概率只會提高,不會降低的!

感謝支持,看完能不能給個點贊呢,謝謝!!


琅琊榜首張大仙


其實大家都感嘆三十年來的滄桑鉅變,大家工資增長了近百倍,各種物價也在飛速增長。因此,絕大多數人覺得往銀行裡存錢會快速貶值的,不划算的。

我們的養老保險計算公式是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的,總能拿到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這樣夠養老了吧?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養老保險計算公式是由國家科學制定的,貫徹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思想。


一般來講,如果我們交費40年,不考慮個人賬戶養老金貶值的情況,養老金替代率能達到80%到95%。也就是說我們過去幾十年按照實際應發工資繳納社保,平均領取5000元到手工資的話,退休後的待遇能拿到4000到4750元。這樣的養老金水平肯定會養活自己。

可是有很多人只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15年,這樣的養老金水平只能領取800到900元(現在的5000元社平工資情況),也就比低保水平高一些,能維持溫飽就不錯了,所以,大家還是持續交費比較有保障一些。


每年往銀行裡存1萬元,30年後能不能夠養活自己呢?理論上也是夠的。

每年定投1萬元,銀行給出的利息一般會在4%到5%之間,按照5%的較高收益率計算的話,根據年金定投公式。第30年,我們存上1萬元之後,不算利息就能夠發現,我們銀行賬戶裡有本息餘額66.4388萬元。

如果按照5%的利息計算,一年也能有3.3萬元的利息。我們預計只花15年的話,每年都能領取本息6萬元左右。這種方式最保險的是萬一自己去世,所有的錢都是給繼承人的。

其實還是國家的理財利率高一些,2017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累計年化投資收益率達到了8.44%。

再過30年,我們的工資能漲到多少呢?過去30年,我們工資增長了接近100倍,未來還能嗎?肯定不可能。

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有高速增長階段,轉換為高質量增長階段,未來30年,絕對增長速度會降到5%以下。畢竟我們很快就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我們國家的資源不足以支撐我們繼續維持6%到7%的高速發展。

假設30年後的工資是我們現在的五倍,美國現在的工資也不過是現在我們國家的6到7倍而已,這種假設還是比較合理的。

每月伍仟元的養老預算,相當於我們現在1000元的養老預算。估計只能過上非常緊迫的生活。

交費15年最低基數的情況下,按照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都能領取800到900元的養老金。如果未來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到現在的五倍,我們的養老金就能夠達到4000到4500元。

而繳費15年最低基數,按照現在的情況,用不了30萬元,也不用堅持30年。而且最大的好處在於,國家每年會上調一定的養老金,跟社會平均工資和通貨膨脹掛鉤。

我們自己存錢,雖然錢可以由自己支配,未來也能夠維持基本生活,但是相應的保障水平,只有繳納養老保險的一半左右。

所以,繳納養老保險是最安全最有保障的。


暖心人社


首先說明一下,這個提問不到嚴謹,還有許多條件無法確定。

下面用動態角度來談談個人的見解:

30年後,你的卡里約是360萬+利息,應該是400萬左右。設65歲退休、再活25年,90歲結束。退休後4O0萬月利息約12000元(按0:3%計算)。

83年最低工資是36元,35年的今天,低工資2000元,上漲70倍。換句話說:物價30年間上漲70倍。

30年後+養老25年=55年,按物價上漲速度看,55年後,物價再上升140+70=210倍x36(83年最低工資)=7560元。也就是說,你退休後,社會最低工資在7000區域間,也就是你每月的生活保障最低標準。按養老年限25年×12月×7560元=2268000元。

你帳戶4百萬(還要生利息)減去(約)二百五十萬,餘額約250萬。

結論是,每月存一萬,30年後養老,錢對你來說不是問題。如有兒孫,就節約一些;如果是單身漢,儘管逍遙去吧,爭取活過一百歲。



六靈子



能不能養活自己?首先需要計算每月存銀行1萬,30年後本金和利息究竟有多少錢?在年金終值算法中有公式,很容易算出,但年金終值算法是以複利為前提,且存期沒有限制。而銀行存款不僅是單利制,還有期限限制,所以終值法並不適用銀行存款利息計算,這一點必須從實際出發。。



在銀行存款,每月存1萬叫做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最長五年期,目前利率1.55%。所以,你最多每個週期存5年,連續存夠30年。那麼我們可以以零存整取計算器得出第一個5年本金和利息約62萬(實際623637.50)。為了計算方便,我們可以假定第一個5年滿期後,將本金和利息存一個5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為了使利息更高,以大額存單利率4.2%計算。那麼,30年本金和利息變化如下:

第一個5年:本息62萬

第二個5年:本息62萬

5年大額定期利息:620000*4.2%*5=13萬

第三個5年:本息62萬

5年大額定期利息即:(620000+620000)*4.2%*5=26萬

第四個5年:本息62萬

5年大額定期利息:13*3=39萬

第五個5年:本息62萬

5年大額定期利息:13*4=52萬

第六個5年:本息62萬

5年大額定期利息:13*5=65萬。

30年本金和利息合計:

62*6+13+26+39+52+65=567萬

這個數字基本符合實際。但最終是否達到這個目標,還要取決於二個因素:第一,你必須要有持續存款能力;第二,銀行利率只能上漲,不能下降;至於個人的連續存款能力,可以說誰也不敢保證30年中沒有變故,畢竟時間跨度太長,潛在風險是有的。銀行利率也不可能一層不變,也是浮動的,在刺激信貸,拉動內需時,往往利率下行,日本、丹麥和瑞士曾經都實行過負利率,西方發達國家基本都是低利率。因此,這個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再來看居民消費情況,17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萬,增長5.9%,按照這個水平,30年後每年消費支出至少16萬。而我們每年存1萬存30年後只有567萬。假如養老時間為30年,平均每年可支出約19萬。但這只是正常生活開支,還一個人生最重要的事可能大家忽略了,這就是醫療費用。不說多了,未來30年至少需要準備100萬醫療備用金吧,沒有較好的醫療保障,怎麼叫做生活呢?生存都艱難。除去醫療備用金100萬,生活支出平均每年只有15萬多一點,應該是處於危險的邊沿,因為醫療費用、物價水平、銀行利率以及自己收入的持續性都很難控制的。

然而,如果參加了社會保險,情況就大不一樣:

首先,養老保險只需要繳納15,醫療保險25年即可終身享受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待遇。在這25年中(以醫療保險為限),假如繳納最高檔次,養老和醫療保險每年合計5萬,25年也就125萬,這時即使公司破產,或失業了也可以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基本沒有後顧之憂。

其次,養老金漲幅基本無物價水平同步,我國養老金已經連續14年上漲最低幅度超過5%,基本可以抵消通脹影響。

實際上,現在越有錢的人,越是優先考慮社保,而且繳費檔次越高越好,以後拿得多,醫療保險比例高,因為誰都知道歲月的變幻莫測,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年輕人,別再糾結了,趁著有時間有經濟能力趕緊繳社保吧。現在社保政策都變了,到了退休年齡不能再參保,沒有繳夠法定年限的也不能一次補繳,需要逐年繳納,直到最低15年。動作遲了,也許你70多歲才能領養老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