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數學老師為什麼總讓孩子做數學題?

一難唸的經一


我真想問問題主你上過學嗎?什麼叫現在的老師總讓學生做數學題啊?我是文革時期長大的,那時候老師也讓學生做題啊,而且也天天留作業。我們也不願意。

如果什麼事都以學生願意與否為準,哪還有規矩?哪能成方圓?

你會讓自己的孩子在家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嗎?如果你願意,那就等著孩子長大把你幹掉吧。如果不願意,那你憑什麼要求老師讓學生幹學生願意幹的事,不願意幹就不讓學生幹呢?

孩子的成長,就是在長期地做那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中不斷歷練,慢慢成長,成熟的,如果讓孩子隨心所欲,想幹嘛就幹嘛,不想幹就不幹,那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不成熟。你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個大孩子嗎?永遠那麼幼稚嗎?


散木17


數學老師不讓孩子做數學題,難道做語文題做英語題,做物理題,做化學題嗎?

不要說現在的數學老師讓做數學題,就是我們以前上學的數學老師也是讓我們做數學題,並且是買一本厚厚的數學練習冊讓我們做,還可氣的是把後面的答案都撕下去了,你想抄都沒有得抄,只能自己動腦子一點一點的寫一點點的做。

熟能生巧,數學的熟練計算過程絕對是通過非常多的練習來練出來的,不要相信一部分人說,有數些思維那個孩子就比較聰明,以前我也一直這樣認為的,但是大學畢業之後,在教朋友家的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忽然發現其實不是,所有的那些數學數學好的孩子他都比別的孩子用了更多的努力,用了更多的時間學習練習數學。

我以前一直以為我有數學思維聰明,學數學有天分,但是有一段時間不怎麼用心學數學了,發現數學成績立馬就下來了,所以跟聰明沒管跟努力用心才是有關的,數學練習更多的習題,能夠,鞏固數學知識,增加數學運算能力,同時也訓練數學思維。

數學刷題可以,但是不要搞題海戰術,我們每做一道數學題,一定都要有所收穫,並且有新的收穫。


陪著孩子一起學


數學老師當然要求學生多做題來鞏固提高了。我也是一名數學老師,以我的經驗,要想數學拿高分必須做題的,而且是大量的做題,那些學霸們的高分不是憑空來的。數學除了上課要認真聽講外,課下一定要做練習題鞏固,學會舉一反三,多做題,見的題型多了自然就會了。尤其是計算類的題,只有多做題,孰能生巧,熟練到你張口就來1+1=2的數,這麼多年了,1+1不用思考無需1秒鐘就脫口而出,把所有的計算都精煉到這地步,你還有馬虎一說了嗎?所以在數學的學科上,千萬不能懶動筆啊!只有越算越快,越準,腦子就越靈。


王老師的生活日記


現在的快樂教育,我看著頭疼,幼兒園中班,五歲的孩子了,還不識字,天天的樂高積木,什麼思維教育,我五歲的時候都能看薛剛反唐了。

小時候,沒怎麼上過幼兒園,全是外婆教識字,還有一條做衣服用的尺子,被用來當戒尺。

還隱約的記得,當初拿著新華字典,看著西遊記,東遊記,七俠五義,薛剛反唐,水滸傳,那感覺就像進了一個新的天地。

現在。。。真不知道,沒法說了


勇氣桃子


肯定是老師搞錯了,我們這數學老師都是佈置孩子做語文題的,數學老師我佈置數學作業是不務正業。並且只要上課聽懂了,就不用做題的,考試都能一百分。做啥練習呀,純粹是耽誤時間,讓孩子看看電視,打打遊戲就好,好大學等著你喲。


脫籠的鵠


作為一個數學老師,我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數學的學習必須要做題,看看身邊的很多數學學霸,都是做了很多的題,在不斷練習中 ,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得到提高 思維得到拓展,數學成績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也有很多的同學比較討厭做數學題,大部分不願意做數學題的數學成績都不會太出色,在小學階段還看不出差距,到了初中以後差距不斷拉大。

為什麼數學的學習需要做題呢?數學學習的關鍵在對知識點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上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探究,學習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基本以老師的思路和思維為主。要達到理解和運用,還需要學生在課後去練習,練習的過程是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去思考和解答,在思考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多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是學習力提升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對學生的理解,思維都考驗和鍛鍊,如果學生能通過自己獨立思考解決了這些問題,這對思維和能力的提升都是很有幫助的。

那麼在做題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題目的選擇必須具有合理性 太簡單太難的題目都不具有效率和意義,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其次,要明確做題的目的,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提升思維能力,在數學題目的解答中一定要注意思路和方法的學習,要逐步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再次,在做題中需要多去總結和思考,在低頭做題的時候還需要抬頭思考,做完題目之後需要去反思,思考題目所運用的知識點和方法及思路。


胡老師數學教育


1.數學老師當然要讓學生做數學題了,如果佈置語文、外語、物理等其他學科的題給你做,你一定會說老師不務正業。

2.數學老師總是讓孩子做數學題,是不是嫌數學題佈置得太多?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

一.學好數學,需要做一定量的數學題。學習數學確實需要通過一定量的題目的解題訓練,鞏固所學知識,逐漸學會應用,形成技能。俗話說:“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街上賣肉的人就是我們經常稱之為“

屠夫”的,應該不是智商高、聰明人的代名詞(我只是舉例,並沒有職業歧視的意思),但是即便是一個專門研究數學的人,上街賣肉,幾斤幾兩肉賣多少錢,可能也沒有屠夫同志算得快,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屠夫是天天算的,而且不能算錯,如果多算了,顧客要砸了他的攤位,如果少算了,長久以往,他一定只能喝西北風了。同樣的道理,要學好數學確實需要在一定的要求、壓力下完成一定量的數學題的訓練。

二.每天的數學題訓練要有一定的度。數學練習題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每天作為鞏固新學知識,以所學知識點、解題方法有2-3題覆蓋即可,若作為階段作業,在注意知識點覆蓋的同時,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所佈置的題目儘量體現通性通法,還要注意題目難度的搭配,要保證一定量的基礎題,一般要達到70%,還要控制作業的量。如果作業量太大,學生沒有時完成其他功課的作業,沒有時間去鞏固所學知識、訂正學習中的錯誤、反思、總結數學解題的思想方法,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討厭數學的學習,反而影響了學生數學的學習。

3.如果對數學不喜歡,沒有辦法,你還必須強作歡顏,努力去使自己喜歡數學、愛上數學(因為無論在哪個學段,數學都是最重要的功課,是必須學好的!)。可以嘗試從簡單入手,先解決一些自己能正確解決的問題,提升自信心;對於老師或數學成績好的同學交流,不斷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嘗試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積累,你的數學成績能有所進步。希望能有一份美好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的學習。



新語星說


數學老師不讓孩子做數學題難道還做語文題嗎?

數學這種理科性很強的學科除了做題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你只有做足夠多的題才能在考試中游刃有餘。當你見過足夠多的題型,對你的解題速度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如果不做題光靠背概念、背公式,是很難學好數學的。畢竟數學考試考的是做題而不是默寫。做題就相當於實踐,你沒有實踐的經驗,理論再怎麼豐富也是紙上談兵。


名師雲課堂


我和不少的中學數學老師接觸過。談及什麼是數學,都啞口了。

這些老師是把數學當做算術教。殊不知這樣學數學,九年義務教育所學的“算術”抵不過一隻計算器,價值就百十來元。居然把這個“最不值錢的技能”當做知識!

學生並沒有學到如何用數描述客觀世界,更不會有數理邏輯、具象思考,以及用數學自身的規律來研究客觀世界。

難怪在中學各種技能競賽能夠奪得幷包攬名次,卻無人成為數學家。

這就是:贏在起點,輸在終點。


教育反思者


我也是一個數學教師,深知數學練題的必要性。做題是學好數學的必經之路,做題可以讓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做題可以讓你對知識達到熟練程度,做題可以激發你對知識新的認知,做題可以幫助你對知識進行整合。

當然,做什麼題,怎麼做題,以及做題過後幹什麼,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去糾結為什麼要做題。

做題時需要去精選題,而不是盲目拿起來就亂做。一方面,老師會精挑細選一些題,這些題是自己有必要做的,但我相信一般而言老師應該不會佈置太多題目,所以你還需要自己去精煉一些題目,這時候你可以自己去選擇一本配套的資料(建議買一本有詳細解答過程的資料),如果沒時間就把對應的例題練一下,如果還有時間,可以結合自己的基礎,選擇性的做一些題目。比如,基礎相對來說好一點的孩子可以練練拔高部分,基礎相對來說較差的可以做一些基礎題,如果考不及格的同學就可以把課本看一下。

怎麼做題,這個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方法,總之,最好還是先把知識點看一遍然後再做題,做題時就不要看知識點了,遇到不會的,困難的題目做上標記,方便自己研究和進步,總結。

待題目做完之後就要及時總結,最好是自己主動核對答案,核對答案時不要只關注最終結果,也需要關注一下你的解答過程和答案的解答過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最後如果還有未解決的題目,如果實在不會也不要緊,先放一放。但也可以去問一下同學或老師,也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