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說不要不要,不要吃飯不要睡覺,什麼都不要,該怎麼辦?

久久的巴巴爸爸


謝謝您!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想起一件事:我家孩子兩歲時,因為我身體不好,送幼兒園了,孩子哭了一多月。我那麼不捨,就感覺對不起孩子……!每天爺爺去接他,路上很多超市,他都下車,進去選很多小吃,爺爺後面付錢,我們也覺得這樣做不對,但ai於面子,怕外人說閒話!有一天,爺爺剛把他接回家,我炸了一盤蝦仁喂他吃,他吃著吃著說:‘’奶奶,給我媽媽留點吧!‘’我問:‘’給不給你爸爸留點?‘’他想了想說:‘’留點吧!‘’這時爺爺從樓上下來了,我問:‘’給不給爺爺留點?‘’他的頭搖的像播浪鼓似的,意思說‘’不‘’,當時我只輕妙淡xie地說:‘’你這個小沒良心的,爺爺剛把你接回來!‘’那時候,對他的做法和話語,只是一笑,沒有及時對他進行有效的教育!這個孩子長大了,看出他很自私!誰造成的?家長!家長啊!

兩歲的孩子,看起來他小,可是他辦事多麼知道分寸,遠近啊!

所以,對兩歲孩子的‘’不要‘’,對的你就表揚他,不對的要堅決糾正!就像我的那盤蝦仁,爺爺回家,就應該讓爺爺先嚐嘗,意思告訴他:爺爺應該吃!然後再給他吃!時間長了,他就知道,有了好吃的,應該先讓爺爺奶奶吃,爸爸媽媽吃!好習慣,好品德要在家裡養成!老師給不了他!

我們當大人的,老覺得孩子小,等他長大了……!可哪裡知道,他長大了,壞習慣成自然!他已經不懂事了!


語文萍


您好,我是「胡蝶育兒園」,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請家長不要驚慌。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不是隻有你家寶貝會這樣,而是孩子這個年齡段必經的一種“成長現象”。

我家女兒兩歲前一直非常乖巧,但是也是到了快兩歲時,變成了“一根筋”的小犟驢。什麼事都跟你對著幹。比如有一次我給她剝開了香蕉,她非喊著不要不要,非要自己剝。見我剝開立馬就哭。我只好重新拿了根香蕉,讓她自己剝開這才好了。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兩歲的孩子為什麼變得這樣。


兩歲的孩子開始走近“執拗期”

從心理學上講,這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反抗期”,也叫“執拗期”。兩歲左右的孩子,自主意識有了轉換性的發展。通俗地說就是,之前孩子處處依賴大人,聽從大人的安排。但是現在他突然想自己說了算了,在有些事情上,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再完全聽令大人。

孩子的執拗期也牽扯到他們的秩序感的建立。他想將身邊的世界按自己的秩序去安排,一旦被打亂了這種秩序,他就很不高興。

比如孩子玩玩具,把一些玩具按順序擺在地上。如果我們給他弄亂了順序,孩子就非常生氣,非讓我們重新按原樣給排好。這個順序就是孩子自己建立的秩序,不想被我破壞。

可能在我們大人的眼裡,覺得孩子是跟我們對著幹。恰恰相反,在孩子的眼裡,也會覺得是我們大人在跟他對著幹。

孩子不過是在堅持自己的想法,守護自己建立的秩序感。嘴裡大喊著“不要不要”,來抗議我們對他的種種“冒犯”和干擾。

孩子處於兩歲的“執拗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1. 不立馬強迫孩子

當孩子不願做某件事時,不要立馬強迫孩子那樣做,採用迂迴戰術,哄著勸著,從側面入手讓孩子接受。

比如孩子正在玩玩具,不想睡覺。就告訴孩子“咱們再玩五分鐘,五分鐘後再睡覺好嗎?”給孩子一個緩和的餘地。

2.理解並接納孩子的小情緒

有位早教專家曾說過“執拗期的兒童,喜歡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儘管有時這種意願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胡鬧。而一旦被拒絕,就會煩燥不安,奮力反抗,大哭大鬧而難以平息。”

也就是說,執拗期的孩子,他自己心裡也很“痛苦”,受著煎熬。寶寶不開心,他生氣,無助,又不會表達出來。

我們要理解孩子的這種無理取鬧似的反應,接納孩子的反抗情緒

3. 儘量遵從孩子的“秩序”和規則

  • 儘量多順從孩子的意願;讀懂孩子設定的秩序感並去遵守;

  • 按照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做;
  • 孩子的東西別亂動,不然後果很嚴重。

關鍵就是,孩子執拗期,我們別再犯“執拗”。不跟寶貝硬碰硬。用更多的耐心,幫孩子一起度過這個成長的敏感期。

歡迎關注“胡蝶育兒園”,為您分享實用的育兒知識。


胡蝶育兒園


但是自從孩子2歲後就不再那麼聽話,越不讓他乾的事他就越要幹,什麼事情都要插手,什麼都要自己幹,不給就哭鬧。在外頭玩,該回家,卻不肯回家,偏要在外面玩。就算回家了,也要按照孩子指定的路去走,走偏一點都不行。本來很乖的孩子,兩歲多後哭鬧卻成了家常便飯,並且怎麼說都不聽?孩子常常又哭又鬧,讓大人很多時候都不知所措。


那麼2歲多孩子為什麼喜歡說不要呢?

2歲的孩子喜歡說:“不要”,其實是孩子成長的標誌:

孩子慢慢長大了,對於熟悉的生活範圍想進一步的突破。孩子的能力不斷的增強,孩子在成長,父母依然用一如既往方式餵養孩子是主要的衝突源頭。主要體現在:

1,2歲孩的個人想法不斷增強,逐漸渴望擴大空間活動的空間,就不斷的去嘗試一些事情,但家長怕孩子受傷,為了避免孩子受傷父母就會比以前更加嚴格管改教孩子,導致容易引起衝突。

2,2歲孩子的情緒容外露,易變化,不穩定。2歲孩子的詞彙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完善,當孩子不滿的時候,還不能完全John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通過哭鬧,扔玩具,做一些大人無法理解的動作,來引起大人的注意。吵鬧,哭鬧是孩子主要宣洩情緒的表達方式,但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就強制制止,引起更多不良情緒。

孩子不斷想擴大自己探索的空間,家長卻保持一貫的小孩1歲左右的餵養方式和餵養觀點。孩子各種不一的表現與成年人規範相牴觸,引起孩子的挫敗感,也造成更多反抗家長的行為。



那當孩子與我們反抗鬧情緒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2歲孩子不聽話行為和反抗行為可能是因為有自發的好奇心引起的,而不是真的想跟父母對著幹,是一種嘗試成長的表現。

如果我們對於孩子過度的制止,就會讓孩子失去更多的探索機會,引起孩子牴觸的心理。所以每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我們嘗試,不受孩子情緒所影響,理智地觀察孩子鬧情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能夠平靜對待,也就是不說孩子的情緒影響了,可以更理智的分析孩子的行為。

其次,不要嫌棄孩子做的慢

兩歲孩子獨立性開始增強,他會在生活中不斷的觀察和模仿什麼都想自己去做,比如他要自己吃飯,自己拿筷子,自己穿鞋子,自己撥開零食袋。並且總不願意別人說他的不好,但因為動作不熟悉,做起來很慢,也很不像樣。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給予鼓勵,這一點做起來特別的難,但這是獨立,必經過程。不要嫌孩子做的慢,或者做的不好,就從中阻擋代替孩子去,這樣會傷害到孩子正在萌生的自尊心。在孩子嘗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耐心的陪伴和支持是孩子健康人情緒發展也是關鍵。


最後,父母家庭教育保持的態度要一致,尤其是立規則這一習慣培養時期

在家庭瑣事中,父母也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高興起來,對孩子百依百順,不高興了就會因為一些小事罵孩子一頓。這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同樣的事,在父母那裡就有不一致的態度。

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態度保持一致很關鍵,孩子兩歲左右,對一切的事物都感到好奇,摸這摸那,但有的是有危險的,所以不能讓孩子去攀爬的地方或做的事,從一開始就是禁止的,無論哪個家長的陪同,只要禁止做的事都不要破壞規定。

家長在該說“不”的地方就要說“不”,這樣我們等於在孩子心裡種下一個界限的種子,讓孩子知道哪些行行為是必須要遵守,行為的界限是在哪裡。


孩子哭鬧時,我們可以柔和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破壞從一開始制定的規則。這樣會讓孩子誤以為,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若形成這樣的習慣就進入不可收拾的衝突循環中。

每個孩子都有“討人煩”的階段,這孩子反抗期的表現,但如果我們父母在該放手的時,在孩子暴躁的時候,巧秒的冷處理釋放孩子的負面情緒再跟孩子好好交流,在該說不的時候,從一開始就能接受規則的態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孩子的認知面更廣,動作更加熟練了,也逐漸翻越“討人煩”的年齡階段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 我們在育兒的路上,同伴而行的,與你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兒知識


曉笛育兒分享記


孩子在兩歲時由於其思維、語言等各項能力漸漸發展,孩子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我記得我家孩子在兩歲左右也是特別有想法,比如:吃飯時你讓他用勺子吃,他偏偏不,他想用筷子。有時給他衣服穿好了,他想自己穿,總是會特別叛逆的想要重新來一遍。

後來,我也看了一些育兒書,說孩子在這個時期出現叛逆的情形,實際上是因為孩子自我意識漸漸發展的表現。作為父母,我們既要做到尊重孩子,當然也不能任孩子的性子來。不同的事情要區別對待。


那麼,作為父母具體要怎麼做呢?

1.肯定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行為,讓孩子學著去嘗試

比如:孩子說要自己吃飯,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吃飯慢,又容易灑在地上,從而強行去幹預孩子,這樣孩子是無法真正成長的。

如果孩子總是對你說“不”,希望自己來,那隻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多嘗試幾次也沒關係。

2.如果在遇到衝突時,孩子總說“不”,那麼我們不妨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

比如:你想讓孩子早點睡覺,可孩子說“不”,那麼你可以問他,是想再玩十分鐘再睡覺還是想聽個故事再睡覺。

這樣孩子也許馬上就對你的建議來了興趣,如果他想聽故事,你不妨給他講個故事,他多半就能安安穩穩地睡了。當然,父母給孩子的選擇主要要考慮兩點:其中有一個是孩子感興趣的,父母自己能輔助孩子完成的。儘量不要給孩子一些沒有時間限制或者條件限制的選擇。


3.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儘量不要罵孩子

孩子有了自主意識後,往往也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給孩子穿衣服,他們總會覺得媽媽給他穿的不行,他想自己來。又比如:帶孩子外出時,你想讓他自己走,可他卻偏說不,想讓你抱他。

面對這樣看似無理的要求,父母儘量不要去責怪或罵孩子,否則孩子很容易受挫。那麼此時,如果孩子想自己來的事,父母不要嫌麻煩,鼓勵孩子,讓他自己重新來一次其實也正好可以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而如果孩子是因為想偷懶而提出無理要求,不妨試著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就好像他不願意走路一樣,父母可以藉助一些玩具,來吸引孩子自己走。激發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和興趣,從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最後,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期,也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父母儘量多給孩子鼓勵,不要對孩子進行否定。只有這樣,孩子才可能嘗試更多新鮮的事物,也才能更快成長。


木槿木木


我家孩子兩歲的時候也是一樣,跟她說什麼都是不,讓她吃飯她不,讓她睡覺她不,讓她起床她不......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當時我也是很煩心,後來瞭解了才知道,原來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到。

01、孩子為什麼會愛唱反調?

身邊有個好朋友家孩子也是兩歲多,最近一直在抱怨說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一點都不聽話,還經常頂嘴,讓往東走非往西走,原本很溫順的孩子突然變得十分叛逆,讓父母很頭疼。

其實,這恰恰是孩子成長的象徵。

孩子兩歲多,說話能夠很流暢,走路可以很穩當了,所能活動的範圍也越來越大,隨著知識面的拓展,孩子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瞭解的事情也越來越廣泛,慢慢有了自己的小主意,自我意識也慢慢在增強,認為自己很“行”了,不想再受大人的“控制”,想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所以會事事跟大人作對,不願意別人干涉自己的行為。

孩子的這種行為,恰恰是他認識自我、獨立性開始萌牙的時候,是他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重要體現。

有心理學家把孩子的這一時期稱為“第一反抗期”。

02、孩子反抗是壞事嗎?

曾有專家做過一項研究,他把2-5歲的幼兒分成兩駔,一組反抗性強一些,另一組反抗性弱一些,結果發現,反抗性強的孩子中,80%的人長大後獨立性強,而反抗性弱的一組當中,74%的孩子長大後仍然獨立性很差,需要依賴他人才能生存。

這個結論顯示,在第一反抗期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能夠很好地發展判斷力和獨立能力,如果事事都聽父母的,反而阻礙了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只要不是無理取鬧,家長應該理解孩子跟你唱反調,而且孩子在跟你頂嘴的時候,他的大腦也在不斷地運轉,這同時也在鍛鍊他的思維邏輯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還是一件好事情。

03、如何順利幫助孩子度過“第一反抗期”

雖然我們知道孩子反抗不是壞事,可是也要有技巧地引導孩子順利成長,那麼家長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 拒絕做專制霸道的家長,有技巧地跟孩子溝通

有的家長是屬於權威型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自己的就是不尊重自己,甚至開始腦補孩子長大以後是否會成為一個沒禮貌、不懂得尊重人的孩子。

其實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兩三歲的孩子的這種行為是非常普遍的,這是孩子建立自我和自尊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此時我們對他的行為大加干涉,那麼就會破壞孩子的行為特點,同時容易模仿到大人的專制和蠻橫。

此時要做的就是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比如讓孩子去洗澡我們不要問“你洗還是不洗”,這本身是個單向問法,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大多會回答“不洗”,那麼此時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就很容易產生。

此時我們可以問孩子:“你是洗完澡講故事還是洗澡前講故事?”這樣問的話,就把自己的重點“洗澡”這件事情隱藏起來了,重心放在了是否“講故事”上,如果你的孩子睡前有讓你講故事的習慣,那麼此時就會選擇什麼時間講故事,那麼你的目的——讓他洗澡就順理成章地達成了。

  • 主動改變孩子的“作對”環境

孩子跟大人作為其實有時候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大人要也想辦法去避免孩子有“作對”的環境和理由,比如孩子愛吃零食,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大人的問題呢?看似是孩子的問題,但其實大人如果不給孩子買零食,孩子怎麼知道零食能吃呢?

即便是在外面看到別人吃了自己想吃,偶爾買一次吃完也就算了,如果一買買很多放在家裡,孩子看到就想吃,那麼你一邊買一邊還在抱怨孩子愛吃零食,這對孩子來說也不公平吧?

所以想讓孩子不要跟自己作對,那麼首先我們就從根源上杜絕孩子有可能會發生的作對因素,減少孩子作對的理由和動機。

  •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非但不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來,反而壓制了孩子的好奇心,而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有時候在大人面前好奇心被壓制住了,這反而讓孩子對你所壓制的事情更加好奇,導致在你看不到的時候,孩子更加強烈地想要去嘗試你不讓他做的事情。

所以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我們還是要及時予以滿足,比如孩子非要往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走,那麼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拉著孩子不讓他走,而是先告訴他有可能在這樣道路上會出現的意外情況(比如容易摔跤之類的),如果孩子還是執意要去,不妨就讓他去嘗試一下,摔一跤比我們說一百句都有用。

我家孩子四歲多的時候跟爸爸一起去理髮,十分好奇面前放的捲髮棒,然而爸爸告訴她好幾次,那個捲髮棒插著電源,燒得發燙,可她還是趁著爸爸不注意去摸了一下,瞬間手上燙起了一個大泡。到現在8歲了,看到捲髮棒就會告訴弟弟“這個東西不能碰,姐姐那時候都把手上燙了一個大泡。”

當我們相信孩子,滿足孩子合理要求的時候,這樣他們在親自實踐了之後,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也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我是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陪寶寶寫日記,共同探討育兒問題。

陪寶寶寫日記


兩歲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說不要不要,不要吃飯不要睡覺,什麼都不要,說的正是我家在發生的一幕。

我家雙胞胎,正好兩歲多。天天兩兄弟說著“不要”,和“要”的唱對臺戲,考驗的是媽媽的耐心與智慧。

怎麼辦呢?

第一,要問清楚孩子是“不要”什麼。

孩子兩歲,剛會說上句子,當TA說不要時,我們可以問問TA是不要什麼。

比如我家孩子在吃飯時候,太奶奶經過,總是說“不要不要”,長輩只會覺得這樣沒禮貌,告訴細毛不能這麼說。

我問細毛,才知道,原來他是怕太奶奶搶他的食物,因為平時太奶奶喜歡假裝搶他東西。

問清楚,我就告訴細毛,你可以說清楚:“太奶奶,不要搶我食物。”孩子不說清楚,我們會覺得孩子是吃飯時候,太奶奶站旁邊都不準。實際上他倆非常喜歡太奶奶,每次有親戚來,都生怕太奶奶跟著走出去了,都是抱住太奶奶往裡面推。

但是孩子只是說“不要”,很容易讓人誤解。我們這時候太需要知道,孩子的“不要”究竟是不要什麼。孩子可能還說不清楚,我們可以給孩子幾個選項:是不要太奶奶站這裡是不喜歡太奶奶嗎?是不要太奶奶搶你食物,對吧?

第二,告訴孩子有些“不要”是不可以的。規矩定死,不讓孩子用哭鬧綁架家長。

問清楚,就得家長來區分哪些“不要”是不可以的。比如要吃飯,要睡覺,孩子可能還沒玩夠,我們就得強行執行,規矩定死,不能讓孩用哭鬧,綁架了家長。

可以給孩子一個時限,再玩10分鐘,得去睡覺,得回家。現在去吃飯,可以帶玩具去,玩具放旁邊,你看著,吃完立馬可以玩。

事後講道理。要告訴孩子玩具不會跑,還可以玩,睡覺睡晚了,會長不高,就不能玩更多玩具了。都是可以和孩子說的淺顯的道理。

第三,有些不要就順著孩子,讓他享受自己做主的快樂。

孩子兩歲,進入了成長階段的第一個叛逆期,“不要”成了口頭禪,有時候孩子並不是真的不要,就是好玩說說。有時候認真想做一件事,無傷大雅的,家長就成全孩子的“不要”吧!

比如我家最近搶著做家務,要搬吃飯餐桌餐凳,大人搬好了,他們會哭鬧“不要不要,不要媽媽搬。”我問:“不要媽媽搬,是要自己搬,對嗎?”這時候,就要不怕麻煩,搬回原位,讓孩子自己搬過去,再表揚孩子,“寶貝長大了,會自己搬桌子凳子了,真棒!”

這種“不要”,就可以順著孩子,讓他們享受自己做主的快樂吧!

“可怕的兩歲”,我們一起度過吧!

“不要不要”,可以成全,也有需要告知的規則,問清楚孩子不要什麼,對症下藥。

歡迎關注【右右細毛和爸媽】,2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給點鼓勵!


右右細毛和爸媽


我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我家小寶16個月,現在已經開始會說不要了,媽媽帶你睡覺好不好?~不要!媽媽帶你看好不好!~不要!媽媽帶你去玩好不好!~不要,然後反應過來,馬上就拖著我的手往門口走。



一:為什麼寶寶會這樣?

大家都知道這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的增強,換句話說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

是寶寶的內驅力指引著他,想要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是他自己也無法控制的一種內在驅動力。然而寶寶的能力卻還不足,無法完成是肯定的,而他這時候天生就有一種毅力,不斷的去試。在大人不干涉的情況下,他的這種受挫能力是天生的。就比如吃飯,他能夠坐在那裡用勺子不停的舀飯,菜,湯。用各種方式使這些食物夠到嘴巴,雖然弄的到處都是。但他的本領就是這樣學成的。

然而他一旦遭遇干涉,就可能大哭大鬧。 父母對孩子進行約束時,很容易陷入與孩子的對抗。一個兩歲孩子可能會理解相當多的話,會做相當複雜的智力遊戲,但他卻無法理解“不”的意思,很難做到違背自己的願望,不知道如何對自己說“不”。在強烈慾望的驅使下,孩子表現得很“倔強”。



二:媽媽可以這樣做

1:環境設置,把家裡所有危險貴重的東西收拾起來。

2:媽媽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沒有用,是的,他聽得懂做不到。所以不,要講道理。不是原則性的問題的時候,可以適當遷就。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那麼我們在說不的時候,除了堅決之外,還要態度溫和。並且採用其它的方法轉移其注意力。

3:用其它東西來替代

最近天氣悶熱,我帶哥哥去游泳的時候,小寶非常想去水裡玩,但是我不允許,因為泳遊池水太髒了。她還太小。所以我就回家用洗澡盆裝滿溫水,讓她玩個夠。最後她也滿足了,我也不用擔心了。

至於吃飯睡覺之類的事情,個人建議不要強迫孩子,他不吃就下飯桌,等下一餐吃,不睡就看看書,做做別的事情,等困的時候在睡。

大體上,等寶寶到了兩歲半三歲以後,孩子就會好溝通很多!這時候他就會變的更加配合,也更能控制自己了。


所以這個階段媽媽和家人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跟寶寶說不可以的時候,態度要溫和,語氣要堅定。不要太過嚴厲以免傷害親子關係!!


郭郭親子


我前幾天就和孩子爸爸說,我們家女兒有可能進入了可怕的叛逆期了。孩子爸爸說這也太早了吧,才一歲九個月不到,而事實就是女兒最近有了自己的想法,哭鬧的次數越來越多了。



抱著她出去買東西,想要她自己走路鍛鍊一下,問她要不要走路,人家有時候說:”不、不“有時候都不開口說,直接搖頭。我如果作勢要放她下來,馬上抓緊我的衣服有了哭腔。

早上我起來打掃衛生,沙發上的積木到處都是,我想給收拾起來,剛一動手孩子就發現了,馬上跑過來,用手護著積木不許我收拾,嘴巴還唸唸有詞的。



晚上到點睡覺了,我說來我們睡覺去,孩子一聽連臥室都不讓進去,一進去就哭鬧,一定要回到客廳玩。

最近突然有了一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感覺,女兒再也不是小時候只知吃喝玩的小娃娃了,她有了自己的想法。

於是我改變了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想讓孩子走路的時候,我要不就是直接放下來,她自己有時候不會意識到這一點,就自己走的很歡快;要不就是說:"寶寶下來走路噢,媽媽好累了“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基本上就下來走路了。

收拾玩具的時候,我就會說:”寶寶來,我們一起收拾玩具。”孩子就屁顛屁顛跑過來幫忙了。

晚上到點睡覺了,我就說:“寶寶來,我們去床上看書了。”孩子就四處找自己的書要拿到床上去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變化,而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也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調整我們的心態和對孩子養育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努力成長,成為優秀的爸爸媽媽。


六六的成長日記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兩歲的孩子什麼都不喜歡?那你給她說,媽媽帶你去公園,或者媽媽帶你去遊樂場類似這樣的問題,你看他還會說不要嗎?我家的兩個孩子,兩歲時好像都沒有這樣的情況。現在的孩子,自我的想法更成熟,很早喜歡按著自己的想法,不合理的想法要適當的情感引導,這樣孩子就喜歡跟我們合作。

不要吃飯不要睡覺的孩子

兩歲的孩子,不要吃飯不要睡覺,個人感覺這是寵孩子的表現。孩子不要吃飯,說明他不餓,如果餓了,你看會不會吃飯。我家大寶兩歲左右的時候,特別不愛吃飯。後來無意一次旅行,因為跟團人多,當時一大桌人吃飯,我們筷子還沒拿起,飯菜基本都沒了,一天都忙著趕景點也沒有帶吃的。終於到了晚上自由活動時間,大寶當時白飯自己都吃了一碗,當時都嚇到我了。

前天帶孩子在遊樂場,當時11點的樣子,一個奶奶不停的給孩子吃東西,還禮貌的讓我兒子吃,我拒絕了,告訴他還有一會我們就去吃飯,孩子吃零食太多就影響會吃飯。後來奶奶就跟我抱怨他小孩子也不愛吃飯,什麼也不吃。我當時笑笑不語。孩子除了正餐,其它時間只能適當吃點東西,飯前一個小時儘量不要吃東西。如果不能規律孩子的飲食和作息,不但影響健康孩子很不好帶,而且不愛吃飯也不愛睡覺。比如孩子早上十點才起床,你讓他中午睡覺,他肯定不樂意。有時我家兩寶午睡從兩點到五點,晚上9點時,他們肯定不願睡覺。

孩子不吃飯不睡覺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找到原因,想辦法解決,太寵愛孩子,只會害了他。

孩子什麼都不要不要,該怎麼辦?

有專家說,現在的孩子都有腦超前,兩歲的孩子,已經有自我想法。孩子什麼都說不要不要,家長可以反問孩子,你想要什麼,我可以幫助你。或者平時,你給孩子說話時注意說話方式,不要對孩子多發指令你要吃飯或者睡覺,多給孩子選擇性的問題。比如要吃飯了,你就對孩子說,你現在吃飯,或者媽媽陪你玩多5分鐘吃飯,並認真給孩子看好時間。

現在流行正面管教孩子,情感引導法。接受孩子的情緒,然後身同感受。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音頻親子課程和中醫育兒方法,有需要的請關注留言。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首先恭喜你,你的孩子長大了,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在這樣的時期,孩子動不動就說“不”,並不是要成心挑戰大人,與大人作對。而是孩子覺得這樣說很好玩很開心。

在此分享自家孩子在經歷這一時期的一些情況。期初,自己也為孩子相同的反應而著惱。曾經軟語糾正孩子,也曾大聲呵斥孩子。但不管怎樣都沒用,相反,孩子還會越得勁地說“不”。

後來查看了一些資料,也與過來人溝通交流,方知原來是孩子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經過反思,自己對平時的一些做法做了調整。

每次飯前都會要求孩子洗手。孩子一聽“洗手”二字便脫口而出道:“不洗。”之前自己總是恩威並用,耗費半天時間才讓孩子最終把手洗好。調整後的做法是對孩子說:“寶寶,洗手液搓沬沬很好玩,你要玩嗎?”孩子聽了立即答道:“要玩。”結果,孩子輕而易舉地洗好了手。

洗好手後該吃飯了。之前我會對孩子說:“寶寶,吃飯了。”孩子立即就說:“不吃。”調整後,我直接把寶寶抱到餐桌邊,指著布好的紅紅綠綠的菜說:“哇,好看又好香啊!寶寶愛吃哪個!”寶寶往往瞪大了眼睛嚷起來:“玉米!寶寶愛吃玉米。”於是開飯了。當寶寶啃玉米的時候,他發現大人卻津津有味地吃著排骨、涼拌青瓜絲等別的菜。於是他又放下玉米指著這個、那個說:“我要!”

曾經睡覺也是我家孩子的一大難題。每次該睡覺的時候他總是不肯睡,甚至不肯進房間。後來該睡覺的時候,我乾脆就不提“睡覺”二字,而是拿著孩子喜歡的繪本對他說:“寶寶,到讀繪本的時間了。現在媽媽陪你讀繪本吧!”然後直接進房間去。寶寶愛讀繪本,立即也跟了來。於是孃兒倆便坐在床頭一起讀繪本。慢慢地,孩子的睡意便來了。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經歷。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陪伴該子的過程中,既要觀察,也要思考,同時還要不斷地做出調整。這樣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