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種罪行,越是清廉奉公、不講排場,就越治你的罪

南朝齊丹徒縣令沈贊之不願意跟周圍的同僚吃吃喝喝,因為總要花錢。他不願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資又經不起應酬往來,就乾脆不跟人來往,也不請客送禮,公務之暇,就當宅男。這種人在官員隊伍裡太礙眼,也礙事兒。終於有一回,被人找了個茬兒,構陷入獄。沈贊之仰天長嘆,說:“事已至此,沈某沒別的願望,能讓我見一下皇上,我就死而無憾了。”

古代有一種罪行,越是清廉奉公、不講排場,就越治你的罪

​齊高帝知道了,很好奇,就把沈贊之提到朝堂上審訊,問他為何要見自己,沈贊之說自己獲了一種很獨特的罪。齊高帝問是何罪,沈贊之說:“清罪,就是沒有什麼東西奉承那些牛人,這就是臣犯的罪!”齊高帝有點生氣,問他誰是牛人。沈贊之指著滿朝大官說:“就是這些衣著光鮮的人啊!”說得朝堂上鴉雀無聲。

齊高帝一開始覺得沈贊之的話有些誇張,但他冷靜地想了想,覺得沈贊之這樣激憤必有緣故,於是退朝之後重新查他的案子。得出的結論是:這傢伙果然清澈見底,卻被周圍群臣構陷。怎麼辦?齊高帝低調地處理了這件事情,讓沈贊之官復原職,也不多作解釋,只是讓他療養了一段時間。沈贊之很受感動,重新赴任後也更加自勉,周圍的同僚也不敢非議他了。

古代有一種罪行,越是清廉奉公、不講排場,就越治你的罪

​其實,這樣的“清罪”,歷來皆有。光緒時的李用清,在官場有個綽號叫“天下儉”。他在山西原籍起復赴京授職時,曾徒步三千餘里,沒僱一輛車。這讓同時代的官員覺得十分可恨。當時,大學士李慈銘諷刺李用清,說他文字拙陋,沒啥別的才能,就是很“耐苦”,擅長地奔兒,而且生長在窮鄉僻壤,世代都是土老帽兒,根本就不會享受生活。

不久後,李用清被任命為陝西布政使,作為全省的二把手,他照樣厲行節約,休養生息,禁止鴉片。這回,他得罪了一把手—陝西巡撫。為什麼呢?毛病還出在他太“清”—把藩庫的門守得太緊。他能讓陝西庫銀一年內翻倍,巡撫當然高興;但這麼多銀子,他不讓巡撫拿一個子兒,巡撫就不高興了。巡撫要拿銀子進京孝敬西太后,打點京官,疏通重要的關節,可李用清竟然不配合。不得已,作為一把手的巡撫親自參劾二把手,說李用清不安於位。最後,李用清回老家當晉陽書院的山長十年,鬱鬱而終。

古代有一種罪行,越是清廉奉公、不講排場,就越治你的罪

​當過光緒師傅的大學士翁同龢很器重李用清,但他也保護不了李用清,李用清被免職回鄉後,翁同龢在日記裡感嘆:“昏腐當道,清罪難免”。官場中,腐敗的人多了,清廉的人就顯得格外突兀,被人看作眼中釘、肉中刺,被拔掉也是早晚的事。人們想要清官,史書也褒讚清官,但事實上清官連自保都不可得,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許石林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