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是不是李成樑私生子?

vvhjhv


努爾哈赤是不是李成梁私生子?我們可以明確的說:並不是!


努爾哈赤的生父和祖父記載都很明確,這一點也是得到了明朝官方的確認的。努爾哈赤的生父塔克世,是猛哥帖木兒的後人,猛哥帖木兒是元朝斡朵裡萬戶府的萬戶,之前應朱棣的招安歸降明朝,所以實際上努爾哈赤本身和李成梁並無什麼關聯。李成梁是地地道道的漢人,嘉靖三十八年努爾哈赤出生之時,李成梁甚至還沒有提升為遼東都督僉事,所以他既不可能是努爾哈赤的生父,更不可能和努爾哈赤有什麼血親關聯。

但是,題主的另一層意思是非常正確的,就是李成梁在努爾哈赤的崛起過程中,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的。在努爾哈赤的崛起過程中,李成梁多次關鍵性的給予了客觀上的幫助,比如努爾哈赤進攻強敵如果不克,他就會發動大明兵馬征剿,美其名曰:以夷制夷。李成梁多次發兵進攻葉赫,導致葉赫實力大受損失,最終無力抵抗努爾哈赤就是一個明證。再比如李成梁也會利用努爾哈赤進攻其它女真部落,再出面收拾殘局,所謂“誘敵以餌”。這種行為也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努爾哈赤的囂張氣焰。

實際上,李成梁還有一種行為對努爾哈赤的實力增長幫助更大。他巧妙地提供了情報支持,保證了努爾哈赤軍事行動的準確性,

所以實際上從這個角度來看,李成梁也可以被稱為努爾哈赤的一個“養父”,同時從李成梁自身來說,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等人早就是他的和手下,所以他對努爾哈赤的偏袒和保護也遠超其他女真人。由此可見,李成梁對努爾哈赤真可謂比親爹都好。

也因此,產生了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私生子的說法。


冷兵器研究所


並不是。努爾哈赤和李成梁沒有任何私人關係。

在明朝晚期,確實曾流傳過“努爾哈赤是李成梁的養子”的說法,但這個故事是晚明士人所捏造的。

首先,在萬曆時期成書的《東夷奴兒哈赤考》、熊廷弼的奏疏、茅瑞徵《東夷考略》等文獻中,從來沒人提過努爾哈赤是李成梁兒子或養子的事情。


例如:

  • 《東夷奴兒哈赤考》提到:然彼時奴酋祖、父為我兵掩殺、尚孑然一孤雛也。

  • 《東夷考略》提到:叫場,父塔失,並從徵阿臺,為響導,死兵火。奴兒哈赤方幼,李成梁雛視之。

看明白沒有?這些史料只是說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的祖、父死時,25歲的努爾哈赤年齡尚輕,李成梁是把他當成孩子看。

但是,由於晚明漢族學者搞不清努爾哈赤的真實年齡,看到“雛視之”的記載,就以為努爾哈赤是個孩童,所以就聯想出李成梁收養努爾哈赤的說法。

這個說法流行於天啟、崇禎年間。

此時,無論是李成梁還是努爾哈赤,基本都已經故去了,沒有人能夠反駁這個說法。

例如,崇禎年間成書的《建夷授官始末》就提到,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去世時:

時奴兒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馬足請死,成梁憐之,不殺,留帳下卵翼如養子。


但是,努爾哈赤當時的真實年齡是25歲。所以這個說法不攻自破了。

比較荒唐的是,由於謠言流傳甚廣,這種說法居然在入關後被清朝所採信了,可見古代文獻記載之不可靠,需要多方比較進行考證。


HuiNanHistory


這兩人關係過於奇怪,感覺只有父親才會這樣縱容和袒護兒子。李成梁當時主遼,對土著部落有土皇帝一般的威權地位,和努爾哈赤祖父及父親的關係也比較親密,由於當時古代的遊牧部落有以女甚至以妻事貴客的習俗,這事有可能發生在李成梁身上,而且,遊牧部落普遍比較重視幼子,也是因為古代遊牧民人口稀少,對生育比較重視,男女關係相對簡單,有比較隨意的男女關係,只有幼子才可確認是親兒子,這樣分析,李成梁確實有很大可能性是努爾哈赤的父親。


白沙11915401


這種說法應該是不成立。

一,努爾哈赤出生地,遼寧撫順,新賓老城,出生的具體位置可查。

二,努爾哈赤的父親可查,《清史稿》有記載。民間也沒有其它傳言。其父,

愛新覺羅·塔克世。明朝後期女真建州左衛,努爾哈赤與父同為明朝邊關小吏。

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父親與祖父覺昌安試圖赴古埒城勸降叛明的內弟阿臺,不料尼堪外蘭破城後縱兵屠城,父子同時戰死。順治五年(1648年),追尊為顯祖宣皇帝,努爾哈赤生母喜塔喇氏亦同時尊為宣皇后。

這些都是有句可查的,民間一些愛新覺羅後裔仍保留家譜,均有記載。

三,以努爾哈赤一生的性格,倔強,頑強,生性,殺親弒子,殺人如麻等性格。對比李氏家族特點也不著邊際。

四,努爾哈赤曾是李成梁侍從小官。因得罪李成梁,被李四處追殺,當地瀋陽一帶留下很多地名與此事件有關。從這一點看,二者也沒有血緣關係。

無論是歷史書籍,還是野史記載,或是民間流傳……都沒有任何跡象證明二者有血緣關係。所以,題目說法是不成立的。


利劍擱


不是,一種說法是李成梁的義子。

李成梁鎮遼與努爾哈赤崛起的直接關係

李成梁作為鎮守遼東的最高軍事將領,和“屬夷”努爾哈赤家族必然發生過直接關係,這一點,明朝和清官、私史書記載中都有所反映,我們綜合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其脈絡。

(一)努爾哈赤的祖父叫場、父親塔失都與李成梁有密切交往。

如前所述,努爾哈赤家族與當時稱雄諸部的王杲有姻親關係,孟森曾根據明朝留下的史料做過考證,得出結論:嘉靖年間,努爾哈赤的祖父叫場和父親塔失曾是王杲部屬,參與了王杲犯遼東之亂,後來李成梁鎮守遼東,兩人“悔過入貢”⑦,成為李成梁的間諜,效忠朝廷。如何效忠呢?

姚希孟所著《建夷授官始末》記載說:在萬曆二年(1574)那次戰爭中,“當王杲之敗走也,成梁等以市夷頭目叫場等為質,遣其屬物色杲,乃從王臺寨中得之。己又殺叫場及其子塔失。”⑧

黃道周《博物典匯·建夷考》則記載說:“先是,奴酋父塔失有膽略,為建州都督王杲部將,杲屢為邊患,是時李寧遠為總鎮,誘降酋父,為寧遠嚮導,討杲,出奇兵,往返八日而擒杲”。

苕上愚公著《東夷考略》載:“初,奴兒哈赤祖叫場、父塔失並從徵阿臺,為嚮導,死兵火。”

海濱野史著《建州私志》載:努爾哈赤的“祖叫場、父塔失,並從李成梁徵阿臺,死於陣”。

上面記載了兩次事件,一是幫助李成梁消滅王杲,二是幫助李成梁消滅了阿臺。而消滅王杲之役的細節又有所不同,姚文中說王杲逃走後,李成梁將叫場等人作為人質,搜捕王杲;黃書中說塔失曾作為嚮導,引李成梁軍攻打阿臺。無論哪一說情節屬實,總之都說明叫場與塔失曾與李成梁有過交往,為李成梁出過力。

那麼,究竟是幫助李成梁消滅王杲,還是消滅了阿臺?是叫場與塔失同為李成梁出兵的嚮導,還是僅為塔失一人之事?我們對照清人的記載就不難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了。

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李成梁出兵攻打阿臺所住之古勒寨是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是由女真人尼康外郎為嚮導,叫場和塔失當時同在古勒寨中,尼康外郎唆使明兵殺之。叫場和塔失在寨中的原因是因為叫場的長子禮敦之女為阿臺之妻,他“聞古勒被圍,恐孫女被陷,同子塔失往救之。”從清朝人自己的這一記載看,叫場與塔失是同時死於李成梁徵阿臺之役,而非萬曆二年徵王杲之役。但這裡沒有為李成梁作嚮導的記載。那何以明人有此說呢?我們知道,清朝修史,對於曾經隸屬於明朝的史實都諱莫如深,像為李成梁作嚮導這樣非光彩之事隱而不載是很自然的。然此書中隨後述及:“後太祖奏大明曰:‘祖父無罪,何故殺之?’詔下,言‘汝祖父實是誤殺’,遂還其屍,仍與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復給都督敕書。”這就令人生疑了,如果真如前面所說,叫場和塔失不過是因救自己親人而身陷危城,被明兵所殺,努爾哈赤憑什麼質問明朝將領?明朝又何以還屍、授職,給以補償?這顯然沒道理,說明在這裡清人修史時有所避諱。其實,叫場與塔失在徵王杲和徵阿臺兩次戰役中都曾為李成梁統領的明軍出力,這正是明朝在努爾哈赤緣起時優待他的原因。這一點在《明實錄》有明確的反映:

“查其(指努爾哈赤)祖父,又以徵逆尊阿臺,為我兵鄉導,並死於兵火,是奴兒哈赤者蓋世有其勞,又非小夷特起而名不正者也。”⑨

這段話出自薊遼撫按張國彥等人所上奏疏,當真實可信,只是較為簡略。程開祜所著《籌遼碩畫》一書中首篇《東夷奴兒哈赤考》敘此事較詳,可作為補充:

“先年叫場、塔失皆忠順,為中國出力,先引王臺拿送王杲。後果男阿臺將叫場拘至伊寨,令其歸順,合黨謀犯,以報父仇,叫場不從,阿臺拘留不放。大兵征剿阿臺,圍寨攻急,塔失因父在內,慌忙救護,混入軍中,叫場寨內燒死,塔失被兵誤殺,因父子俱死。時鎮守李總兵將塔失屍首尋獲,查給部夷伯插領回。又將寨內所得敕書二十道、馬二十匹,給領。”

程開祜是對遼事極為關注和頗有研究的當時人,此書輯成於明朝末年。上面這段記述原委清楚,敘事詳實,且與《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所記情形大致吻合,而述叫場為阿臺所拘,逼其合謀叛亂,叫場不從,塔失入寨救父,結果父子同時被難的情節與前說兩人“皆忠順”,並後面李成梁還屍、給敕之事相貫通,合乎邏輯,也就不似《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所記存在對李成梁還屍、給敕之事無法解釋的疑問了。顯然,此記載較明、清兩方面其他記載都最為真實可信。

這樣,以上明、清兩方面記載參照起來看,可以得出明確結論:努爾哈赤的祖父叫場和父親塔失曾為李成梁當嚮導,先後引官軍攻打王杲及其子阿臺,並消滅之,顯然關係密切。

(二)努爾哈赤曾為李成梁所收養,在李成梁帳下生活了一個時期。

明朝史籍關於這個問題的記載也有幾種說法,如:

姚希孟所著《建夷授官始末》載:萬曆二年李成梁軍攻破王杲寨,之後又殺了叫場和塔失,“時奴兒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馬足請死,成梁憐之,不殺,留帳下卵翼如養子,出入京師,每挾奴兒哈赤與俱。”⑩

黃道周《博物典匯·清建國別記》載:塔失為李成梁嚮導,擒王杲之後,“負不賞之功,寧遠相其為人,有反狀,忌之,以火攻,陰設反機以焚之。死時,奴兒哈赤甫四歲,寧遠不能掩其功,哭之盡哀,撫奴兒哈赤與其弟速兒哈赤如子。”(11)

苕上愚公著《東夷考略》載:叫場與塔失同為李成梁嚮導,死於從徵阿臺之役,當時,“奴兒哈赤方幼,李成梁直雛視之。”(12)

海濱野史著《建州私志》載:叫場與塔失同死於從徵阿臺之役,“成梁雛畜(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事成梁甚恭。”(13)

歸納一下,以上這些記載同記一件事,但具體情節各不相同,一說努爾哈赤之父、祖同死於李成梁攻王杲之役,時努爾哈赤年十五、六歲,為李成梁收養;二說努爾哈赤之父塔失幫助李成梁消滅王杲之後,被殺,時努爾哈赤剛4歲,李成梁視之如子;三說努爾哈赤之父、祖同死於從徵阿臺之役,李成梁視年幼的努爾哈赤如子;四說與三說意思相同。有如此多的不同說法並不奇怪,因為明人所記都得自傳聞,訛誤難免。而且,由於傳言甚多,正說明了其事盡人皆知,並非無中生有之事。問題在於究竟哪一說可信,抑或都不可信?下面我們通過辯證來弄清真相。

首先,前面已經考證,叫場和塔失在徵王杲之役和徵阿臺之役中都曾為李成梁嚮導,同死於徵阿臺之役,而非死於徵王杲之役,這一點已經明確,不必再重複。

其次,李成梁徵王杲之役是在萬曆二年(1574),根據《清實錄》記載,努爾哈赤生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這一年他正是16歲,可證姚希孟所著《建夷授官始末》所記為實,而黃道周《博物典匯·清建國別記》“甫四歲”的說法有誤。

再次,根據明、清兩方面史籍記載,李成梁徵阿臺之役是在萬曆十一年(1583),這一年,努爾哈赤25歲,他就是在這一年以為父、祖報仇的名義起兵的。顯然,苕上愚公著《東夷考略》和海濱野史著《建州私志》兩書所記叫場和塔失從徵阿臺死後,努爾哈赤尚年幼,李成梁“雛視”、“雛畜”之,這是把傳聞中的兩件事混為一談,時間搞錯了。

以上三點將前述四說辯證清楚了,事情真相也就清楚了,努爾哈赤16歲時在外曾祖父王杲家中經歷了全寨覆滅的慘禍,僥倖的是,由於他的祖父和父親為李成梁作嚮導,他本人又機智地“抱成梁馬足請死”,李成梁因此“憐之,不殺,留帳下卵翼如養子”。《建夷授官始末》一文的記載合乎情理,真實可信。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努爾哈赤16歲時確曾為李成梁所收養,在李成梁帳下生活了一段時間.


三農天下185


不是,瞎扯的,李成梁帶領軍隊剿建州奴,把努爾哈赤的姥爺和舅舅,爺爺和父親,一鍋端,殺掉,只有十幾歲的努爾哈赤奴性一上來,痛哭流涕請求李成梁,使得一時心軟收做養子而已,


謀世123


有這個觀點的想法很先進,這個真的需要問問李成梁本人了,是不是他的私生子我不知道,但是他曾經是李成梁的包衣奴才,跟李成梁的關係很不錯,不然。李成梁也不會想皇帝保舉他,送給努爾哈赤幾座城市,讓他做東北能夠站穩腳跟,有自己的根據地,從而統一東北,在明末繼而揮師中原,從而定鼎天下!


做個逍遙散人


不是。

有部分學者對史料研究後認為,這兩人關係不一般,沒有李成梁的關照,努爾哈赤不可能發展、壯大,李成梁是努爾哈赤的恩人。


跪射俑


有些事很難說:比方慈禧的身世與漢人的關係?這些都需要DNA去求證。


天翼用戶7432664199945


努爾哈赤是清朝政權的奠基者,如果沒有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那也就沒有此後的清朝了。努爾哈赤出生於嘉靖年間一個小部酋長之家,他的母親在他十歲時去世,而繼母對努爾哈赤十分嚴格,所以努爾哈赤十九歲便分家生活,開始做貿易來養活自己。後來努爾哈赤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間的矛盾來操控彼此,看準時機起兵征服建州,並且順利統一了女真。隨著努爾哈赤的勢力原來越大,他開始建國稱汗,從而站上了人生巔峰。

通讀我國封建歷史,不難發現一個特徵,那就是大部分的開國之君並非什麼貴族出身,甚至出身寒微。像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完全是出身平民者,更是被後來讀史之人津津樂道。至於本文之主角清太祖努爾哈赤同樣出身平平,甚至還做過上門女婿,但是這一切並不影響他傳奇之人生,更不會耽誤他將自己塑造成為一位狡黠、殘酷、剛毅甚至是嗜血之人,這恐怕也是我國封建開國帝王們共有之特徵。

大清王朝史書上記載他們的太祖皇帝以及先祖們出身相對高貴。因為大清王朝是一支由關外滿族人建立的王朝,在大明王朝統治時期,地處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滿族)人民還是部落化奴隸制度之統治模式。因此,所謂的相對出身高貴也就是部落首領或者某頭目之類。且不管先祖們出身之記載是否真實準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等到努爾哈赤之祖父覺昌安和其父塔克世之時已經落寞。落寞到什麼程度呢?落寞到父子二人遊走於明朝遼東總兵官和女真部落之間互通情報,有點類似雙面間諜。而努爾哈赤出生這樣一個落寞家族生活也更是十分窘迫。

努爾哈赤身為塔克世長子,但是年僅10歲之時,親生母親病逝,成為一個沒有媽的孩子。而繼母又對努爾哈赤以及他的同母弟弟舒爾哈齊十分刻薄。小小年紀的努爾哈赤就早早承擔起謀生之重任,十幾歲就開始翻山越嶺挖參和狩獵。即便早早就為家裡貼補家用的努爾哈赤,在家中依舊造盡白眼,但是為了自己和弟弟舒爾哈齊的生存,努爾哈赤只能咬牙堅持。這段童年不幸遭遇,培養了他堅韌不拔的個性和在逆境之中的生存之道。事後證明,正是這兩個良好品性成就了他的偉業。

除此之外,也養成了對弟弟舒爾哈齊的溺愛之情,在努爾哈赤發跡之後,最受兄長照顧的就是舒爾哈齊,而他的另外兩個異母弟弟,立下赫赫戰功且謹小慎微,最終也只是爵位平平,幾代之後,便與一般滿洲貴族無異。事後也證明,被溺愛過度的舒爾哈齊,最終自食惡果,死於兄長屠刀之下。

對於努爾哈赤來說,生活的歷練遠沒有就此止步,他的父親塔克世為了傍上明廷遼東總兵官李成梁,“不得已”將努爾哈赤送給李成梁做人質。雖然李成梁並沒有想對努爾哈赤怎麼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總歸是不好過。不過,努爾哈赤在這段人質日子裡,與李成梁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更有機會學習到了很多漢人文化,據說努爾哈赤閱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習慣,就形成在這一階段。這段人質經歷,很好的培養了努爾哈赤的情商,努爾哈赤不但出色的完成了人質的任務,而且與李成梁父子結下父兄般情意。這段情意,在以後努爾哈赤創業之路上,多次挽救了自己生命和化解危難形式。而對於漢人文化的接觸,更為以後建立基業和帶領團隊奠定了必要之基礎。

長期的生存壓力將年紀輕輕的努爾哈赤造就成為一名少年老成之人,更讓他具備了一個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的大腦。他做事情開始很少顧及沒有必要的虛頭巴腦之名聲,而是關注利弊權衡,所以當遼東漢人望族佟氏家族向努爾哈赤拋來橄欖枝,要招自己為贅婿時,努爾哈赤沒有猶豫就同意了。努爾哈赤知道,自己想要出人頭地,名門望族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至於是否是“不齒”的上門女婿,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日後已經成為大汗的努爾哈赤,依然對於自己這段入贅歷史不加隱晦,就公開場合多次提及自己的這段歷史。

有了佟氏家族的支持,顯然努爾哈赤生活輕鬆了很多,他的結髮之妻佟(佳)氏,為他生了一女兩子,這兩子就是赫赫有名的褚英和代善。短暫的幸福生活並不能消磨掉努爾哈赤嚮往之人生理想,他開始以販賣經商為由,遊走於關在女真部落,開始尋找志同道合之人,為自己將來之崛起擴充人脈,後金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就是在努爾哈赤遊走之時結識。除此之外,努爾哈赤開始想方設法結交女真豪強部落。萬曆十年(1582年),幾乎一無所有的努爾哈赤就敢前往葉赫東城為自己求親。史籍上記載是葉赫東城貝勒楊吉努慧眼識人同意了努爾哈赤之求親,答應將自己的小女兒孟古哲哲許配給他,但是實際上這個過程絕非如此簡單,倘若不是努爾哈赤表現的異於常人並許下什麼承諾,恐怕這門親事成不了。要知道,這女兒雖然不能帶兵打仗,但是卻可以為本族掙來萬夫雄兵,怎肯輕易交給他人?

幾年後取得長足發展的努爾哈赤迎娶了這位葉赫格格,這位格格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她本人也是大清王朝第一位皇后(追封)。

能夠成為開國之君的人,都具備在逆境中尋找機會的本領,而且極具冒險精神,努爾哈赤自然也不例外,這完全“仰仗”他漂泊式生活所錘鍊而成。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祖、父二人被李成梁部“誤殺”。努爾哈赤悲痛之餘敏銳地發覺這是一個難得之機會,我祖、父二人本為明軍嚮導,無辜被殺明廷怎麼都得給個說法。而以此時勢單力薄的努爾哈赤,明廷根本不會理財他的賠償要求。於是,努爾哈赤就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高舉“為父祖報仇大旗”發難當時依賴明廷的尼堪外蘭,這尼堪外蘭正是挑唆李成梁“誤殺”努爾哈赤父祖之人。努爾哈赤雖然此戰失利,但是卻贏得了道義,並且努爾哈赤還能在被俘情況下,在李成梁的幫助下神奇脫身,之後更是得到了明廷的“誤殺”賠償。努爾哈赤這次真是撈到了“第一桶金”,不得不佩服努爾哈赤之手段。

而李成梁這位大明王朝的邊關名將,簡直就是努爾哈赤之“福音”。李成梁對努爾哈赤不但放虎歸山,給了他創業資本,更是幫助了努爾哈赤立山頭。李成梁先是縱容努爾哈赤硬吃尼堪外蘭,並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允許,努爾哈赤將尼堪外蘭的地盤都歸為己有,使得努爾哈赤有了根據地。之後,更是對努爾哈赤連連稱好,努爾哈赤也是表演得十分逼真,對明廷一再示好,最後明廷居然同意在遼東撫順開關,這一關口給努爾哈赤領導的建州衛帶來了鉅額財富,努爾哈赤就這樣在大明王朝眼皮子底下日益強大,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燈下黑”?

即便是“燈下黑”,也一定是努爾哈赤利用了人性之弱點而為之。努爾哈赤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梟雄,並且最終脫穎而出,相比他的能征善戰之能力,這類“與人鬥”高智商的軟實力就更加重要了。當然,就“與人鬥”而論,清太祖努爾哈赤要比之明太祖朱元璋,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開國之君絕非尋常人可以匹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