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肉鴨養殖基地如何建設?

新大風歌


生態養鴨基地建設目前主推的有兩種模式:

一、墊料(高床)養鴨。在適宜地方定點建設棚舍,地面鋪設農作物秸稈等粉碎物作墊料,通過微生物發酵來處理糞汙。可配套建設高床網欄,網上養鴨,下面墊料。這種模式一年四季均可飼養,提高飼養效益,但投資較大。適宜養殖品種有天府肉鴨、櫻桃谷鴨。

二、利用稻田養鴨。這種養殖模式投資較小,既能讓鴨子捕抓田間的害蟲和除雜,又能為鴨子提供水養環境,還能解決糞汙問題。適宜養殖品種有四川麻鴨。要選擇植株高度中等、抗逆性較好和不容易倒伏的稻田,按一般每畝放養鴨子15只左右來建養殖基地。在方便飼養管理的地方就地搭建簡易棚舍,供鴨子休息、遮陽、避雨、補飼使用。田邊或田間預留大空行或開溝,供鴨子戲水使用。 周圍要使用尼龍網圍住,高度不低於0.6米,間隔用插木棍來支撐。在秧苗移栽兩週左右後,可投放日齡20-25天的雛鴨。根據鴨子長勢,早晚適當飼餵一些米糠、麥麩、穀物或專用飼料以保證營養需求。水稻病蟲害防治前要將鴨子驅趕到棚舍內,一般在用藥一週後才能繼續放養。 水稻進入乳熟期,要將鴨子驅趕出稻田在棚內飼養,並加大補飼量直至出欄。


黑貓三農工作室


選址:要選避風向陽的地方,地勢要略高於低窪地,有一定的斜坡度,交通工具能方便進出。

建棚:選用隔熱材料,保證春夏秋季能通風順暢,冬季能保暖。四周用牆或用1.3米以上鐵絲網圍圈(形狀依地勢而變)。

區域化分:要有水域區與非水域區,水域區一定要有進水孔與出水孔 ——作用水改善區域水質(規模大點的水域區可以放養鯉魚,魚苗不能太小)。非水域區分 餵養區、存料區、預防室、人工居住 等。





Mr湘野聼月


找塊地圈起來,有水塘有樹木的,就是了


鄉村少年王二狗


到人住少的地區去養吧,那裡養成本少,不汙染,長的快,質量高,去吧,那裡藍藍的天,綠綠的地,清清的水!。


自然學園地


我們這邊有人養,都是搭大棚養殖的,一個棚養個1000只左右,自己懂養殖技術,經濟效益還是可以的。


楊希城


採用養殖種植結合,要做到零汙染,高效益,資源整合和充分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