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生態建設結出碩果 “四朵國花”競相綻放

近日,《長汀縣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0年)》在北京通過國家發改委、國家林草局、首都綠化委辦、北京林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專家評審,標誌著長汀縣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將全面展開,成為全省首個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縣級城市。

2019年,長汀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累累,國家生態品牌又添新“金”,“四朵國花”競相綻放:早春2月,國家林草局授予長汀縣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6月,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縣水土保持科教園首批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在全省唯一獲此殊榮;7月,國家林草局對長汀創建國家森林縣城予以備案,並於12月通過評審並啟動;9月,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長汀全國綠化模範縣稱號。一年四金,一縣四金,八閩大地僅長汀。

植綠增綠 打造綠水青山

2019年春季,長汀縣河田鎮南村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範基地、贛龍鐵路複線南口段兩側一重山可視範圍林地,根據馬尾松林稀疏程度的不同,每畝補植不同密度的木荷、楓香等鄉土闊葉樹,如今株株枝繁葉茂,成活率達95%以上。

長汀縣根據水土流失類型,因地施策,打響樹種結構調整、跡地更新、森林撫育、封育提升“四個精準治理”的生態修復攻堅戰,突出生物防火林帶、森林生態景觀帶、重點生態區位林分改造等“兩帶一區”建設。2015年至2019年,全縣完成植樹造林20.7萬畝,佔五年任務的171.75%,與2010年相比,全縣有林地增加2萬多畝,達到372.4萬畝,林木蓄積量增加457萬立方米,達到1557萬立方米。縣林業局營林股黃冬生介紹,僅2019年就實施了河田鎮下街村鄭坑山場跡地水土流失治理、濯田鎮永巫村森林質量提升等六個示範片,面積6848畝。

林下經濟 建設金山銀山

羊牯鄉是長汀縣最邊遠的鄉鎮,也是全縣最後退出貧困的鄉鎮。在這裡,林下經濟紅紅火火,餘家地村梧坊自然村,68畝黃精基地已建成,在鄰近百丈村,已經種植350畝黃精,在白頭村汀江岸邊,正在興建中草藥精深加工廠一期廠房。該鄉引進的仁地天成(福建)生物科技公司計劃用三年時間,打造300畝黃精育苗基地,推廣黃精林下種植面積3000-5000畝。

而在餘家地村隔壁的周家地村,村民周琳中新建起400多平方米養殖場,利用豐富的毛竹資源及種植4畝的皇竹草,養殖以竹、芒草為食的竹鼠,行情看好。

全國林業科技特派員、縣林業局產業辦主任範小明介紹,全縣已形成以林菌、林藥、林花、林茶、林禽、林下產品採集和森林旅遊為主要內容的林下經濟產業。全縣現有102家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林業公司和林業協會經營林下經濟產業,其中5家為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有四都上蕉、同仁等7個2000畝以上的林下經濟集中連片發展區域,總面積14850畝。2019年,全縣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71.2萬畝,年產值28.7億元。

同時,長汀縣已建成福建汀江國家溼地公園、樓子壩省級森林公園、汀州森林公園、福建汀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臥龍山——南屏山省級風景名勝區、20多家森林人家和分佈在全縣各具特色的森林旅遊地,形成“三園三區”多點森林旅遊新格局。

線上線下 打造生態“高素質”

2019年6月,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批准公佈為全國首批26個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之一。該縣結合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在水土保持科教園旁邊河田鎮遊坊村規劃建設650畝“八喜林”,在紅軍長征出發地南山鎮中復村松毛嶺戰役烈士紀念碑周邊建設200畝“初心林”,在大同鎮新莊村馬蘭嶺建設1500畝水保示範林,將汀州城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內的名木古樹建設古樹名木保護樹林,為社會搭建一個線上線下參與義務植樹和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活動平臺。

根據規劃,長汀縣將圍繞“一城、十鎮(鄉)、百村、一屏(山體生態屏障)、一軸(以汀江及其沿岸城鎮構成的河流景觀發展軸)、多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的總體思路,計劃投資19.15億元,重點建設基於生態特色產業、生態文化、支撐保障四大體系十二項建設重點工程,建設長汀森林綠化美化的高顏值、高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