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生态建设结出硕果 “四朵国花”竞相绽放

近日,《长汀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0年)》在北京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首都绿化委办、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专家评审,标志着长汀县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将全面展开,成为全省首个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县级城市。

2019年,长汀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国家生态品牌又添新“金”,“四朵国花”竞相绽放:早春2月,国家林草局授予长汀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县水土保持科教园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在全省唯一获此殊荣;7月,国家林草局对长汀创建国家森林县城予以备案,并于12月通过评审并启动;9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长汀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一年四金,一县四金,八闽大地仅长汀。

植绿增绿 打造绿水青山

2019年春季,长汀县河田镇南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基地、赣龙铁路复线南口段两侧一重山可视范围林地,根据马尾松林稀疏程度的不同,每亩补植不同密度的木荷、枫香等乡土阔叶树,如今株株枝繁叶茂,成活率达95%以上。

长汀县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因地施策,打响树种结构调整、迹地更新、森林抚育、封育提升“四个精准治理”的生态修复攻坚战,突出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重点生态区位林分改造等“两带一区”建设。2015年至2019年,全县完成植树造林20.7万亩,占五年任务的171.75%,与2010年相比,全县有林地增加2万多亩,达到372.4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457万立方米,达到1557万立方米。县林业局营林股黄冬生介绍,仅2019年就实施了河田镇下街村郑坑山场迹地水土流失治理、濯田镇永巫村森林质量提升等六个示范片,面积6848亩。

林下经济 建设金山银山

羊牯乡是长汀县最边远的乡镇,也是全县最后退出贫困的乡镇。在这里,林下经济红红火火,余家地村梧坊自然村,68亩黄精基地已建成,在邻近百丈村,已经种植350亩黄精,在白头村汀江岸边,正在兴建中草药精深加工厂一期厂房。该乡引进的仁地天成(福建)生物科技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300亩黄精育苗基地,推广黄精林下种植面积3000-5000亩。

而在余家地村隔壁的周家地村,村民周琳中新建起400多平方米养殖场,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及种植4亩的皇竹草,养殖以竹、芒草为食的竹鼠,行情看好。

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范小明介绍,全县已形成以林菌、林药、林花、林茶、林禽、林下产品采集和森林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产业。全县现有102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公司和林业协会经营林下经济产业,其中5家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有四都上蕉、同仁等7个2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集中连片发展区域,总面积14850亩。2019年,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71.2万亩,年产值28.7亿元。

同时,长汀县已建成福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楼子坝省级森林公园、汀州森林公园、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山——南屏山省级风景名胜区、20多家森林人家和分布在全县各具特色的森林旅游地,形成“三园三区”多点森林旅游新格局。

线上线下 打造生态“高素质”

2019年6月,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批准公布为全国首批26个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之一。该县结合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在水土保持科教园旁边河田镇游坊村规划建设650亩“八喜林”,在红军长征出发地南山镇中复村松毛岭战役烈士纪念碑周边建设200亩“初心林”,在大同镇新庄村马兰岭建设1500亩水保示范林,将汀州城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的名木古树建设古树名木保护树林,为社会搭建一个线上线下参与义务植树和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活动平台。

根据规划,长汀县将围绕“一城、十镇(乡)、百村、一屏(山体生态屏障)、一轴(以汀江及其沿岸城镇构成的河流景观发展轴)、多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的总体思路,计划投资19.15亿元,重点建设基于生态特色产业、生态文化、支撑保障四大体系十二项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长汀森林绿化美化的高颜值、高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