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收3大糧作物行情如何?會不會創歷史新高?

簡憚噠筷樂



今年的小麥價格,可能讓很多的農民朋友非常非常的失望,因為縱觀這麼多年,我們國家的小麥價格從來沒有像2019年這樣,從未出現過高位。目前來說,我國的小麥整體的民間收購價格在1.1元/斤左右,可能很多朋友會說今年小麥的託市價格在1.12元/斤,但是老張要說的是託市價格不等於農民自己賣糧的價格,因為這中間糧販子還要過好幾道手。



現在已經到了8月份,可以說這個時候,小麥價格漲價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所以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今年糧食價格恐怕都不會太好。邊老張就針對今年三大主糧的情況,談一下我的一點個人看法:



一、玉米價格最可以期待。



這幾年三大主糧市場裡面玉米的形勢最好,尤其是從2018年開始,我國的玉米深加工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玉米深加工企業像東北地區大量的建設,讓整個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可以有和關內玉米價格一較高低的資本。而且玉米實際上這兩年的總產量並沒有出現增長,反而有些下滑。這主要是因為2019年我們國家玉米種植面積繼續保持下調,同時玉米種植的主要區域,山東、河北、山西等地一直遭受乾旱情況,也對於米的總產量出現不小的影響。在這種玉米總產量不增,而玉米需求量增長的情況下,顯然玉米價格上漲,幾乎是不爭的事實。在老張看來,2019年玉米價格在11月份左右基本上能達到0.95元/斤。

二、水稻價格一波三折。



實際上今年早稻的上市或許已經給種植水稻的農民朋友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因為今年早稻的價格在0.92元/斤左右。而且連續三年來我們國家水稻的總產量都在不斷上漲,2019年,或許這一現狀會得到一點改善,但是這也是建立在很多農民朋友的血淚之上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比較清楚,2019年厄爾尼諾現象在我國肆無忌憚,尤其是我國水稻種植區域,今年降雨頻繁,因此水到今年的病害引發,而且產量也會出現很大幅度的下降。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水稻進入到灌漿期,但是我們國家很多地區遭受到颱風洪水,直接造成了農田的沖毀,因此今年水稻的總產量或許會不及去年。但是由於這幾年水稻的連續性生產,導致我們國家水稻的儲存在三大足療裡面尤為突出,因此水稻價格應該會維持在1.25~1.30元/斤左右。

三、小麥價格或許真的進入瓶頸。



根據國家統計局早期的報道,今年我們國家小麥的收購尤為順利,尤其是去年小麥收購情況不太好的河南和安徽兩個省市,今年小麥的託市收購完成量幾乎是去年的一倍。這種情況下意味著我們國家今年的小麥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叫去年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按道理來說,質量的提升勢必會提高價格,但是這個在農產品上面卻不是這樣的,而且小麥半年不漲價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只能寄希望於年前小麥能否漲價了。



通過老張上邊的分析,相信各位朋友也都已經知道了,這幾年農作物的價格可以說非常的不理想,尤其是三大主糧相繼乏力的表現讓大家對於種地失去了信心。但是今年開始我們國家主要的玉米和大豆進口地區拉丁美洲出現自然災害比較嚴重,因此今年的玉米價格,老張覺得應該是三大主糧裡面最為樂觀的。


老張談三農


小麥行情低迷,秋收3大糧作物行情如何?會不會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國內主要糧食品種的市場價格,除了5月份因為臨儲玉米拍賣底價大幅上調帶動玉米市場價格在較低的水平上有明顯上漲之外,其他品種或其他時間段總體保持相對低迷的走勢,特別是稻穀,因為陳稻穀低價拍賣,市場需求偏弱,價格上也表現偏弱。

隨著新小麥的收穫上市,在產量比去年增加且質量普遍較好的情況下,新麥收購價格並沒有隨之上漲,而是在供需格局寬鬆、託市小麥收購底價和拍賣底價都下調且託市收購啟動節奏控制較好等影響下,新小麥市場價格總體在1.16元/斤(普通小麥的價格)以下運行,而且是前期表現偏弱,到了7月下旬隨著託市收購在主產區啟動範圍的擴大,市場價格局部有所回升,但仍保持在1.12-1.16元/斤的託市收購區間內運行。

時至8月中旬,距離秋糧大範圍收割上市也只有不到2個月時間了。作為全年生產的重中之重,秋糧產量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也比較大,市場關注的程度也比較高。那麼在今年市場需求總體偏弱、供應上既有臨儲糧源拍賣又面臨新糧即將上市的格局下,後期玉米、稻穀和大豆的價格,初步判斷預計難有明顯上漲行情。

其中,稻穀市場價格預計將以穩定運行為主,託市收購在部分地區啟動的概率較大;玉米行情相對看好,但還要看後期產情在不利天氣和麵積下降影響下最終會怎樣,同時還要看飼料需求的回暖情況;國產大豆市場難言樂觀,儘管美國大豆進口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但國產大豆麵積的增加,以及進口大豆來源國的擴大,對大豆市場來說仍將構成較為明顯的抑制。

綜上所述,今年秋糧品種的市場行情預計將以穩中略有漲跌的行情走勢為主,但畢竟距離秋糧上市還有一段時間,主產區天氣情況對產量的最終影響還存在不確定性,另外,雖然需求端,包括口糧需求及飼料需求,可能仍難有明顯的回暖,但畢竟進入四季度也是傳統的消費旺季,客觀上對糧價有一定的支撐,基於此,下跌的空間也將有限。


糧小咖


今天是10月3日,四大糧食作物中的小麥銷售已接近尾聲(目前的主流價位是1.12-1.18元/斤,不但沒有創出新高,卻創出了新低),那麼另外三大主糧作物水稻、大豆、玉米行情如何呢?會不會創歷史新高呢?下面三農廣訊結合市場情況,以及個人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一、首先說說水稻行情。雖然由於稻穀播種面積下降,導致今年稻穀總體減產,預計總產2627萬噸,同比2018年減產232.5萬噸,減幅8.1%,但是今年稻穀行情仍不樂觀,水稻價格會略低於2018年水平,無法創出歷史新高。截止目前,中晚秈稻主流價格維持在每斤1.22-1.26元之間,粳稻主流價格每斤1.28-1.35元之間,總體看粳稻略好於秈稻,稻價略低於去年同期。

水稻行情偏弱的主要原因:

一是今年稻穀質量偏低,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地區受後期陰雨天氣較多,低溫寡照等影響,導致稻穀質量差,出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二是稻穀終端消費低迷,從各大型企業銷售情況看,走貨弱於去年同期,中間商、加工企業收購謹慎,後期稻價並不樂觀。三是稻穀庫存較高,目前仍有1.3億左左右的陳糧待消化,對新糧中長期行情會有較大影響。



二、接下來談一下大豆的行情趨勢。目前大豆價格略低於2018年同期,東北地區農民出售毛糧價格在1.65-1.70元之間,企業收購主流價格在1.75-1.80元之間,河南等地大豆價格偏高,周口地區農民出售毛糧在2.03-2.06元左右。從發展的趨勢看,大豆價格以穩為主,總體波動不大,隨著大豆上市量的增長,大豆價格或許會有小幅回落的壓力。

目前看,今年大豆價格也很難創出新高,一個是因為我國大豆85%以上需要進口,受國家大豆價格影響較大,進口大豆到港分銷價只有1.6元左右,所以國內很難漲價。第二個是受養殖業的影響,尤其是目前生豬存欄大幅下降,8月份數據顯示,存欄量民比下降38.7%,導致下游產品豆粕消費量銳減,短期內很難恢復,影響豆價。三是加企業受利潤和走貨的影響,收購不積極,觀望氣氛濃重,豆價一時半會起不來。



三、最後談一下玉米行情。總體看,雖然近半個月內玉米價格持續走低,但是從行情發展的趨勢來分析,在三大主糧作物中,只有玉米價格有創出“近幾年新高”的可能,但並不會創出歷史新高,達到1.05元/斤還是有可能的。今年的玉米走勢與去年相反,2018年是10-11月份玉米大漲,而今年則大概率會出現先跌後漲的走勢,預計11月下旬玉米價格有望反彈,但空間有限,2020年3、4月份玉米價格會出現明顯上漲。

至於原因,一個是今年農民擔心後期玉米跌價,所以目前賣糧意願較強,目前只是華北、黃淮地區大量上市,隨著10月下旬東北玉米大量上市,短期玉米價格很難有起色。二是玉米庫存量下降,預計今年拍賣週期過後,玉米庫存只有4000萬噸左右。三是今年玉米減產193萬噸,預計總產2.554萬噸,存在1556萬噸缺口,總供給下降。兩波銷售高峰過後,11-12月份或有小幅反彈,預計會在明年開春見到價格高點。



總上所述,今年三大糧食作物行情,玉米要好於大豆和稻穀,玉米價格或將高於2018年水平,大豆和稻穀價格會維持在略低於2018年價格的可能性較大。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三農廣訊


在今年秋季三大主糧價格會不會創歷史新高?

讓我們先來看小麥在今年國家的託市收購價為1塊1毛2,但實際在蘇北和皖北的部分區域大約收到1塊08分左右。今年這個收購價格超出了農民的價格預期。且今年小麥的豐收使種植戶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但在7月底部分區域已經不在收儲。小麥的後期價格,將穩定現有的價格!

水稻會延續近幾年的疲軟狀態,今年臺風過後之後,病蟲害將會增多,同時水稻的收購價低於往年,同時後期的天氣情況難以預測,預期今年水稻的收購價,將持續走低。甚至會出現2018年年底,後期收割的水稻,無人收購的現象。建議所有的種糧大戶及早出售收割的水稻。

玉米的情況比較難以判斷,第一國家今年玉米的進口缺口,將達到2200萬噸。但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使玉米的主要用途之一需求減少。導致後期玉米的價格難以預期,預計在秋季玉米下來之後我國的玉米價格還將會穩定。


農資談


現在已經是9月下旬了,也到了北方收穫玉米和大豆,南方收貨水稻的時候了,每年這時候應該都是農民最高興的季節,自己忙活了大半年是見成果的時候,也是農民口袋裡的錢最多的時候,秋收作物的收益可能就是農民一年的收益,甚至可以說就指著這點錢過年了,因此糧食價格的高低對農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最近幾年各種糧食作物的價格都不是特別理想,那麼今年這三大糧食作物的行情怎麼樣,會不會創歷史新高呢?

1、玉米值得期待

對於種植玉米的農民來說,2019年並不是個太平年,因為對玉米影響因素實在是太多了,首先春天種植玉米的時候降水不多,很多地方的玉米出苗率就不高,而到了夏季又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災,嚴重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絕產,到了夏末玉米灌漿的時候好不容易有了降水,卻是颱風到來了,一些地方的玉米又遭受到了一次傷害,再考慮到今年玉米種植面積的下降,2019年玉米總體產量並不會很高。

而且受到了一些外來因素的影響,下半年進口玉米量也呈下降狀態,到了第四季度是歷年來的玉米消費高峰,深加工企業的開工率也會隨之上漲,所以說玉米價格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筆者認為2019年玉米最高價格是有希望突破1塊錢,逼近1.1元的。

2、水稻以穩為主

相比玉米價格來講,水稻的價格就沒有那麼一帆風順了,雖然說受夏季頻繁降雨的影響,導致水稻的病蟲害非常嚴重,再加上秋季颱風的影響,水稻受到了一定的損傷,今年的水稻產量有可能下降,但是考慮到前幾年我國水稻的產量較高,庫存充足,水稻的價格上漲動力並不是很足,而且從最近公佈的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格來看,同去年是齊平的,所以筆者認為水稻大概率會以穩為主,平均價格可以維持在1.25元左右。

3、大豆上漲可期

最後就是大豆,大豆在我國的種植面積一直不是很大,但是最近幾年部分農民改種植玉米為大豆,使得大豆的種植面積有所上升。考慮到國產大豆主要是被做成豆製品進行消費了,到了第四季度也是豆製品的需求高峰,尤其是豆腐的需求量會逐漸走高,所以對國產大豆的需求就會有所上升,這就有利於後期大豆價格的上漲,所以說大豆後期價格上漲可期。

綜合來講,玉米、水稻和大豆的價格還是值得期待的,但是說創造歷史新高,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這一點農民暫時還是不要抱希望了。


果然悠


現在還有多少農民在種糧食 中國糧食種植面積年年再減小 糧食產量怎麼能創歷史新高


大名張建濤


小麥的託市價格在1.12元1斤


蘇仔


不是高價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