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驅逐艦和二戰戰列艦在10公里的距離交戰誰贏?

孤獨的虎王


二戰時期的戰列艦裝甲和火力都很強大,這是不能否認的優點,但現代驅逐艦都有隱身方面的設計,戰列艦的對海搜索雷達因為技術問題,不會首先發現目標,10公里的距離,由於球面現象,目測精度也不會太高,而且戰列艦的火控雷達很弱,不能形成精確打擊,另外戰列艦缺乏電子戰系統,不能有效的壓制和干擾對方,所以說,儘管現代的驅逐艦噸位比戰列艦要小的多,防護力也相差很多,但是這兩位相遇,我認為戰列艦凶多吉少。


四海之內大胖狐狸


那得看是什麼水平的驅逐艦和戰列艦,只要是現役的驅逐艦都可以叫做現代驅逐艦,比如仍然還在服役的051,而且二戰時期的戰列艦也分不同檔次,強如衣阿華,笨如“扶桑”。


如果是055、052D這種水平的驅逐艦,戰勝“扶桑”這種水平的戰列艦不成問題,但如果是055近距離對抗“衣阿華”這種火控、觀瞄系統比較完備的戰列艦,就要看誰先下手為強了。



就以衣阿華級戰列艦和055做對抗。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的火炮數量眾多,406毫米主炮有9門,127毫米副炮也有20門,這些艦炮在10公里的距離上可以達到較高的命中率,即使是055這樣擁有強勁動力的驅逐艦,也難以逃脫火力覆蓋,如果被406毫米炮來上兩發,基本上就扛不住了。

055也有高招,鷹擊18反艦導彈通過垂直髮射,命中10公里外的大型艦艇不成問題,但前提是055的作戰系統能夠支持,如果艦艇受到重創,導彈武器就很難發揮威力,甚至會有殉爆的風險,現代驅逐艦的艦體除了作戰指揮室之外,厚度普遍只有3釐米左右,儘管現代軍艦的抗沉性很好,但艦上的很多關鍵設備都扛不住。



如果導彈無法使用的話,055就只能依靠130主炮還擊,可就算是發發命中,最多也只能保證每分鐘命中30-40發,而且055同時要通過高速機動來規避來襲炮彈,艦炮射速和命中率都會受到影響,只能寄希望於炮彈能夠擊中“衣阿華”的艦橋和煙囪等重要又脆弱的部分,打壞它的搜索雷達,降低其指揮作戰效率。


忘了一點,055還可以使用制導魚雷進行打擊,幾枚魚雷下去,就算打不沉戰列艦,也能讓其喪失大部分的戰鬥力。


止水興波


你擁有一艘現代武備的驅逐艦卻還去和戰列艦近戰似乎有點自廢武功,不過可以簡單對比一下兩者10公里時的主要交戰武器

從火炮數量來說,二戰時期戰列艦基本擁有9門以上400加毫米火炮,另有其他不同口徑火炮數十門,而現代驅逐艦以中國052d系列來看,僅擁有一門130毫米主炮和江門1130速射炮,口徑,火炮數量戰列艦遙遙領先

再看看火炮射速,戰列艦火炮基本靠人工操作,主炮射速在1,2發每分鐘,其他小口徑基本在數十發至數百發每分鐘,一分鐘內可以投送大概數百發炮彈出去。052d驅逐艦因為全自動操控原因,主炮射速超過40發每分鐘,速射炮甚至能夠達到10000發每分鐘,不過因為備彈量,速射炮基本只能點射,所以每分鐘彈藥投送量遠不及戰列艦

接著看看命中率,戰列艦時代火控雷達還處於起步階段,基本靠人工校準,而現代驅逐艦擁有完善火控雷達,首發命中率超過九成,遠高於戰列艦的人工校準

最後看看排水量,二戰時期戰列艦噸位突飛猛進,基本在3萬噸以上,比如著名的大和號戰列艦,排水量驚人的達到了6萬噸。而現代驅逐艦最多在萬噸左右,大部分集中在7000至9000噸,不過因為工藝材料的進步,防護能力應該與戰列艦差距不大

綜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到,10公里時的交戰,戰列艦的人工校準也能提供不錯的命中率,再加上投彈量遠超現代驅逐艦,特別是主炮基本命中一發即可讓現代驅逐艦失去戰鬥力。

不過,作為擁有完善雷達系統的現代驅逐艦,是不可能讓對手突破到離自己僅有10公里的,在幾百公里外就已經利用反艦導彈消滅對手了


學習成長的ouby


10公里範圍內驅逐艦輸的概率大,戰列艦副炮太多躲不了

如果是驅逐艦被拉到戰列艦10公里範圍的話,還是趕快拉煙霧跑吧,這個距離交戰太遲虧了。

驅逐艦最主要反艦武器是反艦導彈,撐死130mm的小水管炮顯然面對戰列艦完全是饒癢癢。但是驅逐艦攜帶的反艦導彈大多是中小型反艦導彈,主要打擊對象也是對方驅逐艦和護衛艦。目前驅逐艦裡面攜帶反艦導彈威力最強的還是前蘇聯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上面裝著8枚P-270日炙反艦導彈。重量接近4噸,末端3倍音速強襲,戰鬥部300公斤,有效裝藥量150公斤,8枚一次齊射恐怕除了亞碼頭外,其餘都很難承受。不過P-270最大問題是戰鬥部還是半穿甲戰鬥部,在轟擊戰列艦時恐怕沒有完成穿甲就要在主裝甲外爆炸,真正有效殺傷力有限。

而其他驅逐艦攜帶反艦導彈裡面,俄羅斯的俱樂部、我國的鷹擊-18和印度的布拉莫斯這些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至於其他驅逐艦攜帶的大多是發射重量不超過1噸,戰鬥部重量不超過200公斤的中型反艦導彈。這些反艦導彈如果打擊戰列艦上層建築的話,同樣戰列艦要跟當年致遠定遠一樣難受死,但遺憾的是,反艦導彈設定裡面最後攻擊點是距離2-3米的水線處附近以達到最好打擊效果,而這個部位正好是戰列艦防禦最結實的水線主裝甲,完全啃不動。

而另外一邊,10公里範圍對於驅逐艦來說實在太危險,因為戰列艦除了主炮外,還有一大堆副炮。當年戰列艦就指望這些副炮來防禦對方驅逐艦編隊拉煙、決死豬突、放魚雷的呢,衣阿華號上帶著10座20門MK12型127毫米副炮,每座最大射速達到22發/分鐘,最大射程15公里,一分鐘就是220發炮彈的副炮海彈幕,現代驅逐的裸奔脆皮捱到就是重傷。

所以讓現代驅逐艦10公里跟戰列艦火評純屬腦殘行為,戰列艦佔便宜是因為他是已經被淘汰艦種,因而在現代武器裝備設計時沒有考慮其特點。像俱樂部、鷹擊-18這些反艦導彈如果使用棗核型穿甲戰鬥部,恐怕戰列艦都不一定承受的了,而其他中型反艦導彈,提高最後命中點高度,去清洗戰列艦甲板和上層建築,同樣戰列艦會非常難受。


五嶽掩赤城


還是驅逐艦贏啊!

管子粗不粗不是決定性的,命中率才是王道。

以現代驅逐艦的觀瞄系統,首發命中是大概率事件,雖然127炮(大致口徑)不足以打穿戰列艦厚重裝甲,但誰說一定要把敵艦打沉才算贏?

洗甲板也可以嘛!

戰列艦主炮看似嚇人,其實受當時觀瞄水平限制,命中率不高,一場海戰下來打出上百發炮彈,命中不過三五發。一般情況下,不是走了狗屎運,至少要三到五發試射,才能打出跨射結果(即前後兩發炮彈分別打到敵艦兩側海面),然後才能談命中率。

這個過程需要兩三分鐘。

而這個時間足夠驅逐艦將上百發炮彈糊過去了,假定50%命中率,也肯定打爛戰列艦上層建築好不好?

這時候戰列艦就是死烏龜一個!

按照樓主設定。驅逐艦必須傻傻的等到10公里才可以開火,但是強大得多的雷達系統,以及更高的航速,完全可以確保驅逐艦搶佔更有利戰位,並做好準備搶先開火。這麼近的距離導彈全部命中沒有問題,戰列艦還有活路嗎?


真正鱷魚不哭


戰列艦這種武器是大炮鉅艦時代的產物,厚重的裝甲和超大口徑的巨炮是戰列艦的王牌。從航空母艦出現以後,飛機對軍艦的巨大優勢就逐漸挑戰了戰列艦海上霸主的地位。而在反艦導彈等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廣泛裝備以後,使用火炮作戰的戰列艦就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如果使用今天的現代化軍艦,去對抗二戰的戰列艦,毫無疑問這會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現代化的軍艦能在上百公里以外,用導彈徹底消滅對手。然而我們不妨做一個有趣的設想,就是假設戰列艦和現代化的驅逐艦,在10公里的距離上互相發現對手並同時攻擊,這樣的話戰事會如何進行呢?
二戰戰列艦的火炮射程一般在30公里左右,但是在實戰的情況下,大多數交戰都是發生在15公里的距離內,而80%的炮彈命中都是在10公里的範圍之內。在10公里的距離上,戰列艦可以有效地攻擊現代軍艦。而現代化的驅逐艦由於主要採用反艦導彈作為攻擊武器,使用的火炮對戰列艦的威脅不大,二戰時期,各國的艦隊級驅逐艦的火炮口徑一般是在130毫米左右,二戰以後的現代化導彈驅逐艦的主炮也大多在127和130毫米之間。考慮到戰列艦的裝甲動輒數百毫米厚,因此驅逐艦上搭載的火炮,基本不可能對戰列艦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現代驅逐艦和二戰戰列艦交鋒時,火炮可以忽略不計。
現代化的驅逐艦通常以反艦導彈作為主要火力。各國反艦導彈型號太多,就以美軍普遍裝備的魚叉反艦導彈為例,這種導彈的最大速度為0.85馬赫,通常的巡航速度為0.75馬赫,大約是每小時900公里。10公里的距離,導彈只需要不到一分鐘就能攻擊目標。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情況下,現代化的導彈驅逐艦可以通過導彈射擊指揮儀,以2~4秒的間隔,在半分鐘內將攜帶的反艦導彈全部打出去。即使是戰列艦,在遭受這一輪攻擊之後,至八成會失去了戰鬥力,接下來驅逐艦可以用魚雷之類武器慢慢消滅對手。
相比之下,戰列艦的巨炮一發就能對現代的驅逐艦造成嚴重傷害,但是他們幾乎沒有打中目標的能力。首先二戰的戰列艦命中率非常之低,根據戰後的統計,戰列艦主炮的命中率只有2%~5%。考慮到5%的數據是在極近距離內取得的戰果,就以2%作為10公里處主炮的命中率。理論上說,戰列艦需要發射大約50枚炮彈才能命中一枚。更要命的是戰列艦在攻擊目標之前都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校射。二戰時期軍艦用火炮攻擊敵人的方式,是首先用指揮儀測量出敵人的航向和航速,並且確定對方的具體位置,用這個數據作為初始射擊諸元。隨後用火炮對對方進行校射,根據炮彈的落點指揮儀逐漸的修正射擊方向,直到對目標實現跨射,最後再進行齊射。
在校射這一步驟完成之前,戰列艦的主炮並不會像人類想象的那樣一通齊射,而完成這一步是需要時間的。在戰列艦能夠完成準備工作之前,現代的驅逐艦早就有時間將戰艦艦打得千瘡百孔了。因此,即使戰列艦和現代的驅逐艦在10公里距離遭遇,前者的勝利也是十拿九穩的。不過,隨著距離的進一步靠近,反艦導彈越近打得越不準,而火炮的命中率會逐漸加大,此時的優勢又重新轉移到了戰列艦這邊。而且,不能排除戰列艦走了運,一發重炮炮彈直接打中對手的可能,畢竟戰爭的偶然性太多了。

科羅廖夫


二戰時期,戰列艦主炮的射程一般在30-40公里。而其轟擊敵艦的作戰距離,一般在3公里-30公里之間。

先介紹下戰列艦對敵方式。

因為炮彈不像導彈那樣會自動搜索瞄準目標,所以,戰列艦一般都是(以15°~45°角度)採用齊射方式,增加命中率。當戰列艦全部主炮(8~12門)一次齊射,彈找點會均勻地分散在一定的區域,這叫散射。當這個區域能夠覆蓋目標艦船的全部或大部分時,敵艦被籠罩在己方火力範圍內,這就進入“跨射”階段。

不過,“跨射靠實力,打中靠運氣”。但是,“跨射”的出現,至少證明戰艦測距正確。之後,只要一直這麼打就行了。是否命中,就看運氣了。

最遠的“垮射”距離,是大和號戰列艦在萊特灣海戰中創造的。當時,大和號戰列艦在32公里的超遠距離對美軍護航航母白平原號的炮擊,並且,連續形成五次跨射。然而,一發沒中。

這還不算最糟糕的。在地中海爆發的卡拉布里亞大海戰,交戰的英國和意大利共計出動艦艇:5艘戰列艦、1艘航空母艦、19艘巡洋艦和32艘驅逐艦在內的57艘大小戰艦。雙方戰列艦在24公里的距離,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對轟,雖然都形成了跨射。但是,雙方的戰列艦都沒有一發命中目標。

也有命中的。卑斯麥號和胡德號在23公里開始首次對轟。卑斯麥號在第五次齊射時,一發炮彈命中胡德號。由於英國胡德號裝甲薄,這發炮彈引爆胡德號副彈藥庫,而後波及主彈藥庫。胡德號瞬間折成兩半,迅速沉入海中。

不過,上面說的對戰方式,大都發生在二三十公里的距離。如果敵艦在10公里位置,那命中率就大多了。

由於地球是圓的,所以,一個人最遠能看到另一個人的直線距離是4.5公里左右。但是,人的個頭矮,而戰列艦高大。二戰時,戰列艦在20多公里就可通過自己的觀測員發現敵艦。尤其是沒裝雷達的日本戰列艦,上面“違章建築”更高,扶桑級戰列艦艦橋高達14層!

如果是10公里距離的話,不僅發現敵艦不是問題,主炮“直射”也不是問題。如果是是大和號戰列艦,其上面的三座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艦炮可以用“直射”命中目標。畢竟,這門炮的射程高達42公里。

在1944年,大和號用主炮在19公里的距離,一輪齊射,就有三發炮彈擊中美軍驅逐艦。

大和號戰列艦9門主炮齊射,其後座力達8000噸,可將9發1.5噸炮彈射向目標。這對於任何一艘驅逐艦,都是致命的。

也就是說。雖然,驅逐艦有導彈,可以在超遠距離一發將戰列艦打成重傷。但是,如果,讓現代驅逐艦和二戰戰列艦在10公里的距離交戰,也就是“對射”。(這個距離,不用考慮發現目標的問題了)那麼,戰列艦先開火,戰列艦完勝。如果,同時開火的話,可能驅逐艦沉沒/報廢,而戰列艦重傷。畢竟,導彈的裝藥量有限,而戰列艦皮糟肉厚。就算是驅逐艦先開火命中一發導彈,戰列艦也有“血量”反擊。只要有一座三聯裝380-460毫米艦炮開火,驅逐艦也是非死即殘。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單對單,誰先開火誰贏!現代主戰艦都是薄殼子經不起 二戰戰列艦齊射,比如《現代》艦對決《大和》戰列艦,現代一通SSN22(8發 哪怕是2發命中也灰飛煙滅了)飛過去大和艦就涼涼了,,,反過來 大和的三組艦炮一輪齊射拍到現代艦身上也拜拜了,但沒有重創還能動彈堅持到SSN22導彈打出去,那這段大和艦再裝填時間差最要命了,也能送了自己小命,

上訴是大白天可視度較好下,雙方都發現對手開火前提,如果是夜戰……那大和就更不靠譜了肉眼根本不敵雷達和紅外光電儀牛掰的,現代艦的AK130 4門130㎜全自動火炮在大和艦巨炮準備齊射的週期內,簡直是彈如雨下還是百發百中!!!給大和炮塔大揭蓋,指揮塔炸飛,原地踏步報廢那都分分鐘的事,這是今天艦炮的強項!!!穩……準……狠!



微電腦也瘋狂


又是一道“穿越題”,現代驅逐艦與二戰戰列艦在10公里範圍內交戰,相信很多人認為戰列艦會取勝,因為這一問題限制了現代驅逐艦的最大優勢,那就是遠距離精確大家能力!但這本身就已經說明現代驅逐艦的綜合戰力肯定超過二戰戰列艦。但是,僅限制距離其實還不夠,現代主戰水面艦艇除了在自身防護能力上無法與二戰戰列艦相比外,其他所有方面均處於優勢地位,即使在10公里內,同等級別(如最強現代驅逐艦與最強的二戰戰列艦)的現代驅逐艦與二戰戰列艦對抗依然能夠佔據優勢。“衣阿華級”戰列艦主炮齊射

既然要對比,那就選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對手”紙面演練一下。首先,現代驅逐艦選手選擇當前技術最成熟、裝備數量最多的美國“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該級艦可謂是現代驅逐艦的典範,滿載排水量超過9000噸(不同改型差別較大),裝備96管MK-41垂直髮射系統,可兼容“標準”系列防空導彈、“阿斯洛克”反潛導彈以及“戰斧”巡航導彈等,此外,還裝備1們127mm艦炮、2做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1座20mm密集陣近防炮等,現役數量近70艘,是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絕對主力!“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編隊

既然現代驅逐艦選手是“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那麼為了體現“公平”,二戰戰列艦也選擇美國的“衣阿華級”(基本配置)作為代表。“衣阿華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約55000噸,主要武器裝備包括3座3聯裝MK7型406mm主炮、20門127mm副炮以及60餘門40mm博福斯高炮,除了數量眾多的艦炮外,“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防護能力超強,艦體裝甲厚度超過310mm,主炮正面裝甲厚度超過490mm,不僅火力強大,而且特別“皮糙肉厚”!“衣阿華號”戰列艦艦員與主炮“合影”

不考慮其他因素,如果1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與1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在遠洋開闊海域10公里距離對抗,如果雙方均同時發現對方的話,從火力上來說肯定“衣阿華級”戰列艦擁有明顯優勢,其裝備的9門406mm主炮和20門127mm副炮的均可以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造成致命殺傷,只要1發406mm主炮炮彈或者幾發127mm副炮炮彈命中“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都可能使其喪失戰鬥力或者擊沉。不過,由於二戰時期的火炮打擊精度和火控技術都比較落後,想要一擊命中只能靠運氣,不打個幾輪十幾輪的齊射很難擊中目標,這就給對手留下了扳回局面的機會。

“衣阿華級”戰列艦主炮使用的406mm炮彈

即便是雙方同時發現對方,只要“衣阿華級”戰列艦不是人品爆發的一擊命中“阿利伯克級”,那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就有極大的機會將對手打癱瘓。雖然“阿利伯克級”只有1門127mm主炮,但是其攜帶的數十枚“戰斧”巡航導彈和8枚“魚叉”反艦導彈可以在數十秒內傾瀉出去,以“衣阿華”級戰列艦的近防能力,幾乎可以“百發百中”!儘管“衣阿華級”裝甲厚重,但是在數十枚“戰斧”和“魚叉”導彈的命中下,起指揮塔、測距儀以及火炮機械機構和人員等都會被嚴重破壞或者殺傷,儘管可能無法將其擊沉,但是將“衣阿華級”戰列艦打至喪失戰鬥力是毫無問題的。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其實,在2012年7月4日最後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號”在洛杉磯正式成為浮動博物館之後,現代戰艦與二戰戰列艦已經沒有機會正面對抗。雖然大艦巨炮時代的戰列艦是大多數海軍迷心中的摯愛,但是隨著科技額戰爭法則的不斷演進,戰列艦早已被時代拋棄,現代海軍中功能全面、技術先進的驅逐艦、護衛艦已經成為主力,從這方面來說戰列艦已經被現代驅逐艦打敗。現代驅逐艦、護衛艦已成為海軍水面艦艇的主力!


威吶解析


二戰時的戰列艦

火炮雖多

口徑也大

但射擊精度不敢恭維

反映速度太慢

若與當代驅逐艦交戰

十公里以內

驅逐艦的先進雷達

必先發現敵艦

率先攻擊

導彈將準確打擊敵艦的指揮中樞

各炮座

敵艦將喪失指揮能力

喪失攻擊能力

故,當代驅逐艦佔有先機

取得勝利

凌遠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