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皇帝明玉珍,為何墓在重慶,後人卻分佈在韓國?

韋莊談史


且聽我一一道來:

明玉珍是元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大夏政權的建立者。公元1351年,元末農民起義爆發,明玉珍也加入到了這股浪潮之中,他一開始和陳友諒一樣是徐壽輝的下屬,徐壽輝被陳友諒殺後,明玉珍不願意做陳友諒的部下,於是並攻下四川一帶,建立大夏國。之後大夏國並沒有很大起色,僅是一個割據一方的政權。明玉珍病死後葬在重慶,其年幼的兒子明升繼承皇位。此時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已經基本統一了全國各地,於是朱元璋就把目光瞄向了這個大夏國,那小皇帝自然不是朱元璋的對手,朱元璋也沒花多大力氣便促使明升開門投向。朱元璋給予明升優待條件,封了一個侯爵給他。之後朱元璋為了以防後患,決定將明升送去高麗國,朱元璋倒也不無情,下令讓高麗國好好待他,一開始被高麗王招作駙馬,之後明氏便在朝鮮半島開枝散葉。時至今日,明玉珍的後人已在朝鮮半島繁衍生息六百多年,散佈在朝鮮、韓國多個地區,其中不乏有名人、官員等等。

如今韓國的明氏後人已經有四萬之眾,他們雖國籍是韓國人,但作為中國人的後裔,他們每年都有組織代表來到重慶明玉珍墓前來祭祖。





御史小木


1982年重慶發現了一座農民墓,而這個農民墓裡竟然發現了龍袍,更讓人好奇的是,後來竟然會有韓國人來認祖……

這座墓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話說1982年的3月,重慶織布廠在江北城修房子時,工人們在工地挖出了一個棺材,而且這個棺材裡有大段完整易碎的黃色綢子,當時的工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於是就把這些東西全部丟進渣場。

該工程後來繼續進行,竟然在棺材的四周發現了玄宮之碑,碑文經過文物專家鑑定發現,記載的是元末大夏皇帝明玉珍的墓,而那件黃色的綢子正是明玉珍的龍袍

據明史記載,明玉珍是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22歲時參加由徐壽輝領導的天王紅巾軍任統軍元帥,作戰中因右眼負傷而失明。

領奉命領兵西征,由巫峽入蜀,佔領重慶,四川一帶。

1363年在重慶稱皇帝國號大夏,年號天統。只不過明玉珍和大夏政權,壽命一樣短,公元一三六六年明玉珍病逝,後來大夏也被明朝所滅。

明玉珍諡號是欽文昭武皇帝,葬在重慶江北寶蓋山,奉彌勒教為國教。

後世也正是從他的墓中的玄宮之碑上記載的諡號,才確定這原來是大夏政權明玉珍的墓,官方稱謂應該叫“叡陵”。

玄宮之碑上這樣記載:

生於己巳九月九日,崩於丙午二月六日。諡曰欽文昭武皇帝,廟號太祖,壽三十八。

但是這座皇帝陵實在難以稱得上高規格,在當時動盪的局面下,這座皇室陵寢簡陋的讓人難以置信,他沒有尋常皇家的墓道,也沒有輝煌的格局,只有一個長方形式的樹形石坑木坑,東西長5.4米,南北寬3.5米,甚至說連普通百姓的墓都好像比不上,稱為陵確實有點不上臺面,也難怪被人稱為是皇帝陵中的“農民墓”了。


對於這座墓規模比較小,出土的文物並不算多,但是小也有小的好處,沒有什麼盜墓賊惦記,也就沒有被盜掘的痕跡,使得陵墓的文物保存比較完整,葬具也很完好。

除了文物的名畫,官為金銀器皿,絲織品外,還有許多的棉被,袍服衣料等,其中還有價值連城的絲織黃綢黃袍,就是我們傳說中的龍袍,這是重慶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件真正意義上的龍袍,現存於三峽博物館。

這件龍袍就是我們上文所提到那件被施工人員發現的碎綢子後來被專家修復的,經歷了半年,才將這個分成20多個小堆,一個一個拼的拼成的。

當然沒有9件龍袍那麼誇張,而是有三件黃色的黃緞繡滾龍袍和一件青色的青緞繡滾龍袍。

每年為什麼韓國人要來祭拜?

這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歷史遺留了,因為這些韓國人都是明玉珍的後代,這可真不是瞎扯。

明朝洪武二年,當時明玉珍已經去世了,繼位是的是他的兒子明升,當時朱元璋已經騰出出手來,打算消滅割據政權,本來朱元璋想和談派人勸明升投降,但是明升倔強的拒絕了,然後朱元璋就派遣湯和廖永忠和付友德等人,領兵伐蜀,結局顯而易見,大夏政權覆亡。

然後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因為明玉珍的後代常常口出怨言,所以就把他們遷居到朝鮮半島,後來明玉珍的家族後人就住在延安白川兩縣,並且把朝鮮開城北部的興國寺提供給他們作為府邸,還配給奴婢。

韓國曆史還記載明玉珍的後代明升與當時與朝鮮王國太祖李成桂的交情還不淺,經常兩個人一起下圍棋,民生的母親在李成桂登基時還獻上了一套自己親手縫製的龍袍,當時將還將李成桂感動哭了。

明家後人在朝鮮過得還挺好,開枝散葉。李成桂將明升封為華蜀君,享受忠勳世祿,明升一家在朝鮮定居後,明升和夫人生有4子,後人分佈在朝鮮半島。

2000年韓國政府在人口統計調查中查明在韓國生活的明玉珍後人達到了2.6萬人之多,算上朝鮮生活的明玉珍後裔,總數保守估計達到4萬餘人。

而在中國境內的明玉珍後人多改姓為甘。

在1993年韓國一個商人在重慶洽談生意,當他知道名譽真墓的消息之後,便把它告訴了韓國明氏大宗會。

通過精心準備,在1995年,韓國的明大宗會會長明晚直率參拜團正式赴重慶明玉珍皇帝陵參拜祭祖,此後他們每年都會在陰曆2月6日,也就是明玉珍駕崩的日子,來此祭祖,至此算是找到了根。


歷史好奇怪


有幸回答。

明玉珍是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元末大夏政權的創建者。22歲時參加徐壽輝領導的天完紅巾軍,任統軍元帥。他作戰勇猛,右眼因負傷失明。後奉命領兵西征,由巫峽入蜀,佔領重慶,摧毀了元朝在四川及周邊地區的殘暴統治。1363年,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年號天統。隨後,建立各項統治制度,賦稅以十分取一,並開科取士。在其管轄範圍內較早的實現了社會安定、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在當時動盪的局面下,他所採用的政策是具有積極作用的。1366年,明玉珍病故,後大夏被明軍所滅。



據《明史》卷123“明玉珍傳”記載,明玉珍後代於洪武五年(1372)正月,徙往高麗。另據葉子奇《草目子》記載:“辛亥七月(1371年),臺兵攻四川,小升王同其母俱降,其後母召入宮,以海舟送小升王去高麗,飄飄然入於海矣。”

 對於明玉珍和大夏政權,明清兩代,雖存有官修史書,但文獻記載多有失實。尤其是明玉珍的墓葬,《明史》只記載“葬玉珍於江水之北”,至於具體地址和規模均無詳記,使大夏後裔難以尋根祭祖。1982年3月底,重慶市在江北上橫街重慶織布廠擴建廠房時,在工地現場發掘了湮沒數百年之久的明玉珍墓,並出土了“玄宮之碑”及一批絲織“龍袍”等珍貴文物。



  明玉珍墓葬的發現,特別是“玄宮之碑”的出土,澄清了舊籍中一些紛紜的記載。諸如,明玉珍的生年、入葬時間、大夏政權建立的時間和地點,明玉珍在位的準確時間,等等。碑文中所記明玉珍稱王稱帝前歷任官職、大夏政權的官制等彌補了文獻記載的缺漏。墓中出土的大量絲織品,對探討元代紡織技術以及大夏服飾對高麗的影響等均有裨益。明玉珍墓的發掘不僅為研究元末農民起義地方史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實物資料,同時也揭開了大夏國之謎,使徙往高麗的在韓“明氏大宗會”尋到了祖根。



大夏國明玉珍後裔在朝鮮半島繁衍生息600多年,湧現出許多英雄豪傑和著名人士。例如,近代歷史中的明濟世,是反抗日本侵略朝鮮半島的英雄。1910年,韓國被日吞併後,明濟世立即投入光復運動,曾被捕入獄達5年。出獄後,組織“不變團”繼續進行獨立運動,在大韓民國成立時曾擔任審計院長(現監察院長)。明玉珍的第6代孫明克謙,曾任進士。其長子光啟曾任平澤縣監,當日本入侵時與趙憲率領的義兵團組成抗日隊伍,給予日本侵略者沉重打擊,他在著名的錦山戰役中壯烈犧牲。明天得曾以“通訓大夫”資格擔任“軍資監正”;明自賢在任“承政院左承旨”後,又升為“龍衛副護軍”;著名孝子明右鎮曾任“延安郡守”,因施善政而受好評。當代明氏後裔中,有的擔任政府高級官員,有的成為著名律師、教授、企業家等。

  可以說,明氏家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2000年韓國政府在人口統計調查中,查明在韓國生活的明玉珍後裔人數已達2.6萬人。如果加上在朝鮮生活的明玉珍後裔,總數估計已達4萬餘人。

據明氏家譜所記,明氏現在韓後裔近四萬人,朝鮮近兩萬人,此外移居海外他國的還有一小部分。在韓國,明氏後裔成立了明氏宗親會,明氏宗親會還在當地修建望祭臺,每年祭祖兩次。

  據介紹,韓國的明氏後裔大多受過高等教育,遍佈各行各業,有國會議員、檢察長、知名律師等。他們已完全融入了當地的生活,著漢裝、說韓語,少有人會說中文。儘管如此,血脈親情使韓國明氏後裔與重慶建立了特殊感情,他們把重慶當作他們的“家”。多年來,韓渝之間互來互往,又傳一段兩國民間交往佳話。


火山小企鵝


明玉珍是元代農民起義的領袖,後建立大夏政權。22歲參加徐壽輝領導的軍隊,後在重慶稱帝,建立、改革各種政治制度,直到病故。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明玉珍墓在哪裡?為什麼說明玉珍後人是韓國人呢?

明玉珍墓,位於重慶市,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51年,農民起義爆發。明玉珍在重慶行劫掠之事,與義兵元帥楊漢聯合擊敗元軍完者都,後來明玉珍成為隴蜀行省右丞。不久之後,明玉珍親自率軍攻城,將完者都斬首。後自稱隴蜀王,稱帝,建立大夏。明玉珍病故後,他的兒子明升當上了皇帝。三年後,朱元璋勸降明升,大夏滅亡。

朱元璋先把明升和他的母親派送到南京,次年又充軍到高麗國(現在的韓國)。後來明升的結局還不錯,被高麗國招為駙馬,安居樂業。幾百年過去了,明式的子子孫孫已經有27代,在韓國和朝鮮一共有4萬多人。正因如此,韓國尊明玉珍為祖先,將籍貫寫成四川。

明玉珍墓被挖掘出土後,重慶政府建立了明玉珍墓陳列館。這是重慶唯一一座帝王陵墓。陳列館裡的展品有棺槨、衣物和明玉珍的文物資料等。

明玉珍後代從韓國來祭祖

明玉珍死後,朱元璋勸降其子明升,明升曾有抵抗,但夏軍不敵明兵,明升只好投降,大夏滅亡。夏滅第二年,朱元璋就把明升和他母親以及隨行的27人發配到高麗國,可能是朱元璋感念舊情,他讓高麗國好好供著明升一行人。據史料記載,明升母親送給太祖李成桂一件親手縫製的龍袍,可見他們感情深厚。明升一家還把中國的流行元素帶到了朝鮮王朝。李成桂把明升封為“華蜀君”,還招為駙馬。

在高麗安居後,明升的4個兒子被分散在各個地區,繁衍生息了600多年,其中還不乏著名人士。比如明濟世,他是抗日英雄,組織各種光復運動和獨立運動,保衛著朝鮮半島。他的兒子光啟,也在戰爭中壯烈犧牲。明氏後裔中,既有高級官員,又有企業家、著名教授等人才。

因此,每年明玉珍祭日,明氏的韓國後裔都會來到重慶明玉珍墓前,進行儀式複雜的祭祖儀式。

關於明玉珍墓在哪裡,明玉珍後人是不是韓國人,就先介紹到此。我們介紹了一位英勇的農民運動領袖、大夏帝王的同時,也感嘆韓國人對祖先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