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小麥馬上要播種了,應該怎麼施用基肥,施用多少合適呢?

鄉村關中


冬小麥種植主要是秋收之後,民俗常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的麥子正當時”,但是近幾年小麥種植普遍向後推遲,一般都是霜降前開始種植小麥。我們本地小麥種植雖然不需要深耕土地,但是也需要秸稈還田然後進行土地旋耕,當然旋耕之前撒攘底肥。

從近兩年我們本地的小麥種植來看,底肥施用基本上比較統一,多數是使用二胺,當然也有一些種植戶施用複合肥,但是從小麥返青之後的長勢來看要稍微弱點兒,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顯弱。種植小麥使用二胺做底肥在我們本地還是比較有共識的。

從近兩年小麥種植來看,二胺用量一般在一畝地六十斤左右,當然也有一些種植戶撒攘二胺之後也會使用少量複合肥,也有一些種植戶施用二胺也很少。

底肥使用多少一般沒有硬性的規定,要看自家的地情和播種多少,越是晚播小麥需要的籽粒數也越多。

小麥種植要想高產,播種時間和播種數量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播種時間早在冬季低溫之前小麥根系生長髮達,返青水澆的早澆的足,小麥後期分櫱就多,如果小麥播種的晚越冬前小麥根系不發達返青水在澆的遲,小麥分櫱就少,就需要多的播種籽粒。

總結一下;不是太清楚其它地區小麥種植情況,單輪我們本地小麥種植一般多是使用二胺做底肥,每畝使用五六七十斤的樣子,然後小麥播種深度在三五公分,播種太深影響出芽出苗,播種過淺要預防小麥冬季出現凍害,而且小麥返青水的早晚要看土壤墒情和溫度的變化,有早有晚。


農耕隨筆


大家好我是農村鳳凰團,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喜歡我請點關注,下面就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麥是很重要的糧食作物,目前冬小麥即將播種,合理的施肥是保證冬小麥產量的重要措施,冬小麥一生需要的氮和鉀比較多,需磷相對比較少,同時需要鈣、鎂、硫等中量元素和鋅、硼、錳等微量元素。每生產100公斤小麥需吸收氮2.83公斤,五氧化二磷1.25公斤,氧化鉀2.92公斤。小麥一生吸收氮肥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年前分櫱盛期,佔總吸收量的12%-14%,另一個是拔節孕穗期,佔總吸收量的35%-40%﹔小麥對磷肥的吸收高峰期出現在拔節揚花期,佔磷總吸收量的60%-70%﹔小麥對鉀的吸收在拔節前,數量比較少,通常不超過總量的10%,拔節孕穗期吸收鉀最多,可以以達到60%-70%。

冬小麥施肥需要做到配方施肥必須先進行取土化驗,測定土壤中養分含量,再根據小麥品種、產量水平、計算出施肥量。

冬小麥的施肥量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氮肥施用量:低產小麥,小麥全生育期畝施純氮10-12公斤或者碳酸氫銨60-70公斤或者尿素22-26公斤﹔中產田,小麥全生育期畝施純氮12-14公斤局歐哲碳酸氫銨70-82公斤或者尿素26-30公斤﹔高產田畝施純氮12-13公斤或者碳酸氫銨70-77公斤或者尿素26-28公斤,超高產麥田畝施純氮不要超過17公斤或者碳酸氫銨100公斤或者尿素37公斤。

2. 磷肥施用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小於10毫克/公斤,畝施五氧化二磷10-12公斤或者過磷酸鈣83-100公斤,二銨22-26公斤﹔土壤有效磷含量大於10毫克/公斤小於20毫克/公斤,畝施五氧化二磷9-10公斤或者過磷酸鈣60-83公斤,二銨19-22公斤﹔土壤有效磷含量大於20毫克/公斤,畝施五氧化二磷7-9公斤或者過磷酸鈣60-75公斤,二銨15-19.5公斤。

3. 鉀肥施用量:通常土壤速效鉀含量大於150毫克/公斤,低產田可以以不施﹔土壤速效鉀含量為100-130毫克/公斤,可以畝施氧化鉀2.5-5公斤或者氯化鉀4-8.3公斤﹔土壤速效鉀含量小於100毫克/公斤,可以畝施氧化鉀6-9公斤或者氯化鉀10-15公斤。

4. 有機肥、微肥施用量:在小麥施肥中最重要的是多施有機肥,通常畝施1500公斤以上,另外,缺鋅、缺硼的地區可以每畝底施硫酸鋅1公斤、硼砂0.5公斤。

以上就是冬小麥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了,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吧!祝大家種植出來的小麥都能夠穩產高產!


農村鳳凰團


北方冬小麥馬上要播種了,應該怎麼施用基肥,施用多少合適呢?

回答你提出的這個問題,首先應該考慮當地的種植條件和資源優勢來選擇個人施用什麼樣的肥料做基肥和施用多少。

種植冬小麥,現在農村農家肥料比較少了,如果有條件的可先撒一遍農家肥料,如豬羊糞或者雞糞都可以。農家肥料肥效持久,能提高地力,肥沃土壤。然後撒施18一18一18三安複合肥,每畝地四十公斤。如果沒有農家肥料,直接撒施五十公斤三安複合肥做基肥也可以的。

當然,用本地的測土配方肥料更好些。根據本地的測土數據,知道自家土地的氮磷鉀的含量,不致於造成過多的浪費。



現在也有很多農戶種植冬小麥用磷酸二銨做為基肥施用。磷酸二銨唯一的缺點是缺鉀,氮含量較少些。為了彌補磷酸二銨的缺陷,可用磷酸二銨十尿素十氯化鉀自行配製小麥基肥施用。每畝地用磷酸二銨四十公斤左右,加尿素十公斤,氯化鉀十五公斤混合施用,為小麥作基肥也不錯的。

說了以上幾種肥料和施肥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總之,種植小麥應當根據當地土壤的肥力大小,要因地制宜科學施肥,合理利用為好。


鄉野老農


關於北方冬小麥的施肥問題,應該怎麼施用基肥,施用多少合適,因為各地塊的土壤條件並不統一,因此也很難提供統一的基肥施用方案。

不過,農業農村部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都會提供一份小麥秋冬種技術指導意見,這份指導意見是由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供,並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給予不同冬小麥種植區給予相應的種植指導意見,其中也包括如何施用基肥,施用多少合適等內容,特別具有權威性,您可以作為施肥意見的參考。

目前剛剛進入九月中旬,今年的這份指導意見尚未發佈,可以先參考去年的施肥指導意見。

按照“2018—2019年度小麥秋冬種技術指導意見”,小麥的種植技術指導方案分為黃淮及北部冬麥區、長江中下游冬麥區、西南冬麥區、西北冬麥區四個部分分別給予不同的方案。題主問題中所問為“北方冬麥區”,在這裡,簡單將去年專家組提供的黃淮及北部冬麥區、長江中下游冬麥區、西北冬麥區所給出的基肥施用方案進行了整理,西南冬麥區屬於南方,就不列出了。

一、黃淮及北部冬麥區基肥施用方案

黃淮冬麥區包括山東、河南(信陽除外)、河北中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西西南部以及陝西關中地區等地。北部冬麥區包括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及東南部、陝西渭北等地。具體的基肥施用方案如下:

注重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肥配合,補施微量元素肥。
高產田採用氮肥後移技術,氮肥底施和追施各佔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
根據科學試驗和實踐經驗,不同地力水平的適宜施肥量參考如下:
畝產300—400公斤,每畝施純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鉀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
畝產400—500公斤,每畝施純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鉀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節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
畝產500—600公斤,每畝施純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鉀6—8公斤,氮肥50%底施,50%拔節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

二、長江中下游冬麥區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包括蘇皖兩省淮河以南區域、湖北大部以及河南信陽,是我國冬小麥主產區之一。具體的基肥施用方案如下:

畝產300—400公斤的弱筋小麥一般畝施純氮12—14公斤,基肥佔70%,拔節肥佔30%。
畝產400—500公斤的中筋小麥畝施純氮14—15公斤,基肥佔60%,拔節肥佔40%。
高產田提倡採用基肥佔60%,拔節肥佔20%,孕穗肥(劍葉抽出一半施用)佔20%施用。
根據土壤基礎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麥氮磷鉀配比為1︰(0.4—0.6)︰(0.4—0.6),磷鉀以基肥比拔節肥為5︰5較適宜。
一般基肥可用尿素(含氮46%)5—10公斤、45%複合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含量均為15%)15—25公斤。

三、西北冬麥區

西北冬麥區包括新疆、甘肅、青海、寧夏等地的冬小麥種植區域。具體的基肥施用方案如下:

耕作整地施肥,要在測土配方基礎上,儘可能減少化肥和農藥用量,強調磷肥一次性深施做基肥;
畝產150公斤左右的地塊,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純氮5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
畝產250—300公斤的地塊,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純氮8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
畝產300—400公斤的地塊,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純氮8—11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
旱地採用全膜覆土穴播種植和秸稈帶狀覆蓋種植,可根據產量水平適當增加氮肥和磷肥用量。

不過,再次強調以上僅是去年的施肥意見,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想要更準確的指導意見,可以等待今年專家組的意見。


農業種植知識分享


北方冬小麥馬上就要播種了,應該怎麼施基肥,施多少合適呢?地域不同,沒統一標準,來年小麥的高產量才是硬道理。

我的故鄉,山東菏澤,一般都是這樣施肥的。低產田中產田每畝磷酸二銨60斤,尿素50斤,氯化鉀10斤,硼啊鋅啊之類微肥每畝一公斤,或者不用。高產田,就是那種粘土地,能有多粘呢?‘蛤蟆尿一泡,能把鞋粘掉,’以前老人都這樣形容。耐旱不耐澇,施基肥時磷酸二銨一般是40——50斤,尿素30——40斤,其它不變。有的人喜歡施品牌複合肥,大品牌的好幾個,人各有所愛,基本上是每畝地100斤,其它啥化肥都沒啦。

為防止單一施肥造成土壤板結,養分偏缺。會隔三年兩年的更換施肥方法。也就是今年磷酸二銨+尿素+氯化鉀。明年施複合肥。

農村難免有養雞養豬養鴨之類的專業養殖戶,平時積攢的糞便這時候大顯神通,他們地裡有大量有機肥,化肥要的很少。可種的莊稼葉子烏黑髮亮,還耐旱,產量賊高。

十多年前,還偶爾有人會在春節前或春節後,每畝用20——30斤尿素追施返青肥。現在都是基肥一次施足,沒有人費力追施返青肥了。

在風調雨順,小麥不受災害影響的年份。高產田1350斤,中產田1100——1200斤,低產田1000斤。




pin名三郎


北方冬小麥馬上要播種了,應該怎麼施用基肥,施用多少合適?

農作物種植,也要講科學,施肥也是一樣的道理,要合理施肥施對肥,才能保證小麥的生長需求,達到穩產高產。並不是越多越好,那樣也是浪費資源,甚至適得其反,這在生產實踐中已有經驗教訓。那麼怎樣施用基肥,施用多少合適?下面交流:



一、基肥品種的選擇;

最好施用當地農技部門推薦的測土配方肥、平衡施肥。一般選用復混肥,選氮磷鉀養分全面及含中、微量元素的肥料。無論小麥或玉米均不宜選雙氯肥(含氯化銨、氯化鉀)做底肥,一是這種肥料含氮偏低,再一方面含Cl(氯)高有可能造成危害,尤其是在鹽鹼地上。

二、施肥量多少合適;

1、氮磷鉀:根據目標產量、地力基礎確定施肥量,通常畝施尿素17.5~22公斤,二銨18~22.5公斤,氯化鉀10~15公斤。選擇15-15-15的復混肥,畝施35~50公斤。

2、有機肥:有條件的農戶,最好在施氮磷鉀復混肥的基礎上,加施廄肥3~5方/畝。

3、微肥底施:硫酸鋅1公斤/畝,硼砂0.2公斤/畝,鉬酸銨30克/畝,硫酸錳1~1.5公斤/畝。上述肥料可與氮磷鉀肥混施。

4、硫肥:長期用高濃度氮磷鉀化肥地塊出現缺硫症狀時,播種小麥可通過底施硫酸銨、過磷酸鈣及硫酸鉀來改善,也可直接施用硫磺粉10公斤/畝。

另外,注意重視有機物料,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地理化性質。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標,有機質含量低是限制持續增產的主要土壤養分因素之一。所用基肥,結合整地施入即可。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小麥有強大的鬚根吸收肥水,冬小麥在生長前期,需要經過漫長的冬季,到第2年才可收穫,從小麥種植,一直到小麥拔節前,主要的生長就是進行分糵,多生根,冬小麥,苗期所用的氮磷鉀並不同樣多,冬小麥的苗期需用的磷肥最多,鉀肥和氮肥次之,苗期過多的使用氮肥,會造成小麥入冬前群體過大,甚至出現徒長的趨勢,不利於冬小麥的安全越冬,在入冬前出現生長過旺的冬小麥苗,不單在冬季容易遭受凍害,還會因為冬小麥營養消耗過度,影響第2年的生長髮育,無效分櫱增多。容易感染病蟲害等一些弊端。適期播種的冬小麥入冬前發生旺長的原因,和天氣有關係之外,在播種前使用的底肥也有一定的關係,過量使用氮肥作為基肥。就容易發生小麥冬前旺長。

冬小麥主要在陸地種植為主,喜歡疏鬆肥沃,通透氣性好的土壤生長,不像水稻一樣喜歡過多的水分,水分過多根系呼吸不良,會出現漬害,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髮育。根據小麥的需肥特點,小麥的基肥使用的磷肥的量要高於鉀肥與氮肥使用的量,才有利於小麥生長。小麥需要的氮肥也是比較多,使用氮肥的高峰期是在春節過後的小麥返青拔節期,需要的鉀肥也是在年後需用的比較多。小麥的底肥使用化學肥料,要以高磷,低鉀,中氮的複合肥好每畝40公斤至50公斤,也可選用小麥專用肥每畝50公斤左右。

冬小麥使用農家肥,是冬小麥高產的有效措施之一。使用的農家肥應經過充分發酵腐熟之後再使用,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又好的土壤,在使用的肥料上,更應注意少施氮肥,多施磷肥。氮肥在以後的追肥過程當中,要分為若干次追施,避免一次性使用,在有的地方習慣採用“一炮轟”的方式進行使用,這種方法有利也有弊,弊端還是大於有利的一面。

將冬小麥種植在前茬作物是玉米的田地,一般,現在玉米秸稈都經過秸稈還田,經連續多年進行秸稈還田之後,會發現,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加,肥沃程度增加,土壤疏鬆,透氣性強,種植的冬小麥會越來越好。進行秸稈還田的玉米在秸稈還田時每畝地需要撒施尿素25公斤左右,補充玉米秸稈在腐熟的過程中需要的氮素,這樣的田塊在使用底肥時可以使用高氮高磷型複合肥或控釋肥。45%含量的控釋肥複合肥每畝地需要50公斤左右。基肥使用過磷酸鈣,最好提前與農家肥在一起堆漚之後再進行使用,可提高過磷酸鈣的利用率,減少土壤對磷元素的固定。


木雨聽風


是啊,快了,沒有多長時間了,我們這裡的冬小麥就要進行播種了,我的化肥也備好了,一年一度的盛宴即將開始了!

冬小麥基肥如何施?施多少?好的,來分析一下。這裡有劇本和實操。


一,劇本

所謂劇本,就是按套路出牌,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小麥產量的形成可大體分為兩部分,一是土壤產量,就是指你的麥田肥沃程度,二是施肥產量,就是在小麥的一輩子中,你到底給它吃了多少肥。施肥導致的小麥最終產量可達60%左右。

那基肥用什麼呢?

有機肥料數第一。增施有機肥,土壤肥力提高,促進土壤中養分分解,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還能保水帶保肥,一般畝施2000–3000公斤的優質有機肥為宜。

現如今,玉米有很多是用機械收穫的,那玉米秸稈還田也是很不錯的有機肥,可使小麥穗頭大,稈粗壯,根發達而多,不早衰產量高。


化學肥料數第二。小麥是需肥量比較多的作物,所以要重施氮磷鉀肥配合,分層施肥。每生產100公斤的小麥籽粒,從土壤中吸收的氮磷鉀三要素的量,隨品種,氣候條件,栽培管理水平等有一定的差異。

一般來說,適期播種的小麥,畝施純氮7–8公斤,磷7–8公斤,鉀5–6公斤,對缺鋅,鉬,錳,硼等微量元素的土壤,還應追加適量的微肥。

以上是按劇本的情節走的。但演員,也就是我們,表演功底不太紮實,一般都達不到劇本的要求,我們會按自身的方式來進行表演。

二,實操

我們播種小麥的實際情況是,沒有多少人用有機肥,因為糞肥不足,購買不划算。就是玉米秸稈還田的,也有很多人會摟出去,因為旋耕地費事兒,播種不方便,還有其他的那些因素,反正就是不太喜歡地裡那些拖拖拉拉的麻秧。


有機肥料只能是排第二了,還是勉勉強強地。

那麼排第一的就是化肥了,含氮磷鉀的複合肥,什麼樣式兒的都有。有什麼加ET的,什麼黃腐酸鉀,什麼加硼,加鈣,加有機,什麼緩控失,什麼緩失,還是緩控釋,⋯⋯,不排除打擦邊球的。

用多少呢?

不知道您那裡的播種機最大下肥量是多少,反正我們這裡最少80斤,最大200斤,一般畝下肥量都不低於100斤。

一炮轟,來年春天去打工,只等5月把麥收,管它畝產有多重。


以上是劇本與實際演練的情況,不知道您那裡是按劇本演,還是按靈機一動演呢?


努力就好


播種時施用農家肥2000公斤或者商品有機肥500公斤配合高磷低鉀的複合肥60斤。

小麥種植要重視底肥的使用,按照科學種植需要施用足量的有機肥,輔助一定量的磷肥和少量的氮肥做種肥,後期及時追施氮肥和鉀肥。據小麥植株分析,畝產412公斤冬小麥,從出苗、分櫱到冬後起身拔節吸收的氮素約佔全生育期總量的40%,磷素、鉀素各佔總量的20%,從拔節到揚花期約吸收氮素總量的48%,磷素總量的67%,鉀素總量的65%。

小麥的底肥建議用中氮、高磷、低鉀的複合肥,因為這是根據小麥生長的生理需求決定的,前期需磷肥比較多,氮、鉀較少,所以底肥施高磷的肥料,在小麥的拔節期再追施氮肥和鉀肥,效果比較好。肥料的用量是和土地養分的好壞有一定聯繫的,這個不是固定的。


梨加杞


冬小麥施基肥應該施質量比較好的複合肥,每年的小麥備播期,因為需要大量的化肥,這個時候的化肥市場是一年中最混亂的時候,市民魚龍混雜,不法企業生產劣質化肥,以坑農害農,一些農民為了節省一些錢,盲目購買廉價劣質化肥,結果使自己受到了很大損失,所以在這裡提醒種地的農民,購買化肥一定要購買大化企的產品,千萬不要貪便宜買到偽劣產品,購買時一定要索要票據,為後期維權收集證據。

使用量一定要根據土質,粘土地三十公斤,壤土四十公斤,沙土五十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