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有人寫“弱弱地問一句”這幾個字,我就會感到反感,這是為什麼?

條友協會會長


根據榮格理論,這個是情結所在。可能你討厭的不是這幾個字,而是最開始說這幾個字,讓你討厭的人。愛屋及烏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老韓123


你之所以會反感,無非是以下兩個原因:

沒有遇到過用這幾個字的環境

我在學生時代特別討厭別人說“惡補”,覺得這個詞像是罵人,又蠢又笨。

直到我工作以後,三天後彙報,稿子裡有一塊必須用一種我不懂的模型進行計算才行。不到三天的時間必須學會。於是就抱著書拼命學。那個時候在我腦海裡突然蹦出兩個字“惡補”。從此以後我就不討厭這個詞了。同理,當你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或者看一看)這句話都用在什麼場合,你就不會反感了。

不清楚這是一種禮貌問話的書面方式

當我在說“弱弱地問一句”的時候,從本質上講,我是害怕這個問題會冒犯你,會讓你不舒服。如果用口語問的話,根本不需要說“弱弱地問一句”,你完全可以通過和緩、委婉的語氣去表達,別人也會理解。但是在書寫的時候,別人並不知道你的態度是什麼。因此“弱弱地問一句”實際上是別人表達禮貌,願意與你溝通的話語,說明,要麼對方跟你不熟,要麼你這個人不大好惹,要麼是這個問題有點尷尬。


老商頭子


首先,我們來給那些”弱弱”問一句的人做一個心理側寫,這些人在生活裡是什麼樣的嘴臉?



大凡開口就稱呼自己”弱弱的”人,大多是食草動物,他們個性懦弱,壓抑,自卑,缺乏自信,不善於競爭,顯得人畜無害,又,膽小怕是,喜歡討好強者。他們就像一隻受驚的小白兔,隨時隨地在觀望他人的情緒,企圖迎合別人的喜好。


當他們開口”弱弱地問一句”時,內心是忐忑不安的。可能是童年時代強勢的父母的長期打壓,或者從小受到同齡人的欺凌,長期造就了個性上的拘謹,不舒展。這些人在現實中也缺乏個性,躲在人堆裡不聲不響,毫不起眼,他們極少具有領袖能力,也沒有寬闊胸襟格局,因此是生活中的弱者。




題主對這些人的痛恨,並不一定代表現實中題主就是個強者。從心理分析上講,人對於他人的憤怒情緒,往往是內心對自己不滿的投射,也就是說,題主從那些”弱弱”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

比如說,從小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小孩,或者曾經懦弱(包括現在),特別憎惡於自身的軟弱。也有可能家中父母有人懦弱,因此從小受到別家欺負……

所以一旦題主看到生活中的弱弱的人,就會聯想到自身缺陷,彷彿看到生活中那個備受欺凌,又無力反抗的慫包,看到那個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進而激發出對這種軟弱個性的憤怒,厭惡以及批評。這種心理,替代了對自己的否定,指責,屬於心理防禦。


西雙版納的茶花


因為說話人很雞賊地把對方置於強權霸道地位,搶佔道德高地的做法,當然會讓人厭惡。

當我們與人交談的時候,總有想要插話、想要反駁的時候,尤其當對方的說法不明不白,我們不太能理解,甚至不太能贊同的時候,往往就想追本溯源,打破沙鍋問到底。

社交領域裡,有些東西可以探尋究竟,有些東西就涉及個人隱秘,或是秘密,不方便拿來公共場合討論。

這種時候,想要提問的人就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重要,還是維持社交基本禮儀、保持尊重和距離重要?

鑑於此,這些好奇寶寶就發明了一個詞:弱弱地問一句……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我有一句屁話要說,可能惹毛你,但你不能生氣。

然而,跟你說話的人就活該被你惹毛、激怒?明知道對方可能不愛聽,你先打個預防針,撇開自己的責任,轉而給對方一頂道德的高帽子:如果你生氣,你就是小氣沒度量!

對方何其無辜啊,還沒開口,就被套上“迫害者”的罪名?

“弱弱地問一句”,這跟那句萬能的開場白:“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實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更加惡劣。

畢竟,“當講不當講”,處置不當的是說話人,沒有甩鍋給對話者;而“弱弱地問一句”,卻彷彿處置不當的是對話者,你看,都“逼”得對方“弱弱問”了,根據“我弱我有理”原則,這可不就是“你強你活該”?

強者都是可恥的,都應該被打倒,給你一頂“強者”帽,你自行領會。

領會不到核心意思?

笨!“強者”帽帶來的最大義務: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啊!

財富上的強者,就活該將財富均分給眾人。

權勢上的強者,就活該運用權勢為眾人謀福祉(好吧,對於那些偉人、聖人,這是他們畢生追求,心之所願,但對普通人,真的很難自發自覺做到,只能通過制度的約束,使其承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基礎義務)

而話語上的強者,咦~口舌招尤啊,你口齒如此伶俐、思維如此敏捷、說話如此有道理……那你就是個言語暴君,還給不給嘴笨的人活路了

行吧!說話有理的人,在“弱弱問一句”面前,自行退讓三分,不僅和顏悅色將自己不願與人分享的東西公諸於眾,還得包教包會,自覺地為對方答疑解惑,直到“弱弱”喜笑顏開,不再弱為止。

至於說強者的心情,誰在乎?

你不高興,你不是強者麼,說出去誰信?

就可憐了那些“被迫強者”的孩子們,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被一句“弱弱地”套牢,只能扯著笑臉大度了去。

最後,送給“弱弱”們一句話:該問的理直氣壯,不該問的自行閉嘴,少特摸甩鍋給別人!


元二使安西


首先是用久了就厭煩了。

想當年,漲姿勢、 蝦米、醬紫、偶、表、 抓狂

、老鳥,大蝦、蛋白質等網絡用語多麼新鮮,今天看來多麼爛俗!

其次是用濫了就矯情了。

其三,不該用而用就顯得裝了。

其四,強者示弱,那是謙虛禮貌,本來就弱,那就不顯得禮貌反而矯情了。

總之,一切都要出於自然,自然而然。

至於你反感,可能因為你是一個直爽的、強勢的人,不講究說話方式的人,你很討厭裝腔作勢。

人怎樣說話,那是生活和命運教的,是教養教的。



大悔憶智冰


這句話最早提出來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新奇、有趣還略帶點謙虛,屬於正面印象,所以能被大家普遍接受並廣泛傳播,但到了現在還這麼說的話,就給人一種弱智、矯情的負面感覺了。

包括現在還有一個流行語“一丟丟”,開始聽著還覺得挺有趣,有點小文青的清新,但現在再聽,就覺得有點“傻白甜”的感覺。

當今時代,新的流行語不斷出現,舊的流行語不斷消失,由新到舊的轉換頻率越來越快,暗示著人們喜新厭舊的頻率也越來越快,當然,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膳食補充劑營養


一般這種情況都是事出有因,

比如某個喜歡用這個的人,你很討厭Ta,導致一看到這句話就連帶產生不好回憶,

還有一種情況,在某些地方看到相關的言論,(比如某些批評網絡用語或說這話的人很娘娘腔之類的負面言論)就會產生類似的心理(洗腦就是這麼簡單)。

最後一種原因,由於自身原因討厭這句話後面所帶有的人格。(說是自身原因其實也是被人影響居多)

那麼,你屬於哪一種呢?


明滅燈火


給人一種裝可愛的感覺。我也討厭。因為現在人普遍喜歡女漢子形象,對於心機婊很是討厭,所以弱弱的給人感覺就是裝可愛。其實女漢子形象我也喜歡,小女人的形象我也喜歡,唯獨自己並不可愛卻要強行裝可愛的人特噁心,所以帶著這幾個字也反感起來。還有就是就我自己覺得。。。嗎,這句話也特討厭。


墨雜談


我想“嗷嗷的”解釋一下紙哈……我認為,“弱弱的”就是謹小慎微滴,悄悄摸摸滴,不著痕跡滴,前恭後屈滴,低三下四滴,膽戰心驚滴……種子吧,尤其一個大老爺們,不好好說話問話,就喜歡悄悄摸摸滴壓低聲音,反正就是挺煩人那種大氣都不敢喘的貼你耳根子問你,不是吻你💋(美女嗎沒所謂了😍),形如告密,又似說悄悄話似的,特膩歪人的,就這麼的磨磨唧唧滴在你耳邊弱弱的耳語半天你還沒聽清楚他說的啥……唉,尤其一個大老爺們,弱弱的也是問,嗷嗷的也是問,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像我這樣嗷嗷的:“請問,弱弱的是幾個意思!請回答!別和我弱弱的黏黏糊糊的,謝謝”,多痛快啊……人活著就不能這麼“弱弱的”說話辦事,離唯唯諾諾就不遠啦。😂😂😂


遼南刀客


“我虛心請教一下“和“我弱弱的問一下“哪個更適合書面哪個更適合口語?語言會因為語境和形式的不同而略顯不同,什麼場合用什麼語句,不能完全地否定一樣東西,而要考慮到它的作用範圍,不考慮作用那這東西確實沒有意義。辯證的否定說明要去辯證的認識,即從它的優點和缺點出發而不單單隻講其中一樣,雖然這樣顯得立場不明但這是公正的認識方法,辯證看待再權衡利弊以採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