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鴻跟霍元甲都是歷史真實存在的嗎?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黃飛鴻、霍元甲確實是歷史上存在的人物。

黃飛鴻生於1856年,卒於1924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武術家和醫者,是佛山武術的開拓者,是一代武術大師。 黃飛鴻令將洪拳發揚光大,並培養出不少有影響力的武術家,諸如葉世榮等。

同時,黃飛鴻的醫術也是值得稱道,他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醫術,並將父親的醫學體系加以完善整理,而且他還研製出不少在治療跌打方面的良藥,使得許多人受益。

另外,在電影中描述的關於黃飛鴻舞獅的情節,其實也是真實的,黃飛鴻創立了自己獨特的醒獅技藝。把武術和醒獅結合起來,極有觀賞性和趣味性。同時,黃飛鴻也是在電影中被塑造過最多的武術人物。

黃飛鴻的一聲蕩氣迴腸,俠義普照,是以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武術名家。


霍元甲也是歷史上存在的人物,大多數人開始瞭解霍元甲是因為李連杰主要的電影《霍元甲》,這部電影中的歷史情節也大致還原了霍元甲的生平,我們將霍元甲定義為愛國武術家一點也不為過。

霍元甲一生崇武習武,在武術方面出類拔萃,他以武會友,融合百家之長,將自己的拳術推到了一個新高度。 霍元甲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臨逝之前和友人農勁蓀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各類武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霍元甲逝於1910年,年僅42歲,他的死亡原因一直是一個謎,當日霍元甲是在和日本擂臺比武以後,答應日本人的邀請為自己的咳喘病治療,然而經過治療之後,霍元甲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惡化。之後友人將其接回發現是中毒症狀,經後來化驗才知道,霍元甲每天服用的藥竟是毒藥,所以一般認為是日本人下的毒手。

霍元甲的一生固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可歌可泣,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愛國武術大家。


小宋拾趣


霍和黃都是清朝末年人

霍元甲祖籍天津,;黃飛鴻是廣東佛山人。

兩人應該沒有見過面

霍元甲(1868年~1910年)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他的武藝出眾,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個迷蹤拳(又名燕青拳,相傳是梁山好漢盧俊義和燕青所創)的世家。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元甲排行第二。據說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練習,並在24歲那年擊敗了一位外鄉高手(有種說法是這高手是來尋仇的)。這個傳說被拍成了電視劇。

霍元甲成年後在天津經營藥材商店,後到上海辦“精武體育會”(精武門),為發揚中華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上海,他曾經在擂臺上擊敗俄羅斯大力士(有資料顯示,俄羅斯大力士沒有被霍元甲親自擊敗,而是當霍元甲答應了比武以後,俄羅斯拳手放棄了比賽。)有一次日本一個大力士團來中國要求比試,霍元甲因病為理由派弟子劉振聲接戰比試,結果打敗了日本力士。“精武體育會”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創立的武館,霍元甲在創立精武體育會之後數月內即逝世。元甲被商會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

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準父兄一起習武。 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蹤拳”,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 元甲俠肝義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見了廣告,並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為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臺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臺較量。霍元甲在臺下哪裡還坐得住,不顧眾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臺,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在這臺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讓進後臺,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為何辱我中華?”並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的錯誤,當眾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並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願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宣統元年(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皮音(也稱奧比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東亞病夫”。霍應友人邀赴上海約期比武。懾於霍元甲拳威,對方以萬金作押要挾,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應願出萬金作押。對方一再拖延,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霍公之聲威使奧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膽而逃,連公證人,操辦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讚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

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輓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裡,遷葬於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有傳說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藥害死之後,他的愛徒陳真替他報仇。這個傳說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龍搬上銀幕(電影《精武門》,李小龍演陳真)。但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陳真”這個人物。

此外還有有關霍元甲的長篇歷史小說《津門大俠霍元甲》,作者:馮育楠,百花文藝出版。通過作者考證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現了一代大俠霍元甲的風貌。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 梁坤),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鬱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用戶7364316064609


你是不是隨機問的問題?是不是你是一個不愛思考的人?

1黃飛鴻,霍元甲確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2人是真的,事是假的,當然有的事情是真的,但含水量達到了99%

3武術比賽有,但不是電視劇裡的那樣。

4相信你瞭解這些人物都是通過影視作品瞭解到的,社會上總有一些人把電影和電視當成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