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談疫情: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會攻破防控體系?

近日,武漢肺炎的疫情舉世矚目,朋友圈的新聞轟炸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為了幫助大家瞭解疫情的動態變化,更好的做好自我防護,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對疫情的變化趨勢、熱點問題及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解讀。

每日戰報:無症狀感染者潛入我們的防控體系?

今日新冠病毒疫情:1月3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982例,新增重症病例157例,新增死亡病例43例(湖北42例、黑龍江1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47例,新增疑似病例4812例。

國家衛健委:在散發病例密切接觸者中,我們觀察到有一些可能會出現無症狀的感染者,雖然沒有症狀,但是做核酸檢測是陽性的。

還有一些病人有這樣的症狀,比如發熱不明顯,偶爾乾咳或者乏力。這樣的病人,從傳染病規律來講,也是有一定傳播力的,給我們的防控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和複雜性。由於目前的篩查傳染源技術主要是對有症狀,甚至於僅對出現肺炎的患者進行篩查,那麼無症狀患者可能就會被遺漏,隨後在社區、商場進行大範圍的傳播,出現二代、三代以至於N代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在各地逐漸出現報告,引起了公眾的擔憂。所謂無症狀,是指這些感染者缺乏典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具有的發熱以及呼吸道症狀,但核酸檢測卻是陽性的,大家擔心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會讓疫情變得更加難以控制,因為有可能會出現更多沒有和任何有症狀人員接觸後就被感染的情況,也使得我們之前的一些防控篩查標準失去了意義。那麼無症狀感染者到底會對疫情發展產生哪些影響呢?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現在所謂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否確切存在呢?

首先要說,完全是有可能出現這類所謂無症狀的感染者的,從目前的臨床資料來分析,和SARS以及MERS相比,輕症病人的比例要高,而輕症和無症狀往往又沒有一條絕對的分界線劃分。因此無症狀也可能是非常輕的症狀,讓患者難以察覺的症狀。從目前的流行病學數據看,至少從家庭聚集性病例看,都有源病例發病在先,所謂源病例(在學術上又稱指示病例)無症狀時候感染人,是指還在潛伏期感染人,這不叫無症狀感染者。目前比較像無症狀感染者的是最近網絡上報的河南安陽一家人,所謂的指示病例一直沒有症狀。這種情況事實上還不好講一定是無症狀病例,也有可能該病例曾有過非常輕微的症狀而不自知,很快就進入恢復期了。是否無症狀,還需對密切接觸者不發病的人群中做一系列的病毒學和血清學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张文宏谈疫情: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会攻破防控体系?

歷史上的經典案例 告訴你什麼叫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有沒有可能是持續的無症狀感染者呢?多了持續兩個字,其流行病學意義就截然不同了。持續感染,說明這個被感染的人始終也是個傳染源,他可以不斷地造成接觸者感染。上世紀初在美國紐約曾經出現過一個被稱為“傷寒瑪麗”的持續無症狀感染者。這個叫做瑪麗的家庭廚師,由於感染了傷寒桿菌(一種導致傷寒的細菌)卻無傷寒的症狀出現,而無意中先後感染了51人,其中3人死亡。她先後兩次被紐約公共衛生當局強行隔離,總時長30年。那麼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呢?我們要說,幾乎沒這個可能性。雖然目前對於已知患者中核酸核酸陽性最長時間的數據還不知曉,但是既往的從流感、副流感、鼻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到之前發現的6種冠狀病毒中任意一種都沒有出現過持續無症狀感染的現象。

张文宏谈疫情: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会攻破防控体系?

無症狀病例能否成為超級傳播者,進而導致疫情失控?

大家更為擔心的是會不會沒有症狀,卻是一個超級傳播者。所謂超級傳播者,我們在SARS的時候稱為毒王,也就是一個患者由於種種原因同時感染了多名患者,在新聞傳播中,我們稱為這些人是“大V”。為什麼可能性更小?首先冠狀病毒作為一種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病毒,其傳染的方式就是藉助於患者咳嗽、打噴嚏等產生飛沫的過程將病毒擴散傳播給周圍的易感人群。而如果一個感染者沒有呼吸道症狀,就很難產生有效的傳播途徑。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你很難要求一個網絡“大V”從來默默無聞,卻又能夠同時將信息播散給大量的人群。其次,從以往SARS的經驗來看,當時的毒王多是由於重症病例,有非常明顯的呼吸道症狀而傳染給了很多近距離接觸的人(比如密切照顧患者的家屬,醫護人員,或者在缺乏隔離措施的急診診室等環境中傳播給近距離的其他就診者),或者是由於插管等產生氣溶膠的醫療過程中醫務人員沒有有效保護自己所造成的,而無症狀感染者這方面的風險幾乎不存在,因此也不需要過多擔心。

张文宏谈疫情: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会攻破防控体系?

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需要回顧性的血清學研究

那麼人群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無症狀感染呢?這個對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來看,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一般來講,要了解人群中有多少人感染過某種傳染病,檢測抗體比檢測核酸更有意義。因為我們之前提過,核酸在體內只會出現一段時間,隨著病毒被人體免疫清除,核酸就測不到了。核酸測不到也就提示沒有傳染性了。但是體內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4周),並且持久存在。這樣當我們要了解在人群中到底有多少人曾經感染過某種病毒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檢測血液中已經產生了抗體的人群的比例。這個數值大約可以推算出到底有多少人曾經感染過,這個數字再減去明確有症狀的感染人數(包括已經康復和死亡人數之和),剩下的就是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目前全國各地還都在不斷出現新的病例,因此尚不能很好地計算出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但如果有可能稍晚一些時間去檢測第一代病例(比方說整個在2019年在華南海鮮市場有過暴露的人群)的抗體,或許能夠大概瞭解到底有多少比例的無症狀感染者。

张文宏谈疫情: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会攻破防控体系?

民眾只要堅決執行目前的防控措施足以防控無症狀感染者的威脅

前面幾個問題說清楚了,如何來防控無症狀感染者也就變得比較明晰了。首先,依然是我們反覆強調的做好個人衛生,正確的洗手(肥皂和流水)和正確的咳嗽(用紙巾或胳膊肘)。其次,在疫情高發期間,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儘可能減少和陌生人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如果實在不得已,應該帶好口罩。最後,在疫情高發期間,對於不能完全排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發熱和呼吸道症狀,但因為有其他原因就診的患者(特別是有流行病學史),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比方說吸痰和插管等),如不得已要做,應該想辦法進行核酸篩查,或按照三級防護進行醫務人員的保護。

张文宏谈疫情: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会攻破防控体系?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總結一下就是,有“無症狀感染者”存在的可能,但其成為持續傳染源和超級傳播者的機會很小,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現有的衛生習慣以及合理的醫療流程有助於避免被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感染。

美國麻省醫學院,國際著名病毒學家,Emerging Mirobes and Infections 執行主編盧山教授是筆者的朋友,他作為美國華裔,也作為比較客觀的科學家,他的最新意見是:目前這樣把自己關起來、不活動,對病毒控制有巨大作用,接下來的疫情很可能變化,甚至通過一段時間完全消失,都是有可能的。

總之,當前防控的關鍵還是堅決執行2周的管控,堅決把潛在的無症狀攜帶者也給關沒了。按照盧山教授的意見是,現在已經這樣了,我們還不如樂觀一些,現在全國人民在家裡不出去,春節期間本來就不上班,還延遲上班時間,與在正常工作期間出現感染情況相比已經很幸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