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是什麼?

用戶6035609068460


垂體瘤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對身體造成一些不可逆轉的很多問題。



講一個親身遇到的一個病人,是一個五十不到的一個女性,在一次無意的聊天中得知她的一些不容易與不幸。

在二十年前,也就是她生了孩子二十幾歲的時候因為心慌心累,全身浮腫當時在當地縣醫院診斷心臟病,具體是哪種類型的心臟病不清楚。從那一刻就是噩夢的開始。

長期反覆多次住院,每次治療效果不能算是很好,只能說能緩解一部分,長期反覆於縣人民醫院,期間也到另外幾家三甲醫院看過,包括一些知名醫院診斷都是大同小異。所以除了住院都是服用一些冠心病的藥物在家控制。長此以往。病情也日漸嚴重,除了心臟,有很多臟器都出現問題。

在去年的時候病情又加重了,又住進了縣醫院,治療了幾天沒效果,家屬看到日漸加重的病人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又到重慶一個三甲醫院住院。也正是這次住院給他打電話帶來了希望。

這次住院的醫生在她住院幾天後就懷疑她病情和典型的冠心病不對勁,就懷疑垂體瘤。但是重慶的醫療設備沒找到具體證據。就推薦她到北京協和醫院檢查。後來到北京協和醫院也證實了這個病,且成功手術治療。



她說手術後自覺人輕鬆多了,但二十年有很多併發症可能再也不能恢復正常。但心裡的石頭至少放下了。

她的經歷讓我感觸良多,要是能早發現這個問題,她的一生就不是現在的滿臉病容。


餘千蘭


垂體瘤是較為常見的內分泌腺瘤,起源於腺垂體、神經垂體和胚胎期顱咽管上皮細胞。

病因學說

目前普遍的共識是單純下丘腦調控激素作用異常不能引起垂體瘤,其發病的根本原因是細胞出現單克隆基因異常,然後在內外因素促進下,單克隆基因異常細胞不斷增殖,逐漸發展為垂體瘤。

垂體瘤尤其是具有功能的激素分泌瘤可有兩種表現
  1. 激素分泌異常的表現:可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的症候群,也可因腫瘤增大壓迫正常的垂體組織而使激素分泌減少,表現為繼發性性腺、腎上腺皮質、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和生長激素缺乏。

  2. 病變佔位擴張表現:腫瘤直徑>1cm者可因壓迫鞍膈而有頭痛。繼續向上方發展可壓迫視神經交叉而出現視力問題,影響下丘腦而出現尿崩症、睡眠異常、食慾亢進或減退、體溫調節障礙、性早熟、性腺功能減退、性格改變。向側方發展可影響海綿竇、眼瞼下垂、眼外肌麻痺和複視、神經麻痺、感覺異常等。若出現垂體瘤內出血稱為垂體卒中,引起嚴重頭痛、視力急劇減退、眼外肌麻痺、昏睡、昏迷、腦膜刺激徵和顱內壓增高。

小小西瓜——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小小西西瓜


泌乳素是垂體分泌最重要的激素。垂體的腫瘤分很多種,臨床上最最常見的的垂體腫瘤是垂體催乳素瘤,英文名叫(pituitary prolactinoma),一種生長在腦垂體的良性腫瘤。按照體積大小分類,直徑小於10mm叫垂體微腺瘤,大於10mm的叫垂體大腺瘤。


得了這個垂體腺瘤,患者可能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單純引起泌乳素增高。但是還有些病人會出現月經稀發(就是月經量少,間隔很久才來一次)、溢乳(分泌乳汁)或者不孕,瘤子增大壓迫正常垂體組織可以引起頭痛以及視覺改變(壓迫到視神經的時候)。

所以說垂體瘤可能會生不出小孩來,也不是完全空穴來風。but,生病不怕,醫生有藥啊!


沒有任何症狀的小微腺瘤,定期來看醫生檢查催乳素水平就可以了。醫生會根據情況決定你是否應該做MRI(核磁共振)。而且需要提醒做垂體部位的MRI增強,會看得比較清楚。


治療垂體腺瘤,我們多使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例如溴隱亭,對,沒錯,它是個藥名)。這是一線用藥(就是經典常用藥,首選用藥)。並且醫生用藥的目的是用最低劑量的藥物,將血清催乳素控制在正常範圍(查血能夠得到結果)。

極少數病人,藥物不能耐受,巨大垂體腺瘤伴有視力障礙藥物治療無效,以及複發性垂體腺瘤,都可能需要經蝶竇(別問我蝶竇是啥,就是醫生能夠通過這個途徑到達垂體部位)或者輻射手術治療。

希望答案對你有幫助。


Jojo醫生


垂體瘤

垂體瘤又稱垂體腺瘤(pituitary adenomas)是發生於垂體前葉的良性腫瘤,也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根據腫瘤細胞的分泌功能,垂體腺瘤可以分為功能性垂體瘤和無功能性垂體瘤。分泌性腺瘤約佔垂體腺瘤的65~80%。按照腫瘤細胞產生的激素不同又分為營養性激素腺瘤和促激素性激素腺瘤兩類。前者包括泌乳素(PRL)腺瘤和生長激素(GH)腺瘤;後者包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腺瘤、促甲狀腺激素(TSH)腺瘤和促性腺激素(GnH)腺瘤。

垂體瘤的病因

為什麼會的得垂體瘤呢?目前的研究尚未清楚,可能與家族遺傳、內分泌激素紊亂、基因突變、癌基因激活、放射線和雌激素等因素有關

垂體瘤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垂體瘤的表現可歸納為兩大類:

(1)腫瘤的壓迫症狀: 垂體位於蝶骨包圍的垂體窩內,周圍有海綿竇、頸內動脈、視神經等重要神經和血管。如果垂體瘤體積比較大,就會壓迫到周圍的軟組織,造成頭痛、噁心、嘔吐、視力下降、複視、面部麻木或疼痛,如果破壞周圍骨質還會造成腦脊液鼻漏等症狀和表現。

(2)內分泌紊亂的症狀:例如: 泌乳素(PRL)腺瘤可以分泌催乳素,引起男性陽痿、性慾減退、偶爾泌乳;引起女性月經減少或閉經、泌乳、不育。 生長激素(GH)瘤可以分泌生長激素,在兒童可以引起巨人症,身高明顯高於常人;在成人可以引起肢端肥大症,表現為體格粗壯、手腳變大、前額突出、下巴前凸、鼻子變大、嘴唇變厚、聲調變高、多毛、多汗。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 瘤可以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引起「庫欣綜合徵」,表現為體重增加、四肢變細而腰腹變肥、臉變圓、腹部或大腿皮膚出現紫紋。 促甲狀腺素(TSH) 瘤可以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引起甲亢症狀,如怕熱、多汗、心慌、手抖、凸眼、體重減輕、失眠。

什麼是垂體卒中?

垂體突發出血、缺血、梗塞、壞死,並引起突發性鞍旁壓迫和顱內高壓症或腦膜刺激為特徵的急性綜合徵。

垂體瘤怎麼診斷?

垂體腺瘤的診斷依據病史,臨床症狀及體徵初步判斷、垂體影像學檢查直觀顯示以及內分泌功能檢查(包括相應靶腺功能檢查)進行綜合診斷。

垂體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

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依據垂體腫瘤的類型而定,一般(泌乳素)PRL瘤首選溴隱亭/多巴胺D2受體激動劑藥物治療。大多數GH瘤、 ACTH瘤、TSH瘤以及無功能大腺瘤則首選手術治療。對藥物 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考慮輔以放射治療。ACTH瘤、TSH瘤及無功能大腺瘤手術效果欠佳者也可輔以放射治療

經標準手術和藥物治療無效及出現復發的屬於難治性垂體瘤,建議進一步爭取手術治療。諮詢有出色外科經驗得神經外科團隊或者醫生,爭取最好的手術效果。

6月1日,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旗下組織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WANG)成員、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顱底手術委員會主席、法國巴黎Lariboisiere大學醫院神經外科教授兼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學術沙龍活動將在INC中國代表處如期開辦,屆時,將有國內多位主任級別的神經外科專家慕名而來,與教授展開關於神經外科前沿治療方案和手術技術的學術探討。

為給有需要的國內患者提供國際水平的診療策略和手術方案,5月31日,Sebastien Froelich教授患者現場諮詢專場也將同步開啟,並從即日起徵集5名國內腦膜瘤、垂體瘤、顱咽管瘤、脊索瘤、海綿狀血管瘤、鞍區腫瘤患者與世界神經外科大師面對面,獲取相關病情的國際前沿治療資訊及世界水平診療方案,對患者來說,這也將是一個獲取更長生存期和更佳生活質量的絕佳機會。


INC國際


垂體又叫做腦垂體,與人體的下丘腦相連,位於垂體窩中。垂體是人體激素調節軸中的較為重要的內分泌調節器官,與下丘腦、激素作用靶器官形成激素調節軸。垂體分為腺垂體和神經垂體。腺垂體主要功能是分泌激素,主要包括7種激素(與人體發育相關的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與泌乳相關的催乳素、與甲狀腺分泌功能相關的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黑色細胞激素等)。神經垂體主要是儲存由下丘腦分泌的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等)。

什麼是垂體瘤?

垂體瘤顧名思義就是垂體本身發生惡性病變,形成腫瘤。目前發現垂體瘤一般是指起源於垂體前葉、後葉和顱咽管上皮發生惡性病變形成的腫瘤。垂體是一個重要的激素分泌器官,如果出現垂體瘤一般會引起激素調節異常,如果腫瘤過大也會引起相應的神經壓迫症狀(比如壓迫視神經、視神經束等)。因此,垂體瘤的臨床表現是可以是多樣的(例如女性提前閉經、非懷孕出現期間出現泌乳等)。垂體瘤目前診斷的方式為核磁共振檢查(也稱之為MRI檢查)。

目前針對垂體瘤治療分為藥物治療、放療、內鏡下手術切除術等。藥物治療特別是以泌乳素增高的垂體瘤可以採用溴隱亭藥物治療,以生長激素分泌增高的垂體瘤採用奧曲肽、蘭瑞肽等治療;內鏡下手術治療多數為首選治療:目前微創手術多經鼻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放療:部分患者也可採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也成為伽馬刀)和射波刀治療。具體治療方法選擇,建議您到三甲醫院的神經外科諮詢,獲得專業的指導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您好,我是黃志豔大夫,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垂體瘤是什麼?


垂體瘤是發生於垂體組織的一種腫瘤。目前按照WHO新的分型方法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垂體瘤好發於中青年,生長比較緩慢,多數為良性。



患有垂體瘤會怎麼樣?


如患有垂體瘤,會引起垂體分泌的激素水平異常,女性可引起泌乳以及月經的紊亂,甚至停經。兒童會過度生長,導致巨人症。另外還會引起甲狀腺腫,促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血壓升高等一系列症狀。



目前垂體瘤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


垂體瘤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根據不同類型的垂體瘤,採用的方法不一樣,有的病人採用單一的治療方法,有的病人採用聯合的治療方法。例如泌乳素腺瘤首選藥物治療,對藥物不敏感的垂體瘤採用手術治療,對手術無法切除乾淨的垂體瘤,選擇放射療法。對懼怕手術或身體狀況不好的病人也可以採用放射療法。



其中腦垂體的治療應綜合腫瘤大小、內分泌類型及患者身體狀況而定。主要治療方法如下:


1、藥物治療:為泌乳素型垂體瘤的首選方式,也適用於垂體瘤併發症的治療;


2、手術治療:適用於較小的垂體瘤,效果良好,術後不易復發;


3、放療:適用於巨大型、細胞增生活躍型,及惡性垂體瘤;


4、化療:適用於以上手段都無法控制的惡性垂體瘤;


5、中醫治療:可做到整體調治,對內分泌的調節優勢明顯;


6、定期觀察:微小或無功能的垂體瘤,可定期觀察及複查。



其次,一旦確診泌乳素瘤一般首選藥物治療,區別於其他的垂體瘤患者,其他的垂體瘤患者首選手術治療,只有泌乳素瘤的患者首選藥物治療。首先要區分它是有功能還是無功能的瘤子。一般來講,直徑在1cm以內的垂泌乳素微腺瘤患者,藥物治療效果比較好。如果患者對於泌乳素垂體瘤的藥物,例如溴隱亭、卡麥角林效果不明顯,或者不耐受副作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手術治療。隨著患者瘤子逐漸增大,如果出現垂體卒中,也需要立即手術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泌乳素瘤發生在女性患者懷孕階段,或出現視力下降,明顯減退、視野缺損,也需要立即手術治療。


黃志豔大夫


垂體瘤是源於垂體前葉和後葉以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的腫瘤,是最鞍區常見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5%。垂體瘤常具有內分泌功能,可造成多種內分泌紊亂。垂體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少數為惡性或呈侵襲性生長。

垂體瘤是顱內常見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0%-15%。由於垂體腫瘤會產生內分泌症狀(肢端肥大症、閉經不孕、性慾減退、向心性肥胖等)和神經壓迫症狀(視力視野障礙等),給患者及家人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垂體瘤的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迫切。除了PRL垂體腺瘤藥物治療和較小的無功能腺瘤無需治療外,大部分垂體瘤需要外科治療。傳統的治療方法為開顱手術,但開顱手術創傷大後遺症出現的概率也大,容易影響神經功能,所以更好的選擇是微創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