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現在按工齡發放,有20年的工齡可以領取多少錢?

hongse12304


如果2018年企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養老金按工齡發放,無疑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工齡成了影響養老金額度的決定性因素,20年工齡,參保人退休後每月能拿多少養老金?

要想了解自己退休後的養老待遇水平,首先要了解我國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及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很多人誤認為現行的養老金只與工齡有關,實際上養老金不是根據工齡的簡單計算得出,而是需要結合多個因素綜合考慮。此外,每年工資變動、政府補貼、政策變動,都會導致養老金波動。

在提問時,讀者只告訴工齡年限,這樣是無法計算養老金額度的。除了工齡,我們還需要知道單位性質(工作性質)、就業地點、退休前的社會平均工資、退休年齡等。如果這些都沒有,那就只能以全國平均水平進行粗略計算。

這裡我們就要假設:參保人去年年底60歲退休,他的工資水平就是全國平均社會工資水平,工作單位為私營企業,那麼20年工齡的養老金是多少呢?

基礎養老金:2016年全國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每月大概為4782元,參保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就是社會平均工資水平。20年工齡,參保人整個基礎養老金就為4782×20%=956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按照個人繳費積累額計算,20年來我國社會平均工資從6470上漲到57394元,如果參保人按照8%繳費的話,積累20年,可以算出整個繳費從20年前每年只需要繳費500多元,到2017年每年需要繳納4000多元。那麼假設一個平均利率水平的話,計算20年的繳費積累額,就應該是45000元左右,60歲退休的養老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4.5萬除以139就是每月323元。

由於工作年限為20年,也就是1997年左右參加工作,不涉及視同繳費年限的問題。考慮到後期養老金會有一定幅度的上調,地方政府也會有一定的補貼,因此20年工齡養老金應該在1500元左右。

如果參保人投保地區、工作地點是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較高的城市,那麼繳費水平和基礎養老金賬戶中的錢就會更高,退休後養老金能達到2500元左右。


慧算賬


我們先來看看養老金是怎麼領取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1、個人賬戶儲存餘額

如果是企業職工的話,養老保險由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如果是自己繳納的話,那麼自己全額承擔。企業的部分是進入統籌賬戶,8%的部分是進入個人賬戶。

個人賬戶儲存餘額就等於這8%乘以累計所交的年限。

所以,您看,交多交少,直接影響到個人賬戶餘額的多少。進而也影響到了整體養老金的多和少了。因此交的越多領得越多。

2、計發月數。

不同年紀退休,所對應的計算領取退休金的時間長度是不一樣的。比如50歲退休,對應的領取時間是195個月,60歲退休則是139個月

在個人儲存餘額一樣的前提下,越早退休,能領取到的退休金越少。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

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這是由社保局統一公佈的。不同地區,影響很大。

本人平均繳費指每年個人月工資/上一年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平均值。工資越高,平均指數越高。

繳費年限,也說明了,交的越久領的越多。

因此,養老金的多少和個人交的多少,交的年限,以及退休年紀有關。

那至於差別有多少。可以自行按照以上公式計算。

歡迎交流指正。


保險經紀人保師姐


養老金現在按工齡發放,有20年的工齡可以領取多少錢?

1、誰說養老金按工齡發放了?

除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的年限、且可以通過檔案認定的正式崗,工齡可被轉化為視同繳費年限參與養老金的核算以外,如在開始繳費後而沒有繳納養老保險,那麼工齡與計算養老金沒有一毛錢關係。

2、參加養老保險的時間?

企業實行養老保險改革的時間各省並不相同,早一些的,自1992年4月就已開始,晚的到1996年1月開始。這之後的工齡如與養老金有關,必須要繳費養老保險。

當然,有些試點地區的時間更早。在此之前,還有一些身份為非國有企業固定工,他們繳費“勞動保險”的時間要提前到1986年10月。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時間統一為2014年10月。

3、20年工齡的養老金是多少?

如果只是這麼問,說實話,養老金的多少隻有天知道!

要想知道養老金的多少,要明確以下幾個內容:退休地、退休時間、退休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歷年繳費基數或係數、個人賬戶養老金存儲額、退休年齡。

這裡只給出了一個不知道是否有可計為繳費年限的20年工齡的一個數據,是無法推算養老金的。

這裡以實例來說明。

張三,男性,黑龍江人,於2019年1月達到6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過往實際繳費20年,繳費基數一直與社平工資相等,個人賬戶存儲額為38000元,他於2019年2月領到的養老金是:=4735(1+1)/2*20*1%+38000/139=1220元/月。

當然,這個的例子發生是在黑龍江,該地的社平工資較低,如果是北京,社平工資2018年肯定要超過8800元,那麼養老金會達到2000元以上;他本人一直以社平工資100%繳費,養老金會偏高,而如果是社平的60%為繳費基數,那麼養老金則會相應地減少。

4、繳費年限還與退休後的養老金調整的關係

養老金15連漲已成定局了,很多退休人員關心自己的養老金能漲多少?因為我們知道5%左右的漲幅是指人均,但人均並不代表你能漲5%,也許會更多、或許要少些。道理很簡單,馬/雲有1000億元,我有存款是1000元,並不能說兩人一平均有500多億,我就真有500億了。

具體到個人的金額是多少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定。養老金調整的政策一般採用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結合,其中的掛鉤調整主要是與繳費年限相關。

例如,某省的政策中掛鉤調整一項這麼規定:養老保險繳費15年的,每年增2元,每多一年增加3元。如果您繳費20年,根據這項政策,今年養老金中掛鉤調整一項,則可增加45元。

由此也可以看到,繳費地社平越高,養老金越多;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越多。


老王觀職場


現在所指的工齡其實是養老金繳費年限,按照最新的繳費年限計算政策規定,在 1992年4月1日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1992年4月1日之後,按實際繳費年限計算(中斷的時間不計,前後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算)。

首先每個人的交費金額有很大的差距,有的人每個月只交二三百元,有的人每個月交二三千元錢,退休時怎麼按工齡領取同樣多的養老金?況且以前退休金多少受很多條件控制,工齡只是其中一條,而硬指標,諸如企業,事業,公務員等身份是影響養老金多少的剛性條件,不能隨便縮小,而且現在退休金已經12連增了!

  • 做任何事情都得付出資金、智力、體力等。而且,付出越多,回報越大

  • 在校學知識,也是一種付出。同樣,付出越多,回報越大一一人的能力越強,將來從事的勞動越複雜,勞動報酬就會越豐厚。

  • 現在畢竟是市場經濟,多勞多得,能力大的多得,同時兼顧公平肯定是國家長期的政策基調,養老金若是完全按工齡領取就如同完全按工齡升職領工資一樣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退休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那退休之後靠什麼來養老呢?如何計算出退休工資呢?

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舉個栗子,假如范冰冰55歲退休,退休那年范冰冰的個人賬戶裡有8萬元,范冰冰的統籌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為1,截止到退休到范冰冰的繳費年限為30年。

那麼范冰冰退休後第一個月領到的養老金=(5000+5000*1)/2*30*1%+80000/170=1970.59元。

但依據目前基本養老金的調整政策,一般是工齡越長,增加的退休待遇越多,退休後領到的退休金也更多;你社保繳得越多、繳得年限越長,退休後養老金也越多!而連續工齡影響的是職工在企業就職時的待遇,相對而言更為重要,但往往大多數人都不瞭解這個概念,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應得的權利。


查悅社保APP


我認為養老金按繳費年限計算比較公平。比如你繳納社保金30年,每年按150元養老金髮放,30年就是4500元養老金。無論你廠礦企業、機關事業、城鄉居民都按繳費年限計發養老金,人們內心那種平等的矛盾相應就要少一些,你不繳納社保金,就沒有養老金,也不會怨社會不公平了。

如今的主要矛盾的交點是,機關事業的退休養老金與廠礦企業的退休養老金的、平等的矛盾,比如機關事業單位的一般工作人員退休養老金要比廠礦企業的工程師退休養老金高出一千多元(同等工齡);農村60歲以上老人養老金要比城鎮居民要少一千多元(城鎮居民有政策關照:60歲以上老人繳費2萬多元、80歲以上老人繳費2000元。農民就沒有這種政策關照。)

工人、農民、黨政領導、學校老師、科研人員等都在共產黨領導下做事,分工不同,貢獻有大小,待遇就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事,無可非議。但是到了拿養老金的時侯,都是清閒的人了,就不存在誰還做貢獻了,同樣的物價,不同樣的養老金,心裡就有不同樣的感受,……。


了緣520


樓主您好,20年工齡能夠領到多少養老金的待遇?那麼20年的工齡其實並不是特別長,我們注意的一點是你這20年的工齡,是不是你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如果按照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來計算,並且按照每一年60%的平均繳費指數計算的話,那麼基本上你獲得的退休金待遇大概也就是在1500塊錢左右,應該是不會超過1600塊錢。

但是你這20年的工齡,如果包含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包含1992年之前的一個工作年限,那麼相應的你的這個養老金的待遇會高一些,因為視同繳費年限的部分的平均繳費指數,都是按照140%來計算的,也就是說視同繳費年限一年基本上是相當於兩年的一個實際繳費年限,所以說你可以獲得稍微高一些的退休金待遇,大概是不到2000塊錢吧。

也就是說你20年的工齡其實並不是很多,因為我們國家規定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你僅僅是高於15年的一個繳費年限,那麼你所獲得的退休金很有可能在,1300元到2000元之間的這樣的一個水平。


懂社保


養老金的複雜性太深了,德先生給大家深入淺出的講講其中的竅門。

首先我們先界定一個概念,工齡並不等同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

這一點在很多時候是引發重大誤解的前提,有很多人工作之後認為自己幹了40年,就40年的社保繳費年限,從而養老金計算應該按照40年計算。但其實是錯誤的。

企業實行養老保險改革的時間每個省都不相同,有一些是已從1992年開始,有些是從1996年開始,某一些特殊地區,還可以提前到1986年。所以在實施社保改革之前,已經參加工作的工齡如何計算,在各省的規定也不一樣。這一點大家要明確清楚。

社保養老金計算只同三件事有關,那就是各個地區制定的社保月平均工資、社保繳費年限、以及社保繳費基數。

在這其中影響養老金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排序為:各個地區制定的社保月平均工資,然後是社保繳費年限,最後才是個人社保繳費基數。

  1. 地區月平均工資的差異非常之大,例如北京上海月平均工資就要高過很多地區月平均工資一倍以上,那麼這些地區的退休人員養老金基數天生就高,每個月最少能高出,一到兩千之上。

  2. 繳費年限對於養老金影響也非常巨大,每多繳納一年,增加1%。那麼想一想,醫生繳費40年和繳費20年就差著將近一半左右。

  3. 而個人繳費基數的高低對養老金的影響最小。原因就在於社會統籌會將這種差距拉低,有可能當初工作時雙方每月繳費差一倍以上,但退休後,養老金差距僅在一兩百之間。


除了以上3點,其實還有一個隱形的地區巨大差異,那就是各個地區社保政策的不同。有些省份和地區社保待遇更加優厚,被出臺地方性的各項政策。例如增加工齡補貼,基本養老書基數上調,增加定額補貼。那麼最終計算出來的各省份養老金差距巨大。

我們可以看兩個例子,假如一人在上海退休,一人在黑龍江退休,在養老金領取方面,會有多大的差距?

老王,在黑龍江辦理退休,過往實際繳費20年,繳費基數一直與社平工資相等,個人賬戶存儲額為38000元,他於2019年2月領到的養老金是:4735(1+1)/2*20*1%+38000/139=1220元/月。

假設老王2017年在上海辦理退休手續,老王月薪6,000元,退休時,上年度上海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504元,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恆定為1,老王的社保交了20年,目前個人賬戶的餘額為68,000元。那麼,基本養老金=(6504 + 6000)÷2 ×20 ×1% ≈125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68000 ÷139 ≈489元,合計1739元。

但是這不是老王在上海真實領取的,為什麼,按照上海社保的規定,還有很多錢需要領取呢!

上海市將對2018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退休人員,增加月基本養老金。具體增加養老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每人定額增加60元;二是按本人職保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2元,不足30元的按30元計算;三是以本人2018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增加2.2%。

再加上其他各類補貼,這麼算下來,實際老王可能領取到2500元以上。這就是差距。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距,因為黑龍江的社平工資較低,在上海的社平工資2018年肯定要超過8800元,那麼養老金會達到2000元以上;同時地區社保經費充足,可以再加上額外補貼,最後的結果差距就非常大了!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大家繳納養老金一生,其實最關心的還是說到最後自己退休的時候大概能領取多少錢,這樣大家才有奔頭,確實也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雖然單說20年的工齡,我們不能計算出一個非常精確的養老金數字,但是我們也可以算個大概給大家看。

養老金的計算是關係到三個因素,社保的繳費年限,也就是所說的工齡;其次是社保的繳費基數;還有退休時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那麼在計算前,我們先要搞明白養老金計算公式是怎麼樣的。

個人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金額➗計發月數(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女職工退休後計發月數為195,男職工退休後計發月數為139。)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本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這裡的繳費指數指的是繳費基數與社平工資的比例。

然後我們可以根據上面的計算公式粗略計算一下繳納20年的社保能領取多少錢的養老金:

假設a為男職工,每月個人需繳納社保費400元,繳費年限為20,年平均繳費指數為0.5(足額繳納則為1,這裡按最低繳費基數),60歲退休,退休時上年度社平工資為8467元(北京),在保證每年繳費基數以及繳納社保費用不變的情況下(理想狀態,實際每年都增加),那麼他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400×12×20÷139=691元(利息忽略不計)
基礎養老金=8467×(1+0.5)÷2×20×1%=1270元,兩者加起來為691+1270=1961元,也就是說,在北京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繳納20年的社保,我們在退休後最少可以領取1961元的養老金。

當然如果我們退休的地區轉移一下,轉移到甘肅,那麼社平工資可能就要按照5000來算,可以計算得到合計為1691元的養老金,每月相差1961-1691=270元,這也就是很多人更加的願意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繳納養老保險,在北上廣退休,因為在領取養老金方面確實社平工資也是佔到了一定的比重,非常的重要。

如果是大家是在不同地區的,也可以參照近幾年當地的數據,套用以上的公式,大概粗略計算一下自己在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是多少,因為在上述公式裡面有一些數據是我們不能精確的,所以說我們一般計算得到的都是理想的狀態,只能比算出來的多,不會少,當然我們希望大家退休後領取的越多越好,在退休後的晚年生活越幸福越好。


筆記簿杏豆


這個問題沒法直接回答。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所以即使相同的20年工齡,每個人拿到的錢也可能不一樣。另外,養老金並非全國統籌,而是各省分別統籌,這就導致不同省份的養老金也是不同的。

首先是養老金的構成。說實話,大部分人都是蒙的,根本不知道怎麼算。我在一些社保案子中遇到過幾次,大致來說,養老金主要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補充養老金構成。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是勞動者這麼多年繳納的養老金的歸集。退休時總額除以180個月,就是每個月的數額。所以這裡插一句,好好鍛鍊身體,活得越久,越划算。補充養老金就比較複雜,要綜合考慮當地職工平均工資水平,還要計算勞動者的繳費係數。。


總之蠻複雜的。在辦理退休手續時,社保基金中心會出具一張養老保險待遇核算通知書,上面會有比較明確的介紹,對各項的計算以及政策有詳細的說明。這玩意一般人真看不懂。

回到題目上,因為每個人自己繳費情況不同(繳的多發的多),加上各省經濟條件不同(沿海省份肯定比內陸省份高),同樣的20年工齡,拿到的養老金也是不同的。


律師獨角獸


題主提出的問題是不對的,養老金不是隻按工齡的算的,養老金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養老金的發放標準是有計算公式的,具體如下:

第一、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賬戶累計存儲額/計發月數,目前我國實行的是50週歲女工人退休計發月數為195,男工人60週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月;

第二、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退休時辦理退休手續所在的城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1+本人平均工資指數))/2*本人繳費年限*1%。

從上面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養老金的多少取決於個人賬戶的累計金額、退休年齡、退休時的上年度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工資指數及繳費年限(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工齡)。

綜上所述,要想在退休後退休金拿得多些,每月繳納的基數就得多些,繳納年限長些(有些人可能覺得現在繳納多了,到手的工資少了,不划算,但以後退休時退休金會多,所以從長遠考慮,這樣更划算)。

希望以上答案,對您有所幫助。

關注職場老劉,隨時諮詢職場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