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表揚孩子“你真棒”、“你真乖”,這種“過度誇獎”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不好?

上山畝教育


01、錯誤的表揚方式:

經常聽到媽媽們在表揚孩子的時候,習慣說“你真棒!”“你真聰明!”其實,這是一種不適宜的表揚方式,這些不具體的、專注於天賦與特質的表揚往往會適得其反。

會導致孩子發展出一種不健康的“僵化思維模式”,讓孩子變得固步自封,不願意去嘗試和冒險,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下一次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時候,會破壞自己固有的良好形象。

02、正確的表揚方式:

正確的表揚方式應該是表揚具體的事情,著重於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

這種表揚方式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孩子會明白,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有各自不同的天生特質,但是,只要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自己就可以變得聰明、優秀。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勇於嘗試、敢於挑戰,更容易獲得成功。

綜上所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自己表揚孩子的方式,儘量避免說“你真棒!”“做的好!”“好孩子!”“你真聰明”等等一類的表揚方式。而是把關注點放在孩子所付出過努力的具體事情上,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表揚,以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我是@百合媽媽讀心理,育兒達人,多平臺簽約作者,我只寫有溫度的育兒文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轉發、讚賞!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百合媽媽讀心理


孩子該不該表揚?該。

孩子所做的每一件,都該表揚嗎?不該


在我身邊,就常看到哄寶寶的父母或爺爺奶奶,無論孩子說什麼,都是好好好,棒棒棒的,真不知道他家寶寶是多麼優秀。我內心比較不支持這種做法。


01


過度表揚危害多

(1)過於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差。


孩子從小,什麼事都能得到爸媽或家人表揚,哪怕自已吃一口飯,甚至是家長餵飯吃了一口,家長都要誇一句。這會給孩子錯誤的信號,我做什麼都值得表揚。


當孩子到一個集體環境中生活,如果他做的事,得不到別人的誇獎,就會心理不平衡,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緒。

(2)產生錯誤認知,嚴重的是無知。


連自己吃飯都要有誇獎,孩子從小得到的認知,是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是值得被表揚的,進而分不清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不該做。


(3)容易自滿、自驕、自傲。這一點不用多做解釋,想想也知道。

02

正確表揚,孩子更上一層樓

社會是個殘酷的大家族,孩子爸爸媽媽從小沒教的,社會都會好心的教他一遍,而且不用說謝謝。


那個時候,孩子就不會是吃點苦頭這麼簡單了。


表揚孩子,遵循一條原則:該做的是本份,有難度的值得鼓勵表揚。



(1)衣食住行,整理玩具,對人有禮貌等等,這是生存的基本能力,不值得誇獎。做到了是孩子應該做的。
(2)學習考出好成績,學生應該做的,不值得誇獎,而為了成績所做出的努力,值得表揚。
(3)遇到問題,不自己思考解決辦法,過度依賴父母或他人,不值得表揚,自己試著尋找解決辦法,結果不重要,過程值得肯定。

……


上面只是列出幾種情況,意思就是說,要鼓勵表揚孩子積極進取的品質,鼓勵勇敢探索,敗而不棄,鍥而不捨、不服輸的精神。父母眼中,要看到孩子的努力,進步,並給予肯定。



以上僅為個人之言,歡迎讀者留言交流。


我是楊楊爸,探索育兒之道,我一直在行動。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育兒知識,交流育兒經驗,實現輕鬆育兒,做有心爸媽。


楊楊爸親子驛站


我認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結合題目所問動不動就對小孩進行諸如“你真棒”、“你真乖”等“過度誇獎”,對孩子的成長到底有什麼不好?我的觀點認為,適當的誇獎對孩子成長是好的,但誇獎已達過度程度時,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為什麼呢?

一、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驕傲情緒。在育兒過程中,如果父母凡事都對孩子進行“你真棒”、“你真乖”的誇獎式教育,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驕傲情緒。會讓孩子心裡產生一種錯覺,有些父母對孩子進行誇獎教育,並沒有根據孩子表現所取得的實際成效來進行誇獎教育,諸如“你真棒”、“你真乖”的過度誇獎教育往往存在濫用現象。

二、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我滿足感。父母凡事都對孩子進行“你真棒”、“你真乖”的“過度誇獎”教育,對孩子來說容易讓其產生一種自我滿足感,這種感覺產生後,對孩子來說往往會讓孩子止步不前,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

三、容易讓孩子缺乏鬥志。凡事都對孩子進行“你真棒”、“你真乖”的“過度誇獎”教育,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滿足感,沉浸在父母的過度誇獎之中,容易缺乏鬥志。


2019小二談育兒


大部分孩子都希望得到成人的表揚。但是動不動就表揚孩子,這樣的孩子基本上是吃糖果長大的。我們不贊成去經常表揚孩子,也不贊成懲罰孩子。偶爾表揚一下孩子是可以的,就像偶爾吃一顆糖一樣。但是吃多了會對孩子的牙不好。對孩子表揚多了,會讓他沉溺於表揚本身。他們以後可能會依賴成人的表揚。或僅僅是為了得到表揚,去做某一件事情。


表揚孩子,對孩子說“你真棒,”“你真乖!”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感覺到語言很空洞。當父母對孩子說你真棒的時候,他並不知道棒在哪裡。有些孩子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你是在敷衍他,或者你只是為了讓他高興。

表揚指向的是做事的某個人,而不是他們的行為。比如父親在表揚孩子時,他們關注的是孩子,而不是孩子在擦桌子這件事情。

表揚還通常指的是關心一個人做事的結果,而不關心過程。


經常表揚孩子,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孩子會容易產生他尊,而不是自尊。

產生他尊的孩子,他們總是會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他們會依賴別人的評價。而一個有自尊的孩子,他們不需要別人的認可和評價。孩子會學會自我評價。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我們一旦去表揚孩子,或者去懲罰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與孩子處於一個不平等的位置。而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尊重的。

我們對孩子儘量少用表揚,可以用鼓勵的語言來代替。鼓勵會給孩子帶來力量,即使孩子做的並不好,並不是最棒的,我們也一樣可以去鼓勵孩子。如:看到他進步的地方。通過鼓勵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一個懂得自尊的孩子。鼓勵就像是在家庭當中,每天都要給予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必須品。鼓勵可以經常有。鼓勵的語言可以帶給孩子勇氣,和自信。能夠讓孩子體驗自我價值感。並且我們能夠觸及到孩子的內心。


鼓勵的語言有哪一些呢?

1.寶貝,你很努力,這是你應該得到的收穫。

2.你一定為你自己感到驕傲。

3.你有什麼感想呢?

4.我相信你的判斷。

5.你自己來決定怎樣做。

6.我對你很有信心,你一定會從錯誤中有所收穫。

7.無論怎麼樣,媽媽都愛你!

在你聽完以上這些話時,你有沒有被暖到呢?

這些話語是不是能鼓勵到你的孩子呢?

無論孩子怎麼做,我們都相信他自己能夠做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也就是無論他做的怎樣,我們都永遠接納自己的孩子。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幫助。

我是大賽爸爸說,關注我,育兒路上與您同行。


大賽爸爸說


捧得高,摔得重!當孩子的生活環境由家庭向外不斷延伸時,他會發現以前常有的誇獎變得很少,被忽視被輕視甚至被批評卻越來越多,這時的他會產生心理落差,應對社會各方面問題的能力和信心都會受到影響。這將是“過度誇獎”對孩子造成的最大傷害。

誇獎,沒必要動不動就來。孩子本身該做好的事,比如自己吃飯、喝水、走路等,都是很正常的,該是如此的。

誇獎,一定要具體。為什麼,因為“你真棒”是哪裡棒,“你真乖”是哪裡乖,孩子能從你的言語中感覺到你是認可他表揚他,但是慢慢的他會越來越無感,每次都這樣說,已經習慣了。“今天你能自己背書包回家,沒有讓媽媽幫忙,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媽媽為你感到高興”這樣是不是更有針對性!

有誇獎,就會有批評。對的要誇,錯的肯定也要批評,這樣不僅能防止過度誇獎,也能起到“揚善抑惡”的作用。


育兒有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a4800064afb3fbe50b7\

奮鬥的磊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7a000033ea5a9e5397\

我是雷哥


慢慢的孩子可能對這種誇獎感到無所適從並且可能在某天沒被誇獎時產生心理落差,對他們的長遠發展並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