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比較暗的場景?

小宇愛攝影


關於攝影,有一句比較有名的“論斷”:攝影就是用光和影作畫。

這個說法非常見真諦。我們的攝影,無論是膠片時代還是數碼手段,都是利用光和影記錄著瞬間的“光和影”;沒有光,沒有影,我們的攝影就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

明和暗、有光和無光,其實都是相對的。白天與黑夜比較,當然是白天的光線條件好;室內與室外比較,當然是室外光線比室內好;自然光與人造光比較,當然是自然光好;等等。

我們所說的暗場景,一般是說光線相對較差的場景,或者是不盡如人意的光線;所謂對付的辦法,也就是通過一定手段的運用,達到儘量好的結果的過程。

拍攝比較暗的場景,通常有這些手段。

第一、加大鏡頭光圈。

鏡頭光圈的大小,就是直接控制進入到相機“底片”光線的閘門和口徑。在其他條件相同或不變的條件下,越大的光圈可以在等值的時間內收納更多的光線,這就和自來水龍頭打開時的口徑完全一樣,很容易理解。

但是,光圈的大小除了制約著進光的快慢之外,它會直接影響著成像畫面的景深,規律就是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而數值表達上,光圈的數值越小,實際的光圈越大,光圈的數值越大,實際的光圈越小;用光圈數值來表達景深的話,就是小數值小景深、大數值大景深。這一點我們必須知道。

對於大光圈形成的小景深,我們必須將大光圈、大進光量與小景深形成的“矛盾”進行一定的協調和平衡,在大進光量和小景深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少吃草,這也符合生活中的辯證法。

實際操作時,在光線條件不是很為理想時,適當放大光圈設置,只要不對景深產生“明顯的”、“致命的”影響,完全可以運用這一手段。

第二、減緩拍攝速度。

上面打了自來水龍頭的比方,這裡說到拍攝速度,意思就會變得非常明白。

如果是手持拍攝,拍攝對象又不是快速運動著,我們完全可以在個人自己掌控的“安全速速”附近“往下”設置拍攝速度。比如說,我們拍攝具體一個場景時,自己的安全速度在1/100秒附近,我們就不必使用1/120秒、1/200秒的速度,而是儘量使用1/100秒甚至1/80秒拍攝。

如果條件許可,那就用上獨腳架、三腳架和快門線。這些輔助工具,可以大大增加拍攝的穩定程度,只要是拍攝對象和情形許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拍攝速度,保證即便光線條件很差的條件下完成拍攝,而且會減小對大光圈的完全依賴。

實際操作時,比如拍攝產品、菜餚、字畫等等靜物時,可以藉助三腳架放手進行;在夜色璀璨時,三腳架和快門線的作用也就自然會發揮得淋漓盡致。

需要注意的是,單反相機在使用“非B門”拍攝時,最大的曝光時間一般為30秒,我們需要胸中有數。

第三、提升感光度拍攝。

原先的膠片時代,膠片的感光度一般為200、400等,現在數碼相機的感光度已經提升到了幾千和上萬,憑藉著這一技術的進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單反相機的成像能力就提升幾倍甚至幾十倍,這就為我們的暗光條件下的拍攝提供足夠的空間。

但是,你得明白,隨著感光度的提升,成像質量會隨之降低。所以,我們也不能濫用感光度這一“權力”,也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有的人,買了新相機,買了好相機,逢人便說,“我的感光度達到一萬之多”,拍攝時,動輒就是幾千、上萬的感光度,美其名曰,可以有更快的拍攝速度和更小的光圈成像,殊不知,這是一種“被誤導”的結果。

第四、增添外部光源。

影棚也好,影樓也罷,他們的布光、配光和補光,既是一種主動手段,也是一種被動手段。我們平時的一般拍攝無法做到那樣,也無需做到那樣;但是,他們的做法可以借鑑。比如簡單的補光燈,比如反光板,比如閃光燈,等等,這些手段的運用都是比較實惠和靠譜的。

這些手段當中,最為實效和方便的就是閃光燈,儘量配置、攜帶和運用好。

第五、減小明暗對比。

對於明和暗、亮與不亮,我們在選擇場景時,可以兼顧明暗的適度對比,避免“大光比”、高反差的條件,實在不行時,可以對明顯的“暗部”進行適當補光,或者對高反差的場景實施曝光補償,或者運用“包圍光”拍攝(條件許可時),等等。

第六、後期適當調整。

後期製作加工時,可以對畫面的明暗對比等等要素進行適當修正和加工,使得成像質量得到一定的改良和改善。

小結一下的話,我們總的思路是“一大兩低”+輔助手段+適當後期。

其中:

“一大”=儘量大的光圈;

“兩低”=儘量低速度+儘量低感光度;

輔助手段=三腳架+快門線+補光+等等;

適當後期=“適可而止”。


拍客張光林


您可以將相機設置為自動ISO的編程模式,並讓相機為您做出選擇。或者,選擇一種你的相機可能有的夜景模式。

當你第一次嘗試微光攝影時,這兩個選項都非常有用。然而,這兩種方法都將產生相當普遍的結果。

當您使用它們開始並分析它們所包含的EXIF數據時,自動設置是最好的。記住你想要你的照片看起來的樣子意味著你可以研究光圈,快門速度和EXIF中包含的ISO信息。

閃光燈和LED燈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加入場景會影響你的照片。您需要仔細控制這些燈光,以獲得最自然的外觀效果。

過多的額外光線會造成難看的陰影,可能還會造成強烈的高光。如果沒有足夠的額外光線,你可能根本看不到效果。同樣,當你剛開始的時候,實驗是關鍵。

測試各種flash設置,以確定哪一個會給你最好的外觀。首先嚐試TTL或自動設置。根據你的相機和閃光燈的設置,在任何情況下,效果都會更好或更差。

如果您不滿意,請將閃光燈切換到手動模式。先把電源調到一半,然後拍照。將設置調高或調低,然後逐漸拍攝一系列照片,直到你對你在顯示器上看到的結果滿意為止。


鏡頭記錄世界


您可以將相機設置為自動ISO的編程模式,並讓相機為您做出選擇。或者,選擇一種你的相機可能有的夜景模式。

當你第一次嘗試微光攝影時,這兩個選項都非常有用。然而,這兩種方法都將產生相當普遍的結果。

當您使用它們開始並分析它們所包含的EXIF數據時,自動設置是最好的。記住你想要你的照片看起來的樣子意味著你可以研究光圈,快門速度和EXIF中包含的ISO信息。

閃光燈和LED燈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加入場景會影響你的照片。您需要仔細控制這些燈光,以獲得最自然的外觀效果。

過多的額外光線會造成難看的陰影,可能還會造成強烈的高光。如果沒有足夠的額外光線,你可能根本看不到效果。同樣,當你剛開始的時候,實驗是關鍵。

測試各種flash設置,以確定哪一個會給你最好的外觀。首先嚐試TTL或自動設置。根據你的相機和閃光燈的設置,在任何情況下,效果都會更好或更差。

如果您不滿意,請將閃光燈切換到手動模式。先把電源調到一半,然後拍照。將設置調高或調低,然後逐漸拍攝一系列照片,直到你對你在顯示器上看到的結果滿意為止。


易式鈺橙


打光!手機就可以打光。增大光比,提高亮暗對比度,營造一種局部曝光正確,全局欠曝的低調效果。所以在暗環境想拍出好作品,不要想辦法全局提亮,而是在構圖上和光線上下功夫。


Awake932


手持拍攝:

1. 快門速度設置最低1/60s ,使用最大光圈,iso儘量使用最大

2. 補光,可以使用相機內置或者外拍閃光燈進行補光

穩定器拍攝:

1. 如果有三腳架或者其他穩定設備更好,可以使用更長的快門速度,通過延長曝光時間

2. 如果沒有任何穩定設備,也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固定物體,比如,大樹,石頭,房屋建築等,使身體保持平衡與穩定


莢果視頻


在暗場景拍攝照片,如果自動模式滿足不了拍攝需求,可以改用手動模式,需要做的是增大ISO數值,也就是增大感光度(進光量),同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必要時可以加用閃光燈。需要記住:感光度ISO、光圈、快門是攝影的三要素,在手動模式下,合理選擇上述三要素的數值,就可以滿足日常的拍攝需求。


hhandcc奮鬥


拍攝比較暗的場景大致需要幾種方式,一是增加曝光時間,一是使用大光圈,一是提高感光度,或者這幾種方式組合調整。另外就是補光。具體選擇使用什麼方式,需要根據場景具體情況,對拍攝主體的亮度要求,對照片品質的要求來選擇。比如需要大景深,就不能使用大光圈,對照片顆粒有要求就的謹慎選擇是否調高感光度,等等








納豆小課


我用手機拍的幾張較暗的圖片,你可以參考一下。

首先你要之道暗是相對的,攝影中的暗可以靠各種參數控制,白天一樣可以拍出很暗的感覺。

一般在暗場中比較重要的是你要控制裡面主體的曝光,和暗部的層次,可以選擇全黑也可以讓暗部的層次變得更明朗或更含蓄,還有就是暗部的對比度這也是最後決定你圖片層次感的關鍵因素。

這些只是從拍攝上來說,但是框架上主要還要看你的構圖能力,和你對攝影的認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攝魔papi


常常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場地進行拍攝所需要的作品,但有時在一些條件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拍攝,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比如,在偏暗的環境下拍攝人像,若沒有一個好的光源進行補光,或是現場不能使用閃光燈拍攝,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技巧。

一、 尋找更多光源

雖然現場光可能不足,但拍攝時可以儘量尋找更多有光線的地方,例如桌面的小蠟燭、街頭的交通燈,甚至是天上明亮的月光,也可以作為加強光線的源頭,因此不要放棄去尋找更多光線,有時只要改變一下角度或是後退一步,已經可以得到更多光源了。

二、提升ISO、放大光圈

在數碼相機的世界,改變感光度令拍攝更方便、更容易拍攝,一張高ISO、有噪點的照片大多數也會比模糊不清的照片來得好吧?而且噪點可以在後制修圖可以降噪,如果是RAW檔效果更佳。

放大光圈可以有效吸收更多光線,但缺點是淺景深和大光團鏡頭一般較昂貴,建議初學者可以入手擁有大光圈的定焦鏡頭,價錢比較平易近人。

三、正確的手持姿勢

雖然有著安全快門的理論,但若果你擁有一個正確的手持姿勢,可以令相機更穩固,從而令安全快門更慢,這樣ISO和光圈也不用調較到那麼極端了!

四、靠在穩固的地方

這個方法無論是在室內或戶外也適用,也是筆者常常使用的技巧!拍攝前可以把身體靠在柱、樹幹、桌子、甚至是伏在地上,總之任何有足夠力量讓你依靠的東西也可以,這樣你可以更穩固地手持相機,記得按下快門時要輕輕的,切勿過份用力。

五、使用三腳架

不能少的便是使用三腳架了,雖然三腳架在拍攝靜態物件或景物時很有用,但其機動性低,在一些拍攝的場合並不適用,這時便需要用到以上四點的技巧了!

六、使用常亮燈

如果平時經常外拍時,可以在自己的攝影揹包裡準備一個小型、方便攜帶的LED攝影補光燈,以便急時所需。


西北狼Fly


在光線較暗的拍照,一般採用兩種主要的方法:1. 使用閃光燈。這樣可以增加光量,使得曝光正常。帶來的問題就是容易使被攝物缺乏層次感。2. 使用高感光度,也就是把ISO調到1600,甚至6400等。這樣可以基本上保證原汁原味,但是光線太暗的話就不靈了。帶來的問題照片的粗糙度會有所上升。光線越暗肯定快門越慢。這時就要加大光圈。你的套頭在光圈優先下最大光圈只能調到F4.5。專業級的鏡頭可以調到2.8,甚至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