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農村沒有晒場了,怎樣處理不耽擱糧食晾晒?

農村老俗話


的確如此!許多地方的農村都沒有曬場了,每年所打的糧食都無處晾曬,這給人民群眾的糧食生產造成了很多困難。

想當年,每一個生產隊都有曬穀場,糧食收穫後,都集中在曬穀場晾曬,非常方便,戶戶都不用為曬糧發愁。但現如今,生產隊的曬穀場都已經被佔用,農戶沒了地方曬糧,每到糧食收穫的季節,家家都為晾曬糧食發愁,著實需要下力氣解決這一問題了。

那麼,怎麼解決呢?

一、利用平屋頂晾曬糧食

如果自己打糧不多,可以把房頂建成平屋頂,水泥抹面。利用這樣的屋頂可以晾曬糧食。我們這裡的屋頂基本上都為晾曬糧食所建,全部是樓板結構的平屋頂。每到收穫糧食的季節,便把屋頂打掃乾淨,用以晾曬糧食,非常方便。只不過是把糧食弄上、弄下屋頂很麻煩,需要付出許多體力。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你不妨試一試。

當然,這種方法只適合打糧不多的農戶使用。如果打糧很多,這種方法是不行的。

二、農戶共建曬穀場

我們這裡曾經有十多戶人家共同出資,找了一塊兒空地共建了一個曬穀場,非常方便。他們十幾戶按照約定,輪流曬穀,並且,在他們的稻穀曬完後還把曬穀場出租給別人使用,收取一定的租金,用以補貼他們的投入,也為他們十幾戶的創收創造了條件。可以說,方法非常好。如果你在你們村能找到合適的空地,你也可以聯合幾戶人家,共同出資建一個這樣的曬穀場,從而解決你的曬穀困難。

三、購買糧食烘乾設備

我們這裡的一些機械廠家生產有一種糧食烘乾設備,這些設備有大有小,用於糧食烘乾非常快捷、方便。據瞭解,5H-5型糧食烘乾機的體積非常小,具體尺寸只有2.1x1.6x5.7米那麼大;主電機4千瓦;提升電機2.2千瓦;撥輪電機0.4千瓦;出料機電機1.5千瓦,佔地面積只需要50平方;價格只需要10萬元。這樣的糧食烘乾機日處理糧食25--40噸,非常適合農村使用。如果自己購買一臺,除了可以幫自己烘乾糧食之外,還可以幫助鄉親烘乾糧食,並收取一定的費用,增加自己的收入。據說,烘乾一斤糧食的電力、燃料成本只有一分多錢,費用非常低。因此,你可以考慮一下這種設備,應該能夠為你創造效益。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現在沒有曬穀場的確給許多農戶帶來了曬糧的困難。但只要想辦法,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只不過需要投入一些資金罷了。你可以根據你自己的經濟能力想辦法解決。但請相信:曬穀難的問題是一定能夠解決掉的。


老胡說三農


在過去,曬糧的地方叫場院,那是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到麥收或者秋收時節,場院裡是最熱鬧的地方。

麥收時,收穫回來的麥子垛,打完場的麥穰垛,小山一樣一垛一垛在那兒。

軋麥子(把麥穗頭從麥秸上割下來)的家庭婦女,曬場、打場的男老把式,肩挑車推運麥子的壯勞力……等等,你來我往,吵三叫四,你吆我喝,一派忙碌熱鬧的大場面。

更有那些放了麥假也幹也玩耍的半大孩子們,在人堆裡,蹦跳竄鬧,平添了一大份兒喜慶

氛圍。

豐收的季節,到了嘴邊的糧食,人們辛苦而快樂的忙活著。

再說秋季,大豆、穀子、高粱等農作物,全堆到場院裡,曬得曬,脫粒(人工)的脫粒,堆垛的堆垛……

忙忙碌碌,雖苦也樂。

那年代的場院,及場院裡的景象,在如今的農村,早已成為過去,成為一種記憶,並且恐怕就是永遠的記憶了。

因為它將一去不復返了。

再後來,生產責任制,農田承包到戶,土地開始分散到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

其實,剛剛開始生產責任制的時候,村裡還是會按各家各戶的人口數,分給大家一個大小不等的場院,讓人們打場曬糧。

後來,再後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場院,這方便了幾代農民的“東西”就莫名其妙的不見了,消失了。一致於就有了馬路上曬糧,導致阻礙交通的事情發生了。

於是,農民曬糧,就成了一個熱點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討論、熱議,甚至成了一個“人人喊話,處處牢騷”難題。

更有甚者,竟然發生了“馬路曬糧,灑水車淹糧”的事件。

沒有人去關心和解決農民曬糧的問題,只去議論由曬糧而引發出來的新問題、新事件。

不去從根兒上思考和解決問題,只去吆喝農民曬糧礙了這個阻了那個,破壞了秩序,觸犯了法律,甚至用上了灑水車把水灑到糧食上這種極端的手段……

這一切的一切,能真正解決問題嗎?

對某些極端手法的使用者,我倒是想問一句,你是吃什麼活命和長大的?你對把你養得白白胖胖的糧食,就這麼恨之入骨嗎?

農民曬糧不該曬到馬路上,這個誰也認可,曬到馬路上,阻礙了交通,甚至引發一些交通事故,可是,糧食到哪裡去呢?沒有答案。

無論夏收秋收,都到了嘴邊的糧食,都是著急曬乾,才能入倉的糧食,難道能讓它因為沒地兒曬而爛掉嗎?

割出小塊地方的地兒來,讓農民把糧食曬乾,再收起來,難道就這麼難嗎?

還是根本就沒有人去關心、操心這種並不是小事的“小”事情呢?

人人吃著糧食,人人都靠糧食活命,面對人人都離不了糧食,我們不該為保護糧食來一點具體的、有實際意義的行動,而不是看熱鬧不閒事大,為博眼球耍存在感,在那裡大吆小喝嗎?

咄咄怪事,百思不解!


笨刨


剛分責任田到戶那幾年,每到過麥天或過秋天時,我們這臨時修建麥場,有大戶自己硌場的,有兩三戶合硌一個場的。我們這以種小麥和玉米為主,也兼種其它雜糧,那時還沒有大面積的收割機械,麥子多是人工割麥收穫,後來才有了小型收割機,小拖拉機等,把麥子拉到場上晾曬乾,然後用牲畜拉石磙碾壓,或脫粒機脫粒,脫粒後籽粒晾曬乾,或在房上晾曬乾後,出售或儲存。

秋天,玉米也是人工掰棒子,拉到場裡剝皮,晾曬,玉米穗棒子幹後,用小型脫粒機、或人工手剝籽粒,在場裡或房上曬乾出售或儲存。

90年代後,農業機械化全面普及,並且村裡有了兩個糧食收購點,麥子或玉米從地裡收穫後,有拖拉機、三馬等直接拉到收購點,溼幹都收,以質論價。不用再拉回家,也不用自己建麥場了。再一個,現在農村蓋樓房的增多了,糧食弄到樓頂晾曬也較麻煩,所以多數農戶就直接交到收購點了,收購點有大場晾曬,玉米都裝鐵絲籠或網袋晾曬。

有部分農戶,覺得直接交售不划算(新糧食剛下來價格肯定的低,這是規律性),溼玉米棒子,怎麼也沒有自己晾曬乾的籽粒貴。商家也都經過計算的。不願意直接交售的農戶則拉回家裡,院子裡、房上、門前寬綽地方晾曬。這幾年不敢再去公路上晾曬了,交通管理部門不讓曬,也確實存在不安全隱患。再一點是,交管部門很會“辦事”,先發出警告,不準在公路上晾曬糧食,如有不聽者,他們就裝你糧食,挨家裝,這裝幾簸箕哪裝幾簸箕,裝你個百八十斤的,也不裝很多,然後揚長而去換西瓜水果了。農戶自知理虧,也不好說什麼,去哪說呢!只好不在公路上曬糧了。

以後,隨著科技不斷髮展,烘乾設備也將用於農村農業,據說,國外有的大型收穫機械,有自帶烘乾功能,收穫的糧食直接達到入庫儲存標準,更方便出售或儲存。相信這個不久就會實現,公路曬糧、家裡、房上曬糧將不會再有了。期盼那一天早日到來,農民更有利好了!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在農村確實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拿今年收玉米來說,玉米收下來要趕快曬乾,不然陰雨天氣到來很容易就發黴了,一旦發黴就不值錢了。所以大家都搶在下雨之前把玉米脫粒曬乾,入倉。正是因為大家都這麼想,所以到了收玉米的季節,到處都是曬玉米的,可謂是一點空地難求。怎麼辦?玉米不曬了嗎?不,農民以糧食為命,沒看到網上發的嗎?身價百萬,開車豪車也要回來收玉米,農民出身的人,即便暴發了也不能忘本,玉米要收,還要曬乾。辦法總是有的,我們當地主要存在這幾種曬玉米的方式

直接在自家場地曬玉米,能利用的空間全部利用起來

一般的家庭都是這樣操作的,這也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收了玉米先放在自家的門口,院子裡,或者其他一切能曬玉米的空地上,反正到了收玉米的季節,家家戶戶到處都曬滿了玉米,大家都在搶收,寸土必爭。

在玉米地就地晾曬

如果不使用收割機收割,可以直接在玉米地裡晾曬,以前我們就是這樣操作。直接把玉米的外殼全部剝掉,把玉米秸稈的頂端去除,防止擋住太陽,讓玉米棒子保持在秸稈上,直接這樣晾曬,這樣就解決了晾曬的問題。但是這樣有一個缺點,就是費時費力,如果實在沒場地,只能這樣了。

在地裡鋪上塑料紙晾曬

到了收玉米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幾張大的厚塑料紙,收割機收完的玉米,直接倒在塑料紙上,然後在田裡晾曬,這也是一個號辦法。一般收割機收割玉米都是把玉米秸稈打碎的,所以地裡幾乎沒有凸起的東西,也算平坦,很適合晾曬玉米

用車壓出一塊地做晾曬場

這是我們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一塊地提前收割完,一般選擇離家近一點的位置,用四輪車拉著石磙使勁的壓,壓之前澆上水,撒上碎秸稈,這樣不容易開裂。壓平整之後就是很好的曬場了。這個方法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老辦法了,現在很多地方都還在用,也是很有效的。

直接一點,玉米收下來直接賣

現在很多人圖懶省事,不想費力去曬玉米,於是把剛收下來的玉米直接賣給糧販子,剛收的玉米水分大,價格自然便宜。今年我們村不少人這樣做。玉米用收割機收棒子,整個棒子一起賣4毛5一斤,如果是曬乾的玉米粒8毛6一斤,你覺得划算就可以直接賣,省得曬了。

我是路兮小農,專注分享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歡迎關注!


路兮小農


農業生產也在發生變化。原來需要曬場是因為原來的稻穀小麥等都需要場地進行碾壓脫粒。現在有收割機,收割脫粒一體了,所以曬場也就不是那麼重要,我們老家分三種方法處理的,第一種,天氣晴朗讓稻穀在地裡自己曬乾了在進行收割。收割後自己裝袋入庫,省時省力不需要晾曬。第二種,是提前在相鄰地塊別人已經收割的地頭把地上的草渣處理整,上面鋪上一層塑料布,在地頭晾曬。第三種就是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晾曬,鄰里之間商量好,今天你曬,明天我曬,一天割一點,分批次晾曬。辦法總比困難多,並不一定非得到馬路上晾曬,馬路上晾曬糧食由於車輛碾壓,糧食加工廠加工的米粒不完整,光睡米粒,量販子會壓價的。量販子在收購糧食時會帶一個小型碾米機來測試你糧食的出米率,大米完整度,糧食乾溼度等在了跟你定收購價的。


人生何處不相逢15811


很多地方農村沒有曬場了,怎樣處理不耽擱糧食晾曬?

看到這一問題讓我想起了前一段時間討論很激烈的一個問題:農民佔用公路的兩邊曬稻穀被灑水車直接曬水了,到底應不應該?踏火也是農村人,前幾年每到秋收季節因佔用公路曬稻穀引發的事故在我們當地常有耳聞,但是這幾年基本上沒有了,原因之一就是近年加大了整治力度。當然沒有網上那種極端的方式,大都是宣傳和勸說為主,村、組幹部責任制,誰的地盤誰負責。那麼在沒有曬場的情況下,一般是怎麼來處理曬稻穀的呢?

其實方法還是有的,現在很多糧食加工廠都有大型烘乾機,這種加工廠他們更喜歡沒有曬過的溼稻穀,因為這種他們烘的時候更好控制水份,而老百姓自己曬的都會考慮到貯存時間,一般都是水份含量過低,這樣對於大型加工廠來說會影響到出米率。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加工廠直接到田裡收溼稻穀回動去自己烘,因此一般的老百姓都是留夠全家一年的口糧後直接賣溼的了。

對於自己的口糧可以拿去加工廠烘烤,但是一般那一段時間機子也比較緊張,很難有機會加工到,這時就得想辦法了。現在一般都是平房,院子裡也有水泥地,因此樓頂和院子裡的水泥空地用來曬稻穀是最好的選擇。另外,我們這傳統的方法就是每家門前都有一塊田,我們叫“曬穀田”,這一塊田一般最早收割,收完之後將田裡的禾蔸除掉,將田整平再鋪上竹蓆來曬收回來的稻穀。

如果遇到陰雨天不能曬時,一般都會在家裡將收回來的稻穀攤開每天翻一次,只要收的時候沒有露水,一般放一個星期沒問題,等天氣好時再拿出去曬。朋友們你老家是怎樣曬稻穀的呢?


踏火逍遙說魚


看了一下評論有叫曬樓頂上的,一天收割三兩千斤算平均的你扛上去嗎?玉米叫剝了曬乾了再去收回來的,你有這麼多時間天氣你說了算?收種不安時間季節想啥時候就啥時間?攤開在地裡雨布上你以為過家家呀!十畝地的糧食你去這樣幹、你們抗上樓曬、還買個烘乾機你以為十萬是紙錢呀,種十畝地一年所有開支還剩多少?種子、農藥、化肥、水費、收割、插秧的、還有犁地的,光後面三種那個少餘一百!我們這大形米廠還預留的曬糧食的地方呢!溼的糧食時間長了有味道都知道你以為好烘乾嘛?根本問題不去解決都是一些屁話!到收割季節再來個下雨,地裡的有的都倒地裡了,收上來的又不能曬捂上三五天都味道了。天氣好的時候都是趕著收割忙著的時候晚上十點還在收。以前收割的時候能忙通宵收割的,算著時間回家迷會覺了去地裡收糧食。一個個話說的是輕巧,說完了曬糧食還是叫自己去解決。看看現在農村的一個個品論的,土灶不能燒、個體戶不能養豬、農村排汙不規範、衛生不達標……看看城市建設有多少農民工,城市汙染和農村對比呢?還有今年豬瘟農民死了多少豬?這場豬瘟農民沒說什麼怨言吧?“算了該自己”就這樣。豬肉漲價起來這又是那叫喚的最厲害“不吃唄”自己養雞吃,雞苗長沒曝光吧城裡沒關係!看看分別還想咋樣,能壓就壓還是能欺就欺負?這點小事擱淺了幾年了?就是要個曬糧食的場地曬糧食!!!


高山流水165334531


在農村,1984年剛分產到戶時,各小組(原來生產隊)給每戶都分有場面的(晾曬麥子),後來年輕人長大結婚,再分家,宅基地申批,這些場面地變成了宅基地。各家各戶夏收期間,剛收回來的小麥,油菜籽,一般都潮溼,這可怎麼辦?

1,各家買彩條布,一米13元,6米80元就可以了,鋪在土地上晾曬。這可不是長遠之計,晾曬麥子隔會兒要攪動的,不方便。

2,各家把自家院子的材房(放材草的),養花的圍欄等等,都拆除了,用水泥沙石(混凝土)打地面,晾曬小麥方便多了,雨過天晴就可以晾曬了,比土地面效果好,麥子特乾燥。秋季還可以晾曬玉米,穀子等等。

3,有的人把麥子拉到公路上晾曬,這可是政府三聲五令禁止的,對來往車輛,以及個人安全都是不利的,若造成事故,損失就慘重了。

我說的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秦川農事


許多地方的農村都沒有曬場了,每年所打的糧食都無處晾曬,這給人民群眾的糧食生產造成了很多困難。就拿我家來說,雖然有平房樓頂可以曬,但是每天割幾十包,但是樓頂樓頂只能曬十包。所以曬稻穀也是一件麻煩事,乾脆我家就直接溼的稻穀直接賣給大米加工廠。

想當年,每一個生產隊都有曬穀場,糧食收穫後,都集中在曬穀場晾曬,非常方便,戶戶都不用為曬糧發愁。但現如今,生產隊的曬穀場都已經被佔用,農戶沒了地方曬糧,每到糧食收穫的季節,家家都為晾曬糧食發愁,著實需要下力氣解決這一問題了。

解決的辦法,我覺得有三種辦法:1 把稻穀曬到自己家的平房樓頂去。2 村裡人一起集資出錢買烘乾機。3 村裡人整平一塊地,專門用來曬稻穀。


舞美影音


曬馬路上,農村都是水泥路上,選田野裡生產路,偏僻的地方,很少走車的地方,一無交警,而無灑水車,儘可能靠路邊曬,留出車道,不行靠路邊的地方也可扯些單子什麼的,注意不要離開,注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