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線醫護人員大哭!心理專家:建議輪流講述輪值感受

近日,疫區一線的醫護人員心理情況備受關注,一線醫護人員崩潰大哭的視頻、採訪到一半突然哽咽的醫生讓人揪心不已。今日(1月31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主任醫師範長河建議,讓結束輪值的醫護人員輪流講述自己一天的經歷、感受、情緒等,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以達到減壓的效果。

截至1月30日,各地醫療隊近6000人到達湖北。為了能夠長時間工作,一些醫護人員都穿戴了成人尿不溼工作,防護服密不透風,口罩時間戴長了,不僅會有缺氧的感覺,在臉上也會勒出淤痕,這些圖片也在網上被刷屏,他們被稱為“最美逆行者”。

就是這些疫區一線醫護人員,他們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接觸大量的確診病人、危重病人,目睹死亡病例,感受在救治過程中的無能為力,面臨隨時會被感染的風險,並且連續作戰,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甚至還面臨防護用品緊缺等困境,必然會帶來相應的身心反應,可能會出現極度疲勞、各種生理上的不適感。

範長河表示,一些醫護人員有可能會出現暈眩、呼吸困難、胃痛、肌肉緊張、無法放鬆等。有的人可能會出現睡眠困難,難以入睡或易醒、噩夢等情況。

範長河建議一線醫護人員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調整。一是要保證休息和飲食。工作疲勞會降低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心理創傷的易感性。所以醫護人員一定要注意休息,每天需要定時的進食。二是加強溝通交流,及時疏洩情緒:在面對危機和應激事件時,出現負面情緒是正常的。允許自己出現負面情緒,並及時察覺與調整。可以加強與同事之間的溝通交流,適時地將自己的感覺和經驗與同事討論和分享,相互疏洩情緒。

“甚至可以安排一個專門的時間段,讓結束輪值的醫護人員輪流講述自己一天的經歷、感受、情緒等,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以達到減壓的效果。”範長河建議,有條件時醫護人員可以通過視頻等方式,與救援現場外面的同事或親人進行互動,疏洩情緒,獲得心理支持。

此外,疫情兇險、緊急,短時間內存在較多危重患者,醫護人員要認識到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可能也不能做到盡善盡美。要認識到疫情的蔓延、患者的增多不是自己的錯,不要將患者的不滿看作是對自己的不滿,不要以此來責備自己。認識到現代醫學應對疾病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也要相信自己所做的每一個醫療活動、每一次的醫療救援都是有價值的。

當自己感覺到不良情緒比較嚴重或心身狀況不佳,不能勝任救援工作時,應及時求助於專業心理人員或心理危機干預熱線。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雪華 通訊員薛冰妮、高龍、朱健、王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