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歷史上哪些將軍是英勇無敵,敢打狠仗、硬仗的,你最先想到的是誰?

史學達人


說到歷史上誰是最英勇無敵,敢打狠仗,硬仗的人,我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彭德懷元帥。

說到彭德懷元帥,我們就想到他打的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戰爭。

關於彭德懷的英勇無敵,毛澤東曾經用一首詩來形容他,說他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可見,彭德懷是多麼驍勇善戰的一個偉大將領。

關鍵是彭德懷打仗,他經常會深入到第一前線。有的時候,他瞭望敵情的時候,就能看到炸彈在他身旁炸裂。

甚至還有星許點的彈片,灑落到他的身上。當真是危險萬分,將領當中,能夠做到彭德懷這樣深入第一戰線觀察敵情的真的是不多。

彭德懷的一生,打的最聲名赫赫,最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一次戰役,就是百團大戰了。

這一次戰役,彭德懷組織了一百個團,把日軍圍困在了太行山一代。

最終這一次戰役,八路軍共計殲滅日偽軍四萬餘人,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百團大戰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這一次戰役,是截至目前為止,中日開戰以來中國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的偉大勝利。

這一次戰役的勝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日決心。

可以說正是百團大戰,打出了中國的國威與軍威。

新中國成立之後,面對美帝國主義的挑釁,毛澤東親自點將,派了彭德懷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和朝鮮人民一起抵抗美國的入侵。

要知道這一次作戰,我們打的是最為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對於當時的中國和朝鮮來說想要打敗他們,真的是太難了。

但是,彭德懷從來就沒有退縮過。

在武器裝備極其弱勢的情況下,他積極的觀察戰場上的形勢,終於找到了敵人的弱點。我們都知道敵人一般都是用飛機和坦克作戰的。

可是,到了晚上,在漆黑的夜晚裡,敵人的飛機和坦克就失去了眼睛,這樣也就大大的減少了他們的威力。

所以,彭德懷開始採用夜裡戰鬥是戰略戰術,最終打得美帝國主義,不得不坐在談判桌上和中國談判。

所以,這就是最能打硬仗和狠仗的彭德懷,他帶領我們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的勝利。


不才講史


四野五虎將分別是狡猾虎黃永勝、猛虎韓先楚、天虎李天佑、飛虎鍾偉、鐵虎梁興初,這些都敢打硬仗,狠仗的四野名將!

1,狡虎黃永勝。

黃永勝早在紅軍時期就曾擔任任紅三十一師、紅六十六師師長,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軍分區司令的職位。在東北野戰軍,黃永勝先後擔任過第八縱隊和第六縱隊的司令員。第六縱隊在黃永勝的帶領下,打出了李家窩棚阻擊戰那樣的鐵血硬仗。六縱以2萬兵力抵抗廖耀湘10萬大軍,以自身傷亡3183人的代價,獲得斃傷俘敵人26137人的巨大勝利。

東野六縱中,除了黃永勝,還有李作鵬閆捷三等名將。東野六縱後來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43軍,首任軍長為上將洪學智。第43軍在全國解放戰爭中,從東北松花江轉戰至海南島,歷經主要戰鬥百餘次,湧現了“渡海先鋒營”、“英雄連”、“鋼鐵連”等英雄模範單位和以王玉山、劉梅村、魯湘雲、蒲恩紹等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範人物。

黃永勝帶過的另一個四野主力軍東野八縱後來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45軍,軍長先後為黃永勝、陳伯鈞、張天雲。遼瀋戰役中,東野八縱先攻克錦州,後插入大虎山、臺安之間,堵住國民黨廖耀湘兵團南逃道路,為戰役勝利創造了條件。

2,猛虎韓先楚。

韓先楚被稱為旋風司令,韓先楚的部隊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則被稱為“旋風部隊”。東野三縱時第一支進入東北的部隊,首任司令員為曾克林,韓先楚一開始時副司令。東野三縱最厲害的一戰便是 遼西會戰中,所轄第21團、第19團第1營和第7師炮兵營在胡家窩棚殲滅國民革命軍第9兵團( 廖耀湘兵團)前進指揮所,讓廖耀湘兵團瞬間崩潰。

東野3縱後來改編為第40軍,長期和東野4縱即41軍共同行動,由韓先楚指揮。韓先楚在海南島戰役中擔任總指揮,以小木船和帆船為渡海工具,一舉攻破了薛嶽10萬大軍構築的海陸空立體防禦體系,解放了海南島。

3,天虎李天佑。

李天佑是廣西壯族人,20歲就當了紅軍第5師的師長,大將黃克誠還當過他的政委。挺進東北初期,李天佑擔任松江軍區司令員,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共殲國民黨軍1.6萬餘人。1947年,李天佑擔任東野1縱司令員。1948年9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遼瀋戰役,李天佑率第一縱隊擔任戰役總預備隊。李天佑率部參加了殲滅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消滅國民黨軍主力新一軍、新六軍和新三軍各一部。

李天佑的成名之戰,應該是天津戰役。這場戰役有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統一指揮,解放軍總兵力達到34萬,而天津的國軍只有13萬。李天佑負責西線攻勢,所部最先攻入天津。

4,飛虎鍾偉。

鍾偉資歷相對比較淺一些,在紅軍中之當過團政委之類的職務。在東北野戰軍初期,鍾偉也只能當旅長和師長。靠山屯戰鬥時鐘偉的成名之戰,當時鍾偉第五師參加三下江南戰役,在靠山屯發現戰機,三次拒絕林彪命令,並且要求兄弟隊伍配合,最終全殲了國軍88師一個團,拖住87師配合兄弟部隊殲滅了他。

1948年初,身為東野2縱第五師師長的鐘偉,有機會成為縱隊副司令,他對林彪說“老總看得起,就讓做司令,不會當副司令!”於是,鍾偉成了解放軍唯一一個直接從師長升到政委的軍官。

鍾偉擔任東野十二縱隊司令期間,最耀眼的成績便是帶著一個縱隊直接攻打瀋陽,攻克了鐵西區,拖住了瀋陽國軍。等到兄弟部隊趕來,一起解放了瀋陽。


5,鐵虎梁興初。

梁興初,抗日戰爭期間曾擔任八路軍115師教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等職。挺進東北後,梁興初先後擔任過一縱隊副司令員兼一師師長,在三下江南作戰中全殲新一軍一個主力團的大部。後來又調任六縱隊任副司令員兼十六師師長,全殲敵新六軍暫二師三十一團。

東野第十縱隊組建時,梁興初成為縱隊司令。東野十縱在梁興初的指揮下,在黑山阻擊戰堅守五晝夜,為兄弟部隊全殲廖耀湘兵團做出了貢獻。

東野十縱後來改編為四野47軍,梁興初為首任軍長。47軍先後參加了宜昌戰役、渡江作戰和衡寶戰役,接著進軍廣西,解放百色。抗美援朝戰爭中,梁興初擔任38軍軍長,在德川戰役中全殲了韓國第七師,大膽穿插搶佔三所裡、龍源裡,阻敵南逃北援,斃傷敵七千餘,俘敵三千餘名。如此輝煌的戰績,難怪彭老總要說“38軍萬歲”了!


歷史知事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將軍,他們都是英勇無敵,敢打狠仗,敢打硬仗的。在這些優秀將領當中,我最為推崇的,就是為新中國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帥們。畢竟他們都是真正的為人民而戰,是人民心目中最為偉大的英雄。

下面我們選最為代表的這樣的優秀將領來說一下。

粟裕大將

說到粟裕大將大家肯定都是不陌生的,他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新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粟裕的一生,歷經數百戰,他打的經典戰役,真的是太多了。

我們說幾個眾所周知的,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殲滅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就是這樣的一場十分經典的戰役。

這一次戰役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

當蔣介石聽到七十四師被華野軍給打敗之後,他還不相信。畢竟這個七十四師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可是,這麼一支軍隊,確實被粟裕的華野軍給殲滅了。

可見,粟裕將軍是多麼的英勇善戰的一個人。

當然了粟裕還打了很多其它有名的戰役,淮海戰役當中的黃百韜就是他打敗的,杜聿明也是被他俘虜的。

還有陳誠、李天霞、王耀武、胡璉這些被蔣介石倚重的人才,都是粟裕的手下敗將。所以說到最敢打硬仗狠仗的人,我就想到了粟裕將軍。

劉伯承元帥

說到劉伯承元帥,大家對他都是十分敬佩的,他有一個“軍神”的名號。

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帶領的一二九師,在太行山一代,殲滅了大量的日軍。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和鄧小平帶領的劉鄧大軍,如同一把尖刀,插入到了敵人的心臟,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大反攻拉開了序幕。

還有淮海戰役中,劉伯承帶領的中原野戰軍,打敗了黃維的第十二兵團,為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樣的劉伯承,當然是敢打狠仗和硬仗的人了。

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元帥,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民族英雄之一,在中國最為危險的時刻,在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際,是他帶領著中國八路軍的一百多個團和日軍對抗在太行山一代的,這一戰史稱百團大戰。


此次戰役,彭德懷帶領的中國八路軍,殲滅了日偽軍四萬餘人,為中國抗日的勝利,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次戰役的勝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不但士氣,對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他還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打敗了美帝國主義。

所以,這樣的彭德懷元帥,就是人民心目中最敢打硬仗,打狠仗的人。

當然了中國歷史上的這樣敢打狠仗,敢打硬仗的將軍,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史學達人


不敢打狠仗的將軍不是好將軍,不能打硬仗的部隊不是好部隊。戰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不是玩過家家,歷史上的名將無一不是敢打硬仗的。

在解放軍的英雄部隊中,有一支部隊成立較晚歷史較短,與老部隊相比戰鬥力較弱,在一開始都是給主力部隊打下手,這就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然而在司令員秦基偉的率領下,這支部隊從小仗打起,一步一個腳印,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硬是將一個解放軍中的二流部隊打成了頭等主力。

建國三十五週年國慶閱兵總指揮秦基偉



《亮劍》中李雲龍曾經有段經典臺詞:一支部隊都是有其傳統的,傳統是一種性格,一種氣質,這種傳統和氣質是由這支部隊的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一支有著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英雄或優秀軍人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形勢出現而不是由個體形勢出現。理由是他們受到同樣傳統的影響養成了同樣的性格和氣質。

那麼,作為九縱的首位司令員,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呢?

先看看他的經歷:

1925年,秦基偉在10歲的時候與他相依為命的哥哥離他而去,而在此之前,他的父母和大伯也因瘟疫去世。他一個孤兒獨自守著家裡的破農舍,白天打柴、放牛、下地給地主種田,回到家裡自己做飯。

13歲時,他正在家裡劈柴,他的一位遠房伯父喊他一起參加革命,他就跟著一群衣衫襤褸的農民參與攻打紅安縣城。這就是著名的黃麻起義。

秦基偉先從兒童團、赤衛隊幹起,很快就成為一名紅軍戰士,不過他的武器是一杆梭標。第一場戰鬥中,他看著老兵們在放槍,急得直跺腳,衝鋒號還沒響他就衝了出去,繳獲了一支漢陽造。他作戰勇敢,人送外號“秦大刀”,很快他就從一名戰士升任班長、排長直到團長、補充師師長,後擔任西路軍四局局長,在臨澤戰役中帶部隊掩護西路軍後勤部突圍,堅守七晝夜。突出重圍後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延安。



抗戰爆發後他以軍事教官身份來到山西,很快組織起一支300人的隊伍,然後率部攻下了太谷縣城,繳獲了17條槍,接著撤進太行山,發動群眾,隊伍迅速擴大到五千餘人。後擔任太行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新一旅副旅長、旅長。抗戰勝利後,我軍組建野戰主力縱隊,太行軍區的老八路組建了第三和第六縱隊,陳錫聯任三縱司令員,他接任太行軍區司令。一年後,組建第九縱隊,秦基偉任九縱首任司令員。

再來看看他的性格。

與最早組建的1、2、3、4、6縱隊這幾個老大哥相比,9縱絕對是小弟。

1946年底至1947年初,由太行軍區第一軍分區34團,第二軍分區第38、39團組建了太行獨立第一旅;由第四軍分區43團、45團,第五軍分區48團組建了獨二旅,隨後,該二旅在太行軍區前指指揮下參加豫北反攻作戰。1947年8月15日在河南省博愛縣成立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獨一旅改稱25旅、獨二旅改稱26旅,又以太行第一軍分區36團,第四軍分區46、47團,第五軍分區50、53團組建了第27旅。從此,這一支由軍區地方部隊升級組建的野戰主力縱隊加入到晉冀魯豫野戰軍序列。

秦基偉說話很實在,他說:“我們與老大哥相比確實不行,這點要承認,要好好向老大哥學習。”

但是,聽他的戰前動員則體現出了一往無前的霸氣:“我有兩條槍,一挺機槍一把手槍,機槍是打敵人的,手槍是打逃兵的。”他自己打起仗來則是靠前指揮,曾經身穿便衣、腰插菜刀親自把鬼子炮樓炸飛,人稱“秦大膽”。

從這就能看出來他即務實又勇敢,而且善於學習。十五軍(9縱)上下深深地打上了秦基偉性格的烙印。

九縱隊成立時只有一萬多人,炮也沒幾門,武器裝備也差。成軍後即東渡黃河,在太嶽縱隊司令員陳賡的指揮下作戰,配合野戰軍主力挺進大別山。

秦基偉率領9縱跟著四縱(大名鼎鼎的386旅)一起作戰,自然都是幹著打下手的活,在老大哥的傳幫帶下,9縱從打小仗、打弱敵開始一步步成長起來。

九縱的幾場關鍵戰役

1.鄭州戰役

為了配合華東野戰軍即將開始的淮海戰役,中野發起了鄭州戰役,試圖吸引徐州方向蔣軍來援,減輕華野壓力。因此,鄭州戰役可以說是拉開了淮海戰役的序幕。

中野集中了1、3、4、9縱隊,展開了奪取南陽、鄭州之戰,在三位老大哥面前,小弟9縱自然是個配角。秦基偉判斷鄭州守敵在我軍的強大攻擊下有可能會突圍逃跑,而逃跑的方向有可能是向北與新鄉守敵匯合,因而提前在鄭州北部做好了阻逃打援的準備。

鄭州戰役戰場一角



果然,在中野1、3、4縱向鄭州逼近時,鄭州兩個師的守敵見勢不妙,棄城北逃。鄭州守敵的行動打亂了我軍的作戰部署,鄧小平和陳毅此時正在四縱指揮部。鄧小平只好打電話給秦基偉:“不能讓它跑掉。”陳毅接過話筒:“秦基偉,這一回看你的了,打的好我到你那裡給你唱《借東風》,打不好,是要打屁股的。”由於秦基偉謀劃在先,9縱這一仗打的乾淨漂亮,在鄭州北部的老鴉陳(現已是市區)殲滅了1.1萬名敵軍,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9縱一夜之間兵強馬壯,實力趕超了中野前面幾位老大哥。由於挺進大別山過黃泛區,中野的部隊重武器幾乎都丟失了,比如1縱打淮海戰役時,全縱隊只有三門山炮,三分之一的部隊留在大別山區組建地方部隊和支援建立地方政府,兵員也損失很大。因而在淮海戰役剛開始時,中野的幾隻老部隊是“兵強馬不壯”。



10月22日,鄭州解放。得到捷報後陳毅說:“這個9縱不簡單,以後可以打大仗了!”陳毅來到9縱,秦基偉興奮的親自開著吉普車帶著陳老總滿大街去找大飯店,然而,這些門臉比較大的飯店都關門了,最後只好找了個小酒館,切盤牛肉打一壺老酒美美的喝起來。送走陳老總後秦基偉意猶未盡,一個人跑去中州戲院看大戲去了。等他回到司令部,鄧政委正在司令部等著他。警備司令不在司令部待著卻跑去看戲,鄧政委跟秦基偉說:“今晚你我都有件事要做,你寫一份檢查,我給你一個處分。”

2.小張莊戰鬥

電影《大決戰 淮海戰役》中,我軍包圍了黃維兵團,在向黃維兵團發起進攻時,有一個情節是戰士們趁天黑接近敵人陣地,先各自向下挖出單人掩體,再將掩體聯通,最後拓展加固,形成了密如蛛網的交通壕將敵軍圍困。這個情節來源於真實的戰鬥,而發明者就是9縱。

東集團攻擊示意圖



這個戰術就是在9縱小張莊大破“硬核桃”這場戰鬥中發明出來的,很好的解決了在平原地區如何進攻優勢火力敵軍的難題。這就是“以壕對壕、近迫作業、依溝奪堡”戰術。

在秦基偉的回憶錄裡,詳細記述了發明該技術的過程:“11月27日下午,……小張莊外圍陣地,因敵人火力太猛,難以發展進攻,該團三個戰士衝到鹿寨前,遭到敵火網壓制,攻不上、下不來。為隱蔽自己被迫進行土工作業,先將臥射掩體完成跪射掩體,爾後把工事挖通連成壕溝,竟在敵火下堅持了一天。團旅領導因勢利導,啟發部隊戰術思想,……27旅旅長崔建功向我做了彙報,我們覺得可行,到前方攻擊部隊指示交通壕要最大限度的抵近敵人,使突擊部隊迅速躍入敵人外壕……小張莊戰鬥的勝利,獲得了對平原野戰築壘之敵攻堅的基本戰術經驗。對挖溝細節更有專業性的表述:“11月29日……當夜,大規模的近迫作業悄悄展開。各連連長用米袋裝上石灰,向敵陣地甸旬前進,戰士們順著若隱若現的白線跟在後面。距離敵陣數十米,連長髮出暗號,大家開始揮鍬作業,天亮之前便初具規模。至十二月一日戰鬥發起,該旅挖成三條交通溝,每條二百五十米,距敵前沿七十至一百米,寬能走擔架,深可沒頭頂。”



經過一天激戰,奪取了小張莊,全殲守敵第10軍114師341團1200餘人,這是黃維兵團採取掘壕固守方式後我軍攻克的敵人第一個嚴密防守的陣地,為解放軍野戰攻堅摸索出一條新路子,得到了總前委書記的表揚“率先拿出辦法的創造精神”,友鄰部隊也來參觀取經學習,很快在全軍各部隊推廣應用開來。

最先摸索出來這個方法的是9縱27旅81團。在中野,9縱是名副其實的小弟,在9縱,27旅又是小弟。就連幾十年後在編撰9縱戰史時,秦基偉仍然把縱隊的主力給了26旅,而第一主力團則是26旅76團即後來的44師130團。三年後,就是這個27旅81團了(志願軍45師135團),又將我軍的坑道戰術發揚光大,最先抵抗了美軍發動的上甘嶺攻勢。湧現出了兩個著名戰鬥英雄,一個是孫佔元,另一個更有名,他就是特級戰鬥英雄二營六連的黃繼光。

86年訪問朝鮮時重上上甘嶺



現在,十五軍是直屬軍委的快速反應部隊,而45師則是特級快反部隊。135團最早組建時由多隻部隊組成,經歷年裁軍整編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其前身是太行一分區36團1營,根正苗紅的老八路部隊,現在為133團2營。

3.張圍子戰鬥

在關於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很多人都知道最慘烈的戰鬥是中野6縱46團和華野7縱攻克大王莊,殲滅十八軍老虎團(33團),也有人認為是中野“襄陽營”和華野“洛陽營”攻殲威武團(54團)的戰鬥最慘烈,然而,9縱26旅和中野11縱、豫皖蘇軍區獨立旅攻克張圍子,全殲青年團的戰鬥的慘烈程度不輸於上述戰鬥。

東集團攻擊範圍



在27旅和四縱13旅分別攻克了南北兩個小張莊後,就開始了正面攻擊中間的張圍子戰鬥。

原先防守張圍子的是十八軍威武團(54團),這是一支陳誠起家部隊,在遭受中野四縱13旅、11縱91團的攻擊後,傷亡慘重,被迫後撤防守野外核心工事(面對南集團方向),將陣地交給了第10軍75師223團,這個團的原番號是11師32團,是陳誠11師真正的起家部隊。在整11師得到75旅番號後將32團調入,以其為骨幹建立起整75旅,而11師另外組建了一個新32團。因此,這個團才是真正王牌裡面的王牌。號稱從未打過敗仗,其團長陸秀山,兇悍異常,平時見了雜牌軍的少將都不帶打敬禮。

國軍的王牌部隊



參與攻擊的是11縱31旅和9縱26旅。中野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挺進大別山後,幾個老大哥部隊兵強馬不壯,而幾個小老弟卻快速成長起來。

比如11縱是一支比9縱成立還晚的部隊,原先的任務是給幾個老部隊輸送兵員,然而後來跟隨華野作戰,一步步鍛鍊起來,裝備也越來越好,等到包圍黃維兵團歸建時,裝備為中野各縱隊之冠,戰鬥力甚至超過老大哥。另一個部隊是豫皖蘇軍區獨立旅,雖然此時還是地方軍區部隊,但是長期配合華野作戰。粟裕將華野三縱七師師部帶一個團給了張國華,並送了一輛吉普車四輛卡車和彈藥,以及一個炮兵連,張司令收到大禮高興壞了,立即組織了五千兵員,這就是十八軍第53師的來歷。後來,這支部隊隨張國華進藏,至今還守衛在雪域高原。

開國少將、1988年上將向守志



秦基偉對於這根硬骨頭,派出了向守志(後二炮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率領的26旅。向守志則讓78團先上。

這個團剛完成鄭州警備任務歸建,齊裝滿員三千人馬,裝備也很好。但是不識淮海戰場深淺,初上陣就是平原攻堅戰,而且碰到的是國軍王牌裡的王牌青年團。

12月6日,從村東北角向張圍子發動進攻,攻了七個多小時不僅未能拿下張圍子,反而被青年團打了幾個反擊,損失很大,另一個方面11縱31旅的攻擊也未奏效。這一天是總前委發佈總攻擊令的第一天,其他各縱隊方向都有所進展,唯獨張圍子受挫。

國軍的迫擊炮陣地



這一下張國華坐不住了,夜裡,先是負責東集團指揮的四縱政委謝富治打電話,談到了上“老二團”。秦基偉前腳剛到26旅指揮部,總前委書記的電話就追過來:“秦基偉,下一步如何攻擊?”秦基偉回答“鄧政委,待我跟向守志碰個頭,馬上向你彙報,我現在就去76團。”鄧小平一聽就急了:“那太危險,你不要去,聽見了沒有?”“聽見了。”“可是張圍子無論如何要打掉,有什麼困難你找陳賡說說。”

當晚,76團就上來了。這是一支有著老紅軍血統的光榮團隊,是9縱拳頭中的拳頭。1940年編為八路軍第二縱隊新編第一旅第二團,因此被稱為老二團,而老一團則是王近山六縱的紅軍團46團,就是攻擊大王莊的那個團。

第二天,秦基偉親臨前沿指揮。78團和11縱31旅仍由原地進攻,76團由西北角進攻。炮火急襲後,76團突擊隊虎嘯而起,只用五分鐘就撕開一個缺口。敵青年團見老二團楔入陣地,也端著槍嗷嗷叫著從地堡、掩體衝出來,兩個王牌部隊硬碰硬地拼上了刺刀。雙方的後續梯隊都潮水般的向突破口湧來,一個地堡、一道壕坎爭奪著、拼殺著。戰鬥一寸一寸地向莊內艱難推進,在打到最後核心母堡前時,有著二百人編制的著名的紅三連(劉華清連)只剩下17個傷員。

終於,硝煙散盡,國軍王牌中央軍王牌青年團徹底消失。兩千多人的一個團只有140多人被俘虜,餘皆被打死。這一仗我中野三個團也傷亡慘重,是圍殲黃維兵團的所有戰鬥中損失營以上幹部最多的一場戰鬥。

9縱就是這樣在虎將秦基偉的帶領下越戰越強。在隨後中野向雙堆集發動的總攻中,9縱是第一個衝入雙堆集的部隊。1949年9縱整編為解放軍第十五軍,之後參加了渡江戰役,進軍兩廣,千里大迂迴貴州、雲南。



三年後,在朝鮮一個叫上甘嶺的地方,十五軍在秦基偉的指揮下打出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這場歷時43天的戰役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美軍為了攻下兩個小山頭,第一天就發射了四十多萬發炮彈,給一個數據比較一下就知道這場戰役的殘酷:整個臨汾戰役我軍發射的炮彈總數是九萬多發。



上甘嶺戰後,美軍再也沒有敢向志願軍發起營以上規模的進攻。十五軍一戰打出了頭等主力。


我淡如菊


在共和國的開國上將裡邊,有一個和尚出身的將軍,一身功夫,熊心豹膽,手舞大刀威震敵軍,敢比李逵,猛過張飛,國軍名將王耀武張靈甫都是手下敗將,他就是許世友將軍。

1905年2月28日,許世友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少年時,他因家貧給武術師傅當雜役,後到少林寺學習武術。許世友自己說在少林寺練了八年,比武松還多兩年。許世友的少林功夫,幫助其在以後的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許世友打仗的特點就是猛狠不要命,絕對是一個拼命三郎。

一、“大刀團長”威名遠揚

許世友可以說是紅四方面軍的一把尖刀,從一個普通的士兵成長到軍長,都是許世友拼命拼出來的。許世友曾7次參加敢死隊,2次擔任敢死隊隊長,敢打硬仗、惡仗,4次負傷,屢建奇功。

紅軍缺槍少彈,許世友就說:“大刀是冷兵器中最為便當、最讓敵人膽寒、最有號召力的一種兵器。”

當時在許世友的要求下,紅25師從師長到戰士,每人都有一把系紅布的大刀,都是純鋼打造的,連砍十幾個銅板都不捲刃。

許世友帶領的紅軍,每人一把大刀,和對手比的就是膽量,敢於亮劍的氣勢,兩軍相逢勇者勝。許世友勇冠三軍名揚天下。

漫川關突圍是事關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命運的重大戰役,紅四方面軍處於國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徐向前直接命令紅十二師擔任主要突擊部隊,徐向前當面向紅十二師擔任突破任務的紅三十四團團長許世友交代了任務。戰爭殘酷到什麼程度,整個三十四團犧牲人數早都過了大半。一個六百人的營,僅餘80多人。戰爭到最後關頭,許世友的一營長最後是由姓陳的司號兵代替的。許世友用全團的大刀勝利讓主力突出了重圍。

在反“六路圍攻”中,許世友指揮萬源保衛戰,堅守陣地3個月,打垮了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敵人。徐向前對這次戰役評價:“假如萬源失守,我軍就有被壓出川北的危險。敵人拼了死命,我們也拼了死命,這是關係川陝革命根據地生死存亡的一次決戰,不拼命不行啊!”

許世友是少林和尚出身,又是敢死隊,衝鋒陷陣,一馬當先,手握大刀,橫掃戰場,在槍林彈雨中,就一個字猛。

二、孟良崮戰役,消滅張靈甫

74師是國民黨軍隊的精銳主力,號稱“五大金剛”之首,由美國顧問長期訓練,擁有全套美式裝備,擔任過首都衛戍部隊,被詡為蔣家王朝的“御林軍”。該師師長張靈甫宣稱:“有七十四師,就有國民黨! ”

華野的粟裕是軍事天才,要在百萬軍中取人家的上將人頭,這需要趙雲這樣的猛將出馬才有可能。許世友就是一個,當時許世友的九縱是主攻孟良崮的主力之一,戰役關鍵時刻,陳毅對許世友說,“現在不惜一切代價,把孟良崮拿下來。你們打掉一千,我給你補一千;打掉兩千,我給你補兩千。誰打下孟良崮,誰就是英雄!”

許世友命令各級幹部“靠前指揮”,身先士卒。他在電話中對幾位師長說:“你們師長當團長,團長當營長,營長當連長,帶頭衝!犧牲了,一人送一口棺材! ”

許世友將所有預備隊全部投入戰鬥,機構工作人員和勤雜人員也要上,連伙伕都要衝鋒陷陣。鋼對鋼,鐵對鐵,硬對硬,許世友與張靈甫針尖對麥芒,是英雄是狗熊戰場上見。

最終74師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杰被衝上主峰的戰士們亂槍射死。至此,號稱“蔣家五大金剛”之一的第74師全部、乾淨、徹底地被華東野戰軍殲滅。

三、毛澤東點將,活捉王耀武

1952年10月26日,毛澤東在建國後第一次來濟南視察時,親口對在場的許世友等山東黨政軍領導人說:“濟南戰役打得那麼迅速、徹底,天下恐怕只有兩個人想不到,一個是本人毛澤東,一個是蔣介石。”

濟南戰役的主將是毛澤東親自點名山東兵團司令許世友來擔任。1948年8月25日,毛澤東致電粟裕、譚震林,指定正在養病的許世友擔任濟南攻城部隊指揮員。毛澤東看重的是許世友勇猛的作戰作風,好鋼用在刀刃上。

守濟南的則是國民黨名將王耀武,黃埔軍校的高材生,在抗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當時濟南各大報刊稱譽王耀武“當年三捷長沙,近日砥柱黃河,古城名將,相得益彰,濟南城防,堅如磐石,固若金湯”。

只可惜王耀武遇到了許世友,許世友的戰術就是,濟南攻堅必須像殺牛一樣殺其要害,對濟南守軍要採取“牛刀子戰術”:集中兵力和火力,東西並舉,數把尖刀衝開血路,向守軍的心臟兇狠地剜下去。許世友給攻城各部隊提出的要求是:不能擺困難,不能找藉口,各自解決自己當面的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攻擊!

許世友的作戰風格就是刺刀見紅,氣勢如虹,一拼到底。就是他當敢死隊的風格,軍隊的風格就是其個人的風格,什麼樣的將領就會帶出什麼樣的軍隊。

濟南戰役,華東野戰軍經8晝夜激戰,以傷亡2.6萬餘人的代價,共殲國民黨軍10.4萬餘人(內起義2萬人),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國民黨軍重兵堅守的大城市的先例。

華野司令陳毅寫詩稱讚許世友:

魯南大捷催戰鼓,許是英雄猛如虎。

今日西進戰膠濟,泉城活捉王耀武!


非常道畢延河


看到這個問題,馬上就想起了《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人物的王近山中將,在他傳奇的一生中,以戰場上的表現,就是英勇無敵,敢打狠仗打硬仗的將軍的傑出代表。

王近山的祖先是一個蒙古王爺,但他出生時已是家道敗落、貧困交加,小時候的他是一個放牛娃。王進山15歲參加紅軍,給後來的開國中將詹才芳當警衛員,16歲當連長,18歲當團長。


後來在徐向前、劉伯承的言傳身教下,王近山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王瘋子”的稱號是說王近山打起仗來就像個瘋子一樣,他身先士卒,敢打敢衝,無論狠仗硬仗,絕不含糊。

但他又絕不是粗魯莽夫,只知道死打硬拼,隨著職位的升迂,他的指揮能力也水漲船高愈發高明,最後終成為一名智勇雙全的傑出將領,他似乎天生就是個當將軍的料。

當團長時,王進山為了保護一營書記曾紹山不被抓去“肅反”審查(被抓去基本上沒有回來的),與師政委武力相向,最後被以“譁變”告到總指揮徐向前那裡,徐向前聽後哈哈大笑“王瘋子譁變?扯淡”!徐向前的一聲哈哈,保住了共和國的兩位開國中將。




王近山率紅四方面軍28團在反擊四川軍閥劉湘的“6路圍攻”戰役中,堅守鷹背嘴陣地,在敵8個團的進攻下,28團幾乎拼光,卻沒有讓敵人踏上陣地半步,最後軍長王宏坤把警衛連都派了上來。王近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在擊潰劉湘的“6路圍攻”後,王進山率經補充的28團。對敵人乘勝追擊,不料在夜晚部隊宿營後,被敵人在黑夜中撞到,王近山發現敵情後,卻完全不知道其底細,更不清楚來了多少敵人,一觸即發之時,他靈機一動,對著睡夢中的戰士們大喊“同志們,敵人要跑了,快起來抓俘虜,繳槍不殺”。

這一喊把敵我雙方都喊蒙了,敵人以為又被包圍了,頓時軍心大亂作,而28團官兵們一聽到敵人要跑,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好,迷迷糊糊的趕緊衝出去追殺。


天亮後敵軍被殲滅,才知道這是川軍有名的“哈兒師長”範紹曾的一個旅,與28團撞到一起,稀裡糊塗的被殲滅了,而王近山一聲大喊,一個團殲滅一個旅也是聲震一時,戰後,總指揮徐向前親自召見了他的小團長,好一頓表揚誇獎。

紅軍整編為八路軍後,王近山在129師師長劉伯承麾下772團任副團長,129師到達抗日前線後,在劉伯承指揮下,王近山率5個連在七亙村重疊設伏,兩次打日軍的埋伏,斬獲頗豐,為129師投入抗日戰場開了個好頭。後來在神頭嶺伏擊日軍時,王近山身先士卒帶領戰士們拼命衝殺,大勝日軍,但他又一次負重傷住院。

王近山先後任769團團長、385旅副政委、新八旅副旅長、386旅旅長,跟隨劉伯承、徐向前與日軍浴血奮戰,在率16團去保衛延安的路上,捎帶在韓略村殲滅了日軍“戰地觀戰團”,120多名日軍軍官除了三人逃脫外,其餘全部被殲,其中包括一名少將旅團長,6名大佐聯隊長。


內戰爆發後,王進山還是一直跟著劉伯承,先任太嶽軍區副司令員,後任晉翼魯豫野戰軍六縱司令員,在上黨戰役、蘭封戰役、定陶戰役等戰鬥中,硬是把六縱從一個新組建的部隊打成了“劉鄧”麾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鐵拳頭”。

國軍國防部檔案記載“劉伯承匪部六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政委杜義德,下轄三個旅,16旅旅長尤太忠,17旅旅長李德生,18旅旅長肖永銀,該縱長於攻堅,指揮及紀律均佳,匪稱之為主力縱隊”。

國軍對王近山的評價很精確,他率領六縱馳騁疆場,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襄陽之戰王近山巧施妙計,活捉國軍名將康澤,淮海戰役王進山率六縱全力主攻黃維兵團,第二野戰軍的狠仗硬仗,王進山從來不會落下。

王近山相貌清秀,軍容整潔,平時看上去十分儒雅,但一打起仗來卻判若兩人,以至於成為縱隊首長後,政委杜義德特意給他加派了三四個身強力壯的警衛,其主要任務是如果王近山要衝上戰場時,負責摁住他。

王近山以勇猛善戰聞名,他所立下的赫赫戰功,也大多數是在兇險萬分的惡戰中獲得,所以如果說英勇無敵,敢打狠仗硬仗的將軍,代表人物非他莫屬。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大家說了許多知名將領,我這裡說一個不知名的將領,他雖然知名度不大,但是他卻在淞滬戰場這個大熔爐裡硬生生把一支裝備簡陋墊底的乙種軍打成了淞滬會戰後人人服氣的甲種部隊,戰後南京方面統計戰果,第20軍在淞滬戰場,中方參戰的一百多支部隊裡,戰績排名第11。遠遠超過今天在互聯網上被吹上天的桂系部隊。

這位將領就是四川著名軍閥楊森。

說起楊森,大家一想到就是他90歲高齡還娶了一個17歲的小姑娘,他最著名的段子是常凱申去成都開會,住在楊森家,在楊森家花園散步時看到許多鶯鶯燕燕,常凱申見到楊森後問這些鶯鶯燕燕都是幹什麼的?楊森回答說都是他的妻子,常凱申目瞪口呆的回了一句,這麼多妻子,你……常凱申話還沒說完,楊森就幽默的回答:屬下的身體很好。

雖然楊森在歷史上是以風流好色聞名,但是他率領川軍第20軍,在淞滬戰場,乃至在整個八年抗戰時期,第20軍真的是專打硬仗苦仗,可以說一直戰鬥在正面戰場第一線。

這裡我著重介紹一下楊森與20軍在淞滬會戰中的表現,真的,戰績遠遠超過目前被吹上天的桂系任何一支參戰部隊。

楊森第20軍赴上海參戰前,才被常凱申下令縮編成兩師四旅八團的乙種軍,全軍裝備雖然在川軍裡算不錯的,但是別說和常凱申嫡系部隊比,就是和桂系軍隊比都差得遠,每團只有4門迫擊炮、每一個步兵連只有三挺輕機槍,只有30%的士兵裝備了漢陽造,其他士兵都使用四川自造的槍械,這種槍故障率高、射程近。

20軍才抵達淞滬戰場,常凱申就要求20軍立刻奪回陳家行陣地,楊森把這個任務交給了804團,經過一晝夜浴血奮戰,804團成功收復陳家行陣地,而付出的代價就是804團戰鬥結束時只剩下120人。


第二天日軍反攻,增援的802團經過一天苦戰,堅守住了陣地,然而802團團長陣亡,全團只剩200多人。

第20軍參戰僅三天,參戰兩個團就只剩300人,還陣亡了一名團長。

之後第20軍一直在陳家行與日軍反覆鏖戰,第20軍主力794團在陳家行防守戰結束時,全團只剩下不足50人。

第20軍就在全軍只有32門迫擊炮的情況下在陳家行戰場與火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日軍鏖戰了整整七天,這七天第20軍全軍陣亡3706人,傷7049人,全軍只能縮編成一個團。


(楊森)

參戰的日本方面軍史記載“雙方的混戰,極為激烈,(侵華日軍)官兵們不斷的負傷倒下。”

作為對比,楊森和第20軍對面的侵華日軍除了本身聯隊直屬炮兵外,還有4門75毫米山炮、75毫米野戰炮8門、105毫米榴彈炮4門、150毫米臼炮12門、150毫米榴彈炮12門。

而第20軍八個團一共只有32門迫擊炮,每個連只有兩挺輕機槍。

能在這樣懸殊的火力對比中堅持七天,並且始終沒有丟掉陣地,沒有讓侵華日軍得逞,我覺得楊森算得上敢打狠仗和硬仗的將軍了。


蘭臺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國民黨軍名將邱清泉與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宋時輪將軍兩次交手後,發出瞭如此感嘆。

1948年6月,睢杞戰役中,10縱28師83團在桃林崗以一團數千人之力頂住了邱清泉兵團陸空配合下的一個旅的優勢兵力猛烈進攻,掩護了主力部隊奪取瞧縣、杞縣兩座縣城,取得了睢杞戰役的勝利。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初期,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第10縱隊、第11縱隊,在10縱司令員宋時輪的帶領下,歷時11天,硬生生在開闊平坦,無險可守的徐州以東地區狙擊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5個軍12個師的優勢兵力輪番進攻。使得華東野戰軍順利殲滅了被包圍在碾莊地區的黃百韜第七兵團。

宋時輪將軍是解放軍有名的猛將,善打硬仗,打防禦戰,評時喜歡喝酒,戰爭年代時經常頂著一顆光頭,腰挎盒子炮,性格粗魯,脾氣暴躁,上下級都畏懼他,活脫脫《三國演義》描寫的猛張飛。

但這樣一個人,你要以為他是大字不識的魯莽之人,就大錯特錯,宋時輪將軍正經黃埔軍校五期學員,與鄭庭笈、郭汝瑰、許光達、廖運周等國共名將為同期同學,還是羅瑞卿、趙一曼、方誌敏、劉志丹等黨內同志的學長。

抗日戰爭時期,宋時輪任八路軍102師358旅716團團長,於1937年8月率領1個營組成雁北支隊,在雁北地區和日軍展開戰鬥,至1938年中旬,宋時輪率領的1個營已擴展到2000多人,殲滅日軍2000多人。

抗美援朝時期,宋時輪任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指揮第9兵團27軍殲滅了美軍第7師31加強團,是解放軍唯一一次成建制消滅美軍團級部隊,後來又在第二次戰役中,沉重打擊了美軍陸戰第一師。

若論古今敢打、善打硬仗、惡仗的,宋時輪將軍當之無愧!


長史如歌


彭德懷元帥素以敢打硬仗、惡仗、狠仗而著名,他一生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身經百戰,功勳卓著,毛澤東曾賦詩: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今天就介紹幾個彭總指揮的戰例。

1929年,彭德懷剛上了井岡山不久,前委會議決定,紅四軍南下湘南,決定留彭德懷率一個團的兵力堅守井岡山,面對湘贛敵人20個團的進攻,彭德懷不畏強敵,牢牢堅守五大哨所,帶領根據地的軍民,打退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進攻,彈盡糧絕,傷亡慘重,紅軍只剩下了300多人,為了保存革命火種,他率部主動撒離,到湘南與朱、毛紅軍再次會合。

湘江戰役中,他率紅三軍團,親臨一線,堅守渡口,天上敵機狂轟濫炸,地面敵兵瘋狂進攻,激戰異常激烈,屍體如山,湘水血紅,紅三軍團激戰三天,保住了渡口,掩護中央機關順利渡過了湘江。

紅軍到達陝北,在直羅鎮大捷後,他任紅軍東征軍司令,毛澤東任政委,率部東渡黃河,佔義牒,攻石樓;克留譽,逼中陽,襲柳林,擊潰了晉軍30多個團的圍追堵截,轉戰山西50餘縣,殲敵13000餘人,俘敵4000餘人,宣傳了抗日,擴大了影響,

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1940年8月,時任八路軍副總指揮的他,組織了持續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在正太、同蒲鐵路線上,進行了大小戰鬥1800多次,斃傷日軍20600餘人,繳獲各種槍支6000餘,拔除日傷據點2900多個。日軍把“百團大戰”稱為挖心戰,每年8月20日,作為挖心戰紀念日 。

解放戰爭初期,他用2萬兵力,與胡宗南20萬大軍在陝北周旋,完成了保衛延安的光榮任務。1949年指揮第一野戰軍,橫掃西北,經過陝中、扶眉、蘭州、寧夏、河西等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30餘萬人,解放西北5省。

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指揮了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軍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彭德懷元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為中國革命建立的不朽功績,將永載史冊。





zj史海拾貝


印度軍校的假想敵番號一直是54,這是因為1962年的中印戰爭。解放軍第54軍130師的創造的“瓦弄大捷”,一舉殲滅了印度最精銳的王牌部隊,號稱“印度驕傲”的第四軍12,000多人。軍長考爾中將差點被活捉。

而指揮這場戰鬥的,就是54軍軍長丁盛將軍。

丁盛是江西于都人,在戰爭年代人稱丁大膽兒。在紅軍時期,紅軍軍團中有個旗官編制,挑選部隊上最英俊的小夥子,戰鬥中高擎紅旗打前鋒,紅旗指引戰鬥,丁盛就是旗官中的佼佼者。

紅軍長征攻打婁山關,丁盛率領連隊首先撕開一道口子,一口氣打到烏江邊。毛主席看在眼裡,問彭德懷衝在最前邊的連長是誰?彭總說只知道指導員兒外號兒丁大膽兒。

毛主席笑道:曉得,曉得。就是那個旗子打得蠻好的小老表嘛。

丁盛17歲參軍,身經百戰。只憑膽子大,是不可能成為名將的。和丁盛打過交道的人,評價他精明果斷,腦瓜快,有計謀,決心硬。

在解放戰爭中,丁盛是一三五師師長,在遼西三戰三捷,平津戰役是第一個打進天津城。

在衡寶戰役中,丁盛一戰成名,他以一個師的兵力孤軍深入,在靈官殿阻擊白崇禧的第七軍和第四十八軍主力。

當時連林彪都對135式的命運感到絕望了。但鼎盛率領部隊頑強的堅守了三個晝夜,寸土未丟。為全殲白崇禧的這兩個王牌軍贏得了寶貴時間。

第七軍是白崇禧的命根子,其戰鬥力不亞於蔣某人的5大主力。此戰被劉伯承元帥稱為腰斬七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丁勝率領54軍打得風生水起,殲敵7000餘人。

1958年,是最後一支離開朝鮮的志願軍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