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別人心裡在想什麼?

當代俗人


我想這個問題其實是對心理學一個很大的

誤區

01

以前我在上本科的時候,逢年過節回到家裡,家裡的親朋好友問我最多就是:“你這個學心理學的,你現在知道我在想什麼嗎?”我答到:“不曉得。”這時候他們往往半開玩笑的說:“學心理學還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說明你學的不到位呀”我只好一遍又一遍的解釋心理學的定義:心理學研究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

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關於讀心術的電影、書籍甚至一些魔術中所展示的“讀心術”,多半是誇張或者是用了一些小把戲的結果,往往給觀眾、讀者一個誤區,認為讀心術是心理學的必修課。

事實上,我們的想法無時無刻不再變化,我在上一秒腦海裡想一個西瓜,下一秒就可能想明天做什麼。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一天大概產生6萬個想法,平均下來1.5秒就會產生一個想法,很多想法都是轉瞬即逝,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捕捉不到更別說別人了。

那麼我們豈不是對心理一無所知?

不是這樣的,儘管我們的思緒千變萬化,但是很多心理現象都是符合一定規律的。不管是系統的學習心理學也好還是自己只是看一些心理學相關的書籍,我們都可以或多或少的學到一些規律。比如在發展心理學裡我們會學到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發展過程,在研究老年人的內容裡我們會發現,當一位老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十分嚴重已經治不好的時候,雖然老人具體在想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大部分老人面對這種情況都會遵循

以下規律

否認:不相信自己會病的這麼嚴重,不相信自己的體檢單,認為一定是醫生搞錯了。

——

憤怒:老人這個時候會經常對醫生和家屬發脾氣,這個時候雖然已經有些接受自己病種的事實,但是想到自己平日裡非常注意吃喝還有這樣的結局感到非常氣憤。

——

討價還價:老人往往會和醫生進行探討治療方案,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活下來,哪怕有很嚴重的後遺症自己也願意承擔。

——

抑鬱:當老人知道醫生對自己的病情已經無能為力的時候,感覺到絕望。

——

接受:在最後的階段老人能夠重新理性的接受現實,接受有限的治療,以更平和的心態接受自己時日不多事實,要利用好最後的日子多做些事,包括開始為自己的後事做準備等。

這就是學完心理學後能夠學到的東西,我們並不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但是我們能夠知道很多規律,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可以更好地幫助到身邊的人


歐文亞隆小迷弟


隨時留意人們身體語言傳遞出的信息,是非常實用的社交技能。有些人能輕而易舉地解讀別人的身體語言,眾所周知也有些些人對此視而不見。幸運的是,只要稍加註意,你就能學會解讀別人的身體語言!

  1. 請注意別人靠近你的距離

他人越靠近你,就對你越有興趣。他人離得越遠,實際上對當前情境或個體的關注就越少。社交場合,如果你稍微靠近身邊的人,他是否也會稍微挪得離你遠點?這意味著他不希望與你的互動超過當前的私密水平。如果他沒有走開,那麼對你的接近就是接受的。而如果他的反應是更加靠近你,那麼他可能真得喜歡你或者他在你身邊感覺非常舒心。

值得注意的是,私人空間具有文化差異;請記住某個國家認為親近的距離在另一個國家卻可能視為疏遠。

 2. 觀察他頭部朝向的方位

過度傾斜的頭部可能表示同情,或者微笑時歪著腦袋則代表嬉戲玩樂甚至可能賣弄風情。(注意視力不良[如弱視]的人也經常會歪著腦袋看人。)

耷拉著腦袋可能表示有事隱瞞。請注意他人是否低頭看地。如果有人稱讚之後,他低頭則可能感到害羞、慚愧、膽怯、懷疑、自思自忖或疏遠他人。如果在給出解釋之後,他低頭則對自己所言是否正確沒有信心,或者可能在沉思。

應該注意某些文化中低頭代表尊敬。豎起頭歪著腦袋看人表示感到疑惑或者挑釁你,這要根據眼睛、眉毛和口部的動作來判斷。想象你弄出了奇怪的聲音,看門狗會怎樣輕揚著腦袋看著你。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探頭歪腦同時伴有微笑,則表示他真得喜歡你,正在與你開心地交談。

  3. 仔細觀察他的眼睛

老是看向兩側的人內心緊張、在說謊或者走神。然而,如果某個人視線從談話對象的身上移開,則斜視可能表示安心或者服從,這很好。斜視通常意味著斜視者可疑或不可信。

老是低頭看地板的人可能內心害羞或膽怯。人們焦慮不安或企圖隱瞞情緒時往往會俯視地面。人們盯著地板發呆時,通常在思考或者感到鬱悶。

有些文化認為盯著別人的眼睛表示不敬,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要刻意避免接觸你的視線。

瞳孔放大地看著別人表示發生興趣。但請記住,很多藥物(包括酒精、可卡因、安非他命、搖頭丸、迷幻藥等)都會引起瞳孔放大。不要誤以為幾杯小酒下肚的人喜歡你。有些人的瞳孔一輩子都那麼大(這叫散瞳症).

如果有人似乎目視遠方,通常表示陷入沉思或沒有聽人講話。(注意:不聚焦的雙眼也可能是雙眼視覺出現問題。)

 4. 看對方是否有在無意中模仿你

模仿是一種最常見的動作。如果有人模仿你的動作或表情,這是一種非常真實的信號,表示模仿者對你有興趣,想與你建立密切的關係。到處走走,改變一下你的身體姿勢,如果發現有人同樣改變他的姿勢,他就在模仿你。

 5. 檢查他的手臂

手臂交叉的人傾向於封閉自我,以免受社會影響。雖然有些人交叉手臂僅是種習慣,但這種姿勢仍然表示此人(有點)矜持,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即內心忐忑而意欲掩蓋),或者只是襯衫內藏有東西。如果手臂交叉的同時雙腳擺得很開(有雙肩的寬度),這種姿勢表示強硬立場或者顯示權威。

如果有人雙手揉搓在一起,或者雙手觸碰自己的身體放鬆自己,這表示在尋求自我安慰,很有可能在想“很快就能挺過去”。

如果有人把胳膊放在脖子後腦袋的後部,表示他樂意接受討論結果或者通常只是累了想放鬆點。

如果有人把雙手放在臀部上,這可能表示等待、心煩或只是疲乏。

如果有人雙手緊靠如果有人似乎目視遠方,通常表示陷入沉思或沒有聽人講話。(注意:不聚焦的雙眼也可能是雙眼視覺出現問題。)



另類感覺


要了解一個人,最好是先去認識一下他們的朋友,因為朋友是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其實想了解一個人是很難的,說得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往往人不會在他們認為感到陌生人的面前說起自己的生活的點點滴滴.人都善於隱藏自己的某一部分性格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當人們觸及這些時,他們會感到很不舒服的.其實要了解一個人,要用上一生的時間.用一生去解讀它,因為他們也會用一生來向你詮釋的.愛一個也是這樣.當你遇上你一生想追尋的人,你會為她付出一生,因為愛這樣的人,一生也是不夠的

學會察言觀色.,相處時間久了也許會加深瞭解..如果一個人什麼都寫在臉上,這樣的人比較好了解,性格一般外向些,比較幼稚,自制力差一點,本人是可以接受的,可不會把他當知己,這就要看你的性格了.

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以後經歷的事情多了,見的人多了,你就有足夠的把握來判斷一個人.首先還是要交流,但前提是真誠.

行為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內心,而一個人有很重的心機,城府很深的話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可以長期的行為會處處小心,從而不是一般人能看出他真正的內心,生活中很多人物都是這樣。

而從面相識人也是有根據的,容貌氣質是由內反映到外的,而不是能裝出來的.

美國總統林肯曾言:“一個人到了四十歲,便要對自己的容貌負責。”

  一位著名化妝師曾深刻指出:“化妝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若是一位心地善良、生性樂觀的人,不化妝也醜不到哪裡去。”

  這可作為林肯名言的註腳,猶古印度人認為人應該把中年以後的時光用來自覺和思索,以尋找最深處的芬芳。即四十歲以後,就著看自己如何磨鍊內心,變化氣質,使之轉化為外表的美。

  古人云:“心有所思,面有所示。”如果擁有慈悲開朗的心性,處處關懷他人,自然會有一張和藹親善的面容,給人以如沐春風之感。


搞笑笑星


人與人之間本來可以單純些的,一般來說人在家裡是最真實的。

在單位裡 ,各種原因導致了人與人交往未必都是真感情。大部分都是利益第一,感情第二。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當今社會,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心靜如水,但是有些人有些人眼神能夠做到轉瞬即變,這就是為什麼老人教我們和別人說話時要看著別人的眼睛,決不僅僅是尊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不能活的太累,要活出真正的自我。該聚的一定會聚在一起,越走越遠的你也攔不住!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人是為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不要去刻意去討好別人!


曉冬輝行遠方


如何看清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一個人的品格是由什麼決定,靠什麼形成的?要判斷一個人、一件事的是非、對錯、好壞,取決於你是否有智慧。一個沒有智慧的人怎麼能判斷是非、對錯呢?如果你連是非都分不清,又怎麼能說你是個好人呢?

信教的人往往會做一些蠢事。但他們不是故意的,是因為無明才做錯了事。信教的人在第一階段往往是最無明的,只有過了第三個階段才會開智慧。出家人的作用就是要啟迪眾生的智慧,否則受不起信士的供養。我們能安心地在這裡修行,用功辦道,應該感恩社會和國家,更應該感恩十方信士。我們只是一個一事無成、碌碌無為的受者,不是一個施者。施者是各個領域有智慧、有財富、有權力、有道德修養的成功人士。你想做一個受者,還是一個施者?

一個人的根在於心,心雖無形,行之有相。一個人的品質體現在方方面面,起心動念雖看不見,但為人和處事即是他人品道德的顯現。一個人的心是純潔還是骯髒,心胸是寬闊還是狹窄,全都體現在人與事上。為人處事是檢驗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唯一標準。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就是他心靈的顯現和寫照,所以透過為人處事,可以把一個人的心靈深處看得很清楚。

心是無形無相的,但又是有形有相的。有些人說:“我這樣做是無意的,我心裡並不是這樣想的。”你的心裡沒有這股力量,沒有這個種子,你怎麼可能這樣說,這樣做呢?正因為你的骨子裡、靈魂裡有這個因,才會表現出這樣的行為。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個人心靈的寫照。

大家要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儘自己所能,為所在的團體創造價值。人,要麼會說,要麼會做,二者得居其一。如果既不會說又不會做,還認為自己很有願力,你的願力都是假的,都是痴心妄想。

有理想是對的。理想是一個方向,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他的人生是沒有方向的。既然有了理想,就應該為了你的理想而赴湯蹈火,流血流汗,犧牲奉獻。只有做到了圓滿,你的理想才可能實現。如果你的努力和你的理想不相干,或者你努力的程度不夠,你的理想只是妄想。只有你的知識、智慧、財富日日增長,月月增長,你的願望才可能實現。

一個人只有看清了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別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看清了別人,也就看清了自己,反之別人也是一樣的,反醒自己對比別人就自有理解。


呆呆水手



正榮


首先你需要觀察, 重要的事情事情說三遍觀察觀察觀察。 這裡的觀察指察言觀色顧名思義就不展開解釋了。給你們舉個列子

上學時有個同桌,他平時不愛學習上課不是睡覺就是看課外書,偏偏有一節課他雙目炯炯有神,卻偶爾撓頭瘙癢, 每隔一會兒便抬頭看講臺,因為聽不進課有時又東張西望。 無聊死縷縷肚子,又抬頭看看講臺。有時還在草稿上畫圈圈。

就這樣觀察仔細之後我按照這些行為模仿一遍終於看穿了他的想法。

抬頭時偶然看見鐘錶,縷肚子又是反覆性的,不聽課卻在草稿上畫畫,又不犯困說明心有所想。再算一算今天的日期,星期五。

現在是最後一節課,離下課不到20分鐘,飯堂今天有特色菜。 真相只有一個🤔

他 餓了,他想吃飯堂的特色菜,週五獨家咕嚕肉套餐🤗


考拉王子


這個需要看你的一種觀察能力了,都說眼睛和行為不會騙人的,即使行為上會有掩飾,但是眼睛不會,我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喜歡你,她看到你在看她之後就瞬間把眼睛瞥向其他地方;舉一個行為的例子,人們在撒謊的時候會表現的不自在,比如撓頭、撩頭髮、等等,這個我不可能全面的講到,關鍵是看對方的行為舉止,眼神表達,或者說在對於這個人的瞭解基礎上,猜測他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關鍵是要先了解一個人,然後觀察認的行為舉止,其次是多讀書,瞭解心理學相關知識。


榮伯翰


一種最直接、最直奔主題的詢問方式,適用於兩個人比較親密和相互信任的背景之下。真誠而直爽的交流是最有效的溝通的方式,當你這樣問的時候,很多人是樂於告訴你他們的想法的。

畢竟,你有問的好奇,別人也有傾訴的慾望。

另一種問是營造一種讓別人願意傾訴的氛圍。

吐露心聲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表露,或者自我暴露。很多人並不喜歡輕易的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不願意表露自己,因為這樣做是有風險的。比如當你把你內心的一個秘密告訴另一個人的時候,你的秘密很有可能變成一個眾人皆知的談資。

所以,假如你想讓一個人對你說出ta內心真實的想法,就要反問一下自己:自己是否給了對方足夠的信任感?真誠和善意是建立信任的最好方法。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一個人信任你的時候,那怕你只是坐在ta身邊什麼都不問,對方也會情不自禁的把心裡話講給你聽。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他們之所以對一個人的內心想法感興趣,迫切的想知道,往往是因為下面這種情況:

喜歡上了一個人,但是不知道ta是否也喜歡自己。


傻鳥的回憶


題目意義重大!

外交官就是最好的例證,不言不行不動不表,當然不知道,只要一動,特朗普只要一言,想與目的就暴露了,以話引話,以事引事,安祿山害怕李林浦,在於那顆被擊穿的心,《心理學》很重要,曾國藩識人才,心理學加行為就等於人才,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