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煤城投資20多億拆舊建新的歷史名街 那座200多年的文廟拆了嗎


萍鄉,位於贛西湘東,準確地說是江西省的“西大門”,一座有著“江南煤城”之稱的城市,是中國最早的重工業基地,而且有著光榮的歷史;但我一路上卻暈暈乎乎地以為此行是要去一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之地呢。

到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江西萍鄉市,就是安源煤礦的所在地,是自己曾經唱過的那個“家住安源萍水頭……”,老人家曾在這兒留下了光輝的足跡,他手握一把雨傘的那一幅鼓舞了一代人的巨幅油畫,至今歷歷在目。

當地朋友告訴我,萍鄉有著1700多年的歷史,除了安陽煤礦,還有一條承載著萍鄉千年記憶的老街,叫做“南正街”,代表著萍鄉最深厚的歷史文化,特別是街裡那座文廟,是全國興建較早的孔廟,年代僅晚於山東曲阜的孔廟,只是現在“南正街”正在改造,老房子都拆了。


“啊?都拆了?”,“是的,拆舊建新的南正街,應該快建好了;我帶你去看看吧”。朋友開車帶我來到改建中的“南正街”,不等朋友把車停好,我已迫不及待地獨自走過了萍水河上的風雨廊橋,只見沿河新建的一座座白牆黑瓦、翹角飛簷的仿古建築鱗次節比。

年關將至,“尋味鄉愁,走進南正街”第一屆新春廟會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我看到“南正街”裡有許多工作人員在忙碌著張燈結綵,便上前打聽:“麻煩問一下,孔廟在哪兒?”,“向左拐就是了!”。

我按著工作人員的指點朝左往前走,心中暗自慶幸,看來孔廟沒被拆。走過商業街,遠遠地就看見了高大雄偉的欞星門;“欞星門”意為尊孔如尊天,是彰顯孔子地位的建築,在其他地方的孔廟中已經幾乎見不到了,沒想到萍鄉竟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欞星門”的後面便是孔廟,門前架著許多腳手架,一看便知道是在維修。據說萍鄉的這座孔廟,始建於唐代武德年間,曾經過8次遷移建造,重建於此地的時間是在清代雍正十二年。

維修中的孔廟並不對外開放,但也無人把守,我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大成殿前很空曠,石階上斑駁的石雕吸引了我,雖然飽經風雨侵蝕的石雕已有些模糊,我想應該是鯉魚跳龍門,寓意拼搏向上吧。

朋友停好車趕來孔廟找我,他告訴我,當地凡有小孩子到了讀書的年紀,父母往往都會牽著稚童來孔廟朝拜,感受文風,以增靈性,然後再把孩子送到附近的萍鄉小學去讀書。

孔廟是萍鄉人心中的文化聖地,承載了一代代萍鄉人的文化記憶。難怪萍鄉文人輩出,被稱為“碩儒鴻生之地”,這與萍鄉人敬重孔廟不無關係。

雖然維修中拆除了許多物件,但細細觀察,仍不難看出孔廟集歷史、建築、雕刻、繪畫、書法等於一體,儼然是一座古老的博物館。

大成殿內設有孔子彩塑神像。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是首創私學之人,他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倡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學習風範,被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共奉為“先聖先師”。

萍鄉孔廟也叫文廟、學宮,從唐代至清末開始,許多地方的孔廟便廟學兼之了,有前廟後學、左廟右學、左學右廟,還有中廟左右學、中廟周學等等。

廟學合一 ,使萍鄉歷代文人學者在孔廟接受了儒學的薰陶,尊經讀經成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出了不同層次的人才,使得萍鄉這個小地方出了很多的歷史名人。

“明倫堂”,這是一塊由宋代大理學家朱熹親筆題寫的匾額,說明朱熹曾來此講過學,不難想像他當年在萍鄉講學時的情形,小城一定是群賢畢至,名士滿堂。

據介紹,萍鄉孔廟是中國已知的22座孔廟中興建較早的一座,是江西省保存最為完好的孔廟,也是萍鄉唯一保存最好的古建築群。

這次萍鄉“南正街”的拆舊建新改造力度很大,老街上的老房子幾乎全部拆掉了,古老的孔廟也正在進行東、西廂房、明倫堂、文物庫房的重新修繕,聽說要到今年五月底竣工。

這一對吉象石雕在尋常建築中絕難見到,不知它歷經了多少風風雨雨,至今仍挺立在雜亂的孔廟中,這精美的石獸,不知迎來送往過多少讀書人。

走出孔廟,我發現門外瓦礫之中橫臥著一隻石獸,模樣已經破損的面目全非了,但當我走上前把鏡頭對準它時,卻似乎隱約聽見了低沉的呻吟,它是不捨,還是在期盼著什麼?

一座古老的建築群,穿越輾轉變遷的世事滄桑,傳承國人兩千年未曾斷絕的求知渴望。就像孔廟廣場前的這座萍鄉老城牆中的禹門,從戰爭炮火中留存下來,留存著萍鄉人堅執的信念。

【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